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朋友圈都在晒节日福利、礼物、放假的时候(呜呜呜,我都没有),我还在期待小助手的回信,后来反应过来可能小助手过节了。。。年前抢的,理应到4件,包装也写了4件,打开只有3件。我最喜欢的 大狮挂件 缺失了。。。我的快递一波三折,先是没有发货,再是漏了一件。
-
年前会员日抢的东东,18号已发货,但是至今也没有物流信息?这正常吗?还有没有到货的小伙伴吗?
-
很多人比较关心 MongoDB 的适用场景,也有用户在话题里分享了自己的业务场景,比如案例1用在应用服务器的日志记录,查找起来比文本灵活,导出也很方便。也是给应用练手,从外围系统开始使用MongoDB。• 用在一些第三方信息的获取或者抓取,因为MongoDB的schema-less,所有格式灵活,不用为了各种格式不一样的信息专门设计统一的格式,极大的减少开发的工作。案例2mongodb之前有用过,主要用来存储一些监控数据,No schema 对开发人员来说,真的很方便,增加字段不用改表结构,而且学习成本极低。案例3使用MongoDB做了O2O快递应用,·将送快递骑手、快递商家的信息(包含位置信息)存储在 MongoDB,然后通过 MongoDB 的地理位置查询,这样很方便的实现了查找附近的商家、骑手等功能,使得快递骑手能就近接单,目前在使用MongoDB 上没遇到啥大的问题,官网的文档比较详细,很给力。经常跟一些同学讨论 MongoDB 业务场景时,会听到类似『你这个场景 mysql 也能解决,没必要一定用 MongoDB』的声音,的确,并没有某个业务场景必须要使用 MongoDB才能解决,但使用 MongoDB 通常能让你以更低的成本解决问题(包括学习、开发、运维等成本),下面是 MongoDB 的主要特性,大家可以对照自己的业务需求看看,匹配的越多,用 MongoDB 就越合适。MongoDB 特性优势事务支持MongoDB 目前只支持单文档事务,需要复杂事务支持的场景暂时不适合灵活的文档模型JSON 格式存储最接近真实对象模型,对开发者友好,方便快速开发迭代高可用复制集满足数据高可靠、服务高可用的需求,运维简单,故障自动切换可扩展分片集群海量数据存储,服务能力水平扩展高性能mmapv1、wiredtiger、mongorocks(rocksdb)、in-memory 等多引擎支持满足各种场景需求强大的索引支持地理位置索引可用于构建 各种 O2O 应用、文本索引解决搜索的需求、TTL索引解决历史数据自动过期的需求Gridfs解决文件存储的需求aggregation & mapreduce解决数据分析场景需求,用户可以自己写查询语句或脚本,将请求都分发到 MongoDB 上完成从目前阿里云 MongoDB 云数据库上的用户看,MongoDB 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比如游戏、物流、电商、内容管理、社交、物联网、视频直播等,以下是几个实际的应用案例。• 游戏场景,使用 MongoDB 存储游戏用户信息,用户的装备、积分等直接以内嵌文档的形式存储,方便查询、更新• 物流场景,使用 MongoDB 存储订单信息,订单状态在运送过程中会不断更新,以 MongoDB 内嵌数组的形式来存储,一次查询就能将订单所有的变更读取出来。• 社交场景,使用 MongoDB 存储存储用户信息,以及用户发表的朋友圈信息,通过地理位置索引实现附近的人、地点等功能• 物联网场景,使用 MongoDB 存储所有接入的智能设备信息,以及设备汇报的日志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多维度的分析• 视频直播,使用 MongoDB 存储用户信息、礼物信息等• ......如果你还在为是否应该使用 MongoDB,不如来做几个选择题来辅助决策(注:以下内容改编自 MongoDB 公司 TJ 同学的某次公开技术分享)。应用特征Yes / No应用不需要事务及复杂 join 支持必须 Yes新应用,需求会变,数据模型无法确定,想快速迭代开发?应用需要2000-3000以上的读写QPS(更高也可以)?应用需要TB甚至 PB 级别数据存储?应用发展迅速,需要能快速水平扩展?应用要求存储的数据不丢失?应用需要99.999%高可用?应用需要大量的地理位置查询、文本查询?如果上述有1个 Yes,可以考虑 MongoDB,2个及以上的 Yes,选择MongoDB绝不会后悔。到此这篇关于MongoDB使用场景总结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转载自https://www.jb51.net/article/238542.htm
-
RPA应用于物流业的4个自动化场景如下:场景1:危险货品运输RPA可以自动登录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网站,进入运单申报页面,批量按照运单申请表中的内容自动填写调度、托运等信息,并将申报结果回填到表中。机器人高效、准确完成当日所有表单申请填报工作,节省了大量人力、时间成本。场景2:异常件处理RPA机器人可以自动将物流异常件数据上报到物流后台系统,进行异常件数据的处理。7×24小时无间断工作,高效、稳定、不出错。1个机器人相当于3个员工的工作量,业务效率提升300%。有效缓解了业务高峰期的人手不足,从而降低了企业人力成本。场景3.采购和库存流程自动化库存需要制造商和供应商定期监控和维护,以确保他们有足够的库存水平满足客户需求。RPA机器人能够监控库存水平,通知库存水平何时变低,以便团队可以订购产品,并提供实时报告以优化库存需求。场景4.数据查询、捕获与分析第三方运营商和供应商在为企业提供了业务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增加了多个系统的手动跟踪等任务量。RPA机器人可以自动扫描和捕获运营商网站数据,如信息和发票金额跟踪,从而简化数据的捕获与分析。利用RPA机器人定期查询运营商跟踪系统/网站并检索交付信息证明。将数据链接到仓库管理系统中的原始订单记录,以便更好地跟踪并更快地响应客户查询。
-
物联网时代,物流行业的竞争焦点已转移至用户价值的释放与增值。场景物流模式也正重新定义物流的价值,让物流变得更有温度。1918年的世界刚从混乱走向秩序,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现代化浪潮席卷全球。英国犹尼利弗的哈姆勋爵成立“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把全国范围内的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和用户手中。从此,物流和运输业成为地区商品经济发达程度的指标之一。100年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雄踞东方,从电气时代到物联网时代,物流业规模产值不断增加。2018年,“场景物流”模式被一家中国企业提出,对这个古老行业做出了革新。此后场景物流被视作行业未来标杆,即以供应链服务为基础,在与用户交互过程中挖掘用户新需求,并提供个性化场景解决方案及增值服务,打造物联网场景物流生态服务平台。从无到有,从跟随到领跑,曾经西风东渐,如今自主创新,巨大跨越如沧海桑田。物流业的革新影响世界的方方面面,它打通了实体制造的供需场景,同时触达巨量生产侧与消费侧,关系所有人的日常生活。而这个行业又是如此不被大众所了解,以至于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常被调侃为“毕业送快递”,但实际上物流不该只是运输工。从微观来看物流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质基础,是“企业脚下的金矿”;从宏观来看是整合社会资源的支点。而在当下,物流行业已完成智能化升级,成为服务打包者、场景设计者、信息收集者,一头挖掘和满足用户需求,一头促进供给侧“智慧”生产,其涵义和科技含量大大增加。如“场景物流”模式的提出者——日日顺供应链,将自身定位于“中国领先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及场景物流服务提供商”,从2018年起开始升级为“场景物流生态平台”,围绕不同场景下,用户的个性化、多样化体验需求,联合各资源方打造共创共赢的生态圈,实现用户体验迭代增值。每一个场景服务师,都是日日顺供应链抵达末端客户的触点;而科技进步撬动的生态发展是完成场景物流升级的底气。01 物流行业“内卷”,软硬实力都很重要这样的发展路径是大势所趋,在物联网时代,需求侧变革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对物流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年2月9日,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公布数据,202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35.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2%。同时,物流业总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21年物流业总收入11.9万亿元,同比增长15.1%。行业高速增长的同时,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基础服务的质量高下,更要求企业结合互联网、新技术和产业认知,整合上下游资源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实现制造、流通和消费的无缝对接,创造新的价值链。革新在疫情影响下被提速,跨境电商、直播电商、冷链物流、零售线上线下一体化等业态实现了快速增长。物流赛道更加细分,企业对物流企业也更挑剔。多面作战压力之下,供应链协同、仓储资源、预售下沉、到家服务、物流新基建无不考验企业的全面布局能力。“东西买来怎么装?怎么用?生活场景如何定制解决方案?”这些传统物流送货环节基础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每天都在发生。而日日顺供应链在具备全面布局能力的基础上往前走了一步,推出针对C端的更人性化的场景定制服务。聚焦于健身、出行及居家服务在内的多个最后一公里场景,协同资源方提供个性化场景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据相关资料显示,公司还提供围绕商用车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提供油品、保险、轮胎等与车后场景相关的增值产品及服务。以健身场景为例,兰州纪女士下单后不久就收到了日日顺供应链送来的健身场景方案。