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问题] ATC把yolox.onnx模型转为om模型后,输出大小改变
    用ATC转换yolox.onnx模型到yolox.om时,输入是1088608(hw),输出由1135666变为了1*325584,是什么原因呢?atc命令:atc --mode=0 --model ./bytetrack_nano_sim.onnx --framework=5 --output=yolox --soc_version=Ascend310 --insert_op_conf=./aipp_yolovx.cfgaipp_yolovx.cfg:aipp_op {aipp_mode : staticrelated_input_rank : 0input_format : YUV420SP_U8src_image_size_w : 1088src_image_size_h : 608crop : falsecsc_switch : truerbuv_swap_switch : falsematrix_r0c0 : 256matrix_r0c1 : 0matrix_r0c2 : 359matrix_r1c0 : 256matrix_r1c1 : -88matrix_r1c2 : -183matrix_r2c0 : 256matrix_r2c1 : 454matrix_r2c2 : 0input_bias_0 : 0input_bias_1 : 128input_bias_2 : 128mean_chn_0 : 124mean_chn_1 : 116mean_chn_2 : 104var_reci_chn_0 : 58var_reci_chn_1 : 57var_reci_chn_2 : 65}
  • [认证交流] 浅析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发展
    浅析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与咨询来源:中国军网智能化战争时代序幕已经拉开,具有智能化特征的指挥信息系统将成为未来智能化作战指挥的“中枢神经”,是智能化作战指挥控制的支撑手段。加快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建设是军事智能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明晰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发展要义,抓住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研发要点,探索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发展要津,才能更好地推动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发展进程,赢得未来智能化作战制胜先机。明晰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发展要义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是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智能化战争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科技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军事智能化发展的时代诉求。明晰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发展要义,有助于把脉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建设方向,确立系统发展长远目标。1助推战争形态智能化演进未来智能化作战,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战场环境复杂严酷,要想在战场上取得主动,“制智权”成为新的制高点,而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无疑是未来作战指挥和行动的重要支撑手段,其智能化发展可助推战争形态向智能化演变,是智能化作战赢得先机、谋求胜利的重要依托。2支撑作战理念智能化创新未来智能化作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作战指挥理念,而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是作战指挥理念实践运用的重要依托,是智能化作战指挥理念创新、发展的土壤。如人机混合指挥编组、数据驱动指挥活动、开放发展指挥模式、智能聚力指挥过程等智能化作战指挥新理念,都离不开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的支撑,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将作为人脑的外延,突破人体生理极限,实现作战指挥艺术和智能技术的有机融合。3促进作战方式智能化转变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作战制胜机理发生重大变化,智能超越火力、信息力,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因素。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发展将促进作战方式向智能化转变,使得作战方法从信息时代的“作战网络+精确制导武器”向智能时代的“智能物联网+有人/无人作战平台”转变、基本作战样式相应地从“网络中心战”向“认知中心战”演进。抓住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研发要点指挥信息系统是信息化战争时代的产物,随着军事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智能化作战制胜机理的研究和实践运用,指挥信息系统智能化升级建设迫在眉睫。应突出功能研发要点,打造全新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1“超脑化”辅助决策未来智能化作战,战场信息数据量巨大且复杂多变,指挥员在指挥过程中易陷入“信息海洋”而导致信息迷茫,影响指挥决策。随着智能辅助决策技术和“云端大脑”“数字参谋”的出现,以“人脑+人工智能”协作为基本方式的新决策模式正悄然形成。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将突破人类智力极限,作为人脑的外延,辅助指挥员工作,使战争决策由单纯的人脑决策发展为“人脑+人工智能”的超脑化指挥决策。2“智联化”网络通联未来智能化作战将使用大量智能化指挥控制平台和智能化武器平台,而连接指挥控制平台和武器平台的必然是智能化的信息通信系统。如同人体的神经和血管,智能化的信息通信系统在智能化作战中起着链接和润滑作用。因此,要建立全维度覆盖、不间断的智能化信息网络,支撑智能化装备的联通和控制,形成网络结构智能优化、网络抗毁智能重组以及智能抗干扰能力,以确保平台间智能化的协同作战,发挥最佳的整体作战效能。3“无人化”自主协同近期世界局部冲突中,无人机大量运用并起到决定战争走向的重要作用,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无人化武器装备是智能化作战的物质基础,并依此形成了颠覆式作战样式,如侵入式独狼作战、有人/无人协同体系破击作战、无人系统编队独立作战、无人机蜂群集群作战等。无人作战虽是由人主导,并在后台赋予机器一定程度的自主行动权限,从而实现机器在一线无人作战行动。然而无人作战战场瞬息万变,人机协同被破坏将会成为常态,无人智能化装备平台指控系统必须更加智慧,要能根据作战目的进行自主协同作战。探索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发展要津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发展不单单是技术的革新,更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推进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发展,要改变传统添硬件、建大“网”、收集存储各类数据的思路,突破固有层级设定,打造开放式、服务型系统,瞄准智能化作战指挥与行动需要,探索研究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发展要津。1创新理念创新理念。坚持以创新的思维理念为指引,借鉴军事强国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发展思路,结合实际需求,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要打破传统“树烟囱”做法,坚持指挥信息系统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统一接口、协议和标准,形成开放式、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架构布局;坚持研建用相结合的系统研发思路,制定近期、中期、长期不同阶段发展策略,规范系统建设发展方向;坚持迭代升级、优化完善策略,不断提升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通信、信息对抗和综合保障等各分系统智能化水平,确保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持续健康发展。2聚力关键聚力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关键能力建设,是智能化作战以智聚优、以智制胜的重要依托,是智能化作战获取“制胜权”的关键。算法、算力、数据既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支撑,也是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的核心能力要求和优势。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发展要坚持算法创新研究,提高系统认知优势、速度优势和决策优势;加快量子计算机等为代表的下一代计算机研发,为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提供更强的算力支持;深度挖掘海量作战数据资源中更深层次、更广维度信息价值,谋求制胜先机。3集智攻关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发展是军事智能化的主要工程之一,是一个多领域、多学科交叉,多部门、多单位参与的大融合大联动的攻坚工程。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发展要坚持群策群力、集智攻关、开拓创新的精神,瞄准传感器、量子信息、网络通信、集成电路、关键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战略性前瞻领域,坚持高新技术推动、智能化作战需求拉动,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深度研究交流,不断突破创新、迭代升级,使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功能更加完善、更加智慧。4协作发展深入推动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发展,必须充分吸纳地方先进技术成果,融入世界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时代洪流。当前,世界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积蓄了强大发展动能和技术优势,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通用性强,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前景广阔,是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发展的重要实现途径。要研究制定通用技术标准,拆壁垒、破坚冰、畅通军地合作,实现技术成果共享联动。要通过协作培养塑造新型军事人才,使其不断适应智能化条件下各类岗位需求,充分发挥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67rCp0lAhT0PvqsfE4ZJmQ
