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享新鲜】社区周刊·Vol.182-MySQL8 数据字典重构源码解读;《华为云DTSE》发布开源专刊 https://bbs.huaweicloud.com/blogs/436291 【华为鸿蒙开发技术】仓颉编程语言的I/O流应用指南 https://bbs.huaweicloud.com/blogs/436760 【华为鸿蒙开发技术】仓颉开发语言的网络编程详解-从 Socket 到 WebSocket 的全面指南 https://bbs.huaweicloud.com/blogs/436867 【华为鸿蒙开发技术】仓颉语言中的宏与嵌套应用机制指南 https://bbs.huaweicloud.com/blogs/437007 【华为鸿蒙开发技术】在仓颉语言中运用宏优化代码案例实战 https://bbs.huaweicloud.com/blogs/437008 【华为鸿蒙开发技术】深入仓颉编程语言的C语言交互与系统级编程技巧 https://bbs.huaweicloud.com/blogs/437056 基于FreeRTOS中的串口不定长接收(使用队列进行数据传输) https://bbs.huaweicloud.com/blogs/437106 基于ARM的嵌入式原理与应用:ALU的功能与特点 https://bbs.huaweicloud.com/blogs/437112 【寄存器开发速成】半小时入门寄存器开发(基于STM32的寄存器开发简明教程) https://bbs.huaweicloud.com/blogs/437129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运算器输入锁存器数据写实验 https://bbs.huaweicloud.com/blogs/437307 OrangePi AIpro 浅上手及搭建卡通图像生成多元化AI服务 https://bbs.huaweicloud.com/blogs/437567 【通信协议讲解】单片机基础重点通信协议解析与总结(IIC,CAN,MODBUS...) https://bbs.huaweicloud.com/blogs/437611 华为云物联网设备接入服务IoTDA:文档内容焕新登场,助力IoT设备接入、高效管理! https://bbs.huaweicloud.com/blogs/437733 全球无机气溶胶酸度的机载观测和模拟比较 https://bbs.huaweicloud.com/blogs/437909
-
在数字计算机系统中,数据的表示和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二进制作为计算机内部的基本编码方式,其表示形式直接决定了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效率和准确性。在二进制表示中,原码和补码是两种重要的编码方式,尤其在处理有符号整数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二进制补码的概念、作用以及其与原码的互相转换方法,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系统的理解框架。 二进制补码及与原码的互相转换方法详解 一、原码与补码的基本概念 1. 原码(True Form) 原码是最直接、最原始的二进制定点表示方法,用于表示整数和小数。在原码表示法中,数值的前面增加了一位符号位(最高位),用于区分正负数。正数的符号位为0,负数的符号位为1,其余位表示数值的大小。例如,对于8位二进制数,正数3的原码为00000011,而负数-3的原码为10000011。 2. 补码(Complement Code) 补码是一种更为复杂的编码方式,其设计初衷是为了简化计算机的加减运算,提高运算效率。补码同样使用符号位来表示正负,但其数值位的表示方法与原码有所不同。对于正数,补码与原码相同;对于负数,补码是其反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取反)加1的结果。例如,8位二进制数-3的补码为11111101(反码为10000010,加1后为11111101)。 二、补码的原理及优势 补码的设计基于模运算的概念,模是表示值的范围,如8位二进制数的模为256。补码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A-B可以转换为A+(-B)的补码形式进行运算,这大大简化了计算机的硬件设计,使得计算机只需实现加法运算即可处理加减法。 补码的优势在于: 简化运算:补码使得计算机只需实现加法运算,即可处理加减法,降低了硬件复杂度。 消除溢出:补码运算中,溢出部分会自动丢弃,避免了溢出错误。 统一编码:补码能够统一表示正数和负数,使得计算机内部数据处理更加一致。 三、原码与补码的互相转换方法 1. 原码转补码 对于正数,原码与补码相同,无需转换。对于负数,原码转补码的步骤如下: 取反:将原码的数值位(符号位不变)取反,即0变为1,1变为0。 加1:在取反的基础上加1,得到补码。 例如,8位二进制数-3的原码为10000011,取反后为11111100,加1后得到补码11111101。 2. 补码转原码 对于正数,补码与原码相同,同样无需转换。对于负数,补码转原码的步骤如下: 取反:将补码的数值位(符号位不变)取反。 加1:在取反的基础上加1,但由于是负数,此时得到的并不是原码,而是其反码。 再次取反:为了得到原码,需要对上一步得到的反码再次取反(实际上这一步可以省略,因为对于负数,补码的反码再加1即为原码,即直接进行“补码取反加1”操作)。 然而,更简便的方法是直接利用补码与模的关系进行转换。对于n位二进制数,其补码与模的关系为:原码 = 补码 + (模 - 补码),但实际操作中,我们通常采用“补码取反加1”的简化方法。 例如,8位二进制数-3的补码为11111101,取反后为00000010,加1后得到00000011(这是-3的反码,不是原码),但再次取反(或直接使用“补码取反加1”的方法)即可得到原码10000011。 四、实际应用与注意事项 在计算机系统中,整数值通常以补码的形式存储与运算。了解原码与补码的互相转换方法,对于理解计算机内部的数据处理机制、调试程序以及进行底层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符号位的处理:符号位是区分正负数的关键,在转换过程中必须保持不变。 溢出问题:在进行补码运算时,要注意溢出问题。对于n位二进制数,其表示范围为-2^(n-1)到2^(n-1)-1(对于无符号数,范围为0到2^n-1)。当运算结果超出这个范围时,会发生溢出。 数据类型:不同的数据类型(如8位、16位、32位等)具有不同的表示范围和溢出条件,在进行数据转换和运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数据类型进行处理。
-
一、光伏能源在无电池物联网中的应用无电池物联网(Batteryless IoT)是指那些不依赖传统电池供电的物联网设备,它们通过从环境中获取能量,如太阳能、振动能、热能等,实现自我维持和运行。在这些能量来源中,光伏能源以其清洁、可再生、无处不在的特点,成为无电池物联网中的重要选择。光伏能源通过微型太阳能电池板或屏幕捕获光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这些电池板可以集成到物联网设备中,使设备在光照条件下自我供电。例如,一个无电池的信标可以通过室内捕获的光供电,电池大小大约是两个邮票那么大。此外,光伏能源还可以为医院、购物中心、体育场馆等大型互联物联网部署中的基于位置的传感器供电,这些传感器原本通常由一次性电池供电,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进行维护。二、光伏能源驱动无电池物联网的优势可持续性:光伏能源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发电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降低维护成本:由于无电池物联网设备不需要定期更换电池,大大减少了维护成本。这不仅适用于大型部署,也适用于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个人应用。提高设备性能:通过优化低功耗设计和能量收集技术,光伏能源可以为物联网设备提供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减少电子废弃物:传统物联网设备依赖电池供电,电池寿命有限,需要定期更换,导致大量电子废弃物。无电池物联网通过减少电池使用,有助于降低电子废弃物的产生。提高能效:光伏能源驱动的无电池物联网设备通常采用低功耗微控制器、传感器和通信模块,通过优化电路设计和睡眠模式管理,可以显著延长设备的工作时间。
-
