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层谈制造(录音稿):中小企业和大国企,谁适合国产云PLM软件
    (内容来自某行业闭门会,发布前已征得发言者同意)PLM软件现阶段不是国企数字化的最优解今天,我们讨论云PLM,讨论智橙PLM的开创性,讨论研发转型,讨论中小企业常用的功能,比如CAD集成、BOM管理、小样图,其实都避开了大国企。行业内的很多PLM都是靠做国企生意起家的,一个系统动不动几百万几千万,每年还有运维费和升级费,这条路过去是走得通的。那么,我们在讨论制造业转型,讨论云PLM时,为什么避开大国企?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回到企业的需求上来。所有的企业,在部署PLM时,都关心另一个问题:多久时候能见效?云PLM最大的优势就是部署简便、按需选功能、每年续费。而这所有的便利,在制造行业的大国企浩如烟海的各类数据和各种需求面前,并不是优势。中小企业,比如最近浙江的泵阀企业,决定上线智橙的云PLM后,设计工程师当天就可以在网页上进行协同设计,只需要后续陆续配置各项流程、编码体系就好,很简单。对于销售来说,只要花几天导入各项配置和BOM,就可以自由选配,十分钟出小样图。老板掏钱也爽快,一年几千几万块钱而已,可以先买需要的功能,后续有了需求,补个款就可以增加其他功能。一句话,业务优先,即买即用,员工的接受度也就高了,见效也就快了。对于大国企来说,部署PLM/PDM就很难:比如某制造集团的地方公司想上PLM,不管是传统的PLM/PDM,还是云PLM,即便合同走完了,光是整理浩如烟海的图纸数据,做标准化,可能就得一个月,期间还要把方案向上做汇报,说明该方案的合理性,又要很久。先转型,还是先创收,这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十几年前,经济状况好、企业效益足,加上有政策扶持,国企是愿意做转型的,创收晚一点也没关系。这也就是国企数字化转型的窗口期。数字化投入几十万,几百万,大家相信是会有效的,底下员工也觉得没什么——服从任务呗。这几年,智慧平台大数据云计算IoT人工智能这些概念都被炒烂了。你在这个时间点,上一个业务系统,要想沾到新概念的边,基本上都要做二次开发或者套壳,要整合到BPM里,成本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还不一定讨喜,底下的人也有怨言:不涨工资,让我们学新软件,还影响现有业务进度。不是PLM没用,是国企的部署周期太长,大家都看不到短期成果,而成果,正是经济下行期,我们用来提振士气的关键。我们不太愿意谈的是,原本花几百万砸数字化,是企业转型的关键,是负责人的成果,现在花几十万就觉得亏,这就是PLM在制造业国企内不那么受欢迎的原因。一个有眼光的领导,喊着大家弄PLM,来来回回得罪人不说,可能还没见效就调走了,然后一切人走茶凉——这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不是说国企数字化的窗口过去了,而是PLM这类软件,在现阶段,不是国企转型的最优解。这也是国内很多厂商,也把数据上云,也号称自己是云PLM的原因——除了蹭热度外,也是希望吸引更多中小厂商。中小企业的云PLM窗口期今天我们坐在这儿,说智橙PLM是中小制造企业云化的最优解,不是没来由的。这部分内容,之前橙色云的朋友说过了,说得很在理,我就不赘述了。我只谈谈,为什么云PLM打破了国产工业软件的僵局?在座的各位都用过西门子,用过欧特克他们的软件,什么Solidworks,什么AutoCAD。国外的厂商,这些年都从CAD等领域拓展到了PLM领域——为什么这么做?是因为PLM本身就是CAD的延伸,就像我们现在用键盘取代手写,因为键盘是手写的延伸。这一点外国人看到得很早,里面原因很多,比如拉丁语系的语言,比如英文,就是不同的字母的组合,使用键盘代替手写,按照一个方向一个一个敲字母,就顺利成章,而我们的汉字,无论是五笔输入法还是拼音输入法,都不是那么直接,他需要想象。我们现在说,对非标制造企业来说,PLM是覆盖产品研发、数据管理的全流程平台,对企业的研发提效很关键。这几年大家都在做出海,对非标订单的响应速度、差错率很看重,为什么要使用云原生的智橙PLM平台,最重要的就是保证数据在整个研发制造过程中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其次是实现团队的协同,尤其是涉及到跨地区的任务时。这个时间点上,对于非标制造企业来说,盲目扩大研发团队,并不一定能带来研发效率的同比例增长。研发需求的骤然增长,很容易让研发产生的各种文件和项目陷入混乱,影响研发效率提升。这就好比说,你五个人一台电脑,干活的效率可能比两个人两台电脑低——工具不到位,人多了,他是有边际效应的。PLM的产品管理、零部件管理、图文档管理这些功能,还有刚才讲的BOM管理、变更管理、快速出小样图什么的,能给制造业带来管理模式和工具的改进。就像我们刚才说的,完全基于云,而不是把线下的平台搬到云上,这样的平台能最快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研发转型——效果在几个月内就能见到,这才能打动我们的企业去转型。
  • 上云解决方案及迁移工具