  • [技术干货] IVS1800北向对接FAQ
    ​ 1、如何获取告警抓拍图片列表中的图片? “获取告警抓拍图片列表”这个接口,是需要配置告警联动抓拍后,才能通过告警id查出来 2、ivs1800人员轨迹场景怎么做? ivs1800这个场景的接口功能比较弱,就只能用 “目标动态库检索”这个接口,通过查询过人过脸的数据,返回的图片时间、相机经纬度信息,ISV自行去处理拿到轨迹。 3、访问ivs1800接口返回400错误 400统一为url或参数错误,应修改url或参数。 4、为什么有的告警有图片,有的告警没有图片? 告警订阅获取的是前端告警,智能订阅获取的是后端告警。前端告警没有图片,只有后端告警有图片,可通过智能数据订阅回调接口获取到图片,或者通过动态库图片下载主动获取图片。 5、智能订阅获取的是后端告警结果为什么没有图片? 查看智能数据订阅接口中参数是否符合接口规范,ResultImgType的值为0时,不会获取图片,如果ResultImgType不填,默认为0,不会获取图片。 6、订阅任务脏数据,无法查询到订阅id,如何删除订阅任务? 退出账号,重新登录获取新的session,就不会收到原来的订阅了,原来的订阅会和原来的session同步过期,重新订阅需要的内容就可以了。 7、登录时候报ip地址非法。 1.IVS1800 只支持静态IP地址的方式,不支持域名方式; 2.请求URL IP为IVS1800设备实际IP地址; 3.若为NAT映射环境,参考《IVS1800 8.1.0 产品文档》配置NAT专题章节,根据组网配置防火墙侧及IVS1800侧NAT,防火墙还需NAT映射Restful服务端口18531;进行网络映射后如果需要调用1800接口需要访问映射前的ip,访问映射后的ip会报ip地址非法。 8、登录成功后,5分钟保活一次,还是有session过期的情况。 9.0版本及其之前,s100对接1800,如果频繁上报告警,s100会出现保活失败、频繁掉线的情况,该问题在9.1版本解决。9.0版本的规避方法是少产生些告警。 9、智能告警订阅中是否能够返回名单库信息和名单库中对应人脸信息? 5.10.8 智能告警数据推送中groupid推送的是名单库id,targetid推送的是目标名单id,详细内容如下图 ​​​​​​​10、登录1800后台报错用户IP被锁定登录时,用户名或密码输入错误三次用户就会被锁定,第一次锁定时间为五分钟,五分钟后可重新尝试登录;如果输入错误次数过多,锁定时间会累加,锁定时间太久或者不确定锁定时间的,可重启1800后登录。11、admin用户调用添加设备接口成功后,在获取子设备列表没有查到添加的摄像机添加设备成功后,可在客户端查看添加的设备是否已经在线,如果不在线获取子设备列表是查询不到的,添加后设备在线需要一点时间,在线后才能查到。12、每次在容器启动新的进程后,进程执行数秒后,docker服务挂掉了java -Xmx50m -Xmx50m -jar test.jar,java或其他进程启动都需要有限制,虚拟内存太高也会导致系统异常13、查询子设备列表接口中deviceType填101会报错查询子设备列表暂不支持雷达查询,接口文档中描述有误14、ivs1800推送智能告警数据,1800作为客户端,端口号是多少能确定么不能,创建的是短连接,端口是随机的15、使用iclient对外开放插件播放rtsp流时播放失败从1800获取 url时,需要设置如下请求参数保证url 可用: protocolType:2, clientType:016、1800web页面后台怎么修改语言配置,登陆后是英文的portal界面支持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在登录界面右上角可以选择需要的语言设置17、以图搜图场景需要调用那个接口获取名单库结果调用5.7.2.8查询人员名单接口,获取相机结果调用5.10.1.1目标动态库检索18、登录接口返回结果没有token,从哪获取?返回结果头中Cookie:JSESSIONID=***是要获取的token19、登录时报IP地址非法1.IVS1800 只支持静态IP地址的方式,不支持域名方式;2.请求URL IP为IVS1800设备实际IP地址;3.若为NAT映射环境,参考《IVS1800 8.1.0 产品文档》配置NAT专题章节,根据组网配置防火墙侧及IVS1800侧NAT,防火墙还需NAT映射Restful服务端口18531;进行网络映射后如果需要调用1800接口需要访问映射前的ip,访问映射后的ip会报ip地址非法。20、登录以后调用其他接口一直返回登录超时调用接口没有携带登录时的token21、获取子设备列表返回设备总数为 0,或者返回设备不完整用户需“分配设备查看”权限;验证方法:以 admin 用户登录 OMU Portal,用户管理—>用户列表—>选择用户—>权限设置—>勾选“DeviceName22、在客户端可以看到摄像机,通过获取子设备列表接口查询不到现场安装这个摄像机后,删除了这个摄像机的视频通道,重新加上后通过接口可以查到了23、户调用添加设备接口成功后,在获取子设备列表没有查到添加的摄像机添加设备成功后,可在客户端查看添加的设备是否已经在线,如果不在线获取子设备列表是查询不到的,添加后设备在线需要一点时间,在线后才能查到24、请求录像回放的流,一直点击调接口请求,多次请求后就没有流返回了,等一会以后再去请求又有了后台添加回放任务有上限,客户1800产品规格最大支持32路录像回放25、配置了告警联动但没有实时告警确认相机是否进行抓拍,确认告警联动类型配置是否有问题,智能分析任务中算法是否配置正确26、创建设防任务接口中的hitType选中2非命中设防时,是表示有人脸轨迹但不会报警吗命中不命中是跟设置的设防阈值相关的,比如设置阈值85,选择命中告警,那平台比对阈值超过85才会告警,如果选择不命中告警,低于85才会告警27、接收到的智能告警数据存在大量转义符?header 中设置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28、回调接口成功返回结果,但是结果中没有图片调用告警订阅接口时ResultImgType要填329、要订阅人脸识别得结果,是订阅智能数据还是告警?订阅时返回设备不存在是什么原因?订阅人脸识别的数据,使用5.10.5添加智能数据订阅接口,订阅目标设防告警;订阅时的设备编码,从5.3.4获取子设备列表返回的code获取,或者在客户端视频通道中查看30、广播系统告警订阅成功后,没有收到告警推送,S100客户端也没看到告警弹出告警订阅请求接口订阅的是一般告警,即SDC直接上报的告警,广播系统是要订阅设防类的告警,数据智能告警,应该使用添加智能数据订阅接口31、如何修改日志级别cat /etc/slog.conf中修改global_level,或者登录1800portal选择维护管理->日志管理中选择不同模块日志类型32、目标身份确认比对接口, 返回{ “resultCode”: 0,“resultMsg”: “Success” },但是没有algorithmResult这个结构体,这种情况是比对成功还是失败了resultCode为0是接口调用成功了,但是库里没有符合条件的人员,没有比对上,所以没有algorithmResult结构体,如果有比对上的人员,algorithmResult中会有人员的详细信息33、怎么获取车牌特写图订阅时,ResultImgType传3订阅全景图和抠图或特写图,推送数据中type值为02表示车牌彩色小图34、目标身份确认比对接口获取不到比对人员详细信息客户请求参数中带了相似度similarityThreshold字段,把这个字段去掉后获取到了详细信息35、车辆识别和人脸识别,混行模式开启后,摄像机页面可以看到车辆小图、人脸抠图和目标整体图,在客户端没有检索到在客户端首页-动态检索界面,选择相机检索,可以检索到人脸或人体图片;在首页-车辆应用界面,可以检索到车辆图片,车牌图片在这里检索不到,车辆详情中有车牌信息36、我们有2个摄像机的云台控制可以连接,1个连接不上,通过获取子设备列表接口也只查到2个摄像机用户权限问题,使用非admin用户登录,在portal后台,用户管理-用户列表-权限设置里面,要勾选所有摄像机列表,才有查看所有摄像机的权限37、名单库图片文件上传接口上传的图片大小限制能不能提到10M,测试只有500kb上传图片大小限制最多5M,这个接口支持批量上传,可同时上传100个小图,总大小为5M,每张图不能超过500kb38、新增人员名单接口,没有标注性别字段,是sex字段0男1女吗?试了不生效增加人员名单接口,请求字段gender代表性别,0男1女-1未知,参数为string类型39、历史告警能查询最近多少时间的列表?最近几分钟的告警列表能查到吗过5.5.2.11查询告警事件列表可查询历史告警,文档描述中对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查询最近几分钟的告警40、创建智能分析任务时返回400,查看请求和参数均没有任何问题1800b款型不支持创建分析任务,使用b款型调用算法有关接口都会返回40041、如何查看获取的rtsp视频流的像素获取的流的像素和摄像机分辨率有关,如果请求的主码流,看摄像机主码流设置的是多少42、目标动态库检索接口,设置了5s超时,总是报超时错误设置5s超时太短了,客户端是设置的20s超时,建议调整超时时间43、目标身份确认比对接口,500毫秒调用3次,这个接口访问频繁会报错吗接口有流控,调用太频繁会报错,1秒内不超过4次44、修改摄像机分辨率后,获取的录像视频流还是修改之前的分辨率修改摄像机分辨率后要重启下相机,修改的时间不是录像的开始时间,等一段时间再去获取视频流45、如何查看IVS1800的SN码呢?查看贴在设备上的序列号标签。 登录OMU Portal进行查询: 以admin用户登录OMU Portal( 如何登录OMU Portal)。 选择“对接管理 > 云服务对接”。 在“步骤二 扫码添加IVS1800”查看设备序列号。 其中,SN对应设备序列号。 登录IVS1800系统进行查询: 以root用户登录操作系统( 如何通过网口登录操作系统)。 查看序列号。 elabel get 0x1146、云台控制点动模式,初始位置转一次后面就不转了触发云台控制后要调用停止,建议通过调用连续模式再停止实现点动效果47、ITS800如何开放系统防火墙8080、9090端口?