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GV无人叉车”即“智能AGV叉车”,是一种智能工业车辆机器人,融合叉车技术和AGV技术,通过在叉车上加载激光导航、电磁导航、惯性导航、视觉导航等导航技术,构建地图算法,辅以避障安全技术,实现叉车无人化作业。目前,该类车型主要用于实现复杂搬运管理工作,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柔性强、安全性好、环境适应性强等优势,可解决工业生产和仓储物流作业过程中物流量大、人工搬运劳动强度高等问题。根据产品功能划分,AGV无人叉车的功能可分为堆高、牵引、搬运、窄通道三向等众多产品类型。根据产品特性,AGV无人叉车多用于高位仓库、库外收货区、产线搬运等制造业多样化物料搬运场景中,可实现入库、出库、产线、存储等不同环节的搬运需求。AGV无人叉车与传统叉车最大的区别是无需通过人工智能驾驶,采用不同导航信息技术,能实现24小时自动控制完成学习各种搬运和运输工作任务。市场格局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成为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因此,采用智能化物流设备替代人工,从而达到降本提效的目的成为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共性需求,而AGV无人叉车便是代表性的应用设备之一。目前,AGV无人叉车代表厂商包括劢微机器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来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上海木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罗伯特木牛流马物流技术有限公司、苏州艾吉威机器人有限公司等企业,应用领域集中于仓储、物流等行业场景。2015年左右,AGV无人叉车开始在国内逐渐兴起,截至2022年4月,国内已有超100家企业涉及无人叉车业务且已有相关产品落地应用,同时新进厂商还在持续增加。近年来,我国无人叉车销量稳步增长,国内AGV无人叉车市场潜力巨大。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1年中国市场无人叉车销量由350台提高至7375台,年均复合增速近66%,预计2022年有望维持50%左右的市场增速,销量突破1.1万台。受2020年以来疫情影响,企业面临复工率低、人员短缺、人员集中风险、项目现场部署受限等诸多困境,促使企业快速推进“机器换人”的步伐,AGV无人叉车在工业生产、仓储物流领域的应用呈现进一步扩大趋势。经过头几年的快速发展之后,AGV无人叉车供应端和需求端都有所改变,制造端需求逐步释放,快速完成市场细分及市场教育成为行业当务之急。随着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制造成为主流趋势,物流自动化的趋势不可逆转,AGV无人叉车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无人叉车在国内整体电动叉车市场的渗透率仍不足1%,处于较为初始状态,AGV无人叉车仍为蓝海市场。
-
我来报告一下2022-03-31 15:01:39【返场】罗技Gpro有线游戏鼠标
-
云速建站的后台管理在设置物流公司时,可以不可以根据管理员的IP地址直接显示出附近的快递物流公司,并提供这些快递物流公司的联系方式或者客服,以及在外卖点单的门店管理中也支持此功能,以方便管理员完成设置。
-
行稳致远。对企业,对投资机构,对市场,这都是一个良性的发展节奏。作者|斗斗编辑|皮爷出品|产业家2022,即将跨过上半年的节点。“这个特殊时期,还能拿到融资,确实有点东西。”这是今年上半年产业互联网企业获得融资后,人们经常评论的一句话。如果说疫情大环境下二级市场不容乐观,那么在2022年上半年的二级市场,这种情况可以说是难上加难。但抛开产业互联的大方向,在过去的半年里,从细分领域来看,又有些许不一样的利好趋势。几个耳熟能详的投资事件是,在货运赛道,如公路货运SaaS独角兽G7获2亿美元战略融资,在物流领域,汇通达、井松科技、永泰运纷纷完成IPO上市;再比如在供应链方向,智慧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和业务流程服务平台舟谱数据获1.5亿人民币B+轮融资。另外能源产业公司能链登陆纳斯达克成“中国充电服务第一股”。自2022年开年以来,疫情反复,多地封城。尤其是作为工业、金融业的重要承载地上海,更是疫情的重灾区。蝴蝶扇动翅膀,引起了诸多领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居民生活保障让物流运输愈发重要,汽车制造业停滞让供应链、工业互联网等话题被推上风口浪尖......在种种因素影响下,产业互联网细分赛道saas、物流、B2B供应链、新能源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总体来看,产业互联网的融资趋势,从2022年开始已然发生了一些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在市场融资总额骤减下,一些细分赛道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变化背后,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方向正在日渐清晰。一、行情降温下,SaaS吸金能力不减融资遇冷背后,是二级市场冷静下,行业迈向成熟发展的拐点。产业家据天眼查、IT桔子具体数据统计发现,截止发稿,2022年上半年产业互联网(主要以企业服务、TOB、SaaS领域为主)共发生345次融资事件,同比减少约40%;融资金额为585.31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约50%。整体来看,在疫情反复的市场环境下,无论是融资数量还是融资金额都发生了大幅回落。然而,将时间刻度拉长,可以发现,2022年上半年融资遇冷的影响因素不仅仅在于行业本身。要知道,2021年企业服务领域的融资金额高达25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00%,打破了企业服务领域以往最高融资记录。频繁的融资、大量的入局者、巨额的资金下,让企业服务领域站上了风口。然而,这样疯狂的投资热潮下,必定伴随着些许泡沫和炒作。当市场平稳以后,投资者们逐渐回归理性。“触顶反弹”效应则会随之而来,基于此,二级市场逐渐“回笼”,维持在一个稳步渐进的健康发展状态。“现在投资机构首先看的就是我们的数据和报表。”一位头部SaaS行业头部企业告诉我们,“而且越到后期对数据的要求就越苛刻,现在即使在B轮都会被要求有详细的数据报告。”此外,疫情的反复也是产业互联网领域投资骤减的主要原因。但仅从融资金额和数量遇冷来看,并不能否定当下产业互联网领域的发展趋势。比如一个清晰地事实是,即使产业互联网融资遇冷,但SaaS领域仍是热度不减。根据具体数据来看,2022年上半年,产业互联网领域SaaS赛道共发生92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为119.03亿元人民币。从融资金额和数量来看,SaaS均总融资额及融资数量近30%。可见SaaS在产业互联网领域仍为最为吸金的赛道。从融资轮次占比来看,SaaS赛道A轮及以前轮次发生65起融资事件,B轮发生11起融资事件,C轮发生7起融资事件,D轮发生3起融资事件,E轮发生1起融资事件。另外,战略融资事件发生4起,IPO事件发生2起。在整个产业互联网领域融资骤减下,A轮及以前轮次融资数量仍占比较多,从侧面说明了,资本市场对于SaaS赛道的强烈看好。很显然,投资人们依旧不愿意错过SaaS赛道中任何一家可能成为独角兽的企业,即使在大环境不好的二级市场,仍旧下注SaaS新创企业。从资本对SaaS赛道的青睐可以推出,资本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投资思路更加聚焦赛道和细化领域。“现在不少机构看的是你覆盖的用户数,和企业本身是否跑通了的变现模式。尤其是大客户。”上述人士告诉产业家。更精确的表述是,相较于2021年行业的风口追捧,SaaS行业在2022年更加呈现理性和“财务回报”的驱动,行业的头部效应愈发明显。二、电商B2B供应链减少80%,进入“洗牌期”和SaaS行业不同的是,供应链赛道在2022上半年可谓是真正的“宠儿”。据天眼查、IT桔子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B2B供应链领域共发生融资事件26起,融资金额为51.66亿元人民币,尽管较2021年同期的融资数量、金额来看,略有缩减,但相对市场大环境来看,这个数字可以证明其大受追捧。从具体数据来看,在细分赛道上,行业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即获得融资的供应链细分领域越来愈多。例如专注于打造中餐爆品标准化产品供应链服务商信良记,致力于包装耗材一站式采购平台乐胶网,专注于大罩杯内衣B2B平台美兔科技......像乐胶网、乐胶网、信良记这类更加垂直细分的企业,大部分都处于A及以前的融资轮次,属于发展早期的新创供应链企业。而这样更加垂直细分的供应链企业不断进入二级市场,可见资本以及市场对其未来发展前景的认可。除此之外,专注于电商B2B供应链的企业融资事件发生了大幅度的减少,2022年上半年仅发生2起融资事件,同比2021的10起融资事件减少80%,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专注于工业制造领域的B2B供应链企业正在获得更多的融资。例如,工业4.0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研发商塬数科技,在A轮就获得了晨山资本领投的近亿人民币的投资,再比如致景科技获得数亿美元E1轮融资,值得注意的是致景科技是电商B2B供应链服务商,但其主要致力于纺织制造业是中国首家致力于改革纺织行业传统交易模式的服务商。其实,自2022年上半年疫情反复以来,供应链也成为疫情催化下的又一战场。以上海为例,由于上海封城,上海及周边供应链企业继而面临工厂关门,停工停产,尤其是汽车行业,仅一周的时间内,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汽车制造商纷纷发布暂停整车生产的通知。另外科技、服装、能源等行业也都面临供应链断裂带来的诸多挑战。过去,大部分企业都想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效益,从而导致一些深藏产业夹缝的问题,被不断的掩盖。而在“黑天鹅”事件下的反复催化下,供应链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暴露的愈发彻底,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而只有具体问题给出具体解决方案,才能“对症下药”,这也是供应链垂直化趋势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从更大的产业方向来看,轻工业、重工业制造由于是所有行业发展的基础,加之其供应链能力更为薄弱,无疑是当下供应链能力升级的第一步。基于以上诸多因素,供应链领域的融资思路清晰可见。可以说,2022年上半年,在疫情的反复作用下,产业互联网的“非刚需”赛道和企业正在面临洗牌,相反,“刚需”赛道和企业逐渐获得资本青睐。