    数据层迁移工具流:hyperreplication+hyperMetro(复制+双活)+lun拷贝+ereplication公有云服务:数据快递DES服务2、平台层(以数据库迁移为例)工具流:oracle golden gate/data guard /always on/数据库自带迁移工具等公有云服务DRS(偏同构数据库) +UGO(偏异构数据库 可翻译为 gauss db)3、主机层工具流:ebackup/rainbow公有云服务:sms主机迁移服务备份保护容灾类服务:单机备份服务:cbs(云主机备份)+vbs(云硬盘备份)容灾服务:SDRS(同region,跨AZ的本地容灾) CBR(可实现同/跨region异地容灾)
  • [行业资讯] 中软国际发力智联网自主创新 数智赋能千行百业
    2022年11月4日-6日,第四届华为开发者大会2022(Together)在东莞松山湖盛大举行。作为开源鸿蒙生态共建者和重要贡献者,中软国际与深开鸿应邀携手参加此次开发者大会。中软国际智能物联网业务集团市场部总经理黄志航在鸿蒙生态伙伴媒体发布会上作《数字化时代的自主创新之路》主题演讲,阐述数字经济时代智能物联网的战略价值和发展趋势,深入解读中软国际在自主创新智能物联网上的多层次业务布局并发布相关创新成果。数字经济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物联网是数字化转型的必经之路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抢抓发展新机遇、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焦点。《“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指标达成的关键在于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产业新赛道。在数字化转型与数字产业新赛道的交叉路口上,物联网是必经之路。中国物联网市场发展迅速,投资前景巨大。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正不断深化,催生出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与此同时,传统物联网存在的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如对外依赖强、烟囱项目多、项目周期长、多端互动难、安全隐患多等,成为行业向上跃升的巨大阻碍。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协同应用,将成为解决难题的关键抓手。相比传统物联网,智能物联网更自主可控、更个性定制、更敏捷灵活、更全域智能、更高效安全。物联网升级智联网势在必行。中软国际发力智联网自主创新 以KaihongOS为底座构建多层次业务格局 自主创新操作系统是智能物联网之根。中软国际基于OpenHarmony产业生态,联合深开鸿创新研发一个数字底座——KaihongOS,一个超级终端管理平台GitIoT应用开发平台,赋能N个行业应用场景。面向智能物联网领域,自主创新操作系统KaihongOS下链智能终端设备,上承数字软件生态,聚合超级终端管理平台,推动千行百业自主创新发展。依托20多年软工能力沉淀和9万数字铁军,结合中软国际优秀的服务及交付能力,中软国际和深开鸿优势互补,联合打造“云-管-边-端”一体化全栈服务体系,通过国产化、模块化、系统化构筑端到端的自主、安全、可控AIoT行业解决方案,满足物联网领域行业垂直、场景具体、深度定制的要求,赋能国产智联网生态建设。打造AIoT生态服务平台——鸿联创 全面服务产品智能化 助力行业自主创新 智能物联网生态构建的重点,在于平台支撑、区域布局、机制形成与品牌打造。中软国际打造鸿联联创营(以下简称“鸿联创”)AIoT生态服务平台,旨在以需求为驱动、以场景为路径、以政府为先导、以区域为单元,探索对接服务自主创新智能物联网南北向生态的新模式。鸿联创于2020年9月首发乌镇并启动运营,之后逐步拓展郑州、苏州、盐城、中山、天津等地,为当地AIoT生态发展使能、释能、赋能。鸿联创全面服务产品智能化。在物联网产品迈向智能化的迫切需求下,企业急需针对研发制造、营销、运营服务等环节,实现全场景的智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改造。鸿联创以产品制造、产品营销、产品连接管理、产品创新运营等四大场景为牵引,通过流程改进、问题预防、数据可视化、自动化运维等技术手段,缩短智能化产品上市时间,减少研发成本,提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鸿联创助力行业自主创新。鸿联创以构建智联网生态平台为抓手,以云原生数字底座、低代码应用开发、微服务、设备连接管理、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套件,共建便捷、低成本的智联网生态体系,推动产业全价值链、全要素、全生命周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实现行业高效协同和资源精准配置。随着行业对自主创新的需求越来越高,推进自主、可控、安全的智联网建设也迫在眉睫,中软国际鸿联创也在全面升级平台、产品、服务、战略、品牌,聚焦政企客户AIoT国产化迁移场景和需求,深入发展自主创新智联网应用及生态。同时,中软国际将不断向下扎深kaihongOS“根技术”,强大GitIoT开发应用平台的“树干”,并以鸿联联创营为抓手,拉通供需,向上滋养千行百业枝繁“叶”茂,最终推动整个产业的数字化、智慧化数字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