敲开家门的不是快递小哥而是日日顺供应链场景服务师。穿好鞋套、带上白手套、铺开红地毯,一套健身魔镜、动感单车在内的健身场景方案顺利入户。场景服务师不仅为她做了安装调试、通电验机、激活指导、讲解使用注意事项等服务,还根据纪女士的减脂需求为其定制了专业健身场景方案。如果纪女士有净化家居、清洗家电的需求,场景服务师同样可以满足。交互性、迭代性和开放性,这是场景物流区别于普通物流的最大特点;而定制化、场景化和生态化则是当代人消费升级的必经之路。当代人对健康、清洁、运动、出行、养生、智能家居等前所未有的重视,使得他们对各个生活场景下的硬件配置和居住品质都有了更高要求。02 场景物流的技术含量从结果上看,链条末端的用户需求得到满足,背后则是物流企业、品牌方、技术服务商多方参与构建服务生态,实现了价值增值。对B端客户而言,痛点同样存在。大型耐用消费品企业或对仓储要求高或对价格敏感。销量和存货的平衡、空间利用率的高低都决定了企业利润多少。针对他们的需求,日日顺供应链可以深度参与客户产销协同体系及采购订单管理等,向原材料供应商提供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向制造企业客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其多面能手的形象,靠的还是硬实力的深厚积累。除了多年物流业积累的经验,日日顺供应链在仓储智能化、物流信息化、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技术领域进行积极的应用,构建出强大的智能物流体系。其“智慧物流引擎升级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案例”也入选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典型案例。以大件自动分拣环节为例,在日日顺供应链即墨智慧物流园区高达22米的立体仓里,龙门拣选机器人、AGV智能搬运机器人等根据订单需求自主作业、自动穿梭,大件商品被分拣、运送到指定地点准备出库。整个仓库可以实现全自动无人作业。历经多年发展,目前日日顺供应链已经建成了以即墨仓、黄岛仓、胶州仓、杭州仓、佛山仓、南昌仓为代表的智能仓群。除智能仓外,日日顺供应链还建设了场景物流生态云平台。在云平台上,日日顺供应链在全国的资源分配情况以及订单执行情况一目了然,库内智能设备的任务状态以及出库客户单数、出库订单进度、进出库单量趋势等都可时时监控优化,大大提高仓储的合理性和工作效率。由此,日日顺供应链实现了订单预测和客户个性服务制定的双重需求。总而言之,作为中国领先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及场景物流服务提供商,日日顺供应链在智慧领域布局起步早、起点高,首创大件物流智能无人仓,目前已完成供应链全流程管理系统数字化、智慧运力平台网络化、仓干配装系统可视化、藏网运营系统可视化。供应链物流科技领域分为多个:有科技供应链平台、有规划预测平台、有算法公司、有智慧仓储等等。而综合多种技术集大成者当属以日日顺供应链为代表的科技供应链解决方案,涉足该领域的企业无不对供应链技术具有深度理解。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国华表示,“十四五”期间,将会重点推进现代物流发展,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目前,涉及供应链物流科技领域的企业亦是资本市场近来热点,包括日日顺供应链、京东物流、安能物流等一众独角兽企业在内将迎来发展新台阶。03 重新定义各方价值,生态增值共赢传统印象里,物流企业和厂家之间既有互相依赖,又有互相博弈。厂家把物流费用看做成本,想方设法压缩;而物流企业则先打价格战抢占市场,然后抬高话语权。在此过程中,双方并未实现增值和利益共享。而场景物流时代,物流企业、品牌方、技术服务商多方参与构建服务生态,从而实现生态共创、价值共享,交付的是一套场景解决方案。送装货物从链条的结束变为链条的开始;物流服务从交易的“附庸”变为重要的参与者;末端客户从一面之缘的陌生人,变为被服务、被关心的终身用户,其需求成为技术革新的出发点。从这个角度来看,场景物流重新定义了各方的价值,从更高远的站位解决了博弈的困局。有报告数据显示,在大环境增长的背景下,消费者对物流服务的诉求在不断攀升,27.2%消费者表示希望送货后的服务能够更加丰富,成为场景物流发展的核心驱动要素。而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机器人、AR/VR 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则为场景物流的发展提供底层支撑。如果说一次曲线是速度、广度到深度;那么二次曲线必然是精度到温度。当代英国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的“二次曲线”理论至今都被奉为圭臬。而传统物流到场景物流的升级又何尝不是如此?可以看见,行业天花板远远未到,而日日顺供应链已经在时代的浪潮中占得了先机。在场景物流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你是否看好日日顺供应链未来发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
物联网时代,物流行业的竞争焦点已转移至用户价值的释放与增值。场景物流模式也正重新定义物流的价值,让物流变得更有温度。1918年的世界刚从混乱走向秩序,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现代化浪潮席卷全球。英国犹尼利弗的哈姆勋爵成立“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把全国范围内的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和用户手中。从此,物流和运输业成为地区商品经济发达程度的指标之一。100年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雄踞东方,从电气时代到物联网时代,物流业规模产值不断增加。2018年,“场景物流”模式被一家中国企业提出,对这个古老行业做出了革新。此后场景物流被视作行业未来标杆,即以供应链服务为基础,在与用户交互过程中挖掘用户新需求,并提供个性化场景解决方案及增值服务,打造物联网场景物流生态服务平台。从无到有,从跟随到领跑,曾经西风东渐,如今自主创新,巨大跨越如沧海桑田。物流业的革新影响世界的方方面面,它打通了实体制造的供需场景,同时触达巨量生产侧与消费侧,关系所有人的日常生活。而这个行业又是如此不被大众所了解,以至于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常被调侃为“毕业送快递”,但实际上物流不该只是运输工。从微观来看物流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质基础,是“企业脚下的金矿”;从宏观来看是整合社会资源的支点。而在当下,物流行业已完成智能化升级,成为服务打包者、场景设计者、信息收集者,一头挖掘和满足用户需求,一头促进供给侧“智慧”生产,其涵义和科技含量大大增加。如“场景物流”模式的提出者——日日顺供应链,将自身定位于“中国领先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及场景物流服务提供商”,从2018年起开始升级为“场景物流生态平台”,围绕不同场景下,用户的个性化、多样化体验需求,联合各资源方打造共创共赢的生态圈,实现用户体验迭代增值。每一个场景服务师,都是日日顺供应链抵达末端客户的触点;而科技进步撬动的生态发展是完成场景物流升级的底气。01 物流行业“内卷”,软硬实力都很重要这样的发展路径是大势所趋,在物联网时代,需求侧变革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对物流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年2月9日,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公布数据,202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35.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2%。同时,物流业总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21年物流业总收入11.9万亿元,同比增长15.1%。行业高速增长的同时,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基础服务的质量高下,更要求企业结合互联网、新技术和产业认知,整合上下游资源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实现制造、流通和消费的无缝对接,创造新的价值链。革新在疫情影响下被提速,跨境电商、直播电商、冷链物流、零售线上线下一体化等业态实现了快速增长。物流赛道更加细分,企业对物流企业也更挑剔。多面作战压力之下,供应链协同、仓储资源、预售下沉、到家服务、物流新基建无不考验企业的全面布局能力。“东西买来怎么装?怎么用?生活场景如何定制解决方案?”这些传统物流送货环节基础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每天都在发生。而日日顺供应链在具备全面布局能力的基础上往前走了一步,推出针对C端的更人性化的场景定制服务。聚焦于健身、出行及居家服务在内的多个最后一公里场景,协同资源方提供个性化场景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据相关资料显示,公司还提供围绕商用车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提供油品、保险、轮胎等与车后场景相关的增值产品及服务。以健身场景为例,兰州纪女士下单后不久就收到了日日顺供应链送来的健身场景方案。敲开家门的不是快递小哥而是日日顺供应链场景服务师。穿好鞋套、带上白手套、铺开红地毯,一套健身魔镜、动感单车在内的健身场景方案顺利入户。场景服务师不仅为她做了安装调试、通电验机、激活指导、讲解使用注意事项等服务,还根据纪女士的减脂需求为其定制了专业健身场景方案。如果纪女士有净化家居、清洗家电的需求,场景服务师同样可以满足。交互性、迭代性和开放性,这是场景物流区别于普通物流的最大特点;而定制化、场景化和生态化则是当代人消费升级的必经之路。当代人对健康、清洁、运动、出行、养生、智能家居等前所未有的重视,使得他们对各个生活场景下的硬件配置和居住品质都有了更高要求。