-
(内容来自某行业闭门会,发布前已征得发言者同意)PLM软件现阶段不是国企数字化的最优解今天,我们讨论云PLM,讨论智橙PLM的开创性,讨论研发转型,讨论中小企业常用的功能,比如CAD集成、BOM管理、小样图,其实都避开了大国企。行业内的很多PLM都是靠做国企生意起家的,一个系统动不动几百万几千万,每年还有运维费和升级费,这条路过去是走得通的。那么,我们在讨论制造业转型,讨论云PLM时,为什么避开大国企?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回到企业的需求上来。所有的企业,在部署PLM时,都关心另一个问题:多久时候能见效?云PLM最大的优势就是部署简便、按需选功能、每年续费。而这所有的便利,在制造行业的大国企浩如烟海的各类数据和各种需求面前,并不是优势。中小企业,比如最近浙江的泵阀企业,决定上线智橙的云PLM后,设计工程师当天就可以在网页上进行协同设计,只需要后续陆续配置各项流程、编码体系就好,很简单。对于销售来说,只要花几天导入各项配置和BOM,就可以自由选配,十分钟出小样图。老板掏钱也爽快,一年几千几万块钱而已,可以先买需要的功能,后续有了需求,补个款就可以增加其他功能。一句话,业务优先,即买即用,员工的接受度也就高了,见效也就快了。对于大国企来说,部署PLM/PDM就很难:比如某制造集团的地方公司想上PLM,不管是传统的PLM/PDM,还是云PLM,即便合同走完了,光是整理浩如烟海的图纸数据,做标准化,可能就得一个月,期间还要把方案向上做汇报,说明该方案的合理性,又要很久。先转型,还是先创收,这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十几年前,经济状况好、企业效益足,加上有政策扶持,国企是愿意做转型的,创收晚一点也没关系。这也就是国企数字化转型的窗口期。数字化投入几十万,几百万,大家相信是会有效的,底下员工也觉得没什么——服从任务呗。这几年,智慧平台大数据云计算IoT人工智能这些概念都被炒烂了。你在这个时间点,上一个业务系统,要想沾到新概念的边,基本上都要做二次开发或者套壳,要整合到BPM里,成本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还不一定讨喜,底下的人也有怨言:不涨工资,让我们学新软件,还影响现有业务进度。不是PLM没用,是国企的部署周期太长,大家都看不到短期成果,而成果,正是经济下行期,我们用来提振士气的关键。我们不太愿意谈的是,原本花几百万砸数字化,是企业转型的关键,是负责人的成果,现在花几十万就觉得亏,这就是PLM在制造业国企内不那么受欢迎的原因。一个有眼光的领导,喊着大家弄PLM,来来回回得罪人不说,可能还没见效就调走了,然后一切人走茶凉——这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不是说国企数字化的窗口过去了,而是PLM这类软件,在现阶段,不是国企转型的最优解。这也是国内很多厂商,也把数据上云,也号称自己是云PLM的原因——除了蹭热度外,也是希望吸引更多中小厂商。中小企业的云PLM窗口期今天我们坐在这儿,说智橙PLM是中小制造企业云化的最优解,不是没来由的。这部分内容,之前橙色云的朋友说过了,说得很在理,我就不赘述了。我只谈谈,为什么云PLM打破了国产工业软件的僵局?在座的各位都用过西门子,用过欧特克他们的软件,什么Solidworks,什么AutoCAD。国外的厂商,这些年都从CAD等领域拓展到了PLM领域——为什么这么做?是因为PLM本身就是CAD的延伸,就像我们现在用键盘取代手写,因为键盘是手写的延伸。这一点外国人看到得很早,里面原因很多,比如拉丁语系的语言,比如英文,就是不同的字母的组合,使用键盘代替手写,按照一个方向一个一个敲字母,就顺利成章,而我们的汉字,无论是五笔输入法还是拼音输入法,都不是那么直接,他需要想象。我们现在说,对非标制造企业来说,PLM是覆盖产品研发、数据管理的全流程平台,对企业的研发提效很关键。这几年大家都在做出海,对非标订单的响应速度、差错率很看重,为什么要使用云原生的智橙PLM平台,最重要的就是保证数据在整个研发制造过程中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其次是实现团队的协同,尤其是涉及到跨地区的任务时。这个时间点上,对于非标制造企业来说,盲目扩大研发团队,并不一定能带来研发效率的同比例增长。研发需求的骤然增长,很容易让研发产生的各种文件和项目陷入混乱,影响研发效率提升。这就好比说,你五个人一台电脑,干活的效率可能比两个人两台电脑低——工具不到位,人多了,他是有边际效应的。PLM的产品管理、零部件管理、图文档管理这些功能,还有刚才讲的BOM管理、变更管理、快速出小样图什么的,能给制造业带来管理模式和工具的改进。就像我们刚才说的,完全基于云,而不是把线下的平台搬到云上,这样的平台能最快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研发转型——效果在几个月内就能见到,这才能打动我们的企业去转型。
-
小弟有意转向云计算的运维开发,想请教一下各位,现在在云计算的行业里,大家更倾向使用哪种语言,市场上对哪种语言的需求量更大呢?万分感谢!