电子装置系统中,除了逻辑操作数件与感测组件(包括各类电源控制与I/O收发控制)外,内存组件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零组件。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所需要的记忆体型式类别也会有所差别,所以内存的发展也是五花八门,各种读取技术、材料规格、挥发性、非挥发性,乃至于同质、异质的嵌入整合或系统封装都不断地推陈出新。 然而内存发展轨迹也可以说只是随着越来越庞大的运算与感测功能而亦步亦趋,所以其应用发展的关键指针就会以容量、速度为重点来观察。由于配合系统发展,当容量与速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快,此时各种数据交错复杂、讯号强弱不一,且环境干扰频繁,因此内存的可靠度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指标。 无止尽的容量扩充需求 内存芯片的容量随着制造技术的进步而持续增加,其中以DRAM的单颗芯片容量发展速度最快,近年来平均每年翻倍。NAND Flash的单颗芯片容量发展速度也很快,但略低于DRAM。SRAM和HBM的单颗芯片容量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DRAM的单颗芯片容量不断提升,主要得益于制程技术的进步。制程技术的进步使得芯片上的晶体管尺寸更小,从而可以容纳更多的晶体管。 NAND Flash的单颗芯片容量不断提升,主要得益于3D NAND技术的应用。3D NAND技术将NAND Flash的储存单元堆栈在多层中,从而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SRAM和HBM的单颗芯片容量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主要原因是其对性能和功耗的要求更高。SRAM需要保证高速的访问速度,HBM需要保证高带宽和低功耗。因此,SRAM和HBM的制程技术需要更加成熟,成本也更高。 在未来,随着制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内存的单颗芯片容量将继续提升。预计到2030年,DRAM的单颗芯片容量将达到128GB,NAND Flash的单颗芯片容量将达到32Tb,SRAM的单颗芯片容量将达到1Gb,HBM的单颗芯片容量将达到128GB。 内存单颗芯片容量的提升,将带来以下好处: 1.降低内存成本:单颗芯片容量越大,生产内存的成本就越低,从而降低内存的价格。 2.提高电子设备的性能:更大的内存容量可以使电子设备执行更复杂的任务,并存储更多数据。 3.促进新应用和服务的发展:更大的内存容量将使开发人员能够开发新的应用和服务,例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 总体而言,内存单颗芯片容量的提升是未来内存发展的重要趋势,将对电子设备和应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配合指令周期的高频内存需求 目前DDR5的频率可达6400 MT/s比DDR4高出约50%,主要得益于其采用了新的传输协议。DDR5的传输协议可以同时传输两个资料字节,从而提高了传输速率。DDR6和DDR7的标准尚未正式发布,但根据预测,DDR6的单颗芯片速度将比DDR5高出约50%,达到8000 MT/s至12000 MT/s。DDR7的单颗芯片速度将比DDR6高出约50%,达到12000 MT/s至18000 MT/s。 在HBM方面,HBM2e的单颗芯片速度比HBM2高出约25%,主要得益于其工作频率更高。HBM2e的工作频率为1250 MHz,而HBM2的工作频率为1000 MHz。 在未来,随着制程技术和传输协议的不断发展,各类内存的单颗芯片速度将继续提升。而内存单颗芯片速度的提升,将带来以下好处: 1.提高电子设备的性能:更高的内存速度可以使电子设备执行更复杂的任务,并处理更大的数据量。 2.降低功耗:更高的内存速度可以使内存控制器工作在更低的电压下,从而降低功耗。 3.促进新应用和服务的发展:更高的内存速度将使开发人员能够开发新的应用和服务,例如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等。 总体而言,内存单颗芯片速度的提升是未来内存发展的重要趋势,将对电子设备和应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万无一失的可靠度需求 可靠度是评估计算机内存的一个关键指针,特别是在数据中心、企业级服务器和关键任务应用中。内存的可靠度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可靠度相关方面: 1.错误更正代码(ECC) ECC内存:专为检测和修正常见的数据腐败问题设计。这对于保证数据完整性尤其重要,避免了数据损坏和系统崩溃的风险。 2.耐用性和寿命 耐用性:尤其是在非挥发性内存(如SSD)中,内存单元可以承受的写入次数有限,因此提高耐用性是内存技术创新的重点。 寿命: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存组件会因为物理疲劳和其他因素而老化。技术创新旨在延长内存的使用寿命。 3.数据保护和安全 数据保护:防止数据丢失和故障的技术(如RAID技术)是评估内存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4.环境适应性 温度和环境影响:内存在不同的温度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也是其可靠性的重要指标。对于特定应用,如航天或军事用途,内存必须能在极端条件下可靠运作。 这些可靠性特点对于确保系统的整体健康和防止数据损失至关重要,并对选择适用于特定应用的内存产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系统级内存整合方案 为了使内存应用达到更高的性能(低延迟、容量堆栈)、更低的功耗和更小的物理空间需求,系统级整合技术也是一种主要的解决方案。简单而言,系统级内存整合可分成直接将晶粒堆栈在系统单芯片(SoC)中,或利用封装技术堆栈芯片与连接基板(SiP),或者结合以上两种的CoWoS(3D IC)封装技术。 不同的内存整合在一个芯片上,需要有一个设计平台,例如钰创科技开发的异质整合平台MemorAiLink,提供多样化的内存选择和完整的内存接口 IP 服务。该平台旨在优化系统单芯片(SoC)的整体效能和成本,并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所以,系统级的内存整合种类也有非常多元的发展,主要还是看应用上的需求,在服务器、AI PC或各类边缘运算上的内存整合都可能采用不同的创新模式,来满足其设计理念。在此就以目前最受瞩目的CoWoS来说明其技术应用: CoWoS(Chip-on-Wafer-on-Substrate)是一种先进的封装技术,具有以下优势:缩短线路长度:CoWoS技术可以将多个芯片堆栈在一起,缩短芯片之间的线路长度,从而提高传输速度和降低功耗。提高散热效率:CoWoS技术可以利用硅中介层(Interposer)将芯片与基板隔开,从而提高散热效率。提高设计灵活性:CoWoS技术可以将不同类型的芯片整合在一起,例如CPU、GPU、内存等,提高系统的整合度和灵活性。因此,CoWoS技术非常适合用于内存的整合。 目前,CoWoS技术主要应用于高性能计算(HPC)、人工智能(AI)等领域。但在未来,随着CoWoS技术的成本下降和成熟度提高,有望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包括消费类电子产品、物联网(IoT)等。总体而言,CoWoS技术有望成为未来内存整合的主要技术之一。随着CoWoS技术的不断发展,内存将更加高效、可靠、低功耗,并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 结语 内存的种类繁多,为了特定系统的实践应用,不外乎容量、速度与可靠度三项指标,这三项指标理想上必须做到互相平衡的状态,也就会是系统运作上的最佳内存解决方案。至于低功耗与低延迟的要求,这是基本的环保与质量概念,当然是做到相对越低越好。以上种种指标,促成了挥发性或非挥发性内存不断创新且多元发展,也暗示了很难有单一种类内存来通吃市场的可能性。
-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海量的网络数据成为了获取重要信息的必需来源。为了从互联网上获取所需数据,网络爬虫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作为一个高效且灵活的网络爬虫框架,Scrapy 提供了广泛的功能和工具,让开发者能够轻松获取网页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本文将介绍网络爬虫开发中常用的框架 Scrapy,包括其基本用法、核心组件、扩展功能以及最佳实践,帮助读者了解如何使用 Scrapy 开发高效的网络爬虫程序。 一、基本介绍 Scrapy 是一个用于抓取网站信息和提取结构化数据的开源网络爬虫框架。它基于 Twisted 框架,使用了异步处理的机制,使网络爬虫的开发和执行更加高效。通过 Scrapy,开发者可以定义需要抓取的数据、提取数据的方式,并能够自定义爬取规则,从而快速、精确地获取所需数据。 二、核心组件 2.1 Spiders(爬虫) Scrapy 中的 Spider 是网络爬虫的核心组件,是用于定义如何抓取某个网站的类。开发者可以编写自定义的 Spider 类,定义爬取的起始请求、数据提取的规则等,从而实现对特定网站的信息抓取和处理。 2.2 Selectors(选择器) Selectors 是 Scrapy 中用于提取页面数据的工具,它支持类似 XPath 的语法,能够方便地定位和提取 HTML 或 XML 文档中的数据。通过 Selectors,开发者可以定义如何从网页中提取所需的数据,在数据提取和处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3 Items Items 是用于定义抓取数据的规则和结构化数据的容器。开发者可以定义一个 Item 类型,用于存储从网页中抓取到的数据,并规定数据的字段和类型,使得数据抓取和处理更加规范和清晰。 2.4 Pipelines(管道) Pipelines 是用于处理抓取到的数据的组件。通过 Pipelines,开发者可以对抓取到的数据进行清洗、验证、存储等操作,例如数据存储到数据库、写入文件等。Pipelines 提供了数据处理的扩展性,使得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更加灵活高效。