现在不支持,就只开放了40010-40030,目前给三方算法预留的段就是40010-40030,如果用其他的段,可能和ITS800自身的端口冲突,还有没法支持升级,升级后配置会丢失,这种就和业务强耦合了,以后ITS800升级,没通知到业务,升级完就可能业务不可用48、新买的1800设备,开机向导配置完成后,portal上磁盘空间显示为0磁盘挂载问题,磁盘强制格式化后,重新初始化49、不使用postman调接口怎么查看算法编码在1800portal界面,维护管理-算法管理-本计算法里面,插件类型选择VA,算法列表中,详情里面有插件编码就是算法编码50、只创建了1路目标识别任务,人脸图片一直特征提取中,关掉分析任务可以提取1800版本是C08-4T的,智能分析任务1080p支持4路、4K支持1路目标识别任务,现场摄像机时4K的,一路分析任务把算力占满了,无法进行特征提取,调整摄像机分辨率和码流51、人脸比对告警怎么获取?怎么知道是哪个设防任务推的添加智能数据订阅接口订阅85目标设防告警,推送的数据中有SuspectID字段是设防任务id52、一张图片上有多张人脸,1800可以比对多个人脸吗?不支持,只能比对一个人脸53、获取告警抓拍图片列表接口返回119135002是什么意思119135002 抓拍图片不存在,需要配置联动抓拍54、S100客户端上面可以同时播放16路视频,插件上播放3路视频报错达到播放资源上限客户端播放16路分辨率不全是主码流,大部分是辅码流,插件上播放的都是主码流2K分辨率的,建议播放辅码流55、获取录像视频流时,时间传了14个小时,获取录像列表只返回了6小时查询时间误差导致。获取录像列表接口查询时间参数为 UTC 格式,调用该接口传入的时间相应需要减去8小时56、有接口可以查询IVS1800版本吗?调用查询主机参数,configtype选157、日志级别如何设置?在 omu portal 中提供了 5 种 日 志 级 别 的 设 置 , 分 别 是ERROR>WARN>INFO>DEBUG>TRACE,常用的一般就是 debug 和 info 级别的日志,重点关注日志中的 error。58、如何收集各个模块的日志?登入 OMU portal 网页,点击故障升级,选择对应模块的日志收集。消息日志 SMU SCU摄像机日志 DCG视频媒体日志 MURESTful 日志 OCG图片存储模块 IMGU数据处理,算法 VA MCS59、RESTful 接口的请求地址 IP 和端口是什么?(1)无 NAT 网络穿越场景登录 IP:1800 设备实际的 IP 地址 ;登录端口:18531。(2)NAT 网络穿越场景(客户端在公网,1800 在私网)登录 IP:1800 设备实际 IP 映射后的地址;登录端口:18531 映射后的端口。60、RESTful 服务支持 http 和 https 协议吗?1、默认 HTTPS 协议。使用 https 访问时请忽略 SSL 证书。2、1800 目前暂不支持 http 协议61、 Postman 工具调测接口,用户登录报错 Could not get response,如何解决?错误提示如图:​问题排查步骤如下:(1)检查 postman 配置项首先打开 Settings 配置界面,如图:​配置“SSL certificate verification”为 OFF,如图:​(3) Proxy 配置均不需勾选。​(2)检查访问 RESTful 端口网络是否正常telnet ip port,如图:​正常访问结果如图:​若端口不通,首先查看一下本地环境是否禁用了 RESTful 服务端口 18531。如果本地没有禁用 18531 端口,继续执行下一个排查步骤。(3)检查 RESTful 服务是否正常登录 1800 服务器后台,执行 netstat -a -n | grep 18531,如图所示为正常状态并建立连接。​如果 RESTful 服务异常,尝试重启服务解决先执行 sh /home/ivstool/bin/service.sh stop然后执行 sh /home/ivstool/bin/service.sh start如果还不能解决,请创建 400 问题单联系研发定位环境问题。62、Postman 调用登录接口报错 502 bad away,登录失败如何解决?登录失败结果如图:​答:以 admin 用户登录 OMU Portal,检查 OCG 服务状态是否为运行中。维护管理—>业务运行管理—>OCG 模块—>重启 OCG 服务解决。​63、 用户登录报错 119101308(用户首次登陆需要修改密码)、119101305(用户密码过期)、119101306(超过同一账户同时在线的最大用户个数)如何解决?在 omu 上新建用户后,需要先在 omu 上登录确保能够登录成功。用户首次登陆需要修改密码、密码已过期的问题,均是由用户所属角色的密码规则限制导致。​密码规则修改方法:以 admin 用户登录 OMU Portal ——>用户管理——>角色管理——>选中角色——>账号密码规则进行设置。64、用户登录报错 119101306(超过同一账户同时在线的最大用户个数),如何解决?​以 admin 用户登录 OMU Portal ——>用户管理——>用户列表——>选中用户——>设置多点登录数(最大值 32)。65、用户登录成功后会自动保活吗?不会自动保活。RESTful 服务的 Cookie 默认超时时间为 30 分钟,需要调用“用户保活”接口,建议每 5 分钟定时调用。66、 用户登录成功后,调用其他接口报错2130000046 session超时。请确认会话是否过期,或者检查 HTTP Header 中是否携带 Cookie:JSESSIONID=登录成功后生成的 SessionID。67、如何获取摄像机列表?/device/deviceList/v1.0 (获取子设备列表)。摄像机设备类型只支持传 2(摄像机设备)。备注:total 字段返回设备总数;摄像机编码如:01902356168719270101#dbd6eec38c75465693290709466448cc68、如何获取摄像机告警通道?/device/deviceList/v1.0 (获取子设备列表)。告警设备类型传 4(告警设备)。备注:total 返回设备总数;摄像机告警通道编码如:01902356168719270301#964c5819443e4f0983c7bcd52474c54969、获取子设备列表返回设备总数为 0,或者返回设备不完整,如何排查?用户需“分配设备查看”权限;验证方法:以 admin 用户登录 OMU Portal,用户管理—>用户列表—>选择用户—>权限设置—>勾选“DeviceName”。70、 如何获取摄像机的经纬度、互联编码?/device/deviceconfig(获取设备参数)。获取“摄像机基本参数设置”,返回经纬度。子设备摄像机的互联编码暂不支持查询。主设备的互联编码可以通过查询主设备列表 v1.1 接口获取。71、如何获取摄像机的接入协议?答:/device/masterDeviceList/v1.1(查询主设备列表 v1.1)接口,返回字段“protocolType”标识设备接入协议。72、如何获取摄像机设备的状态?/device/deviceList/v1.0(获取子设备列表)。返回字段 status 标识设备状(在线/离线)。73、调用设置设备参数接口,报错 2130000000(restful 层通用错误),如何解决?检查 configtype 类型与 deviceCode 设备编码是否一致。1、configtype 类型为主设备时,deviceCode 设备编码为获取子设备列表接口返回的 parentCode 字段值。2、 configtype 类型为摄像机设备时,deviceCode 设备编码为获取子设备列表接口返回的 code 字段值。74、调用设置设备参数接口,总是各种报错调用不成功,如何解决?该接口在使用过程中,因为 configtype 类型多,接口示例不完整等,建议调用前,先通过获取设备参数接口去得到 configItem 字段,复制过来按需修改后再调用设置设备参数接口。75、添加设备接口支持批量添加吗?支持批量添加。76、批 量 添 加 摄 像机 失 败 , 提 示: 主 设 备 登 录失 败(189108013)?用 hwsdk 协议批量添加摄像机时,检查端口是否是 6061,有些摄像机不支持 6061,需要用 6060 端口对接。77、添加设备接口报错 109100031 批量操作失败,如何解决?添加设备支持私有和标准接入协议,针对不同协议接口参数存在差异,常见排查方法如下:1、设备名称中文编码类型为 UTF-8,命名规则:不能包含以下英文字符:< > ‘ ;@ : “ $ * % ) / | ? --,1~128 个字符;2、devCode 为负整数,16 位,可为空;3、当真实设备接入协议为 T28181 时,平台需配置浮动网关,配置方法请参见IVS 产品文档“配置集群浮动网关 IP 地址”章节。调用添加设备接口时,必填connectCode 、dcgCode 和 dcgIP。4、dcgCode 和 dcgIP 两个参数对应为 FloatCGCode 和 FloatIP,依次调用“查询集群编码”和“查询网关”接口获取。78、添加设备接口报错 119108501,如何解决?登入 omu,检查 nvr 升级中是否需要手动确认升级,未确认升级过程中不能添加设备。79、添加设备接口报错 119108109,如何解决?登入华为客户端 iclient,用客户端手动单个接入相机添加测试;该问题一般是因为设备接入数量达到上限,注意回收站中的设备不是彻底删除,检查回收站中的设备是否完全删除。80、如何删除设备?删除设备分为以下两种。1、/device/maindevice/v1.0 软删除(放入回收站延迟删除)。2、/device/maindevice/recyclemaindevice/v1.0 硬删除(一次彻底删除)。81、 删除设备接口报错 119108501,如何解决?登入 omu,检查 nvr 升级中是否需要手动确认升级,未确认升级过程中不能删除设备。82、如何获取摄像机码流信息?调用/device/deviceconfig (获取设备参数),设备参数配置类型传入 5(摄像机码流参数)。83、如何获取摄像机的智能属性(目标、车辆、机非人等)?/device/camera/batchconfig/v1.0 (批量获取相机分辨率和智能属性)。84、修改摄像机名称调用什么接口?以下两种方式任选其一。1、根据摄像机编码修改摄像机设备名称:/device/camera/name/v1.0。2、修改子设备名称:/device/setdeviceconfig(设置设备参数),configType 传 4 摄像机基本参数设置。85、如何知道一个主设备有几个视频通道?/device/subDeviceChannelList(根据主设备查询子设备列表)。86、开始实时浏览接口只支持 udp 吗?是的,目前暂不支持 tcp。87、调用开始实时浏览接口后,如何停止媒体流的推送?请先务必保存调用开始实时浏览接口返回的 sessionID 及 handle,再调用停止实时浏览。88、获取视频 URL 信息接口,报错 129108001?129108001 设备不在线,华为客户端可验证设备是否在线且实况播放正常。89、获取视频 URL 信息接口,实况 rtsp 地址在 vlc 工具中无法播放,如何排查?获视频取 url 信息接口,实况请求参数示例:{"cameraCode": "04396854141067640101#e8278816534f4b56a63f0ff6a0b121fb","mediaURLParam": {"serviceType": 1,"packProtocolType": 1,"broadCastType": 0,"protocolType": 2,"streamType": 1,"transMode": 0,"clientType": 1}}无法播放实况时,排查步骤如下:1、华为客户端验证设备在线且实况播放正常;2、参考正确示例检查请求参数:clientType 必填传 1;3、检查相机接入协议,除了 hwsdk 其它协议一般 clientType 传 0;4、当网络环境存在 NAT 映射时,必填参数 clientType=1,且 dstIP 必须传入映射后的 IP,否则获取到映射前的 RTSP 地址会由于网络不通导致播放失败;5、检查 VLC 配置:当 protocolType 取 2(TCP)时,VLC 工具需预先设置:工具——>偏好设置——>输入/编解码器——>RTP over RTSP(TCP)6、URL 地址存在 30S 有效期,需要在 30S 内使用进行播放,使用过程中不会失效。