-
topic定义为:$oc/devices/{device_id}/sys/messages/down错误原因也搜不到
-
寻农业物联网平台嵌入式开发更新
-
应对通用人工智能挑战,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 最近,李老师做了《应对AI时代挑战,加速企业数字化管理与运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专题讲座,由于内容较多,分为上中下三篇进行整理。上一篇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通用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链接),本篇重点如何利用AIGC、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新技术,帮助企业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提高自己职场竞争力,供大家参考。 02 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帮助企业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当前经济环境不好,企业面对的首要任务就是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掌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这些当前最火的新一代数字技术,能帮助企业脱胎换骨,逆天改命。当然做硬科技创新很难,而应用难度就低了很多,企业中高管可以从AIGC工具、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开始,包括移动OA、商务智能BI、SaaS等在企业的深度应用开始,与企业管理和业务场景进行结合,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成为企业最有用的管理者。 如何将这些分散的工具组合起来产生叠加效应呢?这里我们就要谈一谈全新的数字化管理模式。众所周知,我们传统企业管理是诞生于大规模工业制造时代的管理模式,主要强调业务上分工与协作,管理上对人的控制与激励,以达成企业的目标。这是科层制组织、流程与绩效等的由来。传统的管理在今天已逐渐失效,我们必须切换到数字化管理模式,所谓数字化管理,李老师的定义是:依托新一代数字技术及应用提升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消除企业中的低效环节和资源浪费,提升市场反应速度和运营效率,极大提升企业人效和盈利水平。以前我们强调以人为本,通过对员工的选育用留,来保持企业增长。而现在要将数字技术放在首位,以科技为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创新为翼,应用是利润转化器,从而大量引入先进数字技术,培养高效创新力员工,使用数字员工、AI员工,提升企业效益与竞争力。 数字化管理如何出效益?李老师提出上面这个钻石模型,企业应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主动导入AI数字化技术,对外提升客户体验,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对内培养和激发个体创造力,提供更极致的产品服务和独特价值。进而积累和集成企业数据资产,用数据推动企业变革与业务改造,从而让企业赢得更大客户群量,从容应对未来挑战,进而推动数字化转型成功,让企业更值钱。具体实现来说就是五个战线上分别采取行动:数字化组织:是指企业通过引入SaaS系统和数字化办公,提高沟通效率;通过员工在线、管理在线,将计划、组织、协调、检查、评估、总结、培训等日常工作转线上运作,减少全员总时间浪费;通过AIGC工具和数字技能改变全员工作方式和协作效率,将平均管理幅度扩大10-15人,企业管理与员工比从1:8增加至1:15,组织层级减少2-3层级,通过低代码打造组织数字化创新能力,融合企业场景应用,从而使公司反应更敏捷,总管理成本有效控制或大幅减少。数字化绩效:通过调整目标绩效与激励机制引导全员行为,形成内部变革创新合力;通过重构价值创造、评价与分配规则,引导全员微创新,利用仪表盘、数字看板和AI找到组织薄弱环节和短板,加强分工协同,持续改进。通过数据收集、评估和确认最佳方法,推广高效新方法,从而创造更大的效益。通过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工作外包与合伙制,最终实现工作线上抢单、内部市场化结算;将组织人效提升至科技企业200万-300万/人。数字化运营:通过RPA工具、低代码或数字研发,开发自动化程序及数字设备(智能制造)实现无人化、自动化运行;通过IT部门或第三方开发,打通企业运营数据链条;通过数据的广泛汇聚、集成优化和价值挖掘,重新优化和创新企业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业务流程,通过数据驱动实现高效运营,超越对手及客户需求,对标互联网人效350-500万/人努力。数智化决策:通过利用BI系统(PowerBI&Tableau)及云服务,开发产业情报自动收集,提高战略决策和业务可视化分析;通过将内外部核心数据打通,理解客户的客户,提高市场敏捷反应,掌握市场主动权和定价权;通过智能化改造,提高战略预测、经营决策准确率,减少决策损失提高投资回报。通过决策层数字领导力提升,算法积累和决策智能化,推动业务数字化及数字化转型。数字赋能:通过数字技术利用,将成熟的企业经营和管理模式自动化,程序化,形成可对外输出收费、或对外赋能的一套数字化平台及软硬件工具,如数字中台,远程管理、智能设备等;通过管理模式变化,让集团化管理变得更为简单,降低企业裂变和异地扩张的成本和风险,或者减少兼并和收购后整合费用;通过数字技术,向产业生态伙伴赋能,实现联合开发,联合营销等。为什么要五个战线上分别采取行动呢?数字化组织、数字赋能的最终实现,就意味着管理层级减少,人员的大量精简,这意味着大量内部矛盾抵制和故意掣肘。理想的情况是不减人,通过培养员工精通AI和数字技能,从而利用技术推动业务持续倍增,从竞争对手手中抢出市场份额。数字化管理这是应对时代的解决方案,需要有序的变革和规划。趋势明显正在加速,企业更需要未雨绸缪。