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获得融资的领域是“非刚需”,只是相较于其他领域,这些赛道大部分处于产业发展的夹缝,亦或是企业数字化的市场教育周期较长。但能够从数据肯定的是,在疫情催化剂下,供应链的产业赛道正在成型。三、物流领域上市潮,产业再升级2022上半年,另一个明显的投资市场事件是:物流企业迎来第三次上市潮背。据天眼查、IT桔子具体数据显示,截止发稿,2022年物流产业互联网领域共发生35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为95.42亿元人民币。同比2021年共发生50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为692.68亿元人民币。从融资事件和融资金额上来看,2022年与2021年相差甚远。然而,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物流产业互联网领域,2022年上半年企业上市数量明显提升,共有四家企业完成IPO。其中,中国零售行业企业客户的交易及服务平台汇通达于2月在港交所上市;成品油及化学品运输服务商兴通股份于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危险品化工品物流供应链平台永泰运于4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系统服务提供商井松科技于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而反观2021年上半年,仅有满帮集团一家企业上市。值得注意的是满帮集团的业务线众多,包括TOB、TOC、B2B2C等业务。而汇通达、兴通股份、永泰运、井松科技均致力于B端。换言之,目前为止,2022年物流行业上市企业其实均深耕于产业互联网领域。在疫情的大背景下,物流企业的估值被明显拔高,由此引发的是小规模的行业上市潮。其实,在此之前,中国物流领域就曾有过2次上市潮。2016年-2017年,物流行业迎来第一波上市潮,顺丰和通达系的快递巨头们均在这一波浪潮中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这次上市潮是基于TO C电商的崛起。2021年,物流行业第二波上市潮顺应而来。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已有包括京东物流、东航物流、满帮集团、安能物流、顺丰同城等10家物流相关企业挂牌上市,这次则是由于部分企业的财务要求和投资人的上市要求等等。这次显然不同。更可以说,这次上市更多的是基于市场正向的反馈,尽管有疫情的大背景加持,但总体来说物流企业的B端价值被市场真正正视。对行业而言,这是一个绝佳助力。▼从种种数据不难看出,在2022年,新产业互联网的底层逻辑开始显现。不论是SaaS,抑或是供应链,再或者是物流,投资市场呈现出愈发理性的投资模式,相较于前两年的风口论、追捧元年论,投资机构看重的更是企业自身的业务模型,其中包括企业是否能够有完整的商业闭环,企业是否真正落地到具体的生产场景,以及企业的业务产品是否是市场刚需且不可替代。换言之,在2022上半年,在疫情的加持下,投资机构开始用真正的“行研”方式去寻求更优的标的,相较于短期退出等模式,机构更多地开始寻求长期主义的投资模式。行稳致远。对企业,对投资机构,对市场,这都是一个良性的发展节奏。 原文标题 : 2022上半年投资盘点:SaaS、供应链冰火两重天,产业互联网迎来“拐点”
-
一年一度的“618”电商节于上周六落下帷幕。据京东19日数据,今年的“618”凭借3793亿元的下单总额,再次刷新往年纪录。面对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及猛增的包裹量,京东618已经不仅仅是一次消费需求的集中释放,更是整个社会对于供应链价值的一次刷新和重新认识。众所周知,京东能够在后疫情时代有所建树,离不开其三位一体的供应链能力。据《2022疫情对企业供应链物流服务的影响研究》显示,疫情使企业对物流服务产生了新要求,90%的企业表示疫情下物流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和稳定性会影响自身的选择,企业更加看重供应链的稳定性。京东物流是在疫情和京东618期间用户首选率持续增长最明显的物流供应链企业,企业对京东物流风险应对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评价最高。面对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京东物流通过一体化供应链智能分仓体系、智能预测、快速响应机制等,协助商家解决供应链堵点、阻点问题,保障供应链履约体系稳定有序。除了国内市场,京东自营海外仓面积截至今年6月已同比增长100%,通过打通海外干线布局和末端配送,国际供应链网络触达近230个国家和地区,帮助更多的出海品牌、跨境卖家、海外本土商家实现高效运营和优质发展,布局48小时买全球、卖全球。不断刷新的消费体验与商家服务效率提升背后,是扎实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基础设施布局以及软件、硬件及系统集成的三位一体供应链物流技术核心竞争力。从2007年自建物流开始,京东物流经过十多年的时间推进的“织网计划”已见成效,以43座“亚洲一号”大型智能物流园区和全国范围内运营的约1400个仓库为核心,搭建了高度协同的多层级物流基础设施和仓配网络,配备了高智能硬件及软件系统,成为京东物流从容应对亿级订单的关键力量。今年京东618期间,“三位一体”的供应链技术全面升级,全链路预测准确率均值超过95%,为仓储、揽收、分拣、配送、运输等全链路作业量提供预测,助力业务进行精细化管理。全链路技术驱动,高效协同,有效保障了效率与体验双提升。京东物控WCS仓储控制系统全新升级,通过对多种设备的集成,颠覆了传统“人找货”的作业流程,仓库作业效能相比于传统人工提高3~8倍;RFID智能仓储解决方案在百余个大件仓内规模化应用,实现了仓内盘点效率提升10倍以上,复核效率提升5倍,出库效率增长150%。同时,智能快递车规模化投用,成为京东618末端配送、抗疫保供的重要支撑力量,与去年同期相比送达单量增长超260%。京东618大促已经收官,但是被激发的消费热潮还在延续,覆盖全国及海外的30余万一线京东物流人仍在奋战,数实融和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体系也在高效运转,京东物流将持续发挥新形势企业的价值,以“有责任的供应链”助力更多企业降本增效,推动行业、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全力守护每个城市、乡村温暖的人间烟火气,共同迎接“供应链价值元年”。
-
今天,物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的应用场景和深度可能超乎你的想象。在卢森堡,一套物联网监测系统正在田间运转,实时采集土壤和温湿度等环境数据;在美国,一位妈妈正通过智能婴儿监护机的镜头,看护自己熟睡中的宝宝;在印度尼西亚,一家物流企业的工作人员正利用先进的手持设备,高效管理仓库中的所有快递。这些在世界各地的物联网应用场景,都出现在高通中国近期发布的《扬帆出海——2022高通物联网创新应用蓝宝书》中,这也是高通连续第三年推出物联网案例集。今年的案例集着眼于中国企业利用高通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为全球不同国家、不同行业提供的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高通携手70家合作伙伴,通过汇聚覆盖10大行业的82款产品应用和58个案例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国物联网生态系统在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过程中的创新与合作。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表示:“多年来,高通与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作,以广泛的产品组合和技术专长助力多个产业发展。在物联网领域,高通与全球13000多家企业合作,共同推进物联网核心技术在众多垂直领域的应用。与此同时,中国厂商利用高通丰富的全球化解决方案,融合本土创新与外部科技,不断提升物联网科技创新水平,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稳居全球领先行列。”物联网创新推动全球行业数字化变革近年来,得益于数字经济政策环境和创新应用落地土壤,以5G、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为国内企业创造了全新增长空间,众多国内企业加速出海,创新速度和品牌美誉度不断提升,为全球广泛行业的数字化升级注入“中国动力”。以医疗行业为例,中国企业利用高通全球化解决方案,将创新产品与医疗场景相融合,推进医疗行业数字化变革。例如,东集基于骁龙690 5G移动平台和高通AI引擎,打造了工业级高标准的智慧医疗手持终端“小码哥Cruise2 5G-HC”,为海内外医疗服务机构提供高品质的数据采集终端,无论是输液、查房等临床场景,药房管理等内勤场景,还是生物标本、体检报告配送等外包服务场景,均能快速、精确地完成操作,保障医护人员的高效工作和患者的就医体验。在零售领域,超嗨科技采用内置骁龙平台的移远模组打造的智能购物车,让消费者仅通过购物车就能实现用户登录、扫码、结账等流程,无需排队、便捷购物,帮助国内外商超运营降本增效。在工业领域,基于搭载高通MDM9x07物联网解决方案的美格智能模组,映翰通推出了机器人远程维护系统,能及时提醒用户在停机前进行针对性的维护维修,从而减少停机时间,实现连续生产。在物流领域,广翼智联为客户提供基于骁龙平台打造的移动计算方案,使快递人员通过手持测量终端便能一键获取物品体积信息,实现物流行业包裹合理化包装,提供更精准高效、更低成本的服务保障。引领全新工作方式,丰富消费体验科技创新让全球用户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成为引领消费升级、助推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新兴技术和业务模式的持续创新,正催生更高效、低成本和更协同的智能工作方式。钉钉基于高通高性能物联网解决方案推出了视频会议一体机F2,高通领先的视频技术让F2在10米距离内实现全高清画面覆盖,高性能AI可支持自动取景、发言人跟踪、多画面自动导播等功能,为企业用户提供了远程音视频沟通、协同能力,帮助企业节约差旅成本,提升工作效率,为企业远程高效办公带来增益。万物智能互联,也在迅速丰富人们的生活。例如,移远通信携手欣响智,基于骁龙845移动平台和骁龙X55 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打造的美发魔镜Magic Mirror,强大的影像能力将人脸高度还原并映射至魔镜中,方便用户通过AR实现虚拟试色等功能,智能选择更适合自身的发色;美格智能基于骁龙平台打造的模组,助力YoloLiv推出两款智能直播硬件,让用户仅用一根HDMI线即可连接多个拍摄设备,通过更低的成本实现专业高清直播。加速城市管理和交通系统智能化城市是数字化转型的最大综合体,正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朝着智慧、创新、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演进。