-
如今的咖啡生产业急需一种快速、全面且非侵入性且精确的检测方法。近年来AI深度学习的发展让实时筛选的效能显着提升,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处理更多的豆子,进而有效解决质量管理的问题。 咖啡豆的质量对于风味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对其进行精密筛选以确保质量成为产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全球气候异常造成的作物质量不稳定,一直以来都是各种农产品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然而至今在这些产业中,仍然依循传统方式仰赖人工选别,并未大规模应用现代科技AI人工智能来提升效率。像是重大瑕疵豆,如发霉豆、黑豆、贝壳豆、夹杂碎石粒等状况不仅会影响咖啡的风味,更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即使作物看似没有明显的外观问题,其表面下可能仍存在隐藏的碰撞伤或其他损伤,这使得在短时间内进行选豆变得很有挑战。由于这些损伤的症状可能要到后来才会被发现,因此「质量管理」一直是个大问题。 传统的人工筛选过程可能比较缓慢,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所需的时间还取决于许多的因素,包括筛选的豆子数量、筛选的方法、筛选人员的熟练程度等。为了能够更快速且有效的筛选咖啡豆,咖啡生产业急需一种快速、全面且非侵入性且精确的检测方法。 近年来AI深度学习的发展让实时筛选的能力在效率上有显着的进步。以传统的手工筛选法为例,如果是小规模的筛选工作,可能每小时只能处理几公斤的咖啡豆,筛选一批豆子可能需要数小时或更长时间。但是,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如机器学习,更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处理更多的豆子,可能只需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就能完成一批咖啡豆的筛选。 借助人工智能驱动的检测与筛选技术,咖啡生产商得以超越传统人工筛选方法,运用The Imaging Source TIS DFM 36AX296-ML的优势、及机器深度学习订定的严格标准来高速判别咖啡豆的形状、颜色,排除其中瑕疵豆无需经历传统的烘焙后品尝过就可直接进行分级,从而稳定生产出更高质量又稳定的咖啡配方。一家咖啡豆生产商借助The Imaing Sourc的嵌入式视觉来检测与筛选咖啡豆,咖啡生产得以超越传统机械筛选方法,以高速处理大量咖啡豆,而无需经历传统的烘焙和品尝过程来判断质量。利用AI人工智能光学筛选器,咖啡生产商能够根据严格的标准,选择出符合要求的批次,从而稳定生产出更高质量的咖啡配方。 人工智能筛选咖啡豆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探索如何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来改善咖啡豆的筛选过程。在传统的筛选方法中,辨识咖啡豆的瑕疵通常需要人力,这可能会因为主观判断或疲劳而导致不准确的结果。然而,借助深度学习技术,我们可以训练AI模型来辨识咖啡豆的各种特征,从而实现更精确和高效的筛选。 在使用嵌入式视觉技术进行咖啡豆筛选的过程中,首先将咖啡豆进行初步分类,譬如区分是否有石头或是其他外来物质,是否有虫蛀等状况。接着,将这些分类好的咖啡豆输入给AI模型进行深度学习训练。透过大量的样本数据,AI模型能够学习并辨识出各种瑕疵豆,如发霉豆、黑豆、或是受损豆等,并将其分类出来。 当训练完成后,嵌入式视觉系统就可以将咖啡豆送入筛选机中,透过摄影机捕捉影像,然后利用已经训练好的AI模型进行分析和辨识。如此一来,筛选过程不仅更加高效,而且还可以确保筛选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从而提高了咖啡豆的质量和产量。 透过嵌入式视觉与AI技术的结合,咖啡生产业能够实现精准筛选,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与竞争力。这种技术的应用将为整个咖啡豆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同时也为其他农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和可能性。 嵌入式视觉捕捉影像去芜存菁 The Imaging Source提供多款不同尺寸规格,像是The Imaging Source DFM 36AX296-ML和DFK 36CX296-167,该系统的分辨率达1.6MP;帧速率达60fps,能够及时触发捕捉影像,筛选出瑕疵品,如此帧数便能大幅加速筛选过程。 The Imaging Source兆镁新嵌入式视觉的trigger功能,可以在豆子掉下来时经由Sony IMX296传感器触发拍摄,加以清楚且快速地拍摄到咖啡豆在同个位置上,因此,吸引很多咖啡豆制造商的青睐。 当影像被撷取后,随后会传送至搭载NVIDIA Jetson Xavier N的小型计算机,这套系统会批处理咖啡豆,并运用人工智能来辨识特定类型和优良质量的豆子。灵活运用这些技术和系统可以显着提升生产能力,而结合人工智能的质量控制方法更能进一步增强其效益。 结论 The Imaging Source嵌入式视觉结合AI的光学咖啡豆筛选机与质量分类技术,让咖啡豆生业者获得一系列精准以及高效的工具,能够针对整个供应链与价值链中各种质量特性进行分析与筛选,进而提升质量与效益,同时严守质量标准。此外,筛选技术能被客制化,以符合特定筛选及处理需求,充分发挥个机器独特的优势,达到最佳效率与产能。 嵌入式视觉于农业未来展望 目前,在亚洲地区以嵌入式视觉结合人工智能外观检测仍少有咖啡厂商投入,但随着人力日渐缺乏,需求日增,农产质量管理及效率思维提升,越来越多农业缺工议题及农产品管思维提升,适应于各式农产品之机器视觉导入有极大发展空间。 当我们思考咖啡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革新时,不仅是对咖啡质量的改进,更是对整个供应链的革命性改变。透过嵌入式视觉技术的应用,我们能够实现更有效率、更精确的筛选和分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咖啡豆,还可以扩展到其他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为整个农业产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可能性。
-
随着物联网设备数量的持续增加,这些设备之间的通信或连接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思考课题。通信对物联网来说十分常用且关键,无论是近距离无线传输技术还是移动通信技术,都影响着物联网的发展。而在通信中,通信协议尤其重要,是双方实体完成通信或服务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本文介绍了几个可用的物联网通信协议,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能、数据速率、覆盖范围、功率和内存,而且每一种协议都有各自的优点和或多或少的缺点。其中一些通信协议只适合小型家用电器,而其他一些通信协议则可以用于大型智慧城市项目。物联网通信协议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接入协议:一般负责子网内设备间的组网及通信 一类是通讯协议:主要是运行在传统互联网TCP/IP协议之上的设备通讯协议,负责设备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交换及通信。 一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 1、远距离蜂窝通信 (1)2G/3G/4G通信协议,分别指第二、三、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协议。 (2)NB-IoT 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NB-IoT)成为万物互联网络的一个重要分支。NB-IoT构建于蜂窝网络,只消耗大约180kHz的带宽,可直接部署于GSM网络、UMTS网络或LTE网络,以降低部署成本、实现平滑升级。NB-IoT聚焦于低功耗广覆盖(LPWA)物联网(IoT)市场,是一种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的新兴技术。具有覆盖广、连接多、速率快、成本低、功耗低、架构优等特点。 应用场景:NB-IoT网络带来的场景应用包括智能停车、智能消防、智能水务、智能路灯、共享单车和智能家电等。 (3)5G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5G的性能目标是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 应用场景:AR/VR、车联网、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无线医疗、无线家庭娱乐、联网无人机、超高清/全景直播、个人AI辅助、智慧城市。 2、远距离非蜂窝通信 (1)WiFi 由于前几年家用WiFi路由器以及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WiFi协议在智能家居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WiFi协议最大的优势是可以直接接入互联网。相对于ZigBee,采用Wifi协议的智能家居方案省去了额外的网关,相对于蓝牙协议,省去了对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依赖。 商用WiFi在城市公共交通、商场等公共场所的覆盖,将商用WiFi的场景应用潜力表露无疑。 (2)ZigBee ZigBee是一种低速短距离传输的无线通信协议,是一种高可靠的无线数传网络,主要特色有低速、低耗电、低成本、支持大量网上节点、支持多种网上拓扑、低复杂度、快速、可靠、安全。ZigBee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它最近出现,主要是依靠无线网络进行传输,它能够近距离的进行无线连接,属于无线网络通讯技术。 ZigBee技术的先天性优势,使得它在物联网行业逐渐成为一个主流技术,在工业、农业、智能 家居等领域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3)LoRa LoRa™(LongRange,远距离)是一种调制技术,与同类技术相比,提供更远的通信距离。LoRa 网关、烟感、水监测、红外探测、定位、排插等广泛应用物联网产品。作为一种窄带无线技术,LoRa 是使用到达时间差来实现地理定位的。LoRa 定位的应用场景:智慧城市和交通监控、计量和物流、农业定位监控。 3、近距离通信 (1)RFID 射频识别(RFID)是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的缩写。其原理为阅读器与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的数据通信,达到识别目标的目的。RFID 的应用非常广泛,典型应用有动物晶片、汽车晶片防盗器、门禁管制、停车场管制、生产线自动化、物料管理。完整的RFID系统由读写器(Reader)、电子标签(Tag)和数据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 (2)NFC NFC的中文全称为近场通信技术。NFC是在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无线互连技术研发而成,它为我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的各种电子产品提供了一种十分安全快捷的通信方式。NFC中文名称中的“近场”是指临近电磁场的无线电波。 应用场景:应用在门禁、考勤、访客、会议签到、巡更等领域。NFC具有人机交互、机器间交互等功能。 (3)Bluetooth 蓝牙技术是一种无线数据和语音通信开放的全球规范,它是基于低成本的近距离无线连接,为固定和移动设备建立通信环境的一种特殊的近距离无线技术连接。 蓝牙能在包括移动电话、PDA、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设备与因特网Internet之间的通信,从而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道路。 4、有线通信 (1)USB 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的缩写,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是应用在PC领域的接口技术。 (2)串口通信协议 串口通信协议是指规定了数据包的内容,内容包含了起始位、主体数据、校验位及停止位,双方需要约定一致的数据包格式才能正常收发数据的有关规范。在串口通信中,常用的协议包括RS-232、RS-422和RS-485。 串口通信是指外设和计算机间,通过数据线按位进行传输数据的一种通讯方式。这种通信方式使用的数据线少,在远距离通信中可以节约通信成本,但其传输速度比并行传输低。大多数计算机(不包括笔记本)都包含两个RS-232串口。串口通信也是仪表仪器设备常用的通信协议。 (3)以太网 以太网是一种计算机局域网技术。IEEE组织的IEEE 802.3标准制定了以太网的技术标准,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子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 (4)MBus MBus 远程抄表系统(symphonic mbus),是欧洲标准的2线的二总线, 主要用于消耗测量仪器诸如热表和水表系列。 二 网络层、传输协议 1、IPv 4 互联网通信协议第四版,是网际协议开发过程中的第四个修订版本,也是此协议第一个被广泛部署的版本。IPv4是互联网的核心,也是使用最广泛的网际协议版本 2、IPv6 互联网协议第6版,由于IPv4最大的问题在于网络地址资源有限,严重制约了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IPv6的使用,不仅能解决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多种接入设备连入互联网的障碍 3、TCP 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TCP旨在适应支持多网络应用的分层协议层次结构。连接到不同但互连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主计算机中的成对进程之间依靠TCP提供可靠的通信服务。TCP假设它可以从较低级别的协议获得简单的,可能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4、6LoWPAN 6LoWPAN是一种基于IPv6的低速无线个域网标准,即IPv6 over IEEE 802.15.4。 三 应用层协议 1、MQTT协议 MQTT (Message Queue Telemetry Transport),翻译成中文就是,遥测传输协议,其主要提供了订阅/发布两种消息模式,更为简约、轻量,易于使用,特别适合于受限环境(带宽低、网络延迟高、网络通信不稳定)的消息分发,属于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的一个标准传输协议。 在很多情况下,包括受限的环境中,如:机器与机器(M2M)通信和物联网(IoT)。其在,通过卫星链路通信传感器、偶尔拨号的医疗设备、智能家居、及一些小型化设备中已广泛使用。 2、CoAP协议 CoAP(Constrained Application Protocol)是一种在物联网世界的类Web协议,适用于需要通过标准互联网网络进行远程控制或监控的小型低功率传感器,开关,阀门和类似的组件,服务器对不支持的类型可以不响应 3、REST/HTTP协议 RESTful是一种基于资源的软件架构风格。所谓资源,就是网络上的一个实体,或者说是网络上的一个具体信息。一张图片、一首歌曲都是一个资源。RESTful API是基于HTTP协议的一种实现。(HTTP是一个应用层的协议,特点是简捷 快速)。 满足Rest规范的应用程序或设计就是RESTful,根据Rest规范设计的API,就叫做RESTful API 4、DDS协议 DDS(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分布式实时数据分发服务中间件协议,它是分布式实时网络里的“TCP/IP”,用来解决实时网络中的网络协议互联,其作用相当于“总线上的总线”。 5、AMQP协议 AMQP,即Advanced Message Queuing Protocol,一个提供统一消息服务的应用层标准高级消息队列协议,是应用层协议的一个开放标准,为面向消息的中间件设计。基于此协议的客户端与消息中间件可传递消息,并不受客户端/中间件不同产品,不同的开发语言等条件的限制。Erlang中的实现有RabbitMQ等。 6、XMPP协议 XMPP是一种基于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子集XML的协议,它继承了在XML环境中灵活的发展性。因此,基于XMPP的应用具有超强的可扩展性。经过扩展以后的XMPP可以通过发送扩展的信息来处理用户的需求,以及在XMPP的顶端建立如内容发布系统和基于地址的服务等应用程序。 四 部分通信协议比较 1、NB-IoT协议和LoRa协议比较 第一,频段。LoRa工作在1GHz以下的非授权频段,在应用时不需要额外付费,NB-IoT和蜂窝通信使用1GHz以下的频段是2113授权的,是需要收费的。 第二,电池供电寿命。LoRa模块在处理干扰、网络5261重迭、可伸缩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性,但却不能提供像蜂窝协议一样的服务质量4102。