没有技术基因的传统企业,也可以通过数字化管理——业务数字化——数字化转型三步走,让企业脱胎换骨进程,进化为科技企业。组织数字化底座是从钉钉、飞书、企信等几个主流的免费移动办公平台选型开始,相对企业自研的办公信息化系统,基于云的OA和SaaS更容易接入新的AI和数字技术,保持企业数字化能力和效率的持续提升。目前钉钉等中纷纷接入AI功能,比如,魔法棒生成智能摘要思维导图,闪记同步生成会议纪要等等,都是基于阿里的通义千大模型,这些都能极大的提升个人和组织效率,并将长年积累数据,将来训练企业私有大模型准备。很多企业只用钉钉打卡、沟通和视频会议等简单功能,这就是组织惰性和熵增,而深度组织数字化能消除企业管理的七大浪费。李老师举例,通过管理在线消除等待,通过知识管理减少无序,通过Teambition高效协作等。,时长01:23管理者要鼓励员工学习利用AIGC,让生成式AI成为员工的外脑,也是组织效率提升的重要抓手。人工智能专业难学,但AI工具好学好用,李老师演示如何向AI提问,利用ChatGPT学习和解答工作问题,获取各种资源。鸿飞老师提醒大家,GPT4训练了人类目前积累海量知识,生成文本高质量但味道不对,与企业情境,针对性较差。与之对话,要以想象成一位刚毕业的研究生做助理,知识文化很高,但对行业术语、对企业文化、对任务理解比较小白,要像领导培养新人一样,详细说明背景、角色、要求及详细提示,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报告和文案来。李老师专门演示了田鹏老师如何利用AI生成AI的提示词,完成短视频爆款文案的撰写。,时长01:59提示视频利用提示词技巧,普通人可以利用AI百倍效率的生成文案、图片、短视频及音乐。李老师建议学员对企业的营销推广、品牌宣传、在线客服、移动办公、作业流程、人员培训等业务场景,针对性学习人工智能各种应用。建议管理层拼学习搞创新而不是熬资历,AIGC目前正在免费普及阶段,利用通用人工智能窗口期,是科技平权、普通人逆袭的机会。鸿飞老师介绍国外国内20多种AI工具,并向不方便使用国外AI工具的学员推荐使用AI全家桶,可以在各种适用工作场景帮助员工提效。 数字化绩效是以提升公司平均人效为核心,提升公司人效要开源、节流两手都要抓。首先是业务线索要十倍增长,要利用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获取巨量客户信息,利用AIGC内容+营销为企业大量引流,利用CRM(客户管理系统)有效管理客户转化过程,而不能靠以前传统销售打法。其次,要节流就是而扩大管理幅度,减少组织层级,让公司市场反应速度极致,要保证增长的订单及时满意的得到交付,一定是靠内部数字技术进行运营流程提速。企业开源与节流的每个项目、每个环节、每个步骤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是要将组织规则早早的定在前面,也就是数字化绩效与激励。通过调整目标绩效与激励机制引导全员行为,形成内部变革创新合力;让创新和才华在企业得到及时回报,让新型人才在企业逆境中脱颖而出。数字化绩效作用是让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专心提效,而不担心公司赏罚不明;时代在变,掌握新方法新工具的员工创造的价值不同,就像前面例子一样,5个掌握AIGC的设计师可以达成60个绘图师的工作量。我们要承认这种差距,通过宽带薪酬体系,鼓励和放大这种价值差距,甚至千金买马,才能让员工废寝忘食、殚精竭虑的钻研新技术新工具应用,才能用不断的微创新推动企业的进化蜕变。数字化绩效是服务于企业经营目标,以数字看板为实时监督工具。李老师又带领学员们拆解了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如何有效开源,达成公司销售目标达成率的KPI关键绩效指标体系,以及达成策略的落实。营销分析看板示意图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企业现金为王,有效开源意味着需要对客户结构进行大的调整。首先,企业原来好坏客户需要重新定义,量大周期长的客户并不一定是好客户,原来ABCD分类规则需要重新确定,加大现金流的权重,对风险行业规避,并要利用高层和销售拜访,了解客户实际经营情况,利用RPA实时采集客户突发、公开信息和数据,重新进行评分。其次,在客户结构上,可增加信用良好中小客户数量占比,并对原来量大信用差评分低的大客户,打折回款或进行淘汰,以避免应收帐款坏帐损失,在新一年的销售预测上,也应进行保守预测。第三点,是精细化运营争取优质新客户,通过客户群细分、需求识别及设计匹配的运营标准,对客户需要的服务进行量化,对客户不需要服务的节约成本,对客户需要的服务做到极致,并引导客户传播;通过数字化实现差异化服务,通过可视化看板,让销售过程可见,营销策略有效评估,及时调整。主动淘汰客户需要数据证明,而争取好客户更是需要说服的理由,数据就是数字化的证据。当前有很多企业做了十多年,拿不出一个完整的客户可视化分布图,拿不出客户动态分类图,这就让经营者决策缺少数据,很难下定决心,受头部房地产影响的装修企业、建筑企业就是例子。数字化绩效,不是只给目标,更要给方法。降本增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找到适合的数字工具与业务场景完美的融合。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应用创新也是需要试错的,方法创新也是需要反复检验的。新东西有可能引发混乱和问题。ChatGPT早期不被看好,1.0、2.0、3.0烧了很多钱,但都没有什么水花,直到3.5终于一举成名天下知。我们要对创新要有包容和耐心,很多应用尝试应列入OKR(目标与关键成果法),只引导不考核,只记功不记过。 以数字技术应用为本,调整KPI指标体系,补充OKR激发创新是数字化绩效两个法宝,而应不应该把AI应用和数字工具列入到员工任务绩效中?应不应该对现有员工进行数字技能培训并考试?应不应该把AI和数字技能列入新员工招聘时必备技能? 李老师认为:华为不是以人为本,而以奋斗者为本,对价值创造者的深度理解与激励机制成就了华为。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被少数顶级人才研发出来,普惠大众,而能识别技术,并将其与企业结合好的,就是公司最急缺的人才,是公司腾飞之翼。对员工的数字技能培养是公司HR重点工作,也是绩效结果的应用主要方向。