中国企业正凭借先发优势、资源整合优势以及全球化战略布局,为全球众多国家的城市管理和交通系统升级提供“中国方案”。共享出行作为智慧城市的关键出行模式,在提升出行效率、合理分配社会资源、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九号公司推出了智能共享滑板车S90L,利用高通平台强大的AI性能,滑板车可自主感知道路信息并检测停车环境,对提升用户骑行安全、规范骑行习惯、安全管控城市交通有很大价值;同时该平台支持全球广泛频段,为滑板车在不同国家运营提供稳定、便捷的连接。目前,九号公司为超过40家海外共享滑板车运营商提供了软硬件解决方案,产品远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创新技术打造更智慧的宜居之城是趋势所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将高通技术与自身创新相融合,以卓越的产品解决方案,推动科技创新与城市发展协同迈进。例如,广翼智联基于骁龙845移动平台打造的5G XR盒子,助力Nibiru睿悦推出数字消杀“小坦克”,每小时可消杀6万平方米,喷幅达15米以上,能够大幅提升效率、降低作业成本;猎户星空餐厅营销服务机器人“招财豹”采用骁龙845移动平台,忙时送餐、闲时揽客,送餐准确率高达99.9%,已广泛部署于美洲、欧洲、东南亚等地的餐厅。当前,数字经济正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加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同时,数字全球化飞速发展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众多全新机遇,成为提升创新质量和全球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力。孟樸表示:“高通公司将继续加大对物联网技术和产品路线图的投入,深入了解不同行业和产业链的需求,充分利用在多领域的合作经验与技术积累,以创新技术为云梯,打造开放创新生态,协同更多产业伙伴共同开拓更大发展空间,助力中国企业融入全球科技创新,打造数字经济‘中国动力’。”
-
近日,由AIoT星图研究院与物联传媒编写的《中国RFID无源物联网市场调研报告(2022版)》正式对外发布,报告的精华内容,我们将会通过微信公众号陆续对外展示。UHF RFID产业应用特点分析本章节,我们将会重点探索中国超高频RFID产业应用特征,在分析应用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建立几个分析模型。模型一:市场推动力模型推动力模型的建立是为了分析到底需要哪些条件,什么样的推动力,才能驱动用户使用RFID(该模型适用于所有RFID频段)技术方案。根据目前市场的现状,我们将推动力分为政策力推动与市场力推动。政策力推动,指的是通过法律法规,或者某些行业的标准、规范对RFID技术进行直接的利好,比如在宠物,航空,物流快递等场景中都有相关的政策文件推动,从而RFID技术产品可以更好地落地。市场力推动,指的是行业的一线企业尤其是巨头企业,基于市场层面对于RFID技术的长期看好,从而自发性的形成组织团体去对推动市场。我们用横坐标表示政策推动,纵坐标表示市场推动,建立一个模型来源:AIoT星图研究院本章是研究UHF RFID,所以根据上面的推动力模型,我们将市场上UHF RFID主要的应用场景进行分析,按照应用场景的特点归纳到相应的象限,结果如下:根据该模型,可以分析,最容易爆发的是处于第一象限领域的,但是,我们调研后发现,UHF RFID市场上并没有一个领域能够完全满足第一象限需要的两个条件,(快递包裹还需市场的验证)。并且,我们发现,目前UHF RFID市场上应用量最大的几个应用领域,比如鞋服、商场零售、图书档案、白酒、珠宝等位于第二象限。说明在UHF RFID领域市场驱动力对于行业的推动作用较为明显,而这些市场都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在第四象限中,属于政策推动力较强,但是市场驱动力较弱的应用领域也有比较多的应用量,比如机场航空行李、医疗、电子车牌等。而在第三象限的就属于比较典型的散客市场,属于定制型市场。模型二:市场需求度模型需求度模型主要是为了探究在哪些需求下,企业更愿意部署使用RFID技术方案。(该模型适用于所有RFID频段)。我们可以将企业的需求分为管理需求与经济需求两个层面。管理需求:主要是应用方使用RFID技术最主要的目的是出于对人与事物的管理。管理需求范围比较广,包括安全管理、资产追踪管理、溯源管理等。经济需求:主要基于RFID技术,可以帮助企业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我们用横坐标表示管理需求,纵坐标表示经济需求,建立一个模型我们将UHF RFID市场上主要的应用领域按照这个模型归纳分类,结果如下:通过上表,可以发现,UHF RFID的应用领域绝大多数落在了第一象限与第四象限。而第一象限与第四象限的共同点就是管理需求都很强。换而言之,用户使用UHF RFID最普遍的需求是基于管理的需求,而管理需求基础上,如果在经济效益上也会有明显的效果,用户的需求度就会更强,比如鞋服、商场零售、航空行李、快递包裹等行业就有这两个层面的因素。采用UHF RFID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有3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实现数字化后所降低的人力成本,以服装盘点为例,一个门店的仓库里如果采用人工手动去盘点的话,效率很低,而用UHF RFID可以实现群读,效率可以百倍甚至千倍的提升,同理,在快递包裹与航空行李领域中也一样可以节省人力成本。第二个层面是降低因丢失所产生的损耗与赔付,比如说服装领域,采用人工盘点会有人为的失误造成商品的遗失,而UHF RFID可以避免这样的损失,再比如,在航空行业,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行李丢失,航空公司需要支付高额的赔付,而UHF RFID标签也可以避免这样的损失。第三个层面是可以获得新的商业机会,物品加上RFID标签之后,会衍生新的商业模式。比如在服装领域,可视化的销售数据,可以让企业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反馈生产更多受欢迎的产品,而少生产消费者不买单的产品,航空行李都装上RFID之后,可以衍生将托运的行李直接送到酒店的业务等UHF RFID细分应用优先级分析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说,每一个应用领域都值得去做,只要客户有需求,不管是什么领域,都不会拒绝去做。但是站在产业分析者的角度,我们需要去探索哪些应用领域更具有潜力,更值得去做。通过前面两个分析模型,我们再补充上市场容量的潜力以及行业标准化程度这两个维度之后,对UHF RFID的各个应用领域的优先级进行划分。本报告将目前UHF RFID主要的应用市场进行了4个等级划分。一级市场:是最值得期待的市场,它的特点是市场潜力大,行业需求度高,行业标准化程度高,有较大的推动力在推动,并且目前正在快速增长的市场。二级市场:是较为值得期待的市场,相较于一级市场而言,它的特征表现为市场潜力较大,行业需求度较高,但是目前阶段行业标准化程度不高导致市场开拓难度增大,或者行业的推动力稍欠。三级市场:它的市场优先等级再降低一些,表现为市场有不错的潜力,并且需求度也不错,但是因为标准化问题,或者推动力不是很强力,导致行业发展速度会降低。四级市场:指的是市场容量较小,并且市场开拓难度较大;或者是虽然有较大的市场容量,但是需求度不是很迫切,市场上还有其他的替代方案,导致市场拓展起来比较缓慢。谢:《中国RFID无源物联网市场调研报告(2022版)》得到了以下赞助商的大力支持:深圳市国芯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华翼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英内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博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保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广州制联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东信源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每开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今天,物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的应用场景和深度可能超乎你的想象。在卢森堡,一套物联网监测系统正在田间运转,实时采集土壤和温湿度等环境数据;在美国,一位妈妈正通过智能婴儿监护机的镜头,看护自己熟睡中的宝宝;在印度尼西亚,一家物流企业的工作人员正利用先进的手持设备,高效管理仓库中的所有快递。这些在世界各地的物联网应用场景,都出现在高通中国近期发布的《扬帆出海——2022高通物联网创新应用蓝宝书》中,这也是高通连续第三年推出物联网案例集。今年的案例集着眼于中国企业利用高通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为全球不同国家、不同行业提供的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高通携手70家合作伙伴,通过汇聚覆盖10大行业的82款产品应用和58个案例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国物联网生态系统在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过程中的创新与合作。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表示:“多年来,高通与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作,以广泛的产品组合和技术专长助力多个产业发展。在物联网领域,高通与全球13000多家企业合作,共同推进物联网核心技术在众多垂直领域的应用。与此同时,中国厂商利用高通丰富的全球化解决方案,融合本土创新与外部科技,不断提升物联网科技创新水平,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稳居全球领先行列。”物联网创新推动全球行业数字化变革近年来,得益于数字经济政策环境和创新应用落地土壤,以5G、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为国内企业创造了全新增长空间,众多国内企业加速出海,创新速度和品牌美誉度不断提升,为全球广泛行业的数字化升级注入“中国动力”。以医疗行业为例,中国企业利用高通全球化解决方案,将创新产品与医疗场景相融合,推进医疗行业数字化变革。例如,东集基于骁龙690 5G移动平台和高通AI引擎,打造了工业级高标准的智慧医疗手持终端“小码哥Cruise2 5G-HC”,为海内外医疗服务机构提供高品质的数据采集终端,无论是输液、查房等临床场景,药房管理等内勤场景,还是生物标本、体检报告配送等外包服务场景,均能快速、精确地完成操作,保障医护人员的高效工作和患者的就医体验。在零售领域,超嗨科技采用内置骁龙平台的移远模组打造的智能购物车,让消费者仅通过购物车就能实现用户登录、扫码、结账等流程,无需排队、便捷购物,帮助国内外商超运营降本增效。