NB-IoT出于对服务质量的考虑,不能提供类似LoRa一样的电池寿命。 第三,设备成本。对终端节点来说,LoRa协议比NB-IoT更简单,更容易开发并且1653对于微处理器的适用和兼容性更好。同时低成本、技术相对成熟的LoRa模块已经可以在市场上找到了,并且还会有升级版本陆续出来。 第四,网络覆盖和部署时间表。NB-IoT标准在2016年公布,除回网络部署之外,相应的商业化和产业链的建立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和努力去探索。LoRa的整个产业链相对已经较为成熟了,产品也处于“蓄势待答发”的状态,同时全球很多国家正在进行或者已经完成了全国性的网络部署。 2、蓝牙、WiFi、ZigBee协议比较 目前来说,WiFi的优势是应用广泛,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ZigBee的优势是低功耗和自组网;UWB无载波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是传输速率;蓝牙的优势组网简单。然而,这3种技术,也都有各自的不足,没有一种技术能完全满足智能家居的全部要求。 蓝牙技术的出现使得短距离无线通信成为可能,但其协议较复杂、功耗高、成本高等特点不太适用于要求低成本、低功耗的工业控制和家庭网络。尤其蓝牙最大的障碍在于传输范围受限,一般有效的范围在10米左右,抗干扰能力不强、信息安全问题等问题也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和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因素。 WiFi也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可以随时接入无线信号,移动性强,比较适合在办公室及家庭的环境下应用。当然WiFi也存在一个致命缺点。由于WiFi采用的是射频技术,通过空气发送和接收数据,使用无线电波传输数据信号,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ZigBee则是国际通行的无线通讯技术,它的每个网络端口可以最多接入6.5万多个端口,适合家居、工业、农业等多个领域使用,而蓝牙和WiFi网端只能接入10个端口,显然不能适应家庭需要。ZigBee还具有低功耗和低成本优势。 3、MQTT协议和CoAP协议比较 MQTT是多对多通讯协议用于在不同客户端之间通过中间代理传送消息,解耦生产者与消费者,通过使得客户端发布,让代理决定路由并且拷贝消息。虽然MQTT支持一些持久化,最好还是作为实时数据通讯总线。 CoAP主要是一个点对点协议,用于在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传输状态信息。虽然支持观察资源,CoAP最好适合状态传输模型,不是完全基于事件。 MQTT客户端建立长连接TCP,这通常表示没有问题,CoAP客户端与服务器都发送与接收UDP数据包,在NAT环境中,隧道或者端口转发可以用于允许CoAP,或者像LWM2M,设备也许会先初始化前端连接。 MQTT不提供支持消息打类型标记或者其他元数据帮助客户端理解,MQTT消息可用于任何目的,但是所有的客户端必须知道向上的数据格式以允许通讯,CoAP,相反地,提供内置支持内容协商与发现,允许设备相互探测以找到交换数据的方式。
-
关于华为云IOT平台命令下发的问题。 https://bbs.huaweicloud.com/forum/thread-02127165383421895006-1-1.html 关于小熊派仿真模型问题 https://bbs.huaweicloud.com/forum/thread-02117165123030420022-1-1.html 关于华为云IOT数据转发的问题 https://bbs.huaweicloud.com/forum/thread-0205164430301874002-1-1.html 关于华为云IOT字符串数据转发的问题 cid:link_3
-
随着科技的进步,超宽带(UWB)技术正在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这一变革的一个显著例子是问界M9汽车与华为WATCH 4 Pro手表之间的创新合作,它们利用UWB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迎宾”体验,标志着智能化生活方式的新纪元。华为WATCH 4 Pro:智能生活的桥梁华为WATCH 4 Pro不仅仅是一款时尚的手表;它更像是一座连接现实与未来的桥梁。这款售价超过3000元人民币的智能设备,凭借其精美的设计和众多高科技功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特别是其所配备的UWB技术,使得这款手表能够支持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应用,包括作为数字车钥匙使用。UWB技术下的“迎宾”体验问界M9与华为WATCH 4 Pro的合作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在于它们共同实现了一个名为“迎宾”的系统。通过这项技术,当车主接近车辆至30米范围内时,车辆会自动启动寻车模式;而在8米处,则会开启迎宾灯光;最后,在1米距离内,车门将自动解锁。这种无缝且直观的操作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便利性与满意度。UWB技术的应用潜力除了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外,UWB技术还展现出了其在智能家居、医疗保健等多个行业的广泛应用前景。例如,在智能家居中,该技术允许用户享受个性化定制的生活环境,如根据个人偏好调整室内的温度或音乐播放列表。而在医院环境中,UWB则可用于高效管理医疗设备,并提高患者的安全保障水平。随着5G网络等新兴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物联网(IoT)概念的普及,UWB技术有望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特别是在自动驾驶汽车、智能物流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与此同时,如何确保数据安全及解决兼容性问题将是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UWB技术正逐渐改变着我们对智能生活的定义。从更加个性化的家庭自动化解决方案到更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这项技术无疑将在塑造未来社会面貌方面扮演关键角色。让我们拭目以待,迎接由UWB技术所带来的更加便捷、安全且互联的美好明天。
-
本文深入探讨了企业在构建物联网平台时,面对公有云和私有云的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比分析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优势与局限性,并结合物联网应用的具体需求,本文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的决策指南,帮助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明智选择。一、引言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云计算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在面对云计算时的决策变得越来越复杂。公有云和私有云作为两种主要的云计算模式,各自代表了不同的理念和技术路径。本文将探讨这两种模式的特点及其在物联网平台中的应用,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如何进行上云与下云的决策。二、公有云的优势与局限性定义与优势易扩展性:公有云提供几乎无限的可扩展性,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求的波动轻松调整资源。成本效益:采用“即用即付”的计费模式,企业无需投资昂贵的基础设施即可启动业务,降低了初始投资和运营成本。即用即付服务: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消耗计费,避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局限性依赖性:高度依赖服务商的技术和服务,一旦服务商出现问题,可能影响整个平台的运行。定制性有限:虽然提供一定程度的配置选项,但对于特殊需求的定制能力有限。数据安全和隐私:数据存储在云端可能引发数据安全和隐私的担忧。三、私有云的优势与局限性定义与优势高安全性:所有数据和应用程序都存储在组织的内部网络中,允许更精细的访问控制和安全策略的实施。可定制性:组织可以根据自己的特定需求定制云环境,包括硬件选择、软件配置和性能优化。数据控制:完全控制自己的数据,对于需要遵守数据保护法规的行业(如医疗保健和金融)至关重要。局限性初始投资较高:包括硬件、软件和设置成本。维护和支持:需要组织自己维护硬件和软件,这可能需要一支专门的IT团队。灵活性较低:相对于公有云,私有云的灵活性和扩展性相对较低。四、物联网平台的云策略选择关键因素设备多样性:物联网平台通常连接多种类型的设备,需要灵活且可扩展的解决方案。