​90、获取视频 URL 信息接口,rtsp 地址有效期 30s 是什么意思?URL 地址获取后 30s 内不使用则失效,失效后需要重新获取。URL 地址使用过程中不会失效。91、获取视频 URL 信息接口,rtsp 地址有效期 30s,有效期能否延长?​URL 地址 30s 有效期设置为安全性考虑,请现场评估修改 URL 地址有效期的安全性问题。配置静态 URL:以 admin 用户登录 OMU Portal,配置静态 URL;系统管理—>高级配置—>模块名称选择 MU,MU 媒体配置参数修改 IsConstantUrl 为 1,重启 MU 生效。如图所示:92、录像存储策略可配置吗?可配置,/record/recordpolicybytime/v1.0 (设置录像时间策略)。存储方式只支持全量存储。在全量存储留存期内,保存完整录像;超过全量存储留存期,并且录像存储剩余空间小于阈值时,将逐步删除最早的录像文件。详见 IVS1800 8.1.0产品文档“配置录像策略”章节。93、如何查询录像?接口/platform/recordlist/{recordMethod}/{cameraCode}/{domainCode}/{startTime}/{endTime}/{fromIndex}/{toIndex} (获取录像列表)。94、获取录像列表为什么查询不到录像,或者返回录像列表不完整?查询时间误差导致。获取录像列表接口查询时间参数为 UTC 格式。例如:华为客户端(UTC+8 时区),确认一段连续录像时间为 20200908140000-20200908150000,调用该接口传入的时间相应需要减去 8 小时,传入为20200908060000-20200908070000。录像查询时传入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同理。95、获取视频 URL 信息接口,录像 rtsp 地址在 vlc 工具中无法播放,如何排查?获取视频 URL 信息接口,录像请求参数示例:{"cameraCode": "07062663636838400101#6098f6903c6949158150005bb613452c","mediaURLParam": {"serviceType": 4,"broadCastType": 0,"protocolType": 2,"streamType": 1,"transMode": 0,"clientType":1,"timeSpan":{"startTime":"20210105050000", "endTime":"20210105052205"}}}在 vlc 工具中无法播放录像时,排查步骤如下:1、华为客户端验证设备录像播放正常;2、参考正确示例检查请求参数:clientType 必填传 1;3、必须先调用“获取录像列表”返回连续的录像时间段,"startTime"和"endTime"传入的值在该时间段的闭区间内,否则地址无效无法播放;4、当网络环境存在 NAT 映射时,必填参数 clientType=1,且 dstIP 必须传入映射后的 IP,否则获取到映射前的 RTSP 地址会由于网络不通导致播放失败;5、检查 VLC 配置:当 protocolType 取 2(TCP)时,VLC 工具需预先设置:工具——>偏好设置——>输入/编解码器——>RTP over RTSP(TCP);6、URL 地址存在 30S 有效期,需要在 30S 内使用进行播放,使用过程中不会失效。98、如何下载录像?调用/video/rtspurl/v1.0 获取视频 url 信息接口,serviceType 传 3 获取录像下载的 rtspUrl,录像下载完成时服务端会发送 announce 消息告知下载完成:#defineHW_ANNOUNCE_QUIT_NORMAL "HW_ANNOUNCE_QUIT:2002" //正常退出。录像下载进度需通过 RTP 扩展字段绝对时间戳进行计算。96、如何确认录像是否在执行?/record/recordStatus/v1.0 (查询录像状态),返回录像状态为 0 时表示未有录像在执行。97、什么款型的设备支持云台功能?通常是云台枪机、球机类等。可通过华为客户端验证设备是否支持云台控制。98、变焦功能如何实现?RESTful 接口暂不支持该功能。99、云台控制点动和连续模式,该功能如何实现?无论是点动还是连续模式,触发云台方向控制后都需调用停止。建议通过调用连动模式再停止实现点动效果。100、如何让云台初始化?通过/ptz/presetposition/v1.0 预置位和/ptz/guardposition/v1.0 看守位,看守位(设置某一预置位 A 作为看守位,并设置自动归位等待时长为 30 秒,则当调整云台位置到另一位置后,将在 30s 之后,返回到设置的看守位,即预置位 A 处)。101、调用手动抓拍接口,报错 1 或 2,如何解决?该接口目前只支持 hwsdk 协议接入设备,其他接入协议的相机不支持手动抓拍。1800 配套 RESTful 接口做了一个媒体库,支持其他协议接入的设备本地抓拍。102、如何获取智能摄像头机的前端抓拍图片?前端摄像头抓拍的元数据图片,有两种方式获取:② 通过动态库检索接口,获取图片 id,再用动态库图片下载接口去获取图片。②通过添加实时智能数据订阅接口,订阅元数据,图片以 base64 编码格式推送推送到第三方的回调地址。103、如何实时获取摄像机的告警?分别调用/users/regeditcallback(注册回调信息),/device/subscribealarm (告警订阅请求)。告警订阅成功后,当视频视图管理平台产生告警时,会推送 10013 告警上报事件给调用方,推送信息内容参见 IVS_EVENT_REPORT_ALARM 结构体。104、调用/device/subscribealarm (告警订阅请求),告警源编码传什么?AlarmInCode 告警源编码传入摄像机编码,通过调用/device/deviceList/v1.0(获取子设备列表)获取。105、调用/device/subscribealarm (告警订阅请求),如何订阅所有摄像机的告警?重复 SubscribeInfo 结构体,一个摄像机对应一个 SubscribeInfo。默认订阅摄像机的所有告警类型。106、如何确认告警订阅请求成功?调用/device/subscribealarmquery(告警订阅查询)接口。107、如何取消订阅摄像机的告警?/device/subscribealarm (告警订阅请求),在没有 AddSubscribeList 的情况,传入DelSubscribeList 删除告警订阅列表结构体。108、什么是注册回调地址?通过注册回调接口第三方应用可以接收到 IVS 系统返回的回调消息。109、注册回调信息接口中的 wsUri 回调地址 http 和 https 都支持吗?支持,该地址一个用户对应一个 url,多次会调用覆盖之前的。110、注册回调信息接口中的持久化是什么意思?暂不支持。111、告警订阅成功,但是第三方回调地址没有接收到告警信息,如何解决?排查方法如下:1、告警订阅是否成功:通过调用/device/subscribealarmquery(告警订阅查询)接口,确认告警订阅成功,执行步骤 2;2、告警是否触发:通过查看华为客户端告警中心,确认所订阅的告警类型已触发且上报,执行步骤 3;3、回调地址与 RESTful 服务网络是否可达:登录 1800 服务器后台系统,执行curl 命令发送消息确认第三方能否成功接收到数据。示例:curl -k -i -v -o /test.http -X POST -d 'aaa' http:xxxxxx(第三方回调地址);接收数据成功后执行步骤 4 或者步骤 5;4、收集 RESTful 日志分析是否发送告警:搜集告警触发时间前后的 RESTful 日志,过滤关键字信息"eventType":"10013"5、抓包分析 1800 平台是否发送告警:在告警触发时,在 1800 服务器后台系统中抓包。如图,过滤第三方接收端的 IP,抓包数据 24361 行平台已发送告警信息,24365行第三方服务返回 415 响应码。当第三方服务响应非 200 OK 响应码时,需第三方自行定位回调服务的问题。​6、确认 ISV 数据接收端防火墙已关闭。112、如何获取前端设备的历史告警?调用/alarm/getalarmeventlist/v1.0 (查询告警事件列表),该接口返回前端产生的告警信息。。113、如何查询告警事件详细信息?调用/alarm/alarmeventinfo/v1.0 (获取告警事件信息),根据告警事件 id 查询告警事件详细信息。114、如何实现告警触发的时候进行录像或者抓拍?答:调用/alarm/linkage/v1.0 (新增告警联动策略)接口。针对告警源的告警类型配置告警联动动作(联动平台录像、联动抓拍等)。115、如何获取告警联动抓拍图?答:告警订阅后会返回 alarmEventId。IVS1800 8.1.0 版本通过查询告警事件列表或者获取告警事件信息接口,获取到图片 fileId,最后通过动态库图片下载接口获取。9.0.0 版本之后支持调用/snapshot/alarmsnapshotlist/v1.0 (获取告警抓怕图片列表)接口,获取到图片 URL。116、新增告警联动策略,告警后无法触发联动动作?检查相机智能分析配置。在前端设备或者客户端启用智能分析,配置相应检测场景的参数;​客户端配置告警布放:设备管理—>系统参数—>启用告警设防。​117、 调用查询告警事件列表,接口无报错,但是未查询到事件列表?查询时间误差导致。查询告警事件接口查询时间参数为 UTC 格式。例如:华为客户端(UTC+8 时区),需查询时间段为 20200908140000-20200908150000,调用该接口传入的时间相应需要减去 8 小时,传入为 20200908060000-20200908070000。118、调用删除人员名单接口,上传的人员图片会一起自动被删除吗?图片信息会被删除。119、调用查询目标名单库接口,使用自定义 groupStrid 字段无法查询到创建的名单库。确认该字段用于边云协同场景;2、仅 1800 组网不适用该字段,无法使用自定义 groupStrid 字段进行目标名单库增删改查。120、调用创建智能分析任务接口返回成功,但是没有返回taskId,如何解决?由于许多可选参数不做校验,导致接口返回成功的假象,实际未创建成功。请仔细检查参数及格式。正确示例如下:{ "task_name": "123333334", "cameraCode":"01902356166451830101#964c5819443e4f0983c7bcd52474c549", "type": "2", "stream_type": "0", "repeat_time_list": [ { "start_timestamp": "00:00", "end_timestamp": "23:59" } ], "start_time": "-1", "end_time": "-1", "algorithms": [ "0304000110" ]}121、调用创建智能分析任务接口,需创建行为分析任务,run_extradata 字段该如何传参?