在工业领域,基于搭载高通MDM9x07物联网解决方案的美格智能模组,映翰通推出了机器人远程维护系统,能及时提醒用户在停机前进行针对性的维护维修,从而减少停机时间,实现连续生产。在物流领域,广翼智联为客户提供基于骁龙平台打造的移动计算方案,使快递人员通过手持测量终端便能一键获取物品体积信息,实现物流行业包裹合理化包装,提供更精准高效、更低成本的服务保障。引领全新工作方式,丰富消费体验科技创新让全球用户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成为引领消费升级、助推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新兴技术和业务模式的持续创新,正催生更高效、低成本和更协同的智能工作方式。钉钉基于高通高性能物联网解决方案推出了视频会议一体机F2,高通领先的视频技术让F2在10米距离内实现全高清画面覆盖,高性能AI可支持自动取景、发言人跟踪、多画面自动导播等功能,为企业用户提供了远程音视频沟通、协同能力,帮助企业节约差旅成本,提升工作效率,为企业远程高效办公带来增益。万物智能互联,也在迅速丰富人们的生活。例如,移远通信携手欣响智,基于骁龙845移动平台和骁龙X55 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打造的美发魔镜Magic Mirror,强大的影像能力将人脸高度还原并映射至魔镜中,方便用户通过AR实现虚拟试色等功能,智能选择更适合自身的发色;美格智能基于骁龙平台打造的模组,助力YoloLiv推出两款智能直播硬件,让用户仅用一根HDMI线即可连接多个拍摄设备,通过更低的成本实现专业高清直播。加速城市管理和交通系统智能化城市是数字化转型的最大综合体,正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朝着智慧、创新、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演进。中国企业正凭借先发优势、资源整合优势以及全球化战略布局,为全球众多国家的城市管理和交通系统升级提供“中国方案”。共享出行作为智慧城市的关键出行模式,在提升出行效率、合理分配社会资源、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九号公司推出了智能共享滑板车S90L,利用高通平台强大的AI性能,滑板车可自主感知道路信息并检测停车环境,对提升用户骑行安全、规范骑行习惯、安全管控城市交通有很大价值;同时该平台支持全球广泛频段,为滑板车在不同国家运营提供稳定、便捷的连接。目前,九号公司为超过40家海外共享滑板车运营商提供了软硬件解决方案,产品远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创新技术打造更智慧的宜居之城是趋势所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将高通技术与自身创新相融合,以卓越的产品解决方案,推动科技创新与城市发展协同迈进。例如,广翼智联基于骁龙845移动平台打造的5G XR盒子,助力Nibiru睿悦推出数字消杀“小坦克”,每小时可消杀6万平方米,喷幅达15米以上,能够大幅提升效率、降低作业成本;猎户星空餐厅营销服务机器人“招财豹”采用骁龙845移动平台,忙时送餐、闲时揽客,送餐准确率高达99.9%,已广泛部署于美洲、欧洲、东南亚等地的餐厅。当前,数字经济正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加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同时,数字全球化飞速发展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众多全新机遇,成为提升创新质量和全球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力。孟樸表示:“高通公司将继续加大对物联网技术和产品路线图的投入,深入了解不同行业和产业链的需求,充分利用在多领域的合作经验与技术积累,以创新技术为云梯,打造开放创新生态,协同更多产业伙伴共同开拓更大发展空间,助力中国企业融入全球科技创新,打造数字经济‘中国动力’。”
-
今天,物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的应用场景和深度可能超乎你的想象。在卢森堡,一套物联网监测系统正在田间运转,实时采集土壤和温湿度等环境数据;在美国,一位妈妈正通过智能婴儿监护机的镜头,看护自己熟睡中的宝宝;在印度尼西亚,一家物流企业的工作人员正利用先进的手持设备,高效管理仓库中的所有快递。这些在世界各地的物联网应用场景,都出现在高通中国近期发布的《扬帆出海——2022高通物联网创新应用蓝宝书》中,这也是高通连续第三年推出物联网案例集。今年的案例集着眼于中国企业利用高通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为全球不同国家、不同行业提供的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高通携手70家合作伙伴,通过汇聚覆盖10大行业的82款产品应用和58个案例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国物联网生态系统在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过程中的创新与合作。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表示:“多年来,高通与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作,以广泛的产品组合和技术专长助力多个产业发展。在物联网领域,高通与全球13000多家企业合作,共同推进物联网核心技术在众多垂直领域的应用。与此同时,中国厂商利用高通丰富的全球化解决方案,融合本土创新与外部科技,不断提升物联网科技创新水平,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稳居全球领先行列。”物联网创新推动全球行业数字化变革近年来,得益于数字经济政策环境和创新应用落地土壤,以5G、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为国内企业创造了全新增长空间,众多国内企业加速出海,创新速度和品牌美誉度不断提升,为全球广泛行业的数字化升级注入“中国动力”。以医疗行业为例,中国企业利用高通全球化解决方案,将创新产品与医疗场景相融合,推进医疗行业数字化变革。例如,东集基于骁龙690 5G移动平台和高通AI引擎,打造了工业级高标准的智慧医疗手持终端“小码哥Cruise2 5G-HC”,为海内外医疗服务机构提供高品质的数据采集终端,无论是输液、查房等临床场景,药房管理等内勤场景,还是生物标本、体检报告配送等外包服务场景,均能快速、精确地完成操作,保障医护人员的高效工作和患者的就医体验。在零售领域,超嗨科技采用内置骁龙平台的移远模组打造的智能购物车,让消费者仅通过购物车就能实现用户登录、扫码、结账等流程,无需排队、便捷购物,帮助国内外商超运营降本增效。在工业领域,基于搭载高通MDM9x07物联网解决方案的美格智能模组,映翰通推出了机器人远程维护系统,能及时提醒用户在停机前进行针对性的维护维修,从而减少停机时间,实现连续生产。在物流领域,广翼智联为客户提供基于骁龙平台打造的移动计算方案,使快递人员通过手持测量终端便能一键获取物品体积信息,实现物流行业包裹合理化包装,提供更精准高效、更低成本的服务保障。引领全新工作方式,丰富消费体验科技创新让全球用户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成为引领消费升级、助推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新兴技术和业务模式的持续创新,正催生更高效、低成本和更协同的智能工作方式。钉钉基于高通高性能物联网解决方案推出了视频会议一体机F2,高通领先的视频技术让F2在10米距离内实现全高清画面覆盖,高性能AI可支持自动取景、发言人跟踪、多画面自动导播等功能,为企业用户提供了远程音视频沟通、协同能力,帮助企业节约差旅成本,提升工作效率,为企业远程高效办公带来增益。万物智能互联,也在迅速丰富人们的生活。例如,移远通信携手欣响智,基于骁龙845移动平台和骁龙X55 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打造的美发魔镜Magic Mirror,强大的影像能力将人脸高度还原并映射至魔镜中,方便用户通过AR实现虚拟试色等功能,智能选择更适合自身的发色;美格智能基于骁龙平台打造的模组,助力YoloLiv推出两款智能直播硬件,让用户仅用一根HDMI线即可连接多个拍摄设备,通过更低的成本实现专业高清直播。加速城市管理和交通系统智能化城市是数字化转型的最大综合体,正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朝着智慧、创新、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演进。中国企业正凭借先发优势、资源整合优势以及全球化战略布局,为全球众多国家的城市管理和交通系统升级提供“中国方案”。共享出行作为智慧城市的关键出行模式,在提升出行效率、合理分配社会资源、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九号公司推出了智能共享滑板车S90L,利用高通平台强大的AI性能,滑板车可自主感知道路信息并检测停车环境,对提升用户骑行安全、规范骑行习惯、安全管控城市交通有很大价值;同时该平台支持全球广泛频段,为滑板车在不同国家运营提供稳定、便捷的连接。目前,九号公司为超过40家海外共享滑板车运营商提供了软硬件解决方案,产品远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创新技术打造更智慧的宜居之城是趋势所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将高通技术与自身创新相融合,以卓越的产品解决方案,推动科技创新与城市发展协同迈进。例如,广翼智联基于骁龙845移动平台打造的5G XR盒子,助力Nibiru睿悦推出数字消杀“小坦克”,每小时可消杀6万平方米,喷幅达15米以上,能够大幅提升效率、降低作业成本;猎户星空餐厅营销服务机器人“招财豹”采用骁龙845移动平台,忙时送餐、闲时揽客,送餐准确率高达99.9%,已广泛部署于美洲、欧洲、东南亚等地的餐厅。当前,数字经济正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加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同时,数字全球化飞速发展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众多全新机遇,成为提升创新质量和全球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力。孟樸表示:“高通公司将继续加大对物联网技术和产品路线图的投入,深入了解不同行业和产业链的需求,充分利用在多领域的合作经验与技术积累,以创新技术为云梯,打造开放创新生态,协同更多产业伙伴共同开拓更大发展空间,助力中国企业融入全球科技创新,打造数字经济‘中国动力’。”
-