鸿飞老师认为,应将AI工具、RPA流程机器、OA应用、低代码、可视化报表等列入员工必备技能,就像熟悉电脑操作和office软件一样成为员工的必备技能,并通过看板,让每个员工都能看到各自的改变,才能督促员工离开舒适区,你追我赶地努力学习。 数字化运营是依托RPA进行的业务流程优化和自动化。RPA是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缩写,这里的机器人主要指软件机器人,就是用电脑软件模拟人的操作,将重复性、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实现自动化。RPA可以全年7*24工作,提升企业运营效率、节约成本。RPA模拟人工操作,可提高业务处理的准确性、降低人工操作出错的风险。关键是RPA可以为企业获取和积累大量的数据,打通企业内部的数据墙,形成企业的数据湖。李老师介绍我国优秀的PRA厂商来也UiBOT、影刀等,RPA有大量的预制命令,相当于是做好的预制件。只要按业务步骤拖拽组装好,就可以实现流程的自动化运营。这是大多数员工都能掌握的数字技能。李老师现场演示,配置好的RPA如何在30秒钟内抓取招标项目,在30分钟内抓取16,800多个招标企业的项目信息。,时长00:57AIGC与RPA,一文一武,一个擅长写报告做宣传,一个擅长运行流程做事情。企业可以通过RPA工具、低代码或数字研发,开发自动化程序及数字设备(智能制造)实现无人化、自动化运行。如何利用AIGC、RPA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结合企业文化,加速企业数字化管理与运营,发展新质生产力,请参看下一篇。
-
前言本周报名参加了 风 变 科 技推出的管理学MTP培训课,花了点小钱,感觉还是有用的,可惜时间安排都在8点以后,刚好是看孩子的时间,只能事后再看小姐姐发的课件了,这里顺便整理一下发给大家看看,我的收获如下:关于技术人员要不要走管理的问题有了定论。 职业发展路径有技术专家路线和管理路线,要做技术专家一般都要在某一领域钻研很深,要做管理可能也要付出很多牺牲,这两种路线我之前一直有些犹豫,身边也有很多做了管理后事情较多脱离了技术不适应的,我的答案是:技术到达一定程度后再深入就比较困难了,反而管理比较简单一些。别说性格情商适不适合的,这个东西也要学*磨练。本文就列举了总结了一些有用的理论知识,希望你学完,会对团队管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懂点管理学吧,这样的技术人就更有竞争优势。参与试听课,通过一些案例知道需要增强哪方面的能力,后面有机会时可以锻炼一下。试听课直播无回放,与我个人时间安排冲突,于是避免了花钱买正课,省钱了。团队管理,如何让猪上树?团队管理面向的是人,这要求管理者看见自己身边的人。这看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其实并不容易。很多技术转管理的人,因为在过往的职业生涯中处理的大部分是事情,对于人的了解非常不足,所以在管理路上频繁碰壁。Q:我知道团队管理非常重要,但是我真的没有头绪啊!到底要怎样做才好呢?A:虽然团队管理比较麻烦,但其实可以归结为4项技能: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能力。在讲选人之前,我有一个问题要考考你。请你认真思考一下,如何让猪上树?A. 给猪美好的愿景,也就是管理中常说的画饼B. 告诉它如果上不去,晚上摆全猪宴,也就是管理中常说的绩效C. 帮猪减肥,让它达到基本要求你会选择哪一项呢,实际上,以上三个选项都不太对。这里面有两个问题是被大家忽视的:一是猪真的能上树吗?二是要找个动物爬上树,为什么一定要是猪呢?为什么不能是猴子呢?或许你会觉得这个案例有点好笑,但事实上,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就是找了“不合适的人”去完成“上树”的目标,所以不管怎么努力都补不上去,有心无力。我们需要的是找到“对的人”做事!如果选了“错的人”,我们看看会有什么后果。选人想想看,本来是希望下属能够出色完成目标,但实际情况却是他经常影响项目进程,甚至闯了祸直接拍拍屁股走人,是不是想想都令人火大?因此,选人识人是管理者必须学会的重要能力。Q:既然识人这么重要,那老师有没有一些快速好用的方法可以教给我呢?A:给你推荐一个「SHAPE模型」,它代表了我们识别人才要看的5个要素。我们在选人的时候通常会选择在业务上有专长的人,但热情、态度和个性可能是你会忽略的。下面我们具体看看~管理者要试着将下属放在他们能发挥专长的地方,而不是把他们放在不擅长的职位上,所以第一步便是要了解下属的专长「S(Strength)」。而「H(Heart)心」则反映出下属的热情和兴趣所在。管理者需要了解下属喜爱什么,如果我们能够将下属放在他工作热情所在的岗位或任务上,他就会充满动力。「态度A(Attitude)」是员工对待工作所展现出来的心态和行为,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强调的。管理者需要的是具有积极性、愿意做事的人,像洪力就倾向于把任务交给更积极的人。态度这点确实容易被忽视。有一些人确实工作态度不好,也不愿意尝试改变,感觉管理者很难带。接下来「个性P(Personality)」很好理解,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独特的性格特点。管理者要识别出员工的性格特征,将Ta放在能够反映出个性的职位或任务上,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员工价值。最后是「历练E(Experience)」,请注意我不只是说经验,更是指历练,可以理解为那些影响或改变TA的关键事件。比如说,工作经历,人生重大挑战、低谷、高光时刻等等。透过这些历练也可以进一步看见下属的能力、态度等。相信shape模型会让你你在选人上就会考虑得更全面,也更有把握“慧眼识人”!育人育人,换句话说就是【辅导和培养下属】。如果你不会培养人、没时间带人,你很大可能最后会陷入忙疯自己、心力交瘁的结局。不仅如此,你可能还会发现辅导似乎没有成效:明明已经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事无巨细地告诉了员工,但是他们仍然不理解;你已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员工的不足,但是他们并不认同……这让你有很大的挫败感和无力感,也会让你感觉到自己在辅导下属上的投入和产出并不“划算”。