数据量:物联网设备产生的数据量巨大,需要高效的存储和处理能力。安全需求:物联网设备涉及敏感数据,对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有严格要求。灵活性:业务需求变化频繁,需要能够快速调整和扩展的解决方案。资源共享:是否需要与其他系统或外部合作伙伴共享资源。合规要求:某些行业有严格的合规要求,需要符合特定的数据管理和安全标准。长期数据管理:数据的长期存储和管理是物联网平台的重要考虑因素。选择指南高度安全和合规需求:如果企业对数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有极高要求,建议选择私有云。追求灵活性和成本效益:如果企业希望快速部署并降低初始成本,可以选择公有云。混合云方案:如果企业既需要灵活性又需要高安全性,可以考虑采用混合云方案,结合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优势。五、上云与下云的转折点经济形势变化: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疫情的影响使得企业开始更加关注成本考量。成本上升:一些企业发现,随着业务的增长,公有云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这时转向私有云或混合云可能是一种更经济的选择。重新评估云服务:企业需要重新评估云服务的理由,包括成本效益、业务适配和安全性等。六、总结在选择公有云还是私有云时,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业务需求、安全合规要求以及成本效益。对于那些需要高度安全和合规的物联网应用,私有云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而对于追求灵活性和成本效益的项目,公有云则提供了不可忽视的优势。通过深入分析和比较不同云服务模式下的成本结构和业务需求,企业可以找到最合适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实现持续的数字化转型和成长。
-
本文全面解析了嵌入式系统在实时与非实时应用中的特点、技术需求和选择策略。通过对比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具体要求,本文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嵌入式开发的关键要素,并指导如何选择合适的技术和芯片。一、引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嵌入式系统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中,从简单的微控制器到复杂的工业机器人。嵌入式系统是特定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常嵌入到其他设备中,用于执行一项或多项专用任务,而非像传统的计算机那样执行广泛的多功能计算任务。这些系统的特点是对效率和可靠性的极高要求,通常需要在严格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在物联网(IoT)和智能硬件的大背景下,嵌入式软件开发尤为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最终用户的体验。二、嵌入式开发的种类与应用实时系统 (RTS)定义:实时系统是指那些需要在严格时间限制内完成任务的系统。应用场景:常见于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领域,如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系统、医疗设备等。分类:硬实时系统:任务必须严格按时完成,任何延迟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软实时系统:允许某些任务延迟,但过多的延迟会降低系统的性能,可能导致不良的用户体验。特点:高可靠性:必须确保系统按预定时间准确完成任务,因此这类系统的设计通常采用高度可靠的硬件和软件,确保故障概率极低。严格的时间限制:任务执行和响应时间有严格的界限,必须通过精确的时间管理和调度策略来保证。非实时系统定义:非实时系统相较于实时系统,没有严格的时间完成任务的要求。应用场景:更多地关注于功能的实现和优化,而非时间限制。常见的非实时系统包括家用电器的控制系统、智能家居系统等。特点:灵活性高:在系统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开发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资源和功能,不受严格时间限制的束缚。易于扩展和维护:非实时系统通常更注重用户界面和交互性,这使得它们在维护和升级时更加容易实施新的功能。三、嵌入式开发针对的应用方向消费电子技术需求:低功耗:长时间续航能力是消费者非常关注的点。快速响应:提高用户体验,增强用户满意度。示例: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和其他可穿戴设备。汽车电子技术需求:高可靠性:系统的稳定是保证安全的基础。实时性:实时处理各种传感器数据,提供即时反馈。示例:智能仪表盘、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等。工业控制技术需求:强稳定性:确保长时间连续运行不出现故障。高精度控制:精确控制生产线上的机械设备,保证生产质量。示例:自动化生产线。医疗设备技术需求:高精度:误差必须控制在非常小的范围内。高安全性:确保设备在各种情况下都能稳定运行。示例:心电图机、血糖仪等。四、嵌入式系统各自的特点性能需求评估方法:开发者需要通过实验和模拟来评估应用的性能需求,确保系统设计可以满足这些需求。资源限制优化策略:开发者必须优化代码和算法,减少资源消耗,如使用更有效的数据结构和更简洁的代码。用户接口设计原则:界面简洁,响应迅速,易于操作,这些都是设计嵌入式系统用户界面时的关键原则。安全特性重要性:对于许多嵌入式系统,特别是在数据敏感的行业中,安全是一个重大关注点。这包括数据加密、安全启动以及物理安全机制等。五、关键技术与工具集成开发环境 (IDE)示例:Eclipse、IAR Embedded Workbench,提供代码编辑、编译、调试一体化服务。调试工具示例:JTAG、Oscilloscope,用于硬件调试,帮助开发者测试和优化硬件操作。编程语言常用语言:C/C++:最常用的嵌入式系统开发语言,因其执行效率高,控制能力强,非常适合资源受限的嵌入式系统。Python:在某些不太注重资源消耗的嵌入式系统中,Python可以提高开发速度,简化复杂软件的开发过程。Java:在需要跨平台应用的嵌入式系统中,Java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的“编写一次,运行处处”特性使得软件具有良好的移植性。硬件接口技术常用接口:GPIO:通用输入输出端口,用于基本的硬件操作。I2C/SPI:高效的数据传输接口,用于传感器和内部通信。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适用于远程通信。网络技术常见技术:Ethernet:提供稳定的网络连接,适用于不受电力和空间限制的应用。Wi-Fi/Bluetooth:适用于移动或体积小的设备,可以减少线缆的使用。NFC:近场通信,适用于支付和身份识别等场景。六、流行的芯片及其应用ARM Cortex-M系列核心配置:32位ARM Cortex-M4核心,频率可达168 MHz。应用场景:适用于需要快速数据处理和低电力消耗的场合,如消费电子和工业控制等领域。Intel Atom系列核心配置:多核处理器,主频可达1.6 GHz。应用场景:大数据处理和复杂的用户界面交互,如高级汽车信息娱乐系统和复杂的工业控制系统。ESP32核心配置:双核CPU,主频高达240 MHz。应用场景:内置Wi-Fi和蓝牙功能,适用于智能家居和简单的物联网应用。Raspberry Pi Pico核心配置:ARM Cortex-M0+ 核心,运行频率133 MHz。应用场景:低成本和简单的开发环境,适合教育和初学者使用,学习编程和简单的DIY项目。七、总结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多样化的可能,开发者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预算选择最适合的方案,以实现最优的系统性能和功能。无论是实时系统还是非实时系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通过合理的技术选择和优化设计,嵌入式系统能够在保证高效和安全的同时,也提供足够的灵活性和用户友好性,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系统将继续朝着更强计算能力、更低功耗、更丰富功能和更好安全性方向发展。
-