02 场景物流的技术含量从结果上看,链条末端的用户需求得到满足,背后则是物流企业、品牌方、技术服务商多方参与构建服务生态,实现了价值增值。对B端客户而言,痛点同样存在。大型耐用消费品企业或对仓储要求高或对价格敏感。销量和存货的平衡、空间利用率的高低都决定了企业利润多少。针对他们的需求,日日顺供应链可以深度参与客户产销协同体系及采购订单管理等,向原材料供应商提供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向制造企业客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其多面能手的形象,靠的还是硬实力的深厚积累。除了多年物流业积累的经验,日日顺供应链在仓储智能化、物流信息化、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技术领域进行积极的应用,构建出强大的智能物流体系。其“智慧物流引擎升级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案例”也入选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典型案例。以大件自动分拣环节为例,在日日顺供应链即墨智慧物流园区高达22米的立体仓里,龙门拣选机器人、AGV智能搬运机器人等根据订单需求自主作业、自动穿梭,大件商品被分拣、运送到指定地点准备出库。整个仓库可以实现全自动无人作业。历经多年发展,目前日日顺供应链已经建成了以即墨仓、黄岛仓、胶州仓、杭州仓、佛山仓、南昌仓为代表的智能仓群。除智能仓外,日日顺供应链还建设了场景物流生态云平台。在云平台上,日日顺供应链在全国的资源分配情况以及订单执行情况一目了然,库内智能设备的任务状态以及出库客户单数、出库订单进度、进出库单量趋势等都可时时监控优化,大大提高仓储的合理性和工作效率。由此,日日顺供应链实现了订单预测和客户个性服务制定的双重需求。总而言之,作为中国领先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及场景物流服务提供商,日日顺供应链在智慧领域布局起步早、起点高,首创大件物流智能无人仓,目前已完成供应链全流程管理系统数字化、智慧运力平台网络化、仓干配装系统可视化、藏网运营系统可视化。供应链物流科技领域分为多个:有科技供应链平台、有规划预测平台、有算法公司、有智慧仓储等等。而综合多种技术集大成者当属以日日顺供应链为代表的科技供应链解决方案,涉足该领域的企业无不对供应链技术具有深度理解。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国华表示,“十四五”期间,将会重点推进现代物流发展,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目前,涉及供应链物流科技领域的企业亦是资本市场近来热点,包括日日顺供应链、京东物流、安能物流等一众独角兽企业在内将迎来发展新台阶。03 重新定义各方价值,生态增值共赢传统印象里,物流企业和厂家之间既有互相依赖,又有互相博弈。厂家把物流费用看做成本,想方设法压缩;而物流企业则先打价格战抢占市场,然后抬高话语权。在此过程中,双方并未实现增值和利益共享。而场景物流时代,物流企业、品牌方、技术服务商多方参与构建服务生态,从而实现生态共创、价值共享,交付的是一套场景解决方案。送装货物从链条的结束变为链条的开始;物流服务从交易的“附庸”变为重要的参与者;末端客户从一面之缘的陌生人,变为被服务、被关心的终身用户,其需求成为技术革新的出发点。从这个角度来看,场景物流重新定义了各方的价值,从更高远的站位解决了博弈的困局。有报告数据显示,在大环境增长的背景下,消费者对物流服务的诉求在不断攀升,27.2%消费者表示希望送货后的服务能够更加丰富,成为场景物流发展的核心驱动要素。而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机器人、AR/VR 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则为场景物流的发展提供底层支撑。如果说一次曲线是速度、广度到深度;那么二次曲线必然是精度到温度。当代英国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的“二次曲线”理论至今都被奉为圭臬。而传统物流到场景物流的升级又何尝不是如此?可以看见,行业天花板远远未到,而日日顺供应链已经在时代的浪潮中占得了先机。在场景物流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你是否看好日日顺供应链未来发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
2月16日晚间,海尔生物(688139.SH)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公告显示,2021年海尔生物实现营业收入21.26亿元,同比增长51.63%;利润总额9.30亿元,同比增长119.2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18亿元,同比增长114.8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18亿元,同比增长32.97%;基本每股收益2.58元。 对于延续高增长的原因,海尔生物在报告中表示,随着物联网战略不断深化,公司持续研发投入推进技术及产品方案的创新迭代,加速渠道网络拓展扩大全球市场竞争优势,不断加快物联网场景生态布局保障用户最佳体验,实现了物联网解决方案业务及传统业务的双高增长。 物联转型、生物安全布局,叠加成长驱动力 过去几年,我国物联网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有数据显示,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突破2.4万亿元。物联网呈现出的蓬勃发展态势,使得该赛道上的厂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其中,海尔生物无疑是代表性企业之一,自施行物联网转型战略后,不仅各场景业务迅速加深拓宽,公司业绩亦有持续亮眼表现。公开数据显示,公司物联网方案业务2019年至2020分别实现营收1.47亿元、2.81亿元,占整体营业收入比率分别为14.5%、20.01%。2021年前三季度,物联网方案业务营收进一步提升,增幅达155.45%,整体收入比重提升至28.71%。 基于传统主营业务优势领域,海尔生物逐步推进多产业多场景业务,加速提升物联网业务驱动力。在低温存储领域,创新研发样本全温域智慧物联解决方案,实现了海量样本从入库到出库全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管理,让各种珍贵种质资源得以安全高效存储,引领中国生物样本库管理数智化升级,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推出新型斯特林尖端低温制冷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开启零碳制冷新局面;在生物样本质控领域,联合行业领先的生物样品质量控制解决方案供应商安捷伦,共同推动中国生物样本库的发展和标准化;在航空冷链物流领域,同南航物流、俄罗斯空桥货运战略合作,促进航空冷链安全体验迭代升级。自主研发的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先后取得民航局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及适航批准标签,并联合南航物流在广州白云机场完成装机实验。 在顺应物联网振兴大潮、创新转型的同时,海尔生物又迎来生物安全发展的风口。随着生物安全发法正式落地实施,用户需求和市场规模有望迎来巨量扩容。 有业内人士认为,从2018年全面启动物联网战略转型,到做优四大主营业务物联网场景,再至物联网多元化布局,海尔生物充分受益物联网及生物安全发展利好,物联网进程实现快速深入发展,在物联网生物安全领域已具备龙头气质。 稳定团队、开辟多元市场,巩固业绩延续性 可以看出,海尔生物正以技术领先战略为倚靠,通过科技创新,突破技术壁垒,不断将新技术应用于新场景,持续创造新的市场空间。 权威数据显示,在与海尔生物药品及试剂场景相关的生物药市场,国内总体市场规模由2012年的627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0年的387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25.6%。在实验室研究方面,2000年-2020年期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增长26.27倍,年均复合增速17.97%;尤其2020年R&D经费支出24,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经费总额位列全球第二。 在新近布局的航空冷链物流领域,随着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国产替代,海尔生物亦面临着一个崭新的巨量市场。根据相关机构预测,至2020年我国航空冷链物流规模已接近300亿元。随着当前市场温敏物资总需求及商品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航空冷链物流市场有望迎来爆发。 此外,在血液安全、细胞培养等其他领域,海尔生物也有着充分布局和可观市场,并在各场景呈现“成熟一批、布局一批”的良性循环。 值得关注的是,海尔生物十分重视核心经营团队的稳定,以期长期高质量发展。在去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基础上,公司2月6日再发新的回购计划拟用于激励。公告称,为完善公司长效激励机制,提高团队凝聚力和竞争力,助力长远发展,公司拟出资不低于0.50亿元、不高于1亿元回购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100元/股,全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最新公告显示,公司已在17日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回购公司股份20万股,支付金额1470.26万元。 机构人士分析称,在所处生物安全赛道高天花板、多涵盖面的背景下,海尔生物在物联网战略引领下,发挥凭借技术、市场等优势,稳固核心经营团队,持续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兑现不断成长的业绩增量,拥有充足可持续发展潜力。