于是,有的管理者可能不太愿意去辅导他人,甚至还会退回到自己习惯的“单打独斗”的模式中去,恶性循环。因此,你必须要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掌握带人的方法。辅导不同的下属也需要不同的方法, 像应届生这样意愿高但能力还需要锻炼的下属遇到难度较大的工作时,需要上级讲清楚工作的要点,做示范,并且加强关键产出的反馈。在辅导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当下属来请教的时候,很容易就忍不住直接上手。这时你要记住,辅导不是包办,你仍然要锻炼下属自己思考的能力。同时,员工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员工没在有“耐心”的周期内取得成果,管理者可能会认为员工没有发展潜力。但其实,你要相信的是每一次给员工辅导,都会给员工带来影响,你只是需要掌握辅导的方法,投入更多一点耐心和时间。时间会证明:辅导下属是值得你长期坚持的事。用人我们也许见到过这样的主管:他们的时间总是不够用,工作任务繁重不堪,经常加班加点,每天晚上都将公事带回家去处理。如果你作为管理者也发觉自己有这样的情况,那很可能就是一种信*,表明你并未真正学会用人。这里的用人,是指要学会授权工作。很多管理者没有意识到授权的重要性,不会授权会让管理者陷入无尽的忙碌。Q:授权,难道就是把工作交给下属做吗?下面我和你说说授权是什么,以及常见的授权3大误区首先,授权是授予权力。不过,许多管理者把工作交给下属之后,以为责任同权力一起交给下属了。其实授权≠授责,作为管理者,你对自己部门所有的工作都应负全部的责任。不然的话,以后还有哪位下属敢从你手中接过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呢?其次,授权要有适当的权限。针对特定的事情,管理者给予下属的权限要刚好能够完成所需的工作即可。如果超越了工作需要的权力,就可能造成下属狐假虎威,而授权不足,可能导致下属完不成工作。你还要注意授权≠弃权,你仍然需要对下属的工作过程进行把控。最后,授权的关键之处在于:决策权力的下放。这里的误区是授权≠参与。你授予了下属做事情的权力,但在过程中自己又参与到其中,或是不相干的人也横加干涉,导致被授权的下属只是一个参与者,而不是全程的决策人,那么这也不是真正做到了授权。虽然老员工在业务上能力很优秀,但是简单的工作已经不能激起他的工作热情,但这样的工作正好能够锻炼新人。意愿高、能力弱的下属愿意付出,但有时会做不出成果,管理者会不放心将工作交到他们手上,毕竟,如果长时间没有好的结果和绩效,对团队和组织就会有影响。而意愿低、能力强的下属能做成事,但在承担责任层面也会打折扣,上级交代难度较大的工作时也会讨价还价,这样的员工也让很多管理者更头疼。在两者选择的时候管理者常会纠结,但管理者往往没有意识到用人就是最大的培养。留人一项对职业人士的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50%的人只是为了保住“饭碗”而工作。由此可见,蓬勃的工作动力和工作热忱不是人人都有的。而且员工工作时间一长,很容易对工作失去兴趣,失去热情,造成工作效率降低,甚至产生跳槽的想法。耗费了那么多心力培养的人最后成为了别人的得力干将,确实让人很不甘心。这时,管理者就必须想办法激起员工的干劲,让整个团队保持生机和活力,也就是要学会【激励】。想要激励下属首先要建立一套正确的激励理念。多选你觉得以下激励理念,哪些是正确的呢?(多选)A. 下属的动机是可以驱动的B. 每个下属对工作上的获得有相同的需求C. 下属都期望把工作做好、做对,而不会存心犯错D. 金钱有相当程度的激励作用E. 让下属觉得自己重要无比也是一种激励手段正确选项是ACDE,其中B选项,每个下属对工作上的获得是有不同的需求的,比如有的下属希望有更丰厚的报酬,而有的下属则可能希望收获更多思维、技能的成长。职场中很多人可能也觉得激励很重要,也认同下属通过激励可以获得显著的成绩,但大部分管理者做的只是表扬几句。不止是你有这样的感受,但有时基层管理者确实无法左右那些由高层负责的激励措施,诸如企业奖励制度、员工持股、福利等。但管理者们依然可以置身于自己的岗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去积极发掘一些可以拿来为我们所用的激励措施,比如通过工作本身带给员工动力。Q:工作还能给员工带来动力?如果工作能满足以下这5个特征,就能让员工感受到工作的意义,进而给员工内在的激励。总结管理就是“带人成事”,“成事”需要【业务管理能力】,“带人”则需要【团队管理能力】。团队管理能力包含的4个技能分别是选人、育人、用人、留人。下一篇将总结提高业务管理能力需要把握3个重要环节,分别是制定计划、过程监控和复盘改进。
-
23年【云声·建议】反馈活动第三场来啦~最少2条有效产品建议即可获奖,就是这么简单、直接!!!大家冲冲冲鸭云声建议入口PS:华为云产品相关的有效建议分值更高,积分排名更容易靠前哟~【活动时间】3月1日-3月31日【活动对象】所有华为云用户如果您是老用户功能问题?体验不好?快来云声告诉我们吧!!云声建议入口(点击即可提交建议)如果您是新用户您也可以先去体验我们的免费产品服务~再来吐吐槽~可点击免费试用产品领取直达【奖项设置】有效建议总积分> 4:300元开发者大礼包4≥ 有效建议总积分≥ 2 : 100元开发者大礼包PS:满足发放条件的前10名用户均可获得奖励,其中双肩包只在300元礼包中含有哦~【活动规则】1.有效建议积分云声关联产品/功能分为云产品建议、解决方案建议、平台建议,三种类型的建议对应的分值不相同,云产品建议(1分)、解决方案建议(0.5分)、平台建议(0.2分),按照当月有效建议类型对应不同分值以及邀请加分项来进行计算总排名,建议类型可在云声提建议页面查看;2.邀请用户加分a.每成功邀请一个用户,邀请者和被邀请者额外加0.2分,邀请加分可叠加,禁止互相推荐,否则双方都取消加分b.被邀请者在云声提交建议后,需要在本条帖子下方评论“被XXX邀请参加云声3月活动”,本此邀请才被认为有效邀请(3月双方都有在云声上提建议)示例:用户A邀请用户B参与云声建议反馈活动,用户B在云声提交优化建议后,在本帖下面评论“被A邀请参加云声3月活动”,则A和B用户各加0.2分c.邀请者和被邀请者双方需要完成华为云官方平台实名认证,否则为无效邀请3.注意事项a.若出现积分相同且排名一致的情况,在每月的已实现和已采纳建议中,会选出价值更高的建议给予奖励,基础评分计算规则,可参考如下表格。若同名次出现同分情况,由内部工作人员评选建议价值度更高的用户获奖以上建议数仅做示例,与实际情况无关,仅做计算参考b.同一用户在同一页面(文档)提出的同一类问题(包括但不限于错别字、语句不通顺、视觉体验等),在通过审核后仅算作一条有效建议数c.若发现代他人提交优化建议,此建议分值只取原分值30%d.如遇商品缺货,将随机换成其他等价值礼品发放