(1)入侵检测"run_extradata":"0.62734,0.235190.74349,0.541670.43880,0.069910.82240,0.721760.18385,0.267590.18385,0.618520.38906,0.641670.38177,0.23796"(2)越线检测"run_extradata":"10.07344,0.200000.39271,0.231940.29115,0.093520.22578,0.49676"(3)徘徊检测"run_extradata":" 0.14609,0.26759 0.19323,0.52222 0.43099,0.56759 0.41641,0.14815 0.22943,0.15463 10"(4)快速移动"run_extradata":" 0.16589,0.17083 0.17682,0.43843 0.32396,0.44167 0.28932,0.13194 10 5   0.19141,0.63194 0.20964,0.93194 0.38021,0.91898 0.36198,0.65463 "122、调用创建智能分析任务接口,接口报错已有分析任务。不能使用相同算法对同一个摄像机创建多个分析任务。123、调用创建智能分析任务接口,报错 911121032 algo isinvalid。1、确认算法 code 值是否来源于“查询算法信息”接口的返回值;2、确认算法类型是否与分析任务类型相匹配。124、动态库图片下载接口,报错 400 或者 404?​40X 的报错提示一般都是客户端请求错误,排查 url 和 headers。1、检查 url 是否正确,查看 URL 中是否有多余的空格和换行符;2、headers 里面 Content-Type 值为 application/json,不需要传 charset=utf-8。125、调用目标动态库检索,报错没有设备权限。检查设备编码是否正确。cameraList 中的摄像机编码通过调用“获取子设备列表接口”获取,即返回字段 code 值。126、 NAT 映射环境中调用动态库图片下载接口,需要在omu portal 上做什么配置么?不需要,根据接口文档方法 POST 请求即可。127、调用创建设防任务接口,设防任务截止日期,任务已停止,状态未更新。8.1.0 版本设计无根据时间自动更新设防状态的功能,实际设防任务已停止。9.0.0 版本针对该问题已优化。128、设防任务产生的智能告警数据,如何确认命中告警是名单库中的哪个人?TargetID 是匹配的目标 peopleID ,FileID 是命中人员对应的文件 ID。129、创建设防任务接口,报错 912331751,XXX is empty,但 XXX 字段并不为空,如何解决?检查 cameraCodes 参数格式是否正确,cameraCodes 字段格式错误会导致报错参数为空。cameraCodes列表中直接传入摄像机编码,即调用接口获取子设备列表返回的code,格式如:"cameraCodes": ["02358675093541790101","02358675093541780101"]130、创建设防任务接口,报错 912331224(camera-sn is invalid)或者 502?一般是由于 cameraCodes 参数格式错误导致,cameraCodes 列表中直接传入摄像机编码,即 调 用 接 口 获 取 子 设 备 列 表 返 回 的 code , 格 式 如 : "cameraCodes":["02358675093541790101","02358675093541780101"]131、调用修改设防任务接口,报错 912328138,valid cameras in suspect task is empty。cameraCodes 列表中直接传入摄像机编码,即调用接口获取子设备列表返回的 code,格式如:"cameraCodes": ["02358675093541790101","02358675093541780101"]。132、调用添加/修改智能数据订阅接口,报错 911000055,Unknown error code。报错原因是缺少大量必填参数。请参考 postman 测试集修改参数。133、调用添加/修改智能数据订阅接口,报错 189108033 设备不支持,或者 119105288 设备不存在,如何解决?检查传入的参数,该接口 ResourceURI 与 CodeType 两个字段需保持类型一致。例如:传入的平台编码如 42774788087500700101,后面对应的参数 CodeType 需要为0。134、调用添加/修改智能数据订阅接口,数据接收到重复的3条,什么原因?接收端接收到智能数据后要响应 200 ok,否则会重复推送 3 次135、调用添加/修改智能数据订阅接口,报错 109100010 数据库操作失败,什么原因?通常是设备编码错误导致,请检查各个参数正确性。136、调用添加/修改智能数据订阅接口,报错 119105268 分页信息中的用户参数不合法,什么原因?该报错原因是某个参数不合法,检查各个参数的正确性即可。常见参数错误:ReceiveAddr缺少端口。请根据接口文档参数描述修改,ReceiveAddr 必须包含 IP 和端口。137、调用添加/修改智能数据订阅接口,报错 911000055,url 参数非法该报错原因是 ReceiveAddr 参数非法,错误使用 http URL。ReceiveAddr 参数仅支持 https url。138、调用添加/修改智能数据订阅接口,接收到的智能告警数据存在大量转义符,如何解决?header 中设置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139、智能元数据推送和智能告警数据推送接口接口如何使用?这两个接口属于文档中上一个接口添加智能元数据订阅接口的内部接口,不能直接使用。140、调用添加/修改智能数据订阅接口,获取到设防告警数据中名单库自定义数据为空,什么原因?对于布控告警中需要产生车辆/目标名单库自定义 ID(groupStrId)、车辆/目标名单自定义ID(strId),需要在创建布控任务接口时,下发布控任务 ID(suspectStrId)和任务用户标识(taskUser)字段, 这样才能在产生的智能告警数据推送中,上报 GroupStrID(对应名单库自定义 ID(groupStrId)),TargetStrID(对应名单自定义 ID(strId)),SuspectStrID(对应创建布控任务下发的任务 ID(suspectStrId))。141、调用删除智能数据订阅接口,报错 911101350,服务器内部错误、空指针异常。该问题原因为订阅 ID 无效。请根据添加智能数据订阅接口返回的 id 去调用删除接口,并且保证 session 有效,一旦 session 失效该订阅 ID 也就被清除
  • [问题求助] 管理中心执行任务显示连接失败,用户名错误或密码错误!
    有没有大佬帮忙讲解一下,跪谢!
  • [问题求助] 关于使用mindstudio编译YOLOV3_coco_detection_picture工程,出现如下问题
    运行出现[ERROR]  Please input: ./main <image_dir>?望大佬门指导!
  • [技术干货] 【论文分享】移动智能边缘计算激励机制研究
    移动智能边缘计算激励机制研究骆淑云1, 温雨舟1, 徐伟强1, 朱升宏21 浙江理工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2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52摘要移动边缘计算作为新架构赋予了边缘端更强的计算、存储和通信能力,但是需要合理的激励机制来提高边缘端用户提供资源的主动性。针对移动智能边缘计算的三大典型应用场景即计算卸载、边缘缓存和数据收集,首先对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激励机制进行研究,然后从服务质量、网络质量和数据质量3个角度提出了移动智能边缘计算激励机制设计所要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最后深入分析了解决以上问题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并给出了对应的具体解决方案。关键词: 激励机制 ; 移动智能边缘计算 ; 计算卸载 ; 边缘缓存 ; 数据收集1 引言随着4G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以及智能移动终端软/硬件的不断成熟,产生了各种新型物联网服务。云计算技术使得用户能够获得更全面的服务和更庞大的虚拟可用资源,进一步推动了新兴应用的发展,如车联网、增强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智能电网和智能楼宇控制等,出现了大量对时延敏感、对带宽需求高的应用,现有的云计算框架已经不能满足其对低时延、高带宽、位置自适应和终端移动性等性能的需求。因此,研究学者们提出了移动边缘计算(MEC,mobile edge computing)的新架构,利用边缘网络的资源,使得云服务和数据资源能够更接近用户端[1]。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提出了基于5G演进架构的 MEC 技术,能够深度融合移动接入网和互联网业务。2016年10月,IEEE和ACM正式成立了IEEE/ACM Symosium on Edge Computing,组成了被美国国家基金会认可的学术论坛,对边缘计算的应用驾驶和研究方向开展研究和探讨[2]。目前,我国各大企业也相当关注该技术,为促进边缘计算在各行业的数字化创新和行业应用的落地,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牵头的6家国内外企业于2016年11月在北京成立了边缘计算产业联盟(ECC,Edge Computing Consortium)[3]。据互联网数据中心(IDC,Internet Data Center)数据统计,到2020年联网终端设备将超500亿台;根据ITU最新报告, 2020年每人创建的数据量每秒将达1.7 MB,未来在网络边缘侧进行分析、处理与存储的数据将超50%。由此可见,MEC作为云计算的补充技术,在物联网未来的发展中将成为核心技术,并成为未来工业格局的重要推手。移动智能边缘计算的宗旨是在边缘网络的汇聚节点上增加 MEC 服务器,包括蜂窝网络基站、Wi-Fi 接入点与路由器等边缘网络融合点,使得这些融合点拥有更强大的网络、计算和存储功能。首先,MEC服务器的计算功能可以进行实时数据处理和短周期数据分析,协助边缘移动终端完成计算量较大的任务,实现自主学习和自主优化。其次,MEC服务器具有高速缓存功能,能够进行移动资源的本地存储和共享,通过数据与知识分享增强功能进行协作,实现自主决策和自主执行。最后,MEC服务器具有高带宽接入功能,能够支持局域网高速数据传输,保证本地数据收集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另外, MEC服务器通过智能筛选数据源用户等级,能够实现自主连接和自主发现的大规模密集接入功能。MEC 中除了部署在边缘网络基础设施上的MEC服务器,另一类计算和存储资源分布在规模庞大、布局零散的边缘网络用户终端中,主要包括:1) 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用户终端;2) 摄像头、机顶盒等嵌入式设备;3) 车联网中的车辆以及私有的Cloudlet等具有分散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的小型计算中心。该机会式可用资源不同于服务供应商提供的云资源,不具备长期可用性,尤其是移动终端资源,其所属权基本属于个人用户或私有企业,使得终端用户具有自私性。若要利用智能终端的网络、计算和存储资源,则需要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不仅能够让足够多的用户愿意提供其终端资源,如用户愿意将自身终端设备存储的媒体资源分享给其他移动用户,而且能够保证实时性和高带宽的应用需求,因此,移动智能边缘计算中的激励机制具有新的挑战。