-
间隔仅3个月,这家自动驾驶卡车公司又融资。主线科技今日宣布完成B轮融资,由北汽产投领投,郑州国投、优势资本跟投。清华系无人卡车公司90天内再获投资,院士加持先实现去安全员商用新融资用途官方知名两个方面,一是研发,加强卡车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研发推进。第二则是落地。新融资还将被用于为客户打造先进智能物流解决方案。智能车参考此前曾多次报道主线科技,这家核团队出自清华、成功转化院士科研成果的自动驾驶公司,三个月时间内连续官宣两笔融资,频率确实够快。如何理解?不妨从融资信息出发来看主线科技的业务进展。投资方背后,主线科技在做什么?本次投资方中,值得关注的是北汽集团旗下的北汽产投,这也能读出主线科技最新业务进展。主线科技已经与北汽旗下福田汽车展开战略合作,在商用车和物流领域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开发与示范应用等多方面协作。去年年中主线科技协同智能物流平台公司福佑卡车,使用北汽福田的车型获得北京市首批商用车自动驾驶路测牌照。主线科技的业务范围,从之前的港口物流园无人货运,逐渐拓展到了开放道路的干线物流无人驾驶。更早之前,主线已经在天津港、宁波港等核心港口,实现了上百台无人集卡交付,是业内首个商用交付“破百”的自动驾驶卡车公司。清华系无人卡车公司90天内再获投资,院士加持先实现去安全员商用此外,主线科技港口实现的无人集卡车队运营,是真正“去安全员”的常态化运营。主线科技曾引入产业方投资,主线科技并不是第一次。既有股东中,之前已经包含了:AI国家队背景的科大讯飞、全球顶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全球顶尖的物流设施运营商普洛斯,供应链生态型基金钟鼎资本以及背靠主机厂蔚来的蔚来资本,都是具有高度业务协同的战略投资人。三个月前的那轮融资中,投资方包括越秀产业基金,是国内首个地方金控上市平台越秀金控旗下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平台。在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领域,已累计投资了寒武纪(688256)、虹软科技(688088)、商汤科技、经纬恒润、主线科技、导远电子等公司。以及因为越秀产业基金的粤港澳背景,或许也是另一种信号——此前北方落地为主的主线,向南开拓的开始。清华系无人卡车公司90天内再获投资,院士加持先实现去安全员商用而且主线率先落地商用的港口,粤港澳有不言自明的先天优势。渤海中盛,则是中国银行全资子公司中银国际旗下产业资本平台。以及众为资本,同样以“生态协同”著称,在交通和物流运输领域,小鹏汽车、依威能源、快运兔等都是其投资企业。而一直以来,生态式商用落地,正是主线对自动驾驶推进的核心思路之一。其强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物流网络NATS,本质就是对产业链上下游的连接。融资用途背后,主线科技主打哪些技术和产品?主线科技透露的Blun融资用途,可以分成两部分来看,一是车,二是平台。车的方面,主线主打L4级自动驾驶卡车。其中在港口场景下,主线的无人卡车已经实现去安全员运营。在干线物流场景,推出的是L3级卡车。目前主线科技已经用这样的卡车为德邦物流开始送货。清华系无人卡车公司90天内再获投资,院士加持先实现去安全员商用而且这款车预埋L4电子电气架构,随时可以通过后期升级具备L4能力。主线曾介绍,目前受制于法规,干线物流不能像港口那样完全去掉驾驶员,所以公路上的卡车自动驾驶,最先落地的“姿势”,可能是由一辆有人驾驶的卡车带几个无人驾驶的卡车组成车队。目前,主线已经建立了一支数十台规模的干线物流自动驾驶卡车车队,与京东物流、德邦快递、福佑卡车、申通快递等物流合作伙伴开展专线运输业务,累计运输里程已突破120万公里。目前,主线在无人卡车商用落地进程中,也面临规模化量产方面的挑战。所以在今年,除了落地进展,主线还与AI芯片公司地平线、激光雷达供应商禾赛,宣布了量产合作。而在平台方面,主线科技的主要产品是NATS新一代人工智能物流网络,把物流产业从港口物流园到保险公司的所有玩家,拉到了一张桌上。清华系无人卡车公司90天内再获投资,院士加持先实现去安全员商用NATS基于目前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现有的高速公路网络构建。对接入系统的所有卡车分路段分时段进行编队,对运输途中的实时信息进行追踪。形成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覆盖全国的自动驾驶智能物流网络。目前具体的技术细节主线没有透露,但这张物流网有几个硬指标。首先,是刚刚介绍过的智能的车。其次是网络有聪明的路,因为车的感知距离确实有限。主线大概两年前的时候做了一个超数据感知测试应用,能够让卡车在极端的雾雪天气仍然进行货物的通畅运行。第三还有网联的云,就涉及到主线攒局中的通信方案商华为、运营商中国移动等等。最后还有低碳的能源,路上有充足的换电和加氢站,这些基础设施的提供商也将加入NATS。牵头这么宏大的一个商业战略,主线头脑很清晰,CEO张天雷直言,如此大的市场,主线不可能一家独吃,所以在货运网络平台上,跟福佑卡车深度合作,网联方面跟中国移动、华为等合作。清华系无人卡车公司90天内再获投资,院士加持先实现去安全员商用基础设施方面,电网、宁德时代等等都是合作伙伴。在整个网络中,主线一方面是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商,另一方面也希望依靠车队数据撬动更大的商业可能性。比如手握数据,可以和保险公司谈投保方案,可以和车队谈降本增效,可以为司机量身定制受益最大的拉活方案,还能跟加油站、换电站谈建设规划….所以,对于主线来说,数据除了是打磨自动驾驶算法进步的工具,更是布局整个物流产业的关键资源。主线科技的真正战略意图,远不止一家自动驾驶技术供应商那么单纯。
-
在多方因素驱动下,我国物流机器人行业一路高歌,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无论是产品研发还是市场应用都取得巨大突破。面对智慧物流这一必然发展趋势,数字化、智能化、柔性化是重要目标,环境感知、多机协同、技术平台等将成物流机器人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在电子商务、新零售等新兴商业模式创新发展需求的拉动下,在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等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驱动下,我国物流机器人行业一路高歌,不仅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技术发展也是突飞猛进,无论硬件如机器人本体、驱动装置、传动系统等,还是软件如控制系统、导航技术、视觉感知、调度系统等,都取得长足进步。2019-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物流市场规模情况(备注:蓝色代表AI+物流总体市场规模,单位为亿元;绿色代表AI+物流市场规模增速,单位为%;图片来源于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AI+物流发展研究报告》)当然,我国物流机器人技术发展还存在一定的瓶颈与挑战,核心及关键技术的原创性研究仍比较薄弱,高可靠性基础功能部件、系统工艺应用解决方案以及主机批量生产等方面有待全面提升,核心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局面还亟待突破,物流机器人的智能化与自适应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为了进一步探究我国物流机器人技术发展情况,本期专题我们采访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胡核算教授、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李文锋教授两位行业专家,请他们从学术研究角度对我国物流机器人的技术发展现状、目前取得的突破性进展、面临的瓶颈与挑战、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做了深入分享。胡核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从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视角,系统地研究了事件驱动系统的精简化、分布式、稳健型监督控制理论和方法,取得了系列性的研究成果和关键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自动驾驶、智慧物流、智慧交通、网络安全等领域。李文锋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教授武汉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物流与机器人技术实验室、物联网与物流研究中心创始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智慧物流技术及装备、物流自动化与物联网技术、物流系统仿真与优化等。记者:首先,请二位对我国物流机器人发展的整体概况进行分析,具体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李文锋:我国物流机器人主要应用在仓储、运输以及制造等行业领域,以辅助/替代人工作业,提升作业环境中自动化水平和作业效率,降低差错率和货损率。比如在仓储场景中的“货到人”拣选,在机器人的推动下迅速成为一种主流的方案,可以大大提升仓储环节的拣选效率,提升仓储空间利用率。这种方式,不仅诞生了以Kiva为代表的潜伏式移动机器人,也推进了无人叉车的发展。如今,拥有上百台移动AGV的仓储场景已经不再少见,网络化、柔性化、智能化的物流机器人正在登堂亮相,人机协同的智慧物流场景正在走向前台。图为 2020 CeMAT ASIA 展会上出现的诸多物流机器人新品近年来,随着物流学科与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电商的带动下,物流机器人取得了非常迅猛的发展,年均增长超20%。2020年史无前例的疫情重创了全球经济,却加速了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和产业的发展。