-
一、 DevOps 的本质DevOps从本质来讲只是倡导开发运维一体化的理念(MindSet)。这个理念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很多企业面临的转型挑战,也就是将业务数字化,并且缩短数字化业务上线的周期,快速试错,快速占领市场。DevOps并没有改变固有的软件生命周期:需求,设计,开发,测试,交付。但伴随着基础设施,软件设计方法等的改变,软件开发的思路,或者方式产生了比较大的变化。DevOps带来的最大好处是,软件生命周期数据链路的打通。这不仅仅是运维和开发的结合。从顶层视角看,这是业务和生产的紧密结合。以前从业务和开发是脱节的。想要查看需求的实现进度,需要大量的人工汇报,更别提运营了。而现在以一个微服务实现一个特性的粒度来看,可以从需求,开发,测试,部署一直追溯到这个特性运营情况。这也是DevOps成为数字化企业基因的原因,业务和生产实现了完美的结合。从敏捷实践的角度来讲,你会发现开发组织中参与者好似生物体中的神经元,大家各司其职,自成一体,接受反馈,并向外主动反馈。团队的自组织使得工作更加自然,能产生更大的效能。由以前的项目经理驱动,改为自我驱动的协作方式。每个人都可以给相关的团队以及责任人提需求,大家有机的协调在一起。二、 微服务、容器和DevOps的关系微服务只是一种设计思路,或者说他给出了如何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SOA的实施。理论上来讲他的确和DevOps没什么关系,但是从如何实践DevOps的角度来讲,微服务是非常有意义的。此外,随着诸如Spring Cloud以及微软Fabric等SDK的完善,微服务开发模式也逐步完善,实现了概念的落地Docker可谓是一种敏捷化的虚拟化技术(较之虚拟机而言)。其实微软Fabric或者CloudFoundry也都脱离开容器的概念提供了微服务开发的解决方案,所以这两者并不是强绑定的关系。但是容器用不可变配置架构实现了微服务从开发到运维的质量保真度,这恰好解决了粒度小,数量多的微服务所带来的运维难题。再加上K8S,Swarm等容器云的支持,docker容器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标准。如何利用这个强大的运行环境帮助企业敏捷,推进业务数字化,并且加快业务的投产? DevOps为上面所说的开发模式提供了软件生产线。所以总结的来讲,企业业务敏捷是DevOps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容器云,以及微服务为DevOps提供了技术可行性。而敏捷帮助提高DevOps工作效能。对于团队的拆分,这个问题真的要结合产品规模来看。团队的拆分有很多办法,贝索斯说的two pizza team,是建议一个团队中的人尽可能少,不要超过两个Pizza能吃饱的规模。用敏捷实践来讲,可以分为多个特性团队,以及维护团队,不同的团队各司其职,合理分工。在我以前的实践中,三个人可以做一个Feature,来交付一个月迭代的工作量。当然将原有的巨石应用分割成更小的微服务是挑战很大的事情。因为理论上的微服务的设计对现有的团队组织结构,以及工程师设计能力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有些组织按照DDD(领域驱动的设计)的方式去实践微服务,会发现以前一个应用的复杂度变得很高,对项目管理来讲也是一件头疼的事情。现在有个比较新的看法就是,大家宣称做微服务(MicroService)的时候,实际上做的是迷你服务(MiniService)。迷你服务的粒度较之微服务的粒度更粗一些,关注度由一个域Domain,变成了能力。一个迷你服务提供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提供也许是跨越多个域的。最好的方法是以一个团队能承担的任务划定微服务的界限比较好,这样以来,不论是任务管理,代码构建,产品部署都会比较好做。更关注服务的能力,这样也会减少因为跨域而带来的复杂事物处理。三、关于DevOps学习和运维的一些注意事项1、代码管理,很多公司对代码管理非常头痛,尤其是客户多了,版本就乱,一次升级就成了一场灾难,因此,代码管理确实非常重要。2、项目进展管理,时间、成本和质量是项目管理的三要素,作为项目经理必须做好平衡。也需要协调好甲乙方资源,推进项目的完成。3、问题管理,要常规运用事故管理的模式,对问题进行根源分析,提出改进意见。这里用好PDCA,RCA这些管理工具,非常有必要。4、系统架构的稳定,架构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应有普世标准。我们看《淘宝十年》就会发现,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体量规模下,淘宝的技术架构也在不断调整,稳定中的迭代发展是必由之路。但无论是什么时期,一个稳定可拓展的架构会让系统运维起来更顺利,体验更好。5、测试问题,不说啥黑盒白盒测试了,反正我觉得测试这个环节做的蛮不好的,我们用的软件不说进行漏洞测试了,就是一些错误都是上线了再去发现。比较欣慰的是,医疗信息化软件未来可能会作为医疗器械进行管理了,这样一来,一定会提升行业对测试工作的重视程度了。6、知识积累及传递,一个公司一个部门多年的实践经验的总结,这些总结需要靠时间的积累,在经验和教训的积累下慢慢沉淀。当你拥有了丰富的行业知识,你也就成了老油条了。一个团队需要从老油条身上提炼出老油来,这样对于公司和单位的能力提升都很有好处。小鲜肉一抹此油,容光焕发呀。7、运维前端可配置,与用户接触最紧密的就是我们的运维工程师,用户对他提出的需求也最多,系统的灵活性体现在他能运用何种工具对所管理的系统进行客户化配置,以适应客户的大量且多样的需求。如果运维工程师啥都干不了,不但影响公司形象,也会大大拉低研发工程师的效率。8、性能监督和度量,监督和度量能够让我们了解系统的瓶颈和改变方向,尤其是利用一些锚点设置,更能了解用户的习惯,促进用户画像数据的产生,从而做到比用户更了解他自己,做出更好的产品。9、团队建设构建协作共进的IT文化,协作共赢,相互信任是DevOps的初衷和追求目标。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就需要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不仅是在工作中产生,也需要通过文化进行熏陶和培养。10、采用必要的自动化管理工具,很多新的工具确实是当年没有的,一些新技术的运用,也让当年的一些模式和方法需要改进。自动化的工具会让我们工作更有效率,沟通更顺畅。(关于DevOps具体如何学习大家可以参考以下链接:cid:link_0)