根据供应链商Zebra Technologies的2022年全球仓储愿景报告,其探究哪些趋势正驱动和改变决策者的成熟度。执行期间为2022年1月至2月。调查对象包括1,500多名决策者和员工、企业区位横跨北美、拉丁美洲、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制造、零售、运输、物流和批发分销等领域管理和仓储配送中心的营运与维护。调查重点发现如下:80%仓储业者将运用自动化因应挑战比较三年前,现今决策者更难按时交付客户订单、超过40%仓储运营商因运输成本上升造成了损失,涉及制造、运输、批发分销、物流和零售等领域。然而大部分业者将这些挑战视为变革和增长的催化剂,超过80%表示2025年前会增加库存单位(SKU)和运输物品的数量、扩大退货管理业务、增加实体对象追踪,以及61%仓储运营商希望在明(2023)年增加员工规模,并超过80%决策者表示,同意在未来将更多依赖自动化。仓储业目前技术导入情形与接受度85%的决策者表示已投入移动性技术,可捕捉一线员工的库存移动纪录,以及正在优化相关设备以强化工作任务适应、安全和人体工程学。84%仓储员工和79%决策者亦表示,将投入更多技术投资,以改善营运、实现业务目标,其中92%的运输业和88%的物流业员工表示需求度最高。随着自动化系统导入,有些人认为工作岗位将会流失。然而,研究受访者认为,自动化将有助于让更多人继续工作并填补空缺。近80%的仓库员工表示,即使他们必须挑选或处理更多物品,每天步行更少的里程会让他们的工作更愉快,而且许多人坚信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可减轻仓库工作的压力。仓储业未来五年技术展望超过60%决策者表示,未来五年内将投资提高仓储库存、资产以及整体供应链可见性(visibility)的相关技术。90%的受访者表示,未来五年内采用传感器技术如射频识别(RFID)、计算机视觉、固定工业扫描仪和机器视觉系统等将变得更加普遍。因此,随着企业大量投资先进技术如可见性、实时回馈和数据导向等相关自动化或数字化工具,将提高团队生产力、有效运用资产、设备和人力,进而改善员工福利和整体市场竞争力。未来随着仓储运营商日益扩展数字化工作流程和系统,有效导入和技术整合将变得至关重要。86%北美地区决策者已投入自动化、表现最优观察各区域对自动化或机器人的接受度与导入情形,亚太地区:90%的亚太地区决策者同意,机器视觉、工业扫描技术可节省时间并消除错误,尽管目前仅有25%正在使用。欧洲、中东和非洲:85%的仓储员工表示,工作环境提供移动设备和技术,将会更积极看待雇主。拉丁美洲:96%的员工认为,采用机器人和设备等仓储技术将有助于吸引和留住员工,是所有地区中最高的。北美:86%的北美决策者表示,全球疫情促使他们更快地投入数字化,这是所有地区中最多的。(来源:stpi.narl)
-
公路货运增长见顶、再遇新冠疫情防控限制,数字化头部企业选择合并。6月7日,货运物联网和SaaS服务提供商G7物联(G7)与易流科技(下称“E6”)宣布,于2022年第一季度完成合并。货运服务SaaS目前呈现高度分散状态,G7物联和E6这两家头部公司加起来市占率不到10%,收入量级在10亿元,合并后公司估值为30亿美元。G7物联是中国公路货运行业的头部企业服务公司,服务于大中小货运经营者,为其提供SaaS(即Software-as-a-Service的缩写,指软件即服务)产品。具体来说,G7物联业务模式是通过在货车上安装各种物联网传感器,采集货物运输过程中的数据,向货运经营者提供SaaS订阅服务,帮助其跟踪司机和货物的在途状态。从2019年起,G7物联基于SaaS订阅服务推出交易服务,覆盖运力、能源、保险、装备等领域,从交易服务中收取技术服务费。G7物联垂直细分客户集中在煤炭、钢铁、水泥等大宗领域,如华电能源、海螺水泥等。E6主要向客户提供基于物联网的软件订阅服务,主要服务大型货主企业和物流公司,客户集中在消费、食品、冷链等细分市场,包括巴奴火锅、绝味鸭脖等。合并后,G7创始人、CEO翟学魂担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E6董事长、CEO张景涛担任公司副董事长,张杰龙担任首席财务官。张杰龙向财新介绍,这次合并是一次完全的换股交易,不涉及现金,两边也没有高层退出。合并后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运营,合并后的公司正在筹备香港上市。货运行业增长见顶G7物联与E6两家公司的合并,主要背景是中国公路货运行业高增长见顶。翟学魂指出,物流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标志是总的货量不会再增加,而且会出现此起彼伏的阶段性下滑,这与过去10年快递公司确定每年20%-30%以上的增长形成根本性对比。总量见顶背景下,提升运营效率成为破局关键。翟学魂指出,“即使是用了G7物联系统的客户物流公司,从他们目前的运营水平到全部在数字化平台上去做卓越的运营,我觉得最起码还可以节约3-5个点,也就是它还可以有3-5%的利润,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客户很难在其他方向找到3-5%的利润”。实际上,G7物联合并前已经多方拓展业务类型。先是从物联网订阅服务拓展毛利率更高的交易服务。张杰龙介绍,G7物联目前6-7成的收入来自于交易服务,3-4成的收入来自于订阅服务:“如果我们只是做订阅,700万台货车全装上可能也就是个几百亿元的市场,支撑不了几十亿美元估值的公司,但是基于IoT(物联网)开始做交易服务,市场其实就大很多了”。此外,G7物联还通过投资以及合资公司等方式试图摆脱单一公路物联网或者SaaS企业的定位。2018年4月,G7物联联合物流地产巨头普洛斯、蔚来资本,共同出资组建自动驾驶卡车技术公司嬴彻科技。目前,嬴彻科技的股东包括美团、京东、蔚来、普洛斯、宁德时代等产业巨头。同年12月,G7物联还与普洛斯共同出资组建云挂,主要对数十万元一台的挂车提供金融服务和资产运营管理。普洛斯隐山资本管理合伙人董中浪认为,G7物联和E6所在的货运B2B行业相比顺丰等货运B2C行业,对客户依赖过重,因此较难形成规模化的产品。不同的企业服务不同的行业客户,又容易受到行业自身发展周期的影响。两者目前覆盖的客群有所差异,合并后能够进一步抵御风险。E6和G7物联同样提供物联网服务,两者虽然各有擅长,且主要用户覆盖不同,但作为行业前二的公司,业务拓展时不可避免得存在竞争。2021年6月,更长于投资并购的G7物联主动向E6寻求合并。张景涛一开始多有犹豫,最终于11月敲定合并。张景涛告诉财新,虽然E6已经成立16年,但体量还是比较小,外部的环境也在发生一些变化。“站在整个客户的视角、团队的视角,以及站在股东的视角,我们觉得还是有很多互利的方面,所以最后决定我们往一起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创始人同意只是第一步。和国内诸多数字化公司接受互联网巨头投资一样,G7物联的主要股东有腾讯、而E6的主要股东则是菜鸟网络。此前诸多类似股东结构的合并交易推进不易。G7物联和E6方面亦担心两大股东的意愿。但张杰龙告诉财新,无论腾讯还是菜鸟方面均同意合并,反而担心对方否决合并:“比如菜鸟就说会不会我们在这忙一通,回头腾讯把交易否了。腾讯也会说,是不是人家只想过来看看你们的业务情况”。张景涛则称,向菜鸟高层沟通合并的时候,其实没有太大的压力,双向分析,合并总体来讲是利大于弊的。最终,基于货运行业大环境的变化,以及资本市场上市情况的变化,各方均做出让步同意了合并。腾讯和菜鸟在合并后公司的股权占比几乎相同。此外,G7物联原有的主要投资人普洛斯也持有差不多股份。腾讯、菜鸟和普洛斯各获得一个董事会席位,形成了相对稳固的三方股东实力。抱团过冬G7物联数据显示,2022年4月全国整车货运流量指数为83.58,同比下降26.61%,5月全国整车货运流量指数为97.29,同比下滑18.66%。其中,深受疫情冲击的上海市,4月和5月整车货运流量指数同比分别下滑83.72%和79.66%。“去年12月份非常活跃的车辆,在今年四五月份再也没有动过的,占比为30%”,翟学魂指出新一轮新冠疫情防控对于公路货运限制比较大,中小货运企业的换手率大概在20%-30%。张景涛则指出,2020年武汉新冠疫情爆发后,对于公路货运的影响不大,但到今年4、5月份,公司运营压力非常大。合并成为抵御风险的关键。张杰龙称,半年前敲定的合并是奔着成为“更大的公司”。但目前的行业环境,合并带来的协同价值则更能体现:“如果在环境不好的时候,两家还有一些竞争,导致该投入的项目也不能投,放弃长期投入,遇到目前的环境就会更难,交易让我们在面对现在市场的时候更游刃有余。”合并后,两家公司独立运营的同时形成不同的业务侧重。张景涛介绍,G7物联和E6在供应链、数据和算法两块团队合并,数据和算法共用了G7的团队,供应链目前是E6的团队在主导。在他看来,硬件的采购、安装、维护,以及售后服务,都可以通过规模化压缩成本。张杰龙表示,G7物联这边大概有2万多个客户,E6有1万多个客户,E6还没有交易服务这块的产品投入,完全可以把G7物联现有的产品在E6的客群再卖一遍。董中浪指出了双方的合作方向还包括冷链业务。他分析,冷链收入30%来自仓储,70%来自运输,E6在冷链业务上有较为深入的解决方案,而G7物联布局较少:“普洛斯本身在冷链仓库上有较多布局,可以跟合并后的G7、E6完全对接,一个做仓,一个做外部运输。”G7物联跟腾讯的合作主要面向一些大公司,包括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菜鸟非常重的一块业务是国内的小商户,为其提供预测订单这类服务,这些客户也有对物流的服务需求:“过去我们和菜鸟也有合作,E6和腾讯也有合作,现在合并到一起就会更自然一些”,张杰龙指出。董中浪则将整个公路货运行业的发展分为数字化和网络化两步,数字化包括园区、设备和人的数字化。G7物联和E6合并后,在设备和数字化层面可以做得很更大,且将车辆、场站和物流过程全面网络化。在他看来,在完成数字化和网络化之后货运行业可以做更多资产证券化的尝试
-
近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截至2022年3月31日一季度及财政年度业绩。其中,菜鸟实现收入668亿元,同比增幅为27%,外部收入占营业收入69%,国际物流、国内供应链及送货上门等核心物流能力和物流体验获得市场认可。本财年,菜鸟加大了全球物流服务的能力建设,在始发国揽收、仓储、清关、干线,和目的国分拨、配送、自提等各个操作环节均加大了建设投入。其中,包括在比利时列日、马来西亚吉隆坡的两大eHub运营后迅速接近满负荷状态,在欧洲、南美洲、东南亚等地建成的9个国际快递分拨中心,以及在波兰、法国、西班牙等国建设的一批自提柜设施,提升了端到端的国际快递和供应链能力。截至2022年3月31日,菜鸟直接运营300多万平方米跨境物流仓库,每月有240多架包机用于干线运输,并和全球超过50个港口合作建立智能清关系统,搭建了一张高质量的全球物流网络。目前,菜鸟全球物流已经形成包括B2C跨境包裹和B2B国际货运的综合服务。国际货运提供了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港,60多个国家上门服务,涵盖海陆空及多式联运的多种解决方案。菜鸟坚持科技赋能,改变物流格局回首2013年,菜鸟起初希望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快递公司效率,进而提升物流体验。深耕物流行业多年后,菜鸟不仅成为阿里核心基础设施之一,同时也能为全球物流行业在数字化的进程中提供技术支持。早期的物流行业,每天都伴随着大量的生产性工作。仓储上有大量的库工需要拣选和搬运,大量的卡车司机来来回回运输,快递小哥们忙碌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所以需要有创新型的工具提高生产力。然而2014年之前,国内快递物流行业乱象横生,人工分拣让行业无法快速走向自动化。电子面单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局面,小小的一张贴纸将地址信息化,让行业转向自动化成为可能。