MEC体系架构,物联网时代出现了各种需要实时控制和即时数据分析的新应用,如无人机、自动驾驶和车辆网等,需要毫秒级的低时延、服务器级的强大计算能力和安全级的可靠性。一方面,终端设备本身很难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如在汽车上放置大型服务器会产生能耗、散热等问题,严重影响客户体验[4]。另一方面,将计算量卸载到远程云服务器会因网络带宽限制,导致高时延和不可承受的分组丢失错误率。因此,边缘计算卸载被认为是能够满足应用需求的、最具潜力的解决方案,主要是将庞大的计算任务卸载到终端设备附近的边缘服务器,为终端设备提供低时延、强大的计算能力。提供边缘计算服务需要消耗计算资源和网络资源,同时还会产生大量能耗,考虑边缘服务器的私有性,如果没有合适的激励机制,边缘服务器的所有者将不愿主动提供计算卸载服务,导致不可接受的时延甚至服务中断。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必须提供快速、可信赖的永久连接来处理持续暴涨的流量,但是,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很难得到持续保证,边缘端与云端的暂时连接中断会极大地影响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远程医疗等应用的用户体验。边缘缓存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其主要思想是将流行文件如视频、图片和数据库等内容存储在靠近用户的网络边缘上,用户可以通过连接边缘服务器直接获取这些数据,从而减少了大量用户向云端请求重复数据的冗余回程链接。此外,边缘缓存不但可以部署在边缘服务器上,还可以使用容量不断扩大的移动用户设备,通过本地设备分享直接获得移动用户设备的存储内容[5]。考虑边缘服务器存储资源的有限性、边缘缓存过程中的通信网络开销和为保证数据安全所做的加密工作,如果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边缘缓存服务器和移动用户则不愿意主动提供缓存服务,这将导致边缘缓存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使得上行链路严重拥塞,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目前,随着手持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智慧城市中的摄像头和智能家居中的机顶盒等嵌入式设备数量的激增,每秒都在产生海量数据[6],如何高效收集数据并根据大数据分析进行实时反馈和决策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边缘计算作为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的桥梁,是数据的第一入口,移动用户通过将大量、实时和完整的数据上传到边缘服务器,经过数据过滤、分析和压缩处理后再上传到云端,可以大幅度节约网络资源并提高应用响应的时效性。考虑参与感知和上传数据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带宽以及移动用户获取数据的时间成本等因素,若不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将很难有足够多的参与者来提供高质量、可靠的感知数据。因此,如何激励更多参与者加入数据收集工作中并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是促进物联网应用发展的关键问题。2 结束语本文针对移动智能边缘计算的3个主要应用场景即计算卸载、边缘缓存和数据收集,首先总结了不同应用场景下激励机制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3个核心科学问题和智能应用需求的主要目标。其次分析了解决这些问题面临的挑战,并利用智能技术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移动智能边缘计算技术下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为新兴的物联网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性能保证。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作者已声明无竞争性利益关系。3 原文链接http://www.infocomm-journal.com/wlw/article/2019/2096-3750/2096-3750-3-2-00080.shtml
  • [技术干货] 万腾科技面向工业制造物联网(IoT)领域研发的智能网关(IGW)及物联操作系统平台(VCP)
    近年来,我国对国产自主可控工业软件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一系列的政策出台推动着工业软件发展走向新拐点。其中《“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在“工业技术软件推广”方面提到,要求重点开展工业技术软件化研发应用,培育高质量工业APP,进一步标志着工业软件正式成为国家科技领域最高级别的战略部署。根据数据显示,到2025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24万亿元,各类大中小型企业都将积极提升工业互联网渗透,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工业软件的分类繁多,涵盖工业企业运营全生命周期的方方面面,一般包括研发设计类、生产制造类、运维服务类、经营管理类和新型架构类。万腾科技切入的生产制造类中技术含量最高的物联网(IoT)应用,以嵌入式软件为核心,推出了企业内外部设备及装置的互联互通应用产品:智能网关(IGW)和物联操作系统平台(VCP),同时,基于实际业务管理形成设备管理应用(FMS)。也可以为客户提供包括MES、WMS和EMS在内的MOM系列产品。一、智能网关(IGW)智能网关是万腾科技自行设计、自行生产制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研产品,基于在边缘侧数据采集与设备组网技术多年深耕,并结合工业现场的实际需求,自主研发五大类智能网关:INDBUS系列经济型高集成度协议网关indBus系列采用精简的设计架构及工业级设计,具有低功耗、抗电磁干扰、即插即用、安装灵活、稳定可靠及超强网络适应性等特点,针对市场主流品牌PLC及数控系统等设备实现通信。indBus作为设备联网、数据采集的主力产品,兼顾经济性与高效能,可以满足工业领域最广泛的设备数据采集需求,可服务范围涵盖了以PLC、数控系统为典型控制器的包括机加工、装备制造、半导体等重点行业场景。NODE系列低成本节点型网关NODE系列采用精简的设计架构及工业级设计,具有低功耗、抗电磁干扰、即插即用、安装灵活、稳定可靠及超强网络适应性,以及低成本等特点,针对小量数据、信号型数据或专用串口型设备实现通信。可广泛应用于IO类的开关量设备、智能仪表、传感器等数据轻量和成本节约的物联网场景,并且依托良好的开放性,可与万腾其他网关进行高低搭配,形成灵活多变的组合应用,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场景的多样需求。SMART系列嵌入式智能网关SMART系列网关为万腾的精品,以高性能的SOC处理器为处理平台,构建强大的边缘计算能力,内部集成了丰富的工业现场总线与物联网协议,可打通复杂场景下的多源异构设备连接需求,同时网关内置高性能数据库系统,可实现数据分析与处理、存储、转发及断点续传等离线数据处理功能。该系列网关支持有线或无线传输,既有高实时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等工业产品的典型特点,又有通讯及组网快速便捷的优势。该系列产品为工业设备联网而设计,采用全工业化硬件设计平台,结合完善先进的软件功能,使其成为集主流的工业协议解析且具备数据或业务管理能力的嵌入式智能网关。SMART系列网关根据场景需求的不同,可分为数据管理类和业务/生产管理类网关。数据管理类的SMART系列网关聚焦于设备数据采集、协议转换、数据缓存、离线存储、边缘计算等以数据处理为核心的需求。业务/生产管理类网关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生产过程的人员报工、异常处理、安灯呼叫等与生产业务紧密挂钩的应用场景,并且依托良好的交互性和用户体验,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生产业务管理。Ultra系列多用途智能硬件Ultra系列多用途智能硬件搭在高性能多核异构工业级处理器,内部集成ARM处理器 +GPU+FPGA+VCU 的架构,既有多核协同处理能力、也具备视频流编解码处理能力。采用深度学习方法,能够保障超强算力、超高帧频和超低时延的应用场景。同时,具有强大的视频预处理能力。该系列硬件立足于人工智能技术,利用先进的技术架构与视觉算法,可服务于工业质检、目标追踪、自动跟随场景,为工业、物流业、交通运输业提供强大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FAST系列多用途交换设备FAST系列为工业现场提供快速联网解决方案,该产品采用精简的设计架构及工业级设计,具有低功耗、抗电磁干扰、操作简单、安装灵活、稳定可靠及超强网络适应性等特点,适合工业现场的网络交换和组网功能。万腾科技智能网关产品经过从边缘接入到协议丰富到边缘计算等发展过程,针对不同的工业现场设备和使用环境,能够完全满足企业对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网络构建和组建生产管理系统等需求,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提供更加可靠高效的数据采集平台。二、物联操作系统平台(VCP)VCP平台提供设备物模型建立、通信协议固件库、网关集中管控、数据监控中心、数据持久化存储和基于规则引擎的数据转发能力。向下支持连接海量设备,采集设备数据上云;向上提供云端API,服务端可通过调用云端API将指令下发至设备端,实现远程控制。同时,平台支持与行业应用制造企业、第三方网关研发企业和第三方应用服务商联合研发,共同提升平台物联网服务能力和应用场景适配水平。企业基于物联网,通过运营设备数据实现效益提升已经是行业趋势和业内共识。然而,企业在物联网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各类阻碍。通过智能网关(IGW)及物联操作系统平台(VCP)可满足企业在建立设备互联互通的能力建设中事半功倍。
  • [优秀实践] 业界首个!华为云联合用友发布云ERP本地化部署解决方案