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物流机器人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执行力和创造力,极大地提升了物流机器人的市场前景与预期,成为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2020年我国物流机器人企业吸引的主要投融资事件占机器人领域的22%,显示了物流机器人研发与应用的巨大活力。胡核算:目前,我国物流业正努力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由传统的机械化、电气化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伴随而来的是各种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应用和普及。当下,具备搬运、码垛、分拣等功能的智能机器人,已成为物流行业当中的一大热点。最近五年来,物流机器人的年均增长量超过20%,随着京东、亚马逊、阿里巴巴、申通、顺丰等电商巨头和快递龙头企业对分拣机器人、AGV、无人仓等大幅度加码,智慧物流对于物流行业来说已是大势所趋。2020年中国智能物流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而物流机器人作为推动智慧物流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装备,正借助智慧物流发展的东风,呈现勃勃生机。记者:物流机器人在发展与应用过程中主要涉及到哪些关键技术?胡核算:物流机器人涉及的技术较多,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关键技术,包括导航定位技术、运动控制技术、自动驾驶技术以及多机器人集群控制技术。导航定位技术:综合采用激光雷达、惯性测量单元、里程计等多种传感器,感知环境中障碍物位置与自身运动状态信息,结合基于多传感融合的目标追踪或位置估计算法对机器人进行定位,并规划到达目标点的最优路径。采用的导航方式主要有磁导航、激光导航、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 导航、惯性导航、视觉导航、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 导航等。运动控制技术:通过两轮差速驱动或操舵轮控制转向方式,并结合路径规划控制算法以及避障算法,使得机器人能够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有效的障碍物躲避,准确到达目的地,提升机器人运动控制精度。自动驾驶技术:利用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等多传感器感知环境信息,通过SLAM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同步定位与导航) 技术绘制道路3D地形图,并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帮助机器人实现自主运动与决策。多机器人集群控制技术:采用多机器人集群行动控制策略,使用排它锁或者时间窗等机制来保证多个机器人在同一时间内不会发生出现在相同位置,从而避免碰撞;选择重叠度最低的路径来尽可能降低多个机器人出现在同一道路上的概率;通过强制性的闭环路径地图设计,结合预测式死锁避免策略,来降低甚至完全避免发生死锁的概率。李文锋:物流机器人技术是机器人技术针对物流业典型需求(如装卸搬运、抓取、拣选、包装、配送等)的特定研发和创新。长期以来,由于物流作业场景的复杂性,物流环节一直是劳动密集型作业,对机器人的柔性化、智能化和协作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智能感知、精准驱动、智能控制、能源供给与柔性作业是物流机器人研发的关键技术。环境感知与系统协作控制是本人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下面我对此着重做一下介绍。目前来看,如何针对特定物流场景合理开发和选择传感器,敏捷高效获取环境感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智能算法驱动和控制机器人及时响应场景需求,实时精准地完成物流作业,成为物流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重要目标。如今,网络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机器人市场的主旋律,高效人机协同已经成为领域前沿热点,物联网支持下的环境感知与系统协作技术,是实现物流机器人网络化、智能化的关键技术途径。另一方面,广泛分布的智能物流机器人成为重要的物联网节点,扮演着环境监测与控制的重要角色。而这些分布式的智能物流机器人系统,需要强大的数字化及仿真系统的支持,以便科学地分析、设计、推演其过程和功能,监控与预测其行为,最终实现物流系统的智能化运营与服务。记者:近年来,我国物流机器人在技术发展和创新方面实现了哪些突破?市场应用情况如何?李文锋:我国物流机器人市场火热,技术的研发也十分火爆,每年与物流技术装备相关的专业展览会上不断有新的物流机器人产品推出,涌现出了一批物流机器人技术与科技公司,如极智嘉、海康机器人、快仓、未来机器人、海柔创新等等。一些公司如京东、菜鸟、顺丰等也投入资金研制了无人配送机器人、物流无人机等新型物流机器人产品,开发了多种物流无人作业场景。近年来科技部也连续发布科技专项,支持物流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比如港口重载AGV的研发、电商仓储物流机器人等。另外,国内高校也积极地开展相应的基础研究工作,一些高校先后设立了物流机器人研发/研究中心,开展物流机器人技术的前沿研究,从学术和产业应用等多个视角关注物流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如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于2004年成立的“物流与机器人技术实验室”,便是针对物流领域的机器人发展设立起来的,后来又先后成立了“物联网与物流工程中心”及“物联网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目前主要分为“智慧物流”与“智能机器人技术及系统”两个研究领域,有“物流系统建模、仿真与智能调度优化”、“多式联运系统及其自动接驳转运技术”、“群智能与人机物协同”、“智慧物流中的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智能感知与协同控制”、“机器人及机电系统设计”、“人机行为分析与智能辅助技术”、“智慧物流装备及系统”等8个研究方向。我本人在“环境感知与系统协作控制”、“物联网与物流信息化技术”以及“物流系统仿真与优化”等方向上招收博士生和硕士生。这些都和物流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密切相关。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物流与机器人技术实验室智慧物流成果——人机协同AGV总体来看,我国物流机器人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典型物流机器人装备的研发和技术集成方面。比如针对定位、导航这种移动机器人基础技术,在激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国产化及SLAM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正由单一的传感定位导航技术发展到多传感器融合的智能定位导航技术,由单AGV/IGV的路径规划/调度技术发展到多/群AGV/IGV的智能协同路径规划/调度技术,实用化和稳定性得到了极大提升;针对物流机器人对能源的特殊需求,新型的清洁能源和高续航电池的研发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无人货车、无人物流运输机进入了实测与应用阶段;再比如在港口物流装备方面,我国的物流机器人装备已经处于领跑或并跑阶段,基于磁钉定位+GPS定位导航的AGV技术已经得到了工程验证和运用,目前正开展基于激光+视觉+北斗+5G的IGV装备的运营实践,AGV/IGV装备应用数量已经达到了近百辆,成为智慧港口的重要技术装备。胡核算:近年来物流企业纷纷与国内主流科技企业纷纷开展相关技术合作,努力攻克技术难题。如京东物流与中国电信一起探索了5G技术应用现场。5G的可靠性传输使得智能机器人设备能够更好地用于物流储存,实现物流自动分拣、货物自动传输和自动仓库存取。同时,5G技术也使许多智能终端设备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使用无人机、无人车和分拣设备等提高了存储安全性和高效性;顺丰目前已经研发出第六代智能终端、机械臂,帮助快递员在完成工作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多维度的内部、外部数据结合在一起,建立机器学习模型,帮助做出智慧决策;阿里研发落地末端智能物流机器人“小蛮驴”,将自动驾驶技术与物流揽收场景、即时配送场景进行结合,实现智能、高效、安全、环保的货物流转与投递。另外,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方面,许多企业也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和部署。如旷视所研发的智能仓储机器人釆用其自有的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自主学习、自主适应功能,可大幅降低工程部署难度,实现订单的高效精准拣选和快速响应,用于仓库物料搬运等。目前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确实很有潜力帮助机器人突破传统技术中的瓶颈,确保许多核心关键技术的可行性、实时性。国内一些高校的研究团队也实现了集群物流机器人在非结构化、动态位置环境中的自主导航和编队运行,通过暂停等待、速度规划等策略实现了机器人之间的自治式协调和管制,可以极大地提升运行效率并改善用户体验。如本人所领导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协同控制科学实验室,主要在五个方面关注物流机器人系统的研究与发展问题,并取得一定的技术成果,具体包括:(1)物流机器人系统的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技术;(2)物流机器人系统的分布式碰撞与死锁避免技术;(3)物流机器人系统的稳健型运动控制技术;(4)物流机器人系统的连续与离散混合控制技术;(5)物流机器人系统的信息安全分析与防护技术等。