为了将包裹进行快速识别,菜鸟研发了单件分离设备和高速交叉分拣机;为了机械控制识别、定位包裹,自动化仓库、AGV(带自主导航功能的机器人)、四向穿梭车等仓储自动化创新接连诞生。自动化可以让整个过程数字化,需要记录到每个动作状态的数据。实际上,物流操作流程中的每一个细微行为都要考虑成本。对于成本敏感的物流行业来说,数字化最大的难度并非采用何种实现路径,恰恰在于成本控制。拿最常见的快速包裹追踪过程来说,出库、分拨、分拣、派送等环节在实操上就有20多个扫描环节,每扫一次都有成本支出,如果在跨境物流场景下,海外末端的扫描成本会更高。降低成本,RFID行之有效那么如何降低成本?与RFID(射频识别)相关的技术和设备是选择之一。在创新工具的层面,从菜鸟创立之初首推的电子面单,到后来不断深入底层技术而研发的AGV机器人、无人车、数字驿站、数字通关、RFID芯片等产品与工具,都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通常,一个典型的物流详情操作流程中会存在多个扫描节点,每个节点的扫描都意味着成本的提升。以RFID芯片为例,这是继条形码、二维码之后的第三代识别技术,最大的优点是成本低,但短板也很突出:易受干扰,识别准确率不高,遇到物品叠放乱放的情况,或是周围有金属、液体导致信号受干扰,就会出现清点误差,因此虽然应用已久,但始终未能大规模投入商用。为了解决RFID的原生问题,菜鸟团队通过优化芯片、读写器和一整套识别算法,将识别准确率提升到99.8%,高于此前业界80%的水平,让高效率和低成本可以兼得。例如,菜鸟在西班牙、法国的物流网络部署了RFID识别系统后,单个物流节点的获得成本降低至1分钱,此前依赖人工扫描则需要2-3元人民币。菜鸟供给宝武,促其数智化物流有了自动化能力后,还需要有数字化输出的能力,菜鸟与欧冶工业品的合作一直被视为典型的案例。其中,菜鸟的OTWB管理系统和数字供应链控制塔,能在复杂的工业品供应链场景下得到集中落地。作为目前全球最大钢铁企业宝武钢铁(原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联合重组而成)旗下的供应链平台,欧冶工业品的仓储库区,一切尽在数智化中。一家传统钢铁生态企业想要完成现代物流的数智化升级,需要考虑几个步骤?一方面,庞大的供应链体系需要高效地运转;在硬币的另一面,还涉及到工业品供应链的安全标准。要知道,全品类的工业品对仓储和运输的要求远高于一般消费品。在菜鸟的帮助下,历时一年搭建的工业品供应链数智物流系统,是物流科技解耦供应链升级改造的产业缩影。在系统的后台云图中,图上每个数据都代表生产线上的一个点位,生产流程正不正常、有何风险、如何最优,都有迹可循。写在最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后端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要求物流服务从快的基础上做到准确的个性化服务,物流的供应链也已经不再是从仓库到运输到配送那么简单,要基于可控的全流程,以高效和安全为终点。我们可以深刻地看见,物流科技正在让整个物流系统变得更“聪明”,并逐渐影响和覆盖到以工业、农业为主的传统实体经济,以及更多新兴行业。这不仅极大地冲击着上下游产业链的成本及效率,更代表物流科技商业逻辑的一次试跑:物流科技可能关系到一家企业的生命力,而不仅仅只是降低成本。除宝武集团以外,菜鸟还为上汽通用五菱、一商宇洁、宁波电力、重庆烟草等不同领域的多家大型企业量身定制了供应链数智系统。数智化是未来传统制造企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菜鸟正在加大数智技术的供给,与制造业转型需求实现高效适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
2021 年 8 月的一天,G7 物联首席财务官张杰龙从北京飞往深圳,找到了易流(E6)科技创始人张景涛,提出了两家公司合并的建议。听到这一消息的张景涛 " 一点也不意外 ",稍作思量就接受了张杰龙的提议。G7 和 E6 都是提供物联网 SaaS 服务的公司,业内并称 " 北 G7 南 E6"。数据显示,合并前,G7 和 E6 服务了行业中 80% 以上的大型货主和大型物流企业,以及近 3 万家中小货运经营者,帮助他们提升效率、增加收入。强强联合,往往会伴随着各种利益纠葛和控制权的争夺,然而同为公路货运行业 IoT SaaS 服务的头部企业,"6+7" 却进行得尤为平顺。仅仅 4 个多月后,G7 与 E6 的合并交易就已尘埃落定,在 2022 年 1 季末交割彻底完成前,双方已着手整合。2022 年 6 月 7 日,G7 与 E6 正式官宣合并,并宣告已完成首阶段业务整合。合并后,G7 创始人、CEO 翟学魂担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景涛担任副董事长,张杰龙担任首席财务官,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将保持不变,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运营。鲜为人知的是,在 2021 年底的时间点,摆在 G7 面前的还有另一个选择:赴港上市。" 最后我们的决定是先把交易做完,因为交易已经水到渠成,双方有意愿,股东愿意推一把,各方面条款大家都满意。" 张杰龙对 36 氪记者说," 我们认为合并交易是更重要的事情,因此推迟了 IPO。"2022 年 2 月,G7 完成 2 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 22 亿美元,。" 我们的准备工作接近完成,但具体何时上市,融资额多少,目前仍要看时机。" 张杰龙说。合并:再续前缘其实 2021 年不是 G7 与 E6 第一次商议合并的时间。早在 2018 年,两家公司就曾有意建立互相持股的纽带,但因种种原因未果。现在回看,2018 年没有牵手成功反倒是一件好事。十年多前,电商兴起和物联网技术的进步带动了快递快运行业的飞速发展,G7 与 E6 就是在这一时期进入市场的,且都选择了从车载 GPS 起步。此后数年间,G7 与 E6 以物联网为基础,从车队管理做起,在数据、算法、软件上持续投入,向公路货运经营者提供 SaaS 订阅服务,及至 2018 年之前,两者规模相差无几。不过在具体发展方向上,G7 和 E6 还是存在差异的。最早的分化出现在 2015 年,G7 看到货运行业腰部力量的崛起,开始第一次转型,将服务对象从大公司向中小客户拓展,而 E6 从车队管理开始,关注点逐渐转向车队上游,进而关注货主,选择了以货主为中心的视角,链接、打通货物从发货人到收货人之间所有环节的信息流。真正的差异显现则在 2018 年之后。这一年,G7 决定拓展交易服务,不再仅仅为客户提供一个 " 工具 ",而要为客户提供一个 " 结果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是客户评判简单直接,能否降本增效成为唯一标准,有助于业务落地;二是交易服务与订阅服务采用完全不同的收费模式,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衡量,交易服务的市场空间无疑要大得多。第一次合并交易被搁置后的 2018 年 12 月 10 日,G7 宣布完成新一轮 3.2 亿美元融资,此后,G7 大规模跨界发展了数字货运、智能装备、安全保险等业务。2022 年初,G7 交易服务收入的占比已达七成,且增速高于订阅服务,运力、能源、保险、装备四类交易服务的规模领先业内。与此同时,G7 的业务范围开始从消费物流向生产物流拓展,在煤炭、钢铁、水泥等大宗商品的细分行业做得越来越深入。尤其是在煤炭物流领域,G7 提出的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创新性数字甩箱解决方案,在包头、鄂尔多斯等地重构了煤炭物流运输生态。另一边,菜鸟网络于 2018 年 9 月成为了 E6 的战略投资人。张景涛对记者表示,与菜鸟的合作,在算法、技术、业务场景开发等方面对 E6 颇有助益,双方的协同也带来了一些商机——一起面向头部的货主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虽然菜鸟为 E6 带来的直接收入体量并不大,但却有较强的标杆效应 "。选择了专注、专精的 E6 在 2018 年后仍聚焦于订阅服务,在冷链和消费物流货主解决方案领域继续深耕,目前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我和老翟私下沟通过,我们认为两种方向都是对的。" 关于 G7、E6 的不同发展路径,张景涛表示," 在当时的背景下,两家公司资源禀赋不一样,走哪条路都没错。"2018 年的尝试为 2021 年的 " 再续前缘 " 埋下了一粒种子,而路径的差异则为这颗种子提供了更适宜的土壤。在张杰龙看来," 如果那时候(2018 年)花很多精力做融合,也许少花一些精力深入大的客户,或者投入新的产品,我觉得协同价值应该不如现在。三年之后,一切都发生得挺自然的。"张杰龙认为,2021 年的 G7 和 E6 在业务、产品、客群上的优势更突出,互补性更强。对投资人来说,二者的合并也具备了更大的商业价值。不过在交易开始阶段,张杰龙仍然有些焦虑。考虑到腾讯、菜鸟分别是 G7、E6 的重要股东之一,分处两个不同阵营的公司能否顺利合并,双方投资人的态度很关键。" 但后来发现我的担忧有点杞人忧天了,从启动谈判到签约完成,涉及 20 多个股东的流程与监管,包括外汇、工商、法律等各种各样的程序,一个半月就走完了,跟股东的支持有非常大的关系。" 张杰龙说。整合:前端独立作战,中后台能者领衔交易落定,整合是 G7、E6 面临的首要问题。"12 月 31 日签的交易,2022 年 1 季度末才做完交割,但是我们在春节之前已经开始整合供应链部门和技术团队。"G7 创始人、CEO 翟学魂在视频通话中对 36 氪记者表示,截至今年 5 月底,G7 和 E6 的第一轮融合已经基本完成,整合了供应链和交付团队,底层的数据与算法板块也已打通,产品侧明确了四大方向并初步整合完毕," 差不多花了三个月时间,很快 "。在产品和中后台的能力上,整合的总体思路是由优势基因主导,因此在第一阶段整合中,一个主原则被遵循:谁擅长,谁领衔。例如,合并后最先整合的供应链板块和数据算法板块,前者由 E6 团队负责人领衔,后者则由 G7 主导。"E6 的供应链团队运营效率更高一些, G7 在算法、数据上的投入更大一些,从集团层面看,板块合并后对成本节约、效率提升以及底层能力的加强都有帮助。" 张景涛解释说。在产品侧,合并后,双方梳理出了四大产品线,包括:面向货运经营者的操作系统 " 财运通 ";面向货运经营者,包括运输车队的安全与基础 IoT 服务产品;面向冷链行业的基于温控全链路的 IoT+SaaS 产品以及面向头部货主打造的解决方案。前两项由 G7 团队主导,后两项由 E6 团队主导。在集团层面则成立了产品小组,由翟学魂负责牵头、协调,汇聚双方的优势产品,打造统一的产品池,提供给双方的业务团队,业务人员可以向客户提供全产品线的服务。关于业务团队,翟学魂强调:" 前端的客户经营我们的态度非常明确,应该长期保持两个品牌、两个团队,不会合并。目前两个团队的销售加在一起才 300 多人,今后最重要的事情是怎么让有限的销售力量得到有效部署。"同样,集团层面也成立了市场和销售小组,由张景涛负责规划兵力部署,目的是 " 把优势集中在最值得开垦的地区 "。协同:增收降本,筑高壁垒G7 与 E6 从合并交易到初期整合,摩擦系数一直很小,两位创始人之间的关系是重要润滑剂。圈内人皆知,翟学魂和张景涛私交甚笃,二人都是物流行业摸爬滚打了 20 年的老兵," 过去十年常常在一起喝酒 "。合并前,双方业务团队虽有竞争,但一方项目推进时如有需要,彼此协调过后,做数据联通也是常有的事。这样的关系也减少了投资人的顾虑。