    3月23日,以“融智聚力 共赢BIP”为主题的2022用友生态大会在线上召开。各领域行业的生态伙伴、云服务厂商、信创产业代表、专家学者、媒体等齐聚一堂,共话新机遇,共谋新发展,为产业生态建设指引未来方向。 ![image.png](https://bbs-img.huaweicloud.com/data/forums/attachment/forum/20223/30/1648617486837674849.png) 本次生态大会上,华为云全球生态部总裁康宁受邀出席发表演讲,并宣布华为云与用友打造的业界首个云ERP本地化部署解决方案——NC Cloud智能边缘小站(简称NCC IES)正式亮相。 ![image.png](https://bbs-img.huaweicloud.com/data/forums/attachment/forum/20223/30/1648617503900457189.png) 随着全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企业传统的IT能力无法满足市场瞬息万变的挑战,企业数字化转型亟需新的数字化、云化、IT管理能力。 SaaS化应用难以解决合规部署问题,传统软件应用难以跟上企业创新速度,如何实现快速交付、敏捷迭代的同时满足本地合规的需求? 基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痛点,在此次2022用友生态大会上,华为云联合用友发布的NC Cloud智能边缘小站解决的创新方案应用而生。 该方案具备本地部署,高合规;开箱即用,免运维;性能稳定,高可靠;边云协同,可演进等四大差异化优势。 具体来说,该方案是基于华为云智能边缘小站IES打造的业界第一款软硬一体ERP SaaS方案,既能满足ERP本地合规部署的需求,又能获得SaaS化体验,可持续演进,真正做到“鱼和熊掌”兼得。 IES与公有云统一架构,可将公有云能力延伸到客户机房,1柜轻量起步,客户免运维,在线持续升级。 ![image.png](https://bbs-img.huaweicloud.com/data/forums/attachment/forum/20223/30/1648617533128867739.png) 与自建ERP方案相比,NC Cloud智能边缘小站软硬一体整机交付,客户无需与多家软硬件厂商对接,交付周期由数月缩短至2~3周,整体TCO成本节省24%。 此外,客户可按需开通云数据库及数据迁移服务,支持异构数据库的全量、增量同步,业务不中断,降低迁移门槛。 基于IES的云边协同能力,NC Cloud智能边缘小站支持云边异地备份,无需建设或租赁异地数据中心,整体交付效率提升75%。 如机房遭遇紧急情况,可在云端快速完成冷备恢复。 与传统私有云、超融合方案相比,IES不仅提供了IaaS、PaaS能力,还可提供应用集成、IoT、大数据、AI等云能力,既能满足短期轻量起步的要求,又可随公有云持续演进,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 ![image.png](https://bbs-img.huaweicloud.com/data/forums/attachment/forum/20223/30/1648617557421706406.png) 基于30多年在ICT领域的技术积累与“技术创新、值得信赖”的品牌积淀,华为云致力于携手客户、合作伙伴和开发者,一切皆服务,共建智能世界云底座。 华为云与用友有着匪浅的渊源,对此华为云全球生态部总裁康宁表示: 用友是华为同舟共济的合作伙伴,双方自2015年建立合作以来,秉承“技术共生,商业共赢”的合作宗旨,在技术方案融合、开发者生态共建、全栈国产化适配及用友商业创新平台构建等领域均有深度合作,持续落地实践成果。共同打造“用友企业云服务+华为云”联合解决方案,规模化拓展区域市场。 秉持融合战略,推进“集成”与“被集成”,华为云与用友在多领域的合作创造了巨大的商业新价值。 未来,华为云将持续与用友携手技术创新,共建用友商业创新平台YonBIP,引领企业从信息化向数智化迈进,实现从ERP到BIP的变革,不断创造企业数字化管理新高度。全方位更有效地支撑企业数智化转型与商业创新。 ![image.png](https://bbs-img.huaweicloud.com/data/forums/attachment/forum/20223/30/1648617620112316158.png) 转自:华为云微信公众号
  • [公告] 【2022年新年送福利】告别第三方算法离线加载方式,全部在线一键式批量授权、安装部署!!(12.30重新更新视频)
    好望商城的各位供应商伙伴、好望的分销金牌、集成商、工程商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们的支持,在明知我们有诸多问题的情况下坚持与我们通行,这种包容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商城团队将时刻铭记大家的支持、包容,坚持不断改善体验,希望能在某一天真正让好望+AI在我们共同努力下遍及五湖四海的行行业业,帮助大家在商业拓展之路上走出康庄大道。       小编在隔离间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既是新年,就该送礼才是,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我给大家带来的新年礼物。       先简单介绍一下背景:相信所有接触过好望商城第三方算法安装的朋友都知道,好望商城的第三方算法安装到摄像机有以下几种场景:(1)摄像机接入好望云服务,通过好望云服务实现第三方在线安装部署到SDC;(2)摄像机连接公网的情况下,通过iClient SDC连接摄像机和好望商城,实现第三方算法在线安装部署。(3)、摄像机不能连接公网,需要进行离线安装部署,购买后先获得对应设备的硬件信息(最早需要万恶的硬件ID,现在好点可以在包装上读取SN+Mac)、以硬件信息在商城申请license授权、然后下载算法包、下载license,通过iClient安装算法包、安装授权、启动。嗯,就是这一串,说起来都容易漏的臭名昭著的离线加载步骤。理论上只要摄像机能连接公网,就可以用在线加载方式,不用仍然离线加载方式的痛苦,但不幸的是很多客户的摄像机都是不能连接公网的,让我们很多朋友对好望商城望而却步。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礼物就是让大家不必再忍受离线加载的痛苦,在任何情况下大家只要带上一台笔记本电脑,就可以简单的通过在线加载方式,对批量设备实现一键式安装第三方算法。具体来说就是在摄像机不能连接公网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在线加载。小编在前面亲自下场体验了几次安装,被折磨的要死,所以在某一天突发奇想,如果电脑跟我们一样有一双手,左手接私网,右手接公网,兴许能解决问题。今天与同事一起验证了,验证通过,所以有了这份新年礼物。废话不多说,上干货,如何在SDC不连接公网的情况下实现在线加载。      【材料准备】:1、笔记本电脑一台,需要有双网卡,可以是一个有线以太网卡和一个无线网卡,这基本是现在笔记本的标准配置。                              2、笔记本电脑安装iClient SDC(可在好望商城免费获取:免费获取iClient SDC)      【网络准备】:1、笔记本两个网卡,配置其中一个网卡连接SDC所在网络,确保与SDC连接成功。另一个网卡配置连接公网,确保可以连接好望商城成功。      【在线购买、加载】:                               1、打开iClient SDC,确保要操作的摄像机已经添加到iClient SDC并处于在线状态,如果有未添加的摄像机,通过设备搜索找到并添加摄像机。强调一点是添加到iClient SDC时需要用ApiAdmin账户验证。                              2、进入算法管理页面,这里需要登录华为云账户(此处的华为云账户可以是个人账户,不一定必须是用经营执照等才能认证的公司账户)。                              3、在算法管理页面点击右上角“进入好望商城”,iClient SDC将调出内嵌页面连接到好望商城,由于工具使用的账户与页面登录两条通道不一致,在这里还需要登录一次华为云账户,注意这里的账户与进入算法管理页面时登录的华为云账户一致。这里感觉也不好,给大家说声抱歉。                              4、在好望商城中浏览、选择好需要购买的算法后,完成下单、支付购买。                              5、在好望商城页面页面上方点击“返回设备”,可返回算法管理页面。                              6、选择要进行操作的摄像机,首先完成对摄像机的清理,卸载之前已经安装的第三方算法或者预装的华为自研算法。                              7、选中要安装的算法。                              8、选择要安装该算法的摄像机,可通过分组批量选择。                              9、点击算法安装。                             10、喝茶、等待算法安装成功。                             11、询问是否启动时,可单击启动。如果不需要马上启动可直接结束操作。                            12、验证算法是否安装成功,效果是否符合预期。         通过以上步骤,大家可以发现,摄像机无论连接公网还是不能连接公网,都可以实现在线加载了,而且是批量一键式加载。         总结可能的三种场景:        1、摄像机接入好望云服务,通过好望云服务实现第三方在线安装部署到SDC;        2、摄像机连接公网的情况下,通过iClient SDC连接摄像机和好望商城,实现第三方算法在线安装部署。        3、摄像机不能连接公网,通过一台双网卡笔记本电脑做跳板,笔记本同时连接SDC网络和公网,实现第三方算法在线安装部署。       综上,以后所有的SDC第三方算法加载都可以实现在线加载了,让离线加载随着2021年沉淀到历史中去吧!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乐,隔离间能解决这么一个天字号烦人的问题,小编也实在开心,并感谢在操作间外帮我一起验证、录视频的商城团队兄弟们。       视频中演示了如何在SDC不能连接公网的情况下,如何通过iClient在线购买算法,然后一键式批量给两台SDC安装部署了第三方算法。       希望大家喜欢这个小小的新年献礼。       希望各位朋友继续相信和支持好望、好望商城,2022年,我们一起创造更多可能。视频录制的小哥哥声音挺有磁性,但12.29录制视频时把好望商城读音读错了:好望的好是四声,视频里读成三声了。为了精益求精,我们12.30重新录制了视频,现已更新到下面链接。iClient SDC等工具登录商城时需要用到的IAM账户创建及登录指导       【TIPS】       1、IVS1800 与SDC同样,在IVS1800不能连接公网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实现第三方算法在线加载。不同的是要把工具从iClient SDC换成iClient S100,在iClient S100在线安装算法到IVS1800后,还需要手动在商城申请算法的license,安装到设备上。               2、视频整体时长是五分钟左右。但实际上是在15分钟左右,从购买到安装完成,整个过程15分钟左右,在设备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可能更长一点,但是整体效率相信会有数倍的提升。为了让大家更快速的观看视频,我们将中间等待下载和等待安装那段时间的视频做了剪辑。                                   墙裂推荐!!!                             