-
高温热枯了一众水力发电站,却再次带火了“虚拟电厂”这个概念。不仅各地都有新的虚拟电厂开建或投入运行,连相关的概念股也上涨了 50%。要知道,就在一个月前,马斯克也刚宣布一个虚拟电厂项目 —— 给家里自备“大储能电池”Powerwall 的特斯拉用户,开放一个赚钱的好途径,用户如果有用不完的电,传给电网一度电就能挣两美元。国内也已经有相关虚拟电厂投入运行,据新浪科技介绍,目前不少公司都加入了给虚拟电厂“供电”的行列,积极的话一个月甚至能拿到十几万元。听起来,这个虚拟电厂不仅能解决电力供给不足的问题,还能让有余电的个人或公司赚到钱。还有这么轻松的好事?所以虚拟电厂到底是个什么项目,它又凭什么盈利?虚拟电厂究竟是什么?乍一看,很多人可能会把虚拟电厂看作是一个电厂。但其实并不是,它更像是一套能源管理系统。之所以有“电厂”的后缀,是因为它拥有和电厂一样的功能 —— 输送电力资源,不过相较于传统的电厂,虚拟电厂在输送时头脑会更灵活一些。具体怎么更“头脑灵活”呢?其实虚拟电厂在整个环节中扮演的是一个“调度者”的角色。一方面,在供电侧,它通过信息技术将各种发电储能资源整合在一起,包括传统的火电系统,新能源发电系统以及一些车能系统。另一方面,在用电侧,虚拟电厂通过对整合的能量资源进行调配,协同优化后来响应市场上灵活的用电需求。其中,虚拟电厂会在用电高峰期及低谷期对用电进行调配,避免出现用电紧张的状况,起到一个“削峰填谷”的作用。说白了就是,用户要多少电,就刚好给他多少电,并且(多了就拿给别人)根据整体的发电、用电状况给出相应的用电建议。值得一提的是,据国家电网测算,传统的火电厂要实现电力系统“削峰填谷”,仅仅是系统 5% 左右的的峰值负荷,就需要投资 4000 亿元。同样的活儿交给虚拟电厂来干,仅需 500 亿~600 亿元就行,成本连火电厂的 14.5% 都用不到。那虚拟电厂到底该如何实现,又需要哪些技术来支撑呢?整体来讲,虚拟电厂需要三项主要技术来支撑能源管理系统:信息通信技术、智能计量技术和协调控制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是实现分布式能源聚合的关键性技术,包括 5G 通信技术、高速载波通信技术等。智能计量技术则对分布式能源等进行精确的测量,为后续协调配置打好基础。协调控制技术可以算作是实现虚拟电厂“最后一步”的技术,基于分析好的数据将电能以最优配置输出。听起来并不复杂,但要想实现虚拟电厂,从技术上来讲其实没有那么简单。首先是算法方面,虚拟电厂要根据内部的各种数据来调度电力资源以达到最优配置,这其中必定会涉及到一系列的优化算法,虽然现在已经有部分优化算法,但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然后,据中国电力企业管理介绍,未来虚拟电厂势必要走上市场化的道路,而在电力市场交易中,点对点、安全透明并可信的交易环境至关重要,区块链恰恰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但区块链在虚拟电厂中仍有一些技术瓶颈有待突破,比如说在涉及到范围较广的交易场景中,区块链的性能就会急剧下降,并且区块链的保密性也会给监管带来一定的难度。最后再来讲讲虚拟电厂的商业模式,目前它的盈利来源主要有两种:一个是虚拟电厂作为售电企业直接与用户进行交易;另一个是调峰服务交易,即“削峰填谷”,一般称这种平衡能量资源的服务为辅助服务。目前,虚拟电厂根据设备类型和盈利模式,可以被划分为四类,即电源型、负荷型、储能型和混合型。电源型虚拟电厂可以直接与用户进行交易,并视公司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提供辅助服务。而负荷型虚拟电厂的主要特性便是通过调节用户用电功率来实现利润,能够提供辅助服务,但不一定直接出售电能给用户。储能型虚拟电厂既可以参与辅助服务市场,也可以通过获取并出售电能的方式盈利。混合型虚拟电厂则是“全能型”选手。那么,目前国内外的虚拟电厂各自发展到哪一步了?国内外发展到哪一步了在虚拟电厂的发展上,国外目前已有公司实现盈利,国内总体则还处在发展阶段。先来看看国外的情况。虚拟电厂的概念,最早于 1997 年被英国学者 Shimon Awerbuch 提出,十多年后在国外渐渐流行开来。火起来的原因还略有差异:虚拟电厂在欧洲侧重于“开源”,即提升分布式电源的使用率;在美国则更接近于“节流”,即提高各地区能源的利用效率。欧洲的典型虚拟电厂公司,即是 2009 年成立的德国虚拟电厂运营商 Next Kraftwerke。仅 2020 年一年,这家公司的营收达到 5.95 亿欧元,一度成为德国最大的虚拟电厂运营商,目前已经被壳牌公司收购。虽然这家公司管理的分布式发电设备和储能设备超过 6800+,但单个客户资源平均只有 0.87MW,也就是说,除了辅助服务和售卖新能源等其他盈利模式外,它需要依靠庞大的分布式资源调度能力来获取利润。美国地区的虚拟电厂代表,就不得不提特斯拉了。2015 年的时候,马斯克就搞了个家用储能产品 Powerwall,它就像块大电池一样,能够储存太阳能的能量,实现用户的居家日常供电。今年 7 月,特斯拉宣布与太平洋煤气电力公司 PG&E 合作,将 Powerwall 变成一个分布式能源,用户用不完的电反向输送给电网,每度电获得 2 美元的奖励。虽然这个虚拟电厂项目看似起步较晚,但 Powerwall 可是有不少用户基数的,上线后不久已经有几千用户报名,现在看来,马斯克可谓“早有预谋”(手动狗头)。国内的起步要稍晚一些。2017 年,上海建成黄浦区商业建筑虚拟电厂示范工程,江苏针对清洁能源的“源网荷智能电网”系统也投入运行;2019 年,位于河北的冀北虚拟电厂投入运行……预计到 2025 年,广东深圳也将建成具备 100 万千瓦级可调节能力的虚拟电厂,逐步形成年度最大负荷 5% 左右的稳定调节能力。目前,已有不少投入使用的虚拟电厂试点项目。