从股东角度来看,面对一个规模巨大,数字化渗透率很低且需求特别强烈的行业,两家头部公司的合并能够产生巨大的协同价值,两个创始人及其团队融合的阻力又小,无疑将合并的风险降到了最低。事实的确如此,从商业角度衡量,合并将通过双方的协同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最明显的,是客群的扩展、行业覆盖面以及产品丰富度的增加将带来的收入提升。合并前,G7 和 E6 的业务重合部分主要集中于快递快运行业,但这部分占比并不高。除此之外,总部位于北京的 G7 发挥地缘优势,积极进军山西、内蒙、河北唐山等地市场,拓展了煤炭、钢铁、水泥等大宗行业,在生产物流领域确立了领先优势;地处深圳的 E6 则深入快消、零售、食品、医药等行业,在消费物流领域成为了行业龙头。" 当两家公司坐在一起聊合并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一个守着生产端,一个守着消费端,加在一起好像还挺完整的。" 张杰龙说。除覆盖的细分行业不同外,G7 和 E6 在客群上也有明显差异。从 2015 年起,G7 的服务对象就开始从大客户向中小客户辐射,而 E6 选择了与大型货主深入绑定,满足其更复杂的数字化需求,但却没有围绕这些大客户,进一步拓展相关中小客户,这就为合并后的客群拓展提供了机会和空间。如果说,行业覆盖度的提升和客群拓展机会的增加带来的是增量,产品丰富度的提升唤醒的就是存量客户的需求。" 两边团队已经有一个构想,将 G7 在交易服务上的产品能力迁移到 E6 的中小客户中去。" 张景涛透露," 在我们的规划中,2022 年下半年主要任务是引入模型能力,把这条路走通,对收入增长没有设定高目标值,但从明年、后年的视角来看,交易服务的占比高于订阅服务,应该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而随着合并对双方股东资源的打通,更多的商业机会正在被开发。据说,G7 已经在与菜鸟高管商讨,面向菜鸟几十万商户提供 B2C+B2B 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以帮助商户实现一盘货在 2B、2C 渠道的一站式管理。伴随着预期收入的增加,"7+6" 的协同还将带来成本的降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支出的减少和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作为以物联网为基础的 SaaS 公司,G7 与 E6 的供应链部门需要采购大量硬件和服务,合并带来了规模效应,重复建设的成本也被节约下来。" 协同的效果已经体现在了财务报表上。" 张杰龙透露,"5 月当月,供应链成本节省了 470 万,这意味着全年接近 5000 万。"数据算法团队整合后,底层数据被打通,团队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投入,数据获取成本降低,而在总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则意味着产出的优化。如此一来,合并后新公司的竞争壁垒也被加强。在物流行业中提供 SaaS 服务必须以物联网为基础,而物联网基础设施的搭建成本高、回报周期长,需要客户规模做支撑,绝非一夕之功。G7 和 E6 已经在这一领域耕耘十余年,并且还在持续加大投入。合并后,新公司会进一步拉大与同业的差距,拓宽护城河。突破:从全链贯通到数字智能商业价值的最大化并非 G7 和 E6 合并的全部原因。在翟学魂和张景涛看来,合并后客户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实现是水到渠成的,但更重要的事情是 " 希望在未来产业的变革和进化过程当中,能够创造历史、书写历史。"" 我觉得他和我都找不到另外一个人,对物流 SaaS 有这么强的感情,以及对整个物流供应链的发展规律,有这么深入的认知。合并对双方都有一定的风险,我们愿意冒险走在一起,就是因为我们对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非常确定。" 翟学魂说。他判断,2022 年是一个元年,未来十年整个物流供应链会由原来的确定性规模增长变为确定性的规模不增长,而且还会不断地有此起彼伏的波动。依靠产能扩张、规模增加驱动增长的时代已经终结,集约化经营、高质量增长将成为主旋律,也是物流和供应链企业的生存之本。当效率为王的时代来临,无论是物流价格战燃起的硝烟,还是货主企业对上下游高效协同的需求,都在促使数字化经营成为货运经营者的共识,这给了 G7、E6 这样的物流科技平台更大的施展空间。对大型物流公司、头部货主企业来说,与科技公司的深度合作能够 " 借力 "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而对占据运力市场 80% 以上的中小物流企业来说,能否通过数字化运营降本增利,更是性命攸关。" 中小物流企业现在的利润也就是 5-8%,我们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建立全新的操作系统,为他们降低 3-5% 的成本。" 翟学魂表示。面向这一结果,G7 和 E6 提出了 "1+N" 的产品战略,即一个系统平台 +N 个交易服务。其目的是将实时数据与企业的经营过程完美集成,让数据为经营服务,使得企业,尤其是物流企业能够在线衡量自己的经营结果。难点则在于,要将物理数据变为经营数据,需要打通订单全生命周期,实现全链贯通,包括订单发出、确认、全程调度、在途消耗、费用报销等诸多环节。虽然过去几年间,G7 已有成功探索,但翟学魂承认 " 要做到全链贯通难度非常高,实现这件事情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突破的 "。物流是一个 " 纺锤形 " 的产业,中小企业占据主体的格局与餐饮等本地生活服务的行业类似。" 同样是面向中小企业提供全链条数字化的服务,这一点 G7 和美团的视角是比较接近的,只是美团 To C ,我们 To B。" 美团帮助所有餐饮企业实现了数字化上的成功,这让翟学魂十分推崇。全链贯通不是 G7 和 E6 的终点站。走过物流数据的实时采集、数据经营化两个阶段之后,G7 还希望把数据变成经验,把经验变成知识,进化为一个全链贯通的、智能化服务平台," 使得这个行业从业者,都如有神助,一出手就是最佳实践 " 。合并进一步强化了新公司的数据采集能力,也让新公司有能力加大技术和产品的资源投入,缩短了迈向数据引导决策的智能化阶段的进程。2015 年,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此后底层打通,到店、到家业务保持独立的品牌各自发展,G7、E6 的开头与之颇为相似。接下来的故事是,美团改变了本地生活服务的市场格局。而在公路货运 IoT SaaS 领域,志同道合的两位创始人,一南一北、优势互补的两家公司,也正在下一盘改变行业的大棋。
-
2021 年 8 月的一天,G7 物联首席财务官张杰龙从北京飞往深圳,找到了易流(E6)科技创始人张景涛,提出了两家公司合并的建议。听到这一消息的张景涛 " 一点也不意外 ",稍作思量就接受了张杰龙的提议。G7 和 E6 都是提供物联网 SaaS 服务的公司,业内并称 " 北 G7 南 E6"。数据显示,合并前,G7 和 E6 服务了行业中 80% 以上的大型货主和大型物流企业,以及近 3 万家中小货运经营者,帮助他们提升效率、增加收入。强强联合,往往会伴随着各种利益纠葛和控制权的争夺,然而同为公路货运行业 IoT SaaS 服务的头部企业,"6+7" 却进行得尤为平顺。仅仅 4 个多月后,G7 与 E6 的合并交易就已尘埃落定,在 2022 年 1 季末交割彻底完成前,双方已着手整合。2022 年 6 月 7 日,G7 与 E6 正式官宣合并,并宣告已完成首阶段业务整合。合并后,G7 创始人、CEO 翟学魂担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景涛担任副董事长,张杰龙担任首席财务官,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将保持不变,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运营。鲜为人知的是,在 2021 年底的时间点,摆在 G7 面前的还有另一个选择:赴港上市。" 最后我们的决定是先把交易做完,因为交易已经水到渠成,双方有意愿,股东愿意推一把,各方面条款大家都满意。" 张杰龙对 36 氪记者说," 我们认为合并交易是更重要的事情,因此推迟了 IPO。"2022 年 2 月,G7 完成 2 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 22 亿美元,。" 我们的准备工作接近完成,但具体何时上市,融资额多少,目前仍要看时机。" 张杰龙说。合并:再续前缘其实 2021 年不是 G7 与 E6 第一次商议合并的时间。早在 2018 年,两家公司就曾有意建立互相持股的纽带,但因种种原因未果。现在回看,2018 年没有牵手成功反倒是一件好事。十年多前,电商兴起和物联网技术的进步带动了快递快运行业的飞速发展,G7 与 E6 就是在这一时期进入市场的,且都选择了从车载 GPS 起步。此后数年间,G7 与 E6 以物联网为基础,从车队管理做起,在数据、算法、软件上持续投入,向公路货运经营者提供 SaaS 订阅服务,及至 2018 年之前,两者规模相差无几。不过在具体发展方向上,G7 和 E6 还是存在差异的。最早的分化出现在 2015 年,G7 看到货运行业腰部力量的崛起,开始第一次转型,将服务对象从大公司向中小客户拓展,而 E6 从车队管理开始,关注点逐渐转向车队上游,进而关注货主,选择了以货主为中心的视角,链接、打通货物从发货人到收货人之间所有环节的信息流。真正的差异显现则在 2018 年之后。这一年,G7 决定拓展交易服务,不再仅仅为客户提供一个 " 工具 ",而要为客户提供一个 " 结果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是客户评判简单直接,能否降本增效成为唯一标准,有助于业务落地;二是交易服务与订阅服务采用完全不同的收费模式,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衡量,交易服务的市场空间无疑要大得多。第一次合并交易被搁置后的 2018 年 12 月 10 日,G7 宣布完成新一轮 3.2 亿美元融资,此后,G7 大规模跨界发展了数字货运、智能装备、安全保险等业务。2022 年初,G7 交易服务收入的占比已达七成,且增速高于订阅服务,运力、能源、保险、装备四类交易服务的规模领先业内。与此同时,G7 的业务范围开始从消费物流向生产物流拓展,在煤炭、钢铁、水泥等大宗商品的细分行业做得越来越深入。尤其是在煤炭物流领域,G7 提出的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创新性数字甩箱解决方案,在包头、鄂尔多斯等地重构了煤炭物流运输生态。另一边,菜鸟网络于 2018 年 9 月成为了 E6 的战略投资人。张景涛对记者表示,与菜鸟的合作,在算法、技术、业务场景开发等方面对 E6 颇有助益,双方的协同也带来了一些商机——一起面向头部的货主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虽然菜鸟为 E6 带来的直接收入体量并不大,但却有较强的标杆效应 "。选择了专注、专精的 E6 在 2018 年后仍聚焦于订阅服务,在冷链和消费物流货主解决方案领域继续深耕,目前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我和老翟私下沟通过,我们认为两种方向都是对的。" 