综合分析,我国物流机器人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导航技术来看,越来越多的物流机器人采用激光导航,以适应复杂的开放性动态环境;从系统软件看,机器人系统与上位调度系统融合,移动机器人工具化的趋势日渐明显,同时便于客户使用和维修;再者就是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物流机器人在智能方面得到极大的提高;从应用场景看,末端无人配送技术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协同控制科学实验室研究中使用的无人车、无人机记者: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机器人技术发展的短板何在?还将面临哪些挑战?胡核算:综合来看,我国物流机器人技术发展的短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成为产业升级的瓶颈。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工艺和基础技术构成了整个工业的基础能力,这些基础环节的缺失造成我国物流机器人核心部件如精密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电机以及高性能驱动器等大部分还是采用进口产品,国产物流机器人的性能、质量与发达国家的物流机器人产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以占机器人硬件成本比例最高的减速器为例,有75%精密减速器从日本进口;另外,在伺服电机方面,日系公司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0%,西门子、博世、施耐德等德系品牌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30%左右,国内公司整体份额大约占10%左右;在驱动器方面,国内80%的驱动器从欧美和日本进口。软件部分主要是控制算法、二次开发等,自主品牌已经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但在稳定性、响应速度、易用性等方面和国外还有差距。其次,无序化竞争严重。尽管我国物流机器人发展已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市场竞争无序,企业间互相排斥,互相打压,陷入低价竞争的怪圈,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一些AGV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扩大影响力大打价格战,甚至将产品价格压缩到原有价格的一半甚至更低,连基本的成本都无法保障,更不要说后续的服务了,长此以往,伤害的是整个行业的未来。再者,人才匮乏也是制约我国物流机器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传统的产业工人的职业技能越来越多地融入了新的知识结构、技术技能、工艺方法,集约型增长方式下要求有大量技术工人来操作先进设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短缺,高端领军人才匮乏,培养投入总体不足等突出问题依然存在。物流机器人技术发展滞后的根源,仍然是我国许多落后产业领域存在的共性问题,即重视应用领域,轻视基础研究,重视短期效益,忽视长期效益,从而难以形成核心技术和核心产业。李文锋:除了在机器人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关键核心软件系统方面面临的制约和挑战,面对物流复杂的作业场景,如何创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高效、稳健的智能物流机器人系统,如何更好地实现智能、友好、和谐的人机交互与协同,满足物流业多样化的服务场景需求,以及面对物流场景中大量的轻、薄、软、脆、危、重物品的抓取和搬运需求,如何开发高柔性、高可靠性的执行装置等,都是智能物流机器人必须面对的技术挑战。此外,随着智慧物流机器人技术的提升,智能物流机器人产品的深度应用,物流机器人技术的运营、管理、维护需求也变得日益迫切,对企业的管理制度、岗位设置等都带来了新的变化。再加上物流作业的复杂性和物流服务特性,物流机器人运用的社会学问题和伦理问题也必将更为突出。这些都会给我国物流机器人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记者:我国物流机器人技术发展未来机遇体现在哪里?主要发展方向是什么?李文锋:伴随着我国物流智慧化发展趋势,以及我国老龄化社会趋势的加剧和人力成本提升等因素,我国物流机器人技术发展步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特别是5G、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为物流机器人技术及装备的创新及快速落地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近年来快速发展壮大的物流机器人技术、产品和市场已经说明了这一切。面对我国旺盛的物流机器人市场以及正在快速成长的物流机器人技术及产品研发、制造与运用的上下游企业和科研机构,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们在物流机器人技术领域的积累还不深厚,自主核心知识产权还比较缺乏,对物流机器人核心基础零部件和核心关键软件的掌握与研发能力还不强,人才还比较欠缺。我们必须上下一心,在政府、行业部门的引领和支持下,积极构建充满活力的生态供应链,针对我国独特完整的物流供应链生态体系和人文及自然环境特征,倡导自主创新和生态协同,在核心关键零部件等软硬件领域、人机协作机器人、可穿戴机器人等领域多下功夫,以便形成我国物流机器人产品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环境。胡核算:智能物流是物流行业技术发展的必然方向,未来物流机器人将更加智能化和柔性化,环境感知能力将会进一步增强,机器人系统、运动控制系统、调度系统将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赋予机器人“看”和“认知”的功能,让机器人自行完成对外部世界的探测,实现对自身及周边环境状态的感知,适应复杂的开放性动态环境,进而做出决策判断并采取行动,实现复杂层面的指挥决策和自主行动,可以识别、躲避行人和障碍物,辨别红绿灯,还能自动驾驶、路线规划、主动换道、车位识别、自主泊车等,极大地增强机器人智能化、柔性化和精准控制能力,实现上千甚至上万台机器人协同及调度,大大提高整体的仓储物流运作效率,帮助企业进一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敏捷供应链。从无人仓库到“最后一公里”配送,贯穿于物流作业的始末,助力物流行业加速进化,形成全新的物流生态系统。单物流机器人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多机器人乃至机器人群组运动控制和规划技术将是未来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另外,多机器人具有高度的互联性和开放性,在带来高度便利性和灵活性的同时,也会带来安全性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开放互联的机器人系统中的安全性问题,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我国物流机器人技术的未来,我认为应该从完善政策扶持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开展产学研合作、拓宽投融资渠道等多个层面共同入手,切实推动物流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发展。
-
物联网市场研究提供商Berg Insight发布了有关物联网连接管理平台(CMP)市场的新发现,CMP是全球移动运营商和物联网MVNO价值主张的标准组成部分。网络虚拟化、SIM技术和LPWA网络领域的最新发展目前正在推动市场向更加多样化的物联网连接管理服务转变。由于各个行业的企业本质上具有不同的连接需求,物联网CMP供应商和物联网托管服务提供商正在推出新服务,以满足从关键任务到大规模物联网应用的不同细分市场。全球物联网连接服务的交付是另一个关键的重点领域,这是由企业通过一个平台或通信服务提供商管理其全球物联网设备部署的需求推动的。到2020年底,全球17.4亿台物联网SIM卡安装量中约有67%使用商业连接管理平台进行管理。就数量而言,华为是物联网CMP供应商,与国内运营商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在2021年第二季度管理了超过9亿个物联网SIM卡。Whale Cloud,前身为ZTEsoft,自2018年以来部分由阿里巴巴集团拥有,是中国市场的亚军。思科是中国以外占主导地位的物联网CMP供应商,到2021年中期约有1.8亿个连接,其次是沃达丰和爱立信。沃达丰作为将其平台许可给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移动运营商脱颖而出。物联网CMP也是技术提供商和物联网MVNO(如1NCE,EMnify,floLIVE,IoTM Solutions和Mavoco)产品的关键组成部分。"最近,几家主要的物联网CMP供应商已将eSIM管理功能添加到其平台中,作为简化物流和本地化连接的工具,"Berg Insight高级分析师Fredrik Stalbrand说。与消费市场相比,物联网市场对eSIM技术的采用速度较慢,但在2020年似乎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Stalbrand先生总结道:"公用事业和安全垂直行业的企业现在正在追随主要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的脚步,并在更广泛的物联网应用中采用eSIM。
-