本文全面解析了嵌入式硬件的种类、应用领域、关键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嵌入式硬件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工业自动化、通信设备、汽车电子、医疗设备和物联网设备等领域。开发涉及电路设计、固件开发、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面临性能和功耗平衡、软硬件协同设计、安全性等挑战。未来,嵌入式硬件将朝着更强计算能力、更低功耗、更丰富功能和更好安全性方向发展。一、引言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嵌入式硬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手机、电视、智能家居设备,到汽车、医疗设备,甚至航天器,嵌入式硬件的影响无处不在。嵌入式硬件是一种专为特定应用或产品设计和优化的电脑硬件系统,通常用于执行特定功能并进行实时操作。二、嵌入式硬件开发的种类嵌入式硬件开发涉及多种类型的硬件,每种类型都有其特点和应用场景:微控制器(MCU)开发特点:集成了处理器、内存和输入/输出接口的单片电路。应用场景:简单的控制任务,如传感器数据读取和处理,驱动电机等。考虑因素:功耗、成本和尺寸。嵌入式处理器开发特点:具有更强的计算能力,可以运行更复杂的算法和操作系统。应用场景:图像处理、网络通信等需要更高计算能力的应用。优势:适用于复杂计算和多任务处理。系统级芯片(SoC)开发特点:集成了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接口及其他功能模块(如GPU、DSP等)的单片电路。应用场景: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适用于复杂的应用场景。挑战:开发难度相对较大,但提供了高度集成和优化的解决方案。嵌入式FPGA开发特点:可以通过编程改变其硬件功能的电路。应用场景:需要快速迭代或定制化硬件功能的场景。优势:灵活性高,适合不断变化的需求。特殊功能集成电路(ASIC)开发特点:专为某一特定应用设计的电路。应用场景:性能要求极高的专用设备。挑战:开发成本较高,但性能优越。三、嵌入式硬件的应用方向嵌入式硬件的应用领域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工业和消费电子产品。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消费电子产品示例:手机、电视、游戏机、智能家居设备等。特点:集成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丰富的功能,如SoC集成了处理器、内存、图形处理器、无线通信模块等。工业自动化示例:生产线上的机器人、传感器和其他设备。特点: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效率和精度,如使用MCU控制电机的转速和方向。通信设备示例:路由器、交换机等。特点:处理和转发数据包,实现高速网络通信,如使用FPGA实现高性能的数据包处理和转发。汽车电子示例:发动机控制、刹车系统、导航系统等。特点:提高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如SoC集成了GPS、IMU等模块,实现精确的导航和定位。医疗设备示例:医疗成像设备、监护仪等。特点:控制设备的操作和处理医疗数据,提高医疗的效率和准确性,如使用嵌入式处理器处理医疗图像,实现精确的疾病诊断。物联网设备示例:智能传感器、智能家居设备等。特点:连接和控制各种设备,实现设备的智能化和网络化,如使用MCU和无线通信模块实现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监控。四、嵌入式硬件开发的关键技术嵌入式硬件开发涉及多个关键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电路设计内容:电源设计、信号处理、接口设计等。考虑因素:性能、稳定性、功耗、成本等。固件开发内容:运行在嵌入式硬件上的软件。考虑因素:硬件的性能、资源限制、实时性等。常用语言:C或C++,也可以使用Python、Rust等现代语言。硬件描述语言(HDL)内容:用于描述和设计电子电路的语言,主要包括VHDL和Verilog。应用场景:FPGA和ASIC的开发。嵌入式操作系统内容:运行在嵌入式硬件上的操作系统。考虑因素:硬件的资源限制、实时性、稳定性等。常见系统:FreeRTOS、VxWorks、Linux等。硬件测试和验证内容:确保硬件正确运行的关键步骤,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环境测试等。五、嵌入式硬件开发的挑战嵌入式硬件开发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性能和功耗的平衡挑战:提高性能通常会增加功耗,而降低功耗则可能会降低性能。解决方法:通过优化设计和选择合适的硬件来找到平衡点。硬件和软件的协同设计挑战:硬件和软件的设计通常由不同的团队进行,如何有效地进行协同设计是一个重要问题。解决方法:加强团队间的沟通和协作,采用敏捷开发方法。安全性挑战:随着嵌入式设备越来越多地连接到网络,安全性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解决方法:设计出既安全又高效的嵌入式硬件,集成硬件级的安全功能,如安全启动和物理不可克隆函数。六、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硬件开发也在不断进步。以下是一些未来的发展趋势:更强的计算能力趋势:随着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硬件的计算能力将继续提高。影响:为更复杂的应用,如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提供可能。更低的功耗趋势:功耗优化将继续是嵌入式硬件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影响:低功耗技术的发展,如低功耗模式和能量采集,将显著提高嵌入式设备的电池寿命。更丰富的功能趋势:随着SoC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硬件将集成更多的功能。影响:未来的SoC可能会集成AI加速器、高速网络接口、高精度传感器等。更好的安全性趋势:随着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嵌入式硬件的安全性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影响:未来的嵌入式硬件可能会集成硬件级的安全功能,如安全启动和物理不可克隆函数。七、总结嵌入式硬件开发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的过程,涉及电路设计、固件开发、系统集成等多个环节。通过了解不同类型的嵌入式硬件及其应用领域,企业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开发方案。面对性能和功耗平衡、软硬件协同设计、安全性等挑战,开发者需要不断创新和技术优化。未来,嵌入式硬件将继续朝着更强计算能力、更低功耗、更丰富功能和更好安全性方向发展,推动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
本文介绍了构建物联网平台时企业可选择的三种主要技术方案:公有云IoT平台、开源IoT平台二次开发和完全定制开发。每种方案都有其优缺点,选择取决于具体需求、预算、技术能力和战略目标。通过对比分析,本文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各种方案的特点,从而做出明智的选择。一、引言随着物联网(IoT)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构建自己的物联网平台,以实现设备的连接、管理和数据分析。然而,面对众多的技术方案,企业往往难以抉择。本文将探讨三种常见的物联网平台构建方案,并提供选择指南,帮助企业在不同场景下找到最适合的技术路径。二、三种物联网平台构建方案选用公有云的IoT平台描述:公有云IoT平台,如Amazon AWS IoT、Google Cloud IoT和Microsoft Azure IoT Hub等,提供完整的服务和工具集合,帮助用户快速构建、部署和管理IoT应用。优势:快速部署:公有云平台已经建立了基础设施,用户只需进行配置即可快速启动。成本效益:通常基于使用量付费,无需前期大量投资硬件和软件。可扩展性:易于扩展,可以根据需要增减资源,处理不同规模的数据和连接数。高可靠性:云服务商提供的服务通常包括数据备份、恢复和高可用性保障。挑战:依赖性:高度依赖服务商的技术和服务,一旦服务商出现问题,可能影响整个平台的运行。定制性有限:虽然提供一定程度的配置选项,但对于特殊需求的定制能力有限。数据安全和隐私:数据存储在云端可能引发数据安全和隐私的担忧。基于开源IoT平台二次开发定制业务层描述:采用开源IoT平台如ThingsBoard、Node-RED等,基于其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定制满足特定业务需求的功能。优势:灵活性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修改和扩展平台功能。成本控制:开源软件通常免费使用,主要成本在于开发和维护。社区支持:大多数开源项目有活跃的社区,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开发资源。挑战:技术要求高:需要有能力的开发团队来进行定制开发和后续维护。时间成本:开发和测试可能需要较长时间,项目启动期较长。