关于 G7、E6 的不同发展路径,张景涛表示," 在当时的背景下,两家公司资源禀赋不一样,走哪条路都没错。"2018 年的尝试为 2021 年的 " 再续前缘 " 埋下了一粒种子,而路径的差异则为这颗种子提供了更适宜的土壤。在张杰龙看来," 如果那时候(2018 年)花很多精力做融合,也许少花一些精力深入大的客户,或者投入新的产品,我觉得协同价值应该不如现在。三年之后,一切都发生得挺自然的。"张杰龙认为,2021 年的 G7 和 E6 在业务、产品、客群上的优势更突出,互补性更强。对投资人来说,二者的合并也具备了更大的商业价值。不过在交易开始阶段,张杰龙仍然有些焦虑。考虑到腾讯、菜鸟分别是 G7、E6 的重要股东之一,分处两个不同阵营的公司能否顺利合并,双方投资人的态度很关键。" 但后来发现我的担忧有点杞人忧天了,从启动谈判到签约完成,涉及 20 多个股东的流程与监管,包括外汇、工商、法律等各种各样的程序,一个半月就走完了,跟股东的支持有非常大的关系。" 张杰龙说。整合:前端独立作战,中后台能者领衔交易落定,整合是 G7、E6 面临的首要问题。"12 月 31 日签的交易,2022 年 1 季度末才做完交割,但是我们在春节之前已经开始整合供应链部门和技术团队。"G7 创始人、CEO 翟学魂在视频通话中对 36 氪记者表示,截至今年 5 月底,G7 和 E6 的第一轮融合已经基本完成,整合了供应链和交付团队,底层的数据与算法板块也已打通,产品侧明确了四大方向并初步整合完毕," 差不多花了三个月时间,很快 "。在产品和中后台的能力上,整合的总体思路是由优势基因主导,因此在第一阶段整合中,一个主原则被遵循:谁擅长,谁领衔。例如,合并后最先整合的供应链板块和数据算法板块,前者由 E6 团队负责人领衔,后者则由 G7 主导。"E6 的供应链团队运营效率更高一些, G7 在算法、数据上的投入更大一些,从集团层面看,板块合并后对成本节约、效率提升以及底层能力的加强都有帮助。" 张景涛解释说。在产品侧,合并后,双方梳理出了四大产品线,包括:面向货运经营者的操作系统 " 财运通 ";面向货运经营者,包括运输车队的安全与基础 IoT 服务产品;面向冷链行业的基于温控全链路的 IoT+SaaS 产品以及面向头部货主打造的解决方案。前两项由 G7 团队主导,后两项由 E6 团队主导。在集团层面则成立了产品小组,由翟学魂负责牵头、协调,汇聚双方的优势产品,打造统一的产品池,提供给双方的业务团队,业务人员可以向客户提供全产品线的服务。关于业务团队,翟学魂强调:" 前端的客户经营我们的态度非常明确,应该长期保持两个品牌、两个团队,不会合并。目前两个团队的销售加在一起才 300 多人,今后最重要的事情是怎么让有限的销售力量得到有效部署。"同样,集团层面也成立了市场和销售小组,由张景涛负责规划兵力部署,目的是 " 把优势集中在最值得开垦的地区 "。协同:增收降本,筑高壁垒G7 与 E6 从合并交易到初期整合,摩擦系数一直很小,两位创始人之间的关系是重要润滑剂。圈内人皆知,翟学魂和张景涛私交甚笃,二人都是物流行业摸爬滚打了 20 年的老兵," 过去十年常常在一起喝酒 "。合并前,双方业务团队虽有竞争,但一方项目推进时如有需要,彼此协调过后,做数据联通也是常有的事。这样的关系也减少了投资人的顾虑。从股东角度来看,面对一个规模巨大,数字化渗透率很低且需求特别强烈的行业,两家头部公司的合并能够产生巨大的协同价值,两个创始人及其团队融合的阻力又小,无疑将合并的风险降到了最低。事实的确如此,从商业角度衡量,合并将通过双方的协同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最明显的,是客群的扩展、行业覆盖面以及产品丰富度的增加将带来的收入提升。合并前,G7 和 E6 的业务重合部分主要集中于快递快运行业,但这部分占比并不高。除此之外,总部位于北京的 G7 发挥地缘优势,积极进军山西、内蒙、河北唐山等地市场,拓展了煤炭、钢铁、水泥等大宗行业,在生产物流领域确立了领先优势;地处深圳的 E6 则深入快消、零售、食品、医药等行业,在消费物流领域成为了行业龙头。" 当两家公司坐在一起聊合并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一个守着生产端,一个守着消费端,加在一起好像还挺完整的。" 张杰龙说。除覆盖的细分行业不同外,G7 和 E6 在客群上也有明显差异。从 2015 年起,G7 的服务对象就开始从大客户向中小客户辐射,而 E6 选择了与大型货主深入绑定,满足其更复杂的数字化需求,但却没有围绕这些大客户,进一步拓展相关中小客户,这就为合并后的客群拓展提供了机会和空间。如果说,行业覆盖度的提升和客群拓展机会的增加带来的是增量,产品丰富度的提升唤醒的就是存量客户的需求。" 两边团队已经有一个构想,将 G7 在交易服务上的产品能力迁移到 E6 的中小客户中去。" 张景涛透露," 在我们的规划中,2022 年下半年主要任务是引入模型能力,把这条路走通,对收入增长没有设定高目标值,但从明年、后年的视角来看,交易服务的占比高于订阅服务,应该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而随着合并对双方股东资源的打通,更多的商业机会正在被开发。据说,G7 已经在与菜鸟高管商讨,面向菜鸟几十万商户提供 B2C+B2B 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以帮助商户实现一盘货在 2B、2C 渠道的一站式管理。伴随着预期收入的增加,"7+6" 的协同还将带来成本的降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支出的减少和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作为以物联网为基础的 SaaS 公司,G7 与 E6 的供应链部门需要采购大量硬件和服务,合并带来了规模效应,重复建设的成本也被节约下来。" 协同的效果已经体现在了财务报表上。" 张杰龙透露,"5 月当月,供应链成本节省了 470 万,这意味着全年接近 5000 万。"数据算法团队整合后,底层数据被打通,团队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投入,数据获取成本降低,而在总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则意味着产出的优化。如此一来,合并后新公司的竞争壁垒也被加强。在物流行业中提供 SaaS 服务必须以物联网为基础,而物联网基础设施的搭建成本高、回报周期长,需要客户规模做支撑,绝非一夕之功。G7 和 E6 已经在这一领域耕耘十余年,并且还在持续加大投入。合并后,新公司会进一步拉大与同业的差距,拓宽护城河。突破:从全链贯通到数字智能商业价值的最大化并非 G7 和 E6 合并的全部原因。在翟学魂和张景涛看来,合并后客户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实现是水到渠成的,但更重要的事情是 " 希望在未来产业的变革和进化过程当中,能够创造历史、书写历史。"" 我觉得他和我都找不到另外一个人,对物流 SaaS 有这么强的感情,以及对整个物流供应链的发展规律,有这么深入的认知。合并对双方都有一定的风险,我们愿意冒险走在一起,就是因为我们对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非常确定。" 翟学魂说。他判断,2022 年是一个元年,未来十年整个物流供应链会由原来的确定性规模增长变为确定性的规模不增长,而且还会不断地有此起彼伏的波动。依靠产能扩张、规模增加驱动增长的时代已经终结,集约化经营、高质量增长将成为主旋律,也是物流和供应链企业的生存之本。当效率为王的时代来临,无论是物流价格战燃起的硝烟,还是货主企业对上下游高效协同的需求,都在促使数字化经营成为货运经营者的共识,这给了 G7、E6 这样的物流科技平台更大的施展空间。对大型物流公司、头部货主企业来说,与科技公司的深度合作能够 " 借力 "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而对占据运力市场 80% 以上的中小物流企业来说,能否通过数字化运营降本增利,更是性命攸关。" 中小物流企业现在的利润也就是 5-8%,我们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建立全新的操作系统,为他们降低 3-5% 的成本。" 翟学魂表示。面向这一结果,G7 和 E6 提出了 "1+N" 的产品战略,即一个系统平台 +N 个交易服务。其目的是将实时数据与企业的经营过程完美集成,让数据为经营服务,使得企业,尤其是物流企业能够在线衡量自己的经营结果。难点则在于,要将物理数据变为经营数据,需要打通订单全生命周期,实现全链贯通,包括订单发出、确认、全程调度、在途消耗、费用报销等诸多环节。虽然过去几年间,G7 已有成功探索,但翟学魂承认 " 要做到全链贯通难度非常高,实现这件事情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突破的 "。物流是一个 " 纺锤形 " 的产业,中小企业占据主体的格局与餐饮等本地生活服务的行业类似。" 同样是面向中小企业提供全链条数字化的服务,这一点 G7 和美团的视角是比较接近的,只是美团 To C ,我们 To B。" 美团帮助所有餐饮企业实现了数字化上的成功,这让翟学魂十分推崇。全链贯通不是 G7 和 E6 的终点站。走过物流数据的实时采集、数据经营化两个阶段之后,G7 还希望把数据变成经验,把经验变成知识,进化为一个全链贯通的、智能化服务平台," 使得这个行业从业者,都如有神助,一出手就是最佳实践 " 。合并进一步强化了新公司的数据采集能力,也让新公司有能力加大技术和产品的资源投入,缩短了迈向数据引导决策的智能化阶段的进程。2015 年,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此后底层打通,到店、到家业务保持独立的品牌各自发展,G7、E6 的开头与之颇为相似。接下来的故事是,美团改变了本地生活服务的市场格局。而在公路货运 IoT SaaS 领域,志同道合的两位创始人,一南一北、优势互补的两家公司,也正在下一盘改变行业的大棋。
上滑加载中
推荐直播
-
全面解析华为云EI-API服务: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指南
2024/11/29 周五 18:20-20:20
Alex 华为云学堂技术讲师
本期直播给大家带来的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华为云EI-API的服务介绍。从“主要功能,应用场景,实践案例,调用流程”四个维度来深入解析“语音交互API,文字识别API,自然语言处理API,图像识别API及图像搜索API”五大场景下API服务,同时结合实验,来加深开发者对API服务理解。
正在直播 -
企业员工、应届毕业生、在读研究生共探项目实践
2024/12/02 周一 19:00-21:00
姚圣伟 在职软件工程师 昇腾社区优秀开发者 华为云云享专家 HCDG天津地区发起人
大神带你一键了解和掌握LeakyReLU自定义算子在ONNX网络中应用和优化技巧,在线分享如何入门,以及在工作中如何结合实际项目进行学习
即将直播 -
昇腾云服务ModelArts深度解析: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指南
2024/12/03 周二 14:30-16:30
Alex 华为云学堂技术讲师
如何快速创建和部署模型,管理全周期AI工作流呢?本期直播聚焦华为昇腾云服务ModelArts一站式AI开发平台功能介绍,同时结合基于ModelArts 的实践性实验,帮助开发者从理论到实验更好地理解和使用ModelArts。
去报名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