  • [分享交流] 智能边缘平台
    购买智能边缘平台后服务后具体流程是怎样的呢?
  • [行业资讯] 来国家图书馆体验一场神奇的科技“穿越”
    为了让读者身临其境地 获得沉浸式阅读新体验华为云联合伙伴中图云创 结合5G、VR等技术 在国家图书馆中打造了 “沉浸式阅读体验区” 带大家“穿越”到图书画卷中 这一切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那么它到底运用了哪些黑科技? 让华为云分布式云架构师 宋思聪 来告诉我们答案 千变万化的分布式云简单来讲,分布式云就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一朵云,比如日常我们生病就医可以按需选择就医方式一样,分布式云可以通过地理位置分布满足客户的不同上云需求。 据Gartner预测,到2025年,超过50%的组织将在其选择的地点使用分布式云,从而实现业务模式转型。 华为云提供的分布式云,将云基础设施从中心延伸到边缘,覆盖范围从核心区域,到热点区域,再到企业本地的数据中心,乃至车间和网点等业务现场,将云的智能无缝推送到业务现场。中心Region 提供最丰富的服务,华为云220+云服务、210+解决方案应有尽有,可以更好满足集约效应和规模弹性的诉求。智能边缘云IEC 提供10ms的网络接入时延,实现了热点区域的广覆盖和多线接入的能力,更好地满足客户就近接入及稳定低时延业务的诉求。专属Region 能够满足大客户的企业治理诉求,目前已经支持80+云服务。智能边缘小站IES 把云服务延伸到企业的数据中心,满足企业数据本地化和极低时延的要求。智能边缘平台IEF 部署在各种边缘硬件上,可以将云的智能无缝推送到业务现场。虽然分布式云形态各异、地理位置天各一方,但通过华为云瑶光分布式云操 作系统,能够实现从中心到边缘,全局统一的调度、管理、分发。从客户角度来看分布式云与公有云体验完全一致,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朵云,让企业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就近上云。 国图中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区”,是一个对时延要求极高的VR互动场景,借助华为云智能边缘小站IES部署在本地机房的特点,网络时延被控制在5ms以内(5ms≈一次眨眼时间的百分之一),能满足本地设备超低时延的需求,从而有效保障了交互体验的流畅。同时,由于IES和公有云互联互通,海量的VR内容资源可存放在云端,并实现全国边缘站点的统一推送、管理和远程升级,更能有效保护VR内容的版权。 无论是VR实时互动、智慧园区、工业智能等创新类场景,还是政府、金融、医疗等合规要求高的行业,智能边缘小站IES都能将云带到客户身边,让华为云的能力快速延伸到企业数据中心,帮助客户应对数字化过程中面临的多样挑战。
  • [技术干货] 什么是智能边缘计算?
    智能边缘计算是边缘计算架构在涉及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或人工智能的工作负载中的应用。您听说过边缘计算。您甚至可能已经使用5G或Kubernetes等平台建立了边缘架构。但是你有一个纯粹的边缘架构还是一个智能边缘架构?随着智能边缘计算的想法越来越多地出现,这将是组织自问的问题之一。这是关于智能边缘计算的含义以及为什么它在今天变得重要的入门知识。定义智能边缘计算简而言之,智能边缘计算是边缘计算架构在涉及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或人工智能的工作负载中的应用。一般来说,边缘架构是一种将数据或应用程序放置在网络边缘的架构,用户可以在那里以较少的延迟或由网络引起的可靠性延迟来访问它们。边缘架构可用于任何类型的工作负载。例如,零售商可以使用边缘基础设施来处理本地商店的购买交易,这将防止由于到达云中的中央服务器的问题而导致的购买延迟或中断。或者,企业可以将其备份数据存储在位于同一城市的数据中心,以便在需要执行恢复时更快地下载数据。这两个示例是边缘计算用例。但它们不是智能边缘计算的形式,因为它们带来的工作负载不涉及智能数据处理或分析。智能边缘计算示例要部署智能边缘计算工作负载,您需要一个以某种方式分析数据的应用程序。一个例子是监控家庭的联网摄像头,然后使用面部识别AI找出谁在家里。如果他们在现场没有房主的情况下检测到未知个人的存在,他们可以将其标记为安全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在边缘处理数据的能力,而不是必须将其移到云中,在云中处理数据,然后返回结果,将使更快的决策——在这样一个安全敏感的用例中,这是一个潜在的关键因素。使用传感器分析物理环境的汽车是智能边缘用例的另一个例子。汽车可以在一个小时内生成25GB的数据。如果他们必须将所有数据转移到云端,然后再将人工智能应用到云端,那么对于需要根据数据做出即时决定的车辆来说,结果可能毫无意义。它真的和边缘不同吗?你可能会说,智能边缘的概念实际上只是一个时髦的词,对现有的边缘计算的理解并没有增加多少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这将是一个公平的评估。它是边缘计算的一个类别,或者是边缘体系结构的一组潜在用例,而不仅仅是它本身的一个基本范例。然而,在一个除非能自动快速处理数据,否则数据就没有什么价值的世界里,很容易看出智能边缘是如何成为巨大边缘计算的主要形式的。总会有其他边缘用例,但是边缘架构的价值可能没有任何地方比在有大量数据需要快速分析,而无需等待网络移动的情况下更有价值。因此,随着企业利用边缘环境更有效地处理数据,预计将听到越来越多关于智能边缘计算的信息。
  • [技术干货] 【昇腾视界系列 第18期】Atlas 500 Pro 智能边缘服务器(型号:3000)成长地图
    本期介绍Atlas 500 Pro 智能边缘服务器的相关知识以及文档的获取与使用:Atlas 500 Pro 智能边缘服务器成长地图: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atlasdoc/atlasdc_03_0003.html昇腾社区:https://ascend.huawei.com/zh/#/
  • [Atlas300] 需要直接使用opencv读入img然后拷贝至device做inference,但是不工作
    目前有这样的需求:需要直接使用opencv读入img然后拷贝至device做inference,但是不工作使用了如下的代码,请问是哪里不对?? 【其他部分与sample的示例代码一致】APP_ERROR ret; cv::Mat img = cv::imread("../ims/multiface.jpg"); if (img.rows % 2 != 0 || img.cols % 2 != 0) {     cv::resize(img, img, cv::Size((img.cols / 2) * 2, (img.rows / 2) * 2)); } cv::resize(img, img, cv::Size(960, 544)); img.convertTo(img, CV_32FC3); void *devicePtr = NULL; size_t deviceMemSize = img.cols * img.rows * 3 * sizeof(float); ret = (APP_ERROR) aclrtMalloc(&devicePtr, deviceMemSize, ACL_MEM_MALLOC_NORMAL_ONLY); if (ret != APP_ERR_OK) {     LogError << "Failed to malloc output buffer of model on dev, ret = " << ret;     return ret; } ret = (APP_ERROR) aclrtMemFlush(&devicePtr, deviceMemSize); if (ret != APP_ERR_OK) {     LogError << "Failed to aclrtMemFlush output buffer of model on dev, ret = " << ret;     return ret; } ret = (APP_ERROR) aclrtMemcpy(devicePtr, deviceMemSize, img.data,                               deviceMemSize, ACL_MEMCPY_HOST_TO_DEVICE); if (ret != APP_ERR_OK) {     LogError << "Failed to copy output buffer of model from host to dev, ret = " << ret;     return ret; } std::vector<void *> inputBuffers({devicePtr}); std::vector<size_t> inputSizes({deviceMemSize}); ret = modelProcess_->ModelInference(inputBuffers, inputSizes, outputBuffers, outputSizes); if (ret != APP_ERR_OK) {     LogError << "Failed to execute ModelInference, ret = " << ret;     return ret; } return APP_ERR_OK;请同志们指教。 可加我微信: leoluopy 快速了解详情
  • [分享交流] 【看直播,入群赢大奖】华为云云市场边云协同解决方案
    【云直播】边云协同解决方案时间:2020年11月27日 (周五)15:00~17:00 直播报名:https://bbs.huaweicloud.com/signup/21185f94018646bd9b6500fdaffc5c8c在当前“品质决定一切”的市场态势下,是否将产品质量作为底线?你是否有高效的产品质检诉求?你是否有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需求?随着视频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应急管理工作中,您是否对这一技术感到困惑?华为云将携手两位资深大咖齐聚一堂为您分享边缘智能质检,边缘视频分析解决方案,为您呈现云上训练,边缘推理,模型实时管理的边云方案。打造数字驱动、让AI引领的产品质检新生态!解决应急场站中的安全隐患!华为云为您请到了芯峰科技研发总监钟宇,远舢智能科技售前总监关键为您分享!【看直播,赢大奖】一重惊喜:邀請 1 名好友ZHU力即可获得入群资格,GET直播 PPT,华为云精美周边等抽奖机会。二重惊喜:排行榜第三名且邀請人数≧30 名即可获得价值 200 元的华为音箱。三重惊喜:排行榜第二名且邀請人数≧30 名即可获得价值 400 元的华为体脂称。四重惊喜:排行榜第一名且邀請人数≧30 名即可获得价值 1000 元的华为运动手环。锦鲤奖:邀請人数≧30 名好友,即可获得50元京东卡一张(仅限前 100 名)还等什么,赶紧扫码入群,看直播,中大奖!!!
总条数:48 到第
上滑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