安全性:需要自己负责确保平台的安全性,这可能包括定期的安全更新和补丁。有针对性的做适合长远规划的平台完全定制开发描述:完全从头开始定制开发IoT平台,可能采用部分开源组件,但核心系统完全根据组织的长远规划和特定需求设计。优势:完全定制:能够完全按照业务需求定制每一个功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特定需求。竞争优势:独特的定制解决方案可以提供竞争优势,特别是在标准解决方案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控制权:企业对整个系统有完全的控制权,包括数据的使用、处理和存储方式。挑战:成本高:从零开始开发通常需要较高的前期投资。风险管理:定制开发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较高,项目风险相对较大。维护责任:企业需要自行负责系统的全面维护和更新,长期维护成本和技术债务可能很高。三、选择指南选择哪一种方案取决于企业的具体需求、预算、技术能力和战略目标。以下是一些选择指南:需求明确且标准化:如果企业的IoT需求较为标准化,且希望快速上线,可以选择公有云IoT平台。这种方案能够快速部署,成本可控,同时享受云服务商提供的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有一定定制需求且预算有限:如果企业有一定的定制需求,但预算有限,可以选择基于开源IoT平台进行二次开发。这种方式提供了较高的灵活性,同时可以利用开源社区的支持降低开发成本。高度定制化且有长期规划:如果企业对IoT平台有高度定制化的需求,并且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可以选择完全定制开发。这种方式能够完全满足特定需求,提供竞争优势,但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金,并承担更高的维护责任。四、总结构建物联网平台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步骤。通过对比公有云IoT平台、开源IoT平台二次开发和完全定制开发这三种方案,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条件,选择最合适的技术路径。无论选择哪种方案,都需要综合考虑项目的实际需求、预算、技术能力和未来发展方向,以确保平台的成功实施和长期运营。
-
本文对目前市场上广受欢迎的10款物联网开源嵌入式操作系统进行了深度对比分析,包括Huawei LiteOS、RT-Thread、AliOS Things等。通过探讨这些操作系统的实时性、可扩展性、特点、运行要求、开发社区活跃度和应用领域等方面,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功能和应用场景,从而选择适合特定项目需求的操作系统。一、引言随着物联网(IoT)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设备开始接入网络,实现智能化管理。而嵌入式操作系统作为这些设备的核心,其选择至关重要。本文将对目前市场上广受欢迎的10款物联网开源嵌入式操作系统进行深度对比分析,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功能和应用场景。二、10款物联网嵌入式操作系统Huawei LiteOS特点:轻量级、低功耗,专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和车联网等场景设计。核心尺寸:仅为6KB,运行要求极低,非常适合资源受限的设备。RT-Thread特点:高度可伸缩的实时操作系统,以组件丰富和简易开发著称。应用场景:适用于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和安防等多个行业。AliOS Things特点:轻量级且具备云端一体化能力,提供丰富的组件和安全防护。应用场景:适用于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和新出行等场景。TencentOS tiny特点:专为物联网设计的实时操作系统,低功耗和低资源占用。应用场景:非常适合物联网终端产品。mbed OS特点:ARM公司提供的全面开发环境,支持重要的连接性和设备管理标准。应用场景:适用于广泛的物联网设备。FreeRTOS特点:广泛使用的开源实时操作系统,以其轻量级和可裁剪性受到欢迎。应用场景:适合小型嵌入式系统。VxWorks特点:硬实时和高稳定性,适用于航空与国防、工业和医疗等严苛环境。QNX特点:符合POSIX规范的类Unix实时操作系统,以其高安全性著称。应用场景:汽车、医疗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NuttX特点:高度可裁剪的实时操作系统,支持POSIX接口。应用场景:适用于多种嵌入式设备。Contiki特点:专为物联网设计的开源操作系统,高可移植性和多任务事件驱动特性。应用场景:非常轻量,运行只需要几KB的内存,非常适合内存受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设备。三、主流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主要指标对比在选择操作系统时,开发者需要考虑多个维度,包括实时性、可扩展性、特点、运行要求、开发社区活跃度和应用领域等。以下是一些关键指标的对比:实时性硬实时:VxWorks 和 QNX 在硬实时性能方面表现突出,适用于对时间响应要求极高的场合。软实时:FreeRTOS 和 RT-Thread 提供了良好的软实时性能,适用于大多数通用场景。可扩展性高度可裁剪:FreeRTOS 和 NuttX 具有高度的可裁剪性,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定制。组件丰富:RT-Thread 和 AliOS Things 提供了大量的组件,便于快速开发复杂的应用。特点轻量级:Huawei LiteOS 和 Contiki 是非常轻量级的操作系统,适合资源极其受限的设备。云端一体化:AliOS Things 提供了强大的云端一体化能力,便于设备管理和数据处理。运行要求低功耗:TencentOS tiny 和 Huawei LiteOS 以低功耗为特点,适用于电池供电的设备。低资源占用:FreeRTOS 和 Contiki 对内存和存储的要求较低,适合低成本设备。开发社区活跃度活跃社区:RT-Thread 和 FreeRTOS 拥有活跃的开发社区,提供了大量的文档和支持。企业支持:AliOS Things 和 TencentOS tiny 背后有大企业的支持,可以提供更稳定的长期维护。应用领域智能家居:RT-Thread 和 AliOS Things 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领域。工业自动化:VxWorks 和 QNX 由于其高稳定性和安全性,常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医疗设备:VxWorks 和 QNX 也因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四、总结在选择合适的物联网嵌入式操作系统时,开发者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设备需求进行综合考量。例如,对于资源受限的设备,可以选择 Huawei LiteOS 或 Contiki;而对于需要硬实时性能的场合,VxWorks 和 QNX 可能更合适。通过深入了解这些操作系统的特性和优缺点,开发者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特定项目需求的操作系统,从而提高开发效率和产品质量。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操作系统将继续演进,提供更多功能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推荐直播
-
TinyEngine低代码引擎系列.第1讲——低代码浪潮之下,带你走进TinyEngine
2024/11/11 周一 16:00-18:00
李老师 高级前端开发工程师
低代码浪潮之下,带你走进TinyEngine。李旭宏老师将从低代码的发展趋势、TinyEngine的项目介绍,三方物料组件的使用、跨技术栈的使用、源码生成能力的差异性对比等多个方面带大家对TinyEngine低代码引擎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和了解。
即将直播 -
0代码智能构建AI Agent——华为云AI原生应用引擎的架构与实践
2024/11/13 周三 16:30-18:00
苏秦 华为云aPaaS DTSE技术布道师
大模型及生成式AI对应用和软件产业带来了哪些影响?从企业场景及应用开发视角,面向AI原生应用需要什么样的工具及平台能力?企业要如何选好、用好、管好大模型,使能AI原生应用快速创新?本期直播,华为云aPaaS DTSE技术布道师苏秦将基于华为云自身实践出发,深入浅出地介绍华为云AI原生应用引擎,通过分钟级智能生成Agent应用的方式帮助企业完成从传统应用到智能应用的竞争力转型,使能千行万业智能应用创新。
去报名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