巴西大型鞋厂Via Marte Cal?ados扩大了对GS1全球标准的应用范围,将带有RFID技术的标签嵌入其产品中,从而使鞋厂的电子商务流程适应Correios的新物流平台。Correios是万国邮政联盟(UPU)的国际RFID实验室。Via Marte在位于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新哈茨市的总部开展了此次RFID在鞋子上的应用试点,结果表明,RFID可以在比条形码更短的时间内识别大量产品,并减少交付错误。该公司的信息技术主管伊瓦尔·考兹曼(Ivair Kautzmann)说:“在我们的产品中添加RFID标签非常容易,因为早在2016年我们就采用了GS1的SGTIN标准。如果没有GS1标准,公司很难从技术应用中受益。在我们工厂的大门前,有一套严格的发货流程,包括拣货验证和交付给物流运营商的发货清单的装配验证。但在货物到达目的地之前,我们仍然会遇到问题,尤其是与物流运营商的交易量有关的问题。”Via Marte每年生产500万双鞋,并为客户提供卓越的物流效率,包括物流所有阶段所涉及到的全面可追溯性和互操作性。该公司决定测试GS1标准RFID,作为对公司电商业务所涉产品的额外验证,以便货物能毫无差错地到达目的地。因此,与Correios合作的试点项目促进了RFID技术在所有物流运营商的货物配送中的实施。考兹曼指出,“全球识别标准是成功的关键,因为数据可以无误地流动。”在与Correios的合作中,GS1提供了两种标准:SGTIN(全球贸易产品代码)和SSCC(序列运输集装箱代码)。使用带有自动读取功能的RFID标签来进行识别,可以跟踪和管理单个或批量物品,还减少了使用条形码手动读取货物时的错误。考兹曼说:“位于仓库出口的RFID标签读取天线,可确保订单生成的内容被100%地正确传输,并向用户提示任何误发货物,同时发出警报。如果我们发送50件带有PLP(分组层协议)中通知的跟踪代码的物品,这50件物品就必须进入指定运输的车辆,没有多,也没有少。”GS1巴西高管梅洛(RicardoVerza Amaral Melo)表示,RFID准确的信息传输不仅确保了运输的灵活性和端到端的成本节约,而且还确保了最终消费者的安全。数据的质量也有助于管理层避免损失、提高生产力。除了上述流程优势之外,Via Marte还使用RFID来降低订单的运输成本,这为采用RFID的人提供了经济刺激,而且价格优惠。考兹曼说,“我们做了这方面的计算,从降低成本的角度来看,这个机会变得很有趣,使用Correios新服务所节省的费用足以抵扣Via Marte购买RFID标签的成本。”整个试点的实施没有任何复杂性,因为该公司有使用序列化识别的历史。考兹曼说,“我们自1997年以来一直隶属于GS1巴西,我们非常熟悉这些GS1标准。GS1还有一本非常简单和说明性的技术手册,让RFID的实施变得更加容易,可供初次实施RFID的人使用。此外,Correios还准备了一个关于RFID订购系统的特定网站。”
-
近日,国家邮政局发布了关于《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到,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未经用户同意,不得代为确认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递到智能快递箱、快递服务站等快递末端服务设施。2018年5月实施的《快递暂行条例》提出,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将快件投递到约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当面验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权当面验收。不能擅自放快递柜,从四年前的暂行条例即将正式变成法规,对企业、快递和消费者都产生了法律效应。但快递“无声入柜”究竟伤了谁?快递柜为什么在智慧物流中遇坎?智能柜的潜力是否要在什么市场爆发?最后一公里的垫脚石or绊脚石丰巢算是最早被大规模应用的快递柜,于2015年6月6日由顺丰、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等共同投资创建,此后快递柜的投入使用便逐渐增加。快递柜的使用是让来不及及时收件的快递有一个暂时的存放,其实也和快递网点差不多,但不同在于存放于快递柜便相当于用户已签收。而一般选择投放快递柜的物流,都是直接短信通知已放入快递柜请自取,造成了用户与物流之间存在了一个不协商的情况。这最后一公里,快递柜扮演的究竟是垫脚石还是绊脚石?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物流业景气指数平均为53.4%,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物流行业整体继续保持回升态势。同时据国家邮政局快递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的数据显示,2021年12月,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超过1000亿件,物流行业发展正盛。智能快递柜主要是为了提高派件效率,将快递投放到固定的箱柜中,无需等待客户签收,从而大大提高了派送效率和降低了派送难度,但同时又因未经收件人同意“自作主张”放件入柜导致这“最后一公里”变得很焦灼。一是近年来快递的业务量持续增长,快递员派件速度有限,此前快递柜的使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都是处于一个用户被迫使用的状态。二是快递柜大量投放的背后,是一个隐形的消费市场,从免费到付费存放,避免快递柜被过度占用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用户流失,毕竟很多用户并不愿意为快递柜存放付费。但快递柜不会成为一项摆设,比如丰巢,它是智能柜第一大品牌,在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占有率超过70%,在办公楼和小区几乎都能看到它绿色的身影,对于无法及时取件的用户来说,快递柜真的是极有安全感的存在,而目前制定新规,通过约束快递投放擅自性行为来更好地推动智能柜的使用。快递柜何去何从现在的快递柜越来越智能,也越来越商业化,不仅仅是完成派件任务,有的地区也联合一些电商平台完成寄存业务。虽然快递行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但快递企业的盈利能力却是在下滑的,因此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快递市场便开始逐渐停止打价格战,致力于快递服务的提升。快递行业的格局也产生了变化。快递市场并未饱和,且行业竞争也并未出现龙头垄断之势,就像行业黑马“极兔”快速入局且在今年下旬末完成收购百世集团国内快递的业务。这意味着新兵入局仍然有机会快速崛起,快递市场存在着充裕的机会。同时,国家邮政局表示力争用三年的时间推动符合条件的建制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快递。截至2021年底,“快递进村”比例超过80%,苏浙沪等地基本实现“村村通快递”。大部分快递企业也开始加速下沉市场,瞄准低线城市以及乡镇市场,目前智能柜进村已经成为了快递企业布局的一个重要方向。2021年,全年农村地区收投快递包裹总量370亿件,带动农产品出村进城和工业品下乡进村超1.85万亿元,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已经有多城村部署了智能快递柜,通过与村委会、农业部门、邮政企业等合作,整合农村资源,推进快递下乡进村。比如兔喜入驻徐家冲村,即将为50余家农村合作社提供服务,完成每月到村快递派件2000件以上的任务;中通、韵达快递、丰巢等六家快递公司与昌平流村镇建立“双进双免”工作模式,解决乡村“最后一百米”配送难题。除了布局广告投放、B2B商业模式、生鲜寄存等,快递企业还可以深入挖掘“进村”市场,打通全网配送服务。快递柜进村一是可以解决只能去乡镇取件的痛点,二是可以解决乡村网点需要“翻箱倒柜”才能找到包裹的现状。结合新规推行,可以在乡镇快速打造服务口碑。总结物流行业正在迎来新的格局变化,一方面,物流行业更加智能化,优化供应链管理,丰富消费者的线上购物体验。另一方面,智慧物流可以更好地优化配置资源设施,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水平,绿色低碳运输成为物流行业的趋势。这两年快递业将会经过大浪淘沙,留下更稳、更强的快递企业。
-
疫情在一定时期内的持续发展,深刻改变了存量经济业态,使在线娱乐、在线教育、在线办公、远程医疗、生鲜电商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和快速腾跃。在疫情逐步解除和社会生产恢复正常后,教育、医疗、企业办公等庞大的在线化市场需求持续激活,有望诞生“超级应用”,并为相关领域的数字科技创新带来新机会。其中,智慧物流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01丨物联网+AI的技术核心当下智慧物流逐渐成熟,技术的核心底层是物联网与AI。首先,所有的物流企业运营设备,不论是汽车,飞机还是轮船,无一例外都是根植于现实社会的物理设备。因此要想将这些设备的数据采集并集中起来,物联网技术是基础。例如G7物联,会给每辆卡车安装具有定位信息、获取车辆信息、数据集成以及数据传输的黑匣子,同时在车内安装若干个摄像头。通过这些物联网设备的存在,可以实现三个重要的目标:首先是对汽车位置和运营情况信息的获取,然后就是对驾驶员和路况情况的获取,最后是对货物在运营中保存情况和出现问题及时的信息监控。而在这些数据获取之后,如果要通过中央数据处理中枢处理完成,再进行下一步的信息反馈,很可能对于交通运输工具来说时间有点太长了。举个例子,G7物联在对驾驶员监控中,重点是对疲劳度的监控,如果驾驶员有超过10秒的闭眼,G7物联整个系统就会在车厢内和运营公司的管理平台上报警。但如果要将数据上传到处理中枢再进行处理,完了以后发布通知,这样整个的时长可能会超过10秒,同时会让驾驶员提高操作带来危险的可能性增加。因此,赋予整个系统AI智能的判断与操作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还拿G7物联的系统举例,在汽车前方安顿的摄像头和雷达,不光能对于汽车运营状况进行监测,同时还能查看路况,如果出现异常的情况,会提前在驾驶舱和运营中枢平台报警。这实际上已经达到了L2级别自动驾驶的部分核心功能,现在看这期物联相应技术还在不断前进,很可能在2022年会将整个系统与驾驶层面的操控连接,在危机时刻由系统自动接过行驶处理的能力,保障整个物流运输设备的安全。比如南航物流,这家物流公司非常不起眼,但背后实际上负责运营顺丰整个飞机机队的安全和日常工作。