例如,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已经与上海诺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 6 家用电客户签署了基于虚拟电厂应用的协议,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随时能“变身”虚拟电厂;被国网公司列为虚拟电厂示范工程试点承担单位的冀北公司,负责的“虚拟电厂”试点项目已经服务于北京冬奥会。也就是说今年参与冬奥的小伙伴们,可能已经使用过虚拟电厂调度的资源了。目前,国家电网江苏电力有限公司开发的城区用户与电网供需友好互动系统,也已经被应用在智能充电桩上。据大公报介绍,如果一台电动汽车电池容量大约是 60 千瓦时,选用这种智能充电桩,每度电充电价格能优惠 0.2 元,充 4 小时仅需 48 元,比平时节省 12 元。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虚拟电厂都面临着一些绕不开的坎。利润问题。据甲子光年介绍,冀北虚拟电厂的建设投资约为 3000 万元,在 2021 年,其参与调峰调频的频率大概一年内有 5-6 次,实现的运营商和用户收益则在 600 余万元左右。盈利模式问题。例如目前不少虚拟电厂项目仍然主要靠提供储能服务来实现增值,至于节省电力的辅助服务,对客户吸引力则有限。信息安全问题。虚拟电厂实际上严重依赖算法软件进行数据收集和通信,但这也让它们容易遭受网络攻击。据挪威 Statkraft 公司介绍,网络攻击正在对全球能源电网造成威胁。尤其是虚拟电厂,一旦被攻击可能会造成严重影响,这也会影响客户的信任度。如果能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虚拟电厂的发展也会有所帮助。
-
过去几年云使用和用户移动性的增加导致了许多数据安全问题,并突出了边缘安全的重要性。但是,企业可以采用的安全措施数量之多令人困惑。今天,我们来聊聊企业如何通过安全服务边缘 (SSE) 在边缘实现安全。什么是SSE?安全服务边缘 (SSE,Security Service Edge) 是安全访问服务边缘 (SASE)的一个组件,它提供安全网络以安全地共享任何类型的信息。SSE 提供数据安全、访问控制、威胁防护和安全监控。SSE的核心方面是什么?零信任网络架构(ZTNA):零信任网络的主要重点是保护对私有应用程序、云、在线服务、数据和文档的远程访问。零信任网络访问的关键组成部分是:用户帐户认证和授权。针对恶意软件和其他基于浏览器的威胁的浏览器隔离和沙盒。考虑组成员资格和特权、访问行为和可疑指标的访问策略(零信任架构)。云访问安全代理 (CASB):CASB 深入挖掘云服务和应用(例如 SaaS 和 PaaS),以检测 API 调用和行为中的异常活动,从而保护对 SaaS 和其他云应用程序的访问。防火墙即服务/网络流量控制(FWaaS):FwaaS是另一个安全服务边缘,它允许控制远程访问协议,例如 SSH 和远程桌面协议。FWaaS 解决方案的功能类似于任何其他云服务。它允许在数据中心设置重要的防火墙实施,实现规模经济。因此,为所有服务建立了虚拟隔离,以防止可能的安全问题。安全网络网关 (SWG):SWG 是一个基于云的安全系统,提供基于 URL 的访问控制、URL 过滤、DNS 监控、加密流量分析和数据丢失预防策略。这是保护互联网和网络访问的终极方式。远程浏览器隔离(RBI):这是一种强大的 Web 威胁防护类型,可隔离云环境中的 Web 浏览活动。远程浏览器隔离保护用户免受任何隐藏的恶意软件代码接触他们的设备。使用 SSE 有什么优势?SSE 解决了基本的组织挑战,例如云使用、远程工作、安全边缘计算和数字化转型。使用 SSE 工具是理想化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关键。降低风险SSE 允许在不依赖网络的情况下提供网络安全,允许基于某些身份和采用的策略进行访问,并通过互联网业务策略安全地连接用户和应用程序。SSE 通过预防和缓解威胁以及检测任何类型的恶意软件来保护敏感数据。加速性能和用户体验将其与跨安全服务边缘系统的对等相结合,可为您的移动用户提供最佳体验。他们不再需要依赖慢速 VPN,并且可以快速轻松地访问公共和私有云应用。通过替换 VPN 连接远程工作人员对私有应用程序的访问,允许精细的资源访问,并允许世界各地的用户获得适当级别的访问权限。整合优势Security Service Edge 在单一平台内提供多种安全服务,包括:零信任网络架构,防火墙即服务,云访问安全代理,安全的网络网关,云浏览器隔离,云沙箱,云安全态势管理,云数据丢失预防。为了保护数据,企业需要一个集成了 ZTNA、FWaas、CASB、SWG、RBI 和 DLP 的 SSE 系统。应该考虑用户遥测数据、正在使用的端点的风险状况以及访问数据的敏感度级别。此时,可以在保持生产力的同时自适应地实施数据安全策略。随着企业的发展,可以轻松添加更多保护服务,以获得统一的安全性,从而实现跨所有渠道的一致保护。
推荐直播
-
全面解析华为云EI-API服务: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指南
2024/11/29 周五 18:20-20:20
Alex 华为云学堂技术讲师
本期直播给大家带来的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华为云EI-API的服务介绍。从“主要功能,应用场景,实践案例,调用流程”四个维度来深入解析“语音交互API,文字识别API,自然语言处理API,图像识别API及图像搜索API”五大场景下API服务,同时结合实验,来加深开发者对API服务理解。
去报名 -
企业员工、应届毕业生、在读研究生共探项目实践
2024/12/02 周一 19:00-21:00
姚圣伟 在职软件工程师 昇腾社区优秀开发者 华为云云享专家 HCDG天津地区发起人
大神带你一键了解和掌握LeakyReLU自定义算子在ONNX网络中应用和优化技巧,在线分享如何入门,以及在工作中如何结合实际项目进行学习
即将直播 -
昇腾云服务ModelArts深度解析: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指南
2024/12/03 周二 14:30-16:30
Alex 华为云学堂技术讲师
如何快速创建和部署模型,管理全周期AI工作流呢?本期直播聚焦华为昇腾云服务ModelArts一站式AI开发平台功能介绍,同时结合基于ModelArts 的实践性实验,帮助开发者从理论到实验更好地理解和使用ModelArts。
去报名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