2021年7月,他们研发的顺丰航空飞机健康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该系统基于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技术,可实现飞机故障的实时报警及飞机相关性能的早期预测,以往用时为分钟级的“译码”缩短至秒级,如飞机在空中发生故障,工程师可在第一时间通过AHM系统监控到异常情况,进而能够快速启动故障处置程序,飞机健康管理的效率及品质得到显著提升。这也是物联网技术和AI技术相结合,在智慧物流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02丨数据处理是基础当然对于智慧物流来说,数据处理能力尤其是毫秒级的数据处理能力是所有技术展开的基础。某种意义上讲,如果想对物流的设备,不管是汽车飞机还是轮船进行实时的监控,每分钟产生的运营数据和视频数据都是海量的,这些数据上传到云端之后,一定要有一个非常繁复和算法先进的平台进行处理,才能在最短时间达到精确的反应,实现提升效率的目的。由于当下各个环节都特别注重收集数据,但很多数据收集上来很多似乎看起来之后,如果没有,很多似乎看起来相互冲突和在逻辑上违背的数据应用上就有很大的问题。比如在海运领域,从沿海到内地集装箱调运时,有时候有货进没货出,没有货出的时候只能调空箱。对于航运来讲,船舶航行信息,运营模式,调度信息,港口,货物堆场,水文气象等这些信息很分散,量也很大,因此必须要采用大数据,建立一个大数据池,对数据进行提炼形成新的价值。比如对于飞机来说,跟客运不同物流运输除了安全性以外,降本增效才是最核心的管理目的管理目的。航空物流企业一般都在关注遇到什么样的天气,用什么样的航速飞行最省油,而且机腹的货仓怎么样排列才能在最有效的方式下承载更多的货物。这些都必须在庞大数据运营能力的基础之上,才能获得核心的数据和真正解决办法。关键,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使得无人仓的构想得以实现。得益于机器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仓库中的搬运机器人、分拣机器人、无人叉车等一系列物流机器人均可对仓库内的物流作业实现自我感知、自我学习、自我决策、自我执行,实现更高效的自动一体化。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历史消费数据,通过深度学习、宽度学习等算法,可建立库存需求量预测模型,用于对以往的数据的检测并预测未来的数据,形成一个智能仓储需求预测系统,以实现系统根据实际数据自主生成最佳的订货方案,实现对库存水平的实时调整。同时,随着订单数据的不断增多,预测结果的灵敏性与准确性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使企业在保持高物流服务水平的同时,还能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这也是京东目前为止竞争力的核心,而这样一个建立在用户需求和库存动态配比之间的数据模型以及产生的一系列应用,背后依然是大数据和算法的支撑。所以对于智慧物流企业来说,建立物联网研发团队和AI算法与应用团队之外,大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大数据算法的研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03丨协同性的未来物流体系下包含着大量的业务要素,它们的叠加直接导致数据和应用的简单“黑箱”现象严重,业务运行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产生了什么后果难以直接有效地全面管控,最终又造成成本、效率方面的问题。这时候,智慧物流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数据+算法决策代替经验决策,用可视化、智能化、自动化等手段去打破数据锁,最终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协同处理能力,才是智慧化物流发展的未来。比如物流企业在具体的供应链执行过程中还包含着大量需要协同的要素,商品、库存、车辆、路由、设备、订单等,它们同样有着十分复杂的协同要求。再比如物流园区,过去高度依赖人力管理,但随着园区人数与车辆增长、设备增多、能耗增加,传统的管理方式忽视了技术与人、车、货、场的协同,无法从全面整合、互联互通的全局视角去管理园区。因此,真正厉害的智慧物流技术提供方,开始在协同领域发力,并已经形成优势比如德邦快递的智能物流园区,就是采用的华为智慧物流和协同管理技术,包括取件、流水作业以及运输的各个环节都普遍存在。OCR技术实现高速扫描取件、自动识别分拣;AI识别技术杜绝暴力分拣;智慧物流园区人员管理子系统、访客管理子系统等众多模块全面升级了德邦快递的服务体验。此外,这个业务系统在上云之后,开始跟德邦快递已经有点IaaS、PaaS和SaaS的IT分层规划和建设协同发展,改变了传统IT架构慢、贵、难三大难题,实现了资源按需申请、随取随用,在IT开发效率和对业务需求响应速度提升之外,也让优化和维护成本大幅降低。这可能才是智慧化物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最合适方向。当然,从国内各大核心企业服务软件平台发展的历程来看,融合与协同是各家都不约而同选定的数字化发展方向。用友创始人王文京在最近接受媒体访谈的时候表示,企业推进基于数智化的商业创新,包括产品与业务创新、组织与管理变革,需要突破技术、商业和成本三大障碍,呼唤能够便捷实现商业创新的平台,使能商业创新简单、便捷、大众化、社会化。在他看来,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也从以ERP(企业资源计划)为代表的,以“流程优化,提高效率“为核心价值的企业信息化阶段,跨入以“商业创新,重构发展力”为核心价值的企业数智化的全新阶段。诚如斯言,如今科技发展已经超出了人们的预期,我们从未像现在一样如此与整个世界紧密相连,小到客户和企业之间的连接,企业供需产业链之间的连接,大到国家、地区之间的连接都在发生着改变,人类已经开始进入一个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虚拟时代。而遨游风起的大时代,智慧物流遇到的最核心问题就是可持续增长。这也是不确定时代行业发展的底牌。转载自https://iot.ofweek.com/2022-01/ART-132216-8420-30547431.html
-
冷链产业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既要求企业掌握互联网、物联网与云计算等技术,对冷链物流流通中的各环节进行实时监控,还要求打通生产商、供应商、销售商以及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冷链物流的各环节的降本增效。冷链信息化建设难度可见一斑,尽管如此,前海粤十从未退却,选择做难而正确的事,持续深耕冷链行业。冷链大时代,未来已来若只把冷链信息化当作冷链行业的变革升级,或许有些狭隘了。实际上,冷链物流包含了从生产、检测、存储、运输、配送、销售到消费的所有环节,这些环节的参与主体众多,关乎国计民生,涉及千家万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也就是说,其实冷链产业的信息化与我们每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尤其疫情发生以来,冷链物流在保障农产品食品流通、医药产品流通、战略储备等作用凸显,也对冷链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用一个类比,未来的冷链产业数字化建设,就像5G基站建设一样会成为国民基础设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将布局建设100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冷链物流体系,设施网络、技术装备、服务质量达世界先进水平。这将是快速增长的万亿级增量市场,吸引大量资本不断涌入。过去几十年里,食品安全从吃饱到吃好,冷库和冷链经历了从无到有、先冷后链的发展,冷链的发展建设对整个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是无出其右的。也正是因为食品消费不断升级、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高等因素促进我国冷链信息化市场的持续扩张与行业不断发展,在“内需+政策”的双重推动下,我们正在迎来冷链信息化的大时代。在变革与机遇中,利用新技术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满足政策法规要求,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是每个冷链企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数智化转型已成为冷链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大趋势。未来随着国家监管力度的不断提升,以及冷链物流市场空间的进一步打开,冷链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上升到信息化、智能化等领域。冷链数字化和数字化冷链必将形成冷链产业的新格局,这是一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由之路。
上滑加载中
推荐直播
-
TinyEngine低代码引擎系列第2讲——向下扎根,向上生长,TinyEngine灵活构建个性化低代码平台
2024/11/14 周四 16:00-18:00
王老师 华为云前端开发工程师,TinyEngine开源负责人
王老师将从TinyEngine 的灵活定制能力出发,带大家了解隐藏在低代码背后的潜在挑战及突破思路,通过实践及运用,帮助大家贴近面向未来低代码产品。
回顾中 -
华为云AI入门课:AI发展趋势与华为愿景
2024/11/18 周一 18:20-20:20
Alex 华为云学堂技术讲师
本期直播旨在帮助开发者熟悉理解AI技术概念,AI发展趋势,AI实用化前景,了解熟悉未来主要技术栈,当前发展瓶颈等行业化知识。帮助开发者在AI领域快速构建知识体系,构建职业竞争力。
去报名 -
华为云软件开发生产线(CodeArts)10月新特性解读
2024/11/19 周二 19:00-20:00
苏柏亚培 华为云高级产品经理
不知道产品的最新特性?没法和产品团队建立直接的沟通?本期直播产品经理将为您解读华为云软件开发生产线10月发布的新特性,并在直播过程中为您答疑解惑。
去报名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