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求助] 使用postman遇到An unexpected error occurred怎么解决
    如图所示,我是直接从设备影子那里直接复制的代码,不知道是什么问题
  • [技术干货] 什么是一体化温度传感器?何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顾名思义,一种测量温度的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我们能够清除地知道目前的温度是多少。为增进大家对温度传感器的认识,本文将对一体化温度传感器以及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予以介绍。如果你对温度传感器具有兴趣,不妨继续往下阅读哦。一、一体化温度传感器(一)什么是一体化温度传感器工业用一体化温度传感器是由:热电偶,热电阻, 双金属温度计等电子单元组成。一体化的温度传感器是由基准单元、R/V转换单元、线性电路、反接保护、限流保护、V/I转换单元等组成。测温热电阻信号转换放大后,再由线性电路对温度与电阻的非线性关系进行补偿,经V/I转换电路后输出一个与被测温度成线性关系的4~20mA的恒流信号。温度变送器一般由基准源、冷端补偿、放大单元、线性化处理、V/I转换、断偶处理、反接保护、限流保护等电路单元组成。它是将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经冷端补偿放大后,再帽由线性电路消除热电势与温度的非线性误差,最后放大转换为4~20mA电流输出信号。为防止热电偶测量中由于电偶断丝而使控温失效造成事故,变送器中还设有断电保护电路。当热电偶断丝或接解不良时,变送器会输出最大值(28mA)以使仪表切断电源。(二)一体化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一体化的温度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节省引线、输出信号大、抗干扰能力强、线性好、显示仪表简单、固体模块抗震防潮、有反接保护和限流保护、工作可靠等优点。一体化的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为统一:0-5V,0-10V,4~20mA信号;可与微机系统或其它常规仪表匹配使用。也可用户要求做成防爆型或防火型测量仪表。温度变送器模块为24V供电、二线制和三线制的一体化的温度传感器。产品采用进口集成电路,将热电阻或热电偶的信号放大,并转换成4-20mA的输出电流,或0~5V的输出电压。其中铠装变送器可以直接测量气体或液体的温度特别适用于低温范围测量,克服了冷凝水对测温所带来的影响.(三)一体化温度传感器分类一体化温度传感器一般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将直流信号Vi线性的转换成4~20mA直流电流或1~5V的直流电压输出的直流毫伏温度传感器,另两种是分别与热电偶和热电租相配合的,将温度信号t线性的转换成统一的4~20mA直流电流信号l。和1~5V直流电压信号V。输出的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和热电阻温度传感器。二、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一)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结构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为负温度系数电阻计NTC,内部是由一个半导体热敏电阻构成,它具有负温度系数NTC。当发动机冷却液温度逐渐升高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将逐渐下降,相反则增大,结果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发生变化时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也相应变化。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作用是根据发动机水温,给电子扇继电器一个信号,让它接通电子扇电路而工作,而电子扇有低速挡和高速挡,发动机热,电子扇就转快些,就是开高挡。坏了,电子扇会一直转,维持在一种转动状况(低速挡),所以很容易水温就高,严重的时候就会散热不良,水温警告灯亮。ECU搜不到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正常信号时,为维持发动机运转,发动机ECU便执行安全保险功能。这时,发动机ECU取其存储器中储存的冷却液温度代用值(80℃~90℃)作为冷却液温度值。(二)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功能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并将此信号输送到发动机的电子控制元件(ECU),根据该信号对喷射时间、点火时刻和怠速转速等进行相应调节,同时也可作为其他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失效的影响如下。①当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出现故障时,将有故障记忆,发动机不能准确计算出喷油量;发动机会抖动或冒黑烟,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将受到影响。②发动机不能准确计算出怠速理论转速,发动机怠速会不稳。③当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出现断路或短路故障时,电子扇会高速转动。
  • [技术干货] Internet和internet有什么区别?
    ‌Internet和internet在概念上有细微的区别。‌‌Internet‌:这是一个专有名词,特指全球最大的、使用TCP/IP协议的大型网络基础设施。它是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互联网,采用TCP/IP协议作为通信规则,通常用来描述由各种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和终端设备组成的复杂网络基础设施‌。‌internet‌:这是一个通用名词,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这些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可以是任意的,它可以用来描述任何规模的网络互联,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以及全球互联网‌。历史背景和定义‌Internet‌:因特网,或称为国际互联网,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络,采用TCP/IP协议,是一个开放性的网络系统,连接了成千上万的私人、公共、学术、商业和政府网络‌。‌internet‌:互联网是一个通用术语,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这些网络通过一系列的标准化通信协议(如TCP/IP)来交换数据‌。使用场景‌Internet‌:通常用于描述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强调其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络基础设施的角色‌。‌internet‌:可以用于描述任何规模的网络互联,包括局域网、广域网以及全球互联网‌。综上所述,‌Internet‌和‌internet‌在概念上有细微的区别,前者是专有名词,特指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后者是通用名词,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 [技术干货] 工业交换机与普通交换机的区别
    在现代物联网的建设和发展中,网络设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交换机作为网络设备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工业控制系统中,与普通交换机相比,工业交换机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功能。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工业交换机与普通交换机的区别。第一,工作环境的差异。普通交换机通常应用于办公楼、家庭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而工业交换机则需要适应更恶劣的工业环境。工业交换机能够在极端的温度、湿度、尘土等条件下正常运行,具备更高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这是由于工业交换机的外壳材料、散热设计、防尘防水等方面进行了特殊工艺处理。第二,通信协议的不同。普通交换机通常采用常见的以太网协议,而工业交换机能够支持更多的工业通信协议,如Modbus、PROFINET、Ethernet/IP等。这使得工业交换机能够和其他工业设备进行无缝衔接,满足工业现场对于实时性、可靠性的要求。第三,网络管理的需求。普通交换机通常只支持基本的网络管理功能,如端口的开启和关闭、VLAN的划分等。而工业交换机则具有更丰富的网络管理功能,如SNMP协议、RSTP协议、QoS等。这些功能可以帮助监控和维护人员更好地管理和调度网络,确保工业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第四,可靠性要求的不同。普通交换机在传输数据时往往存在丢包、延迟等问题,而工业交换机则具备更高的数据传输可靠性。工业交换机采用的存储转发技术和流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丢失和错误。此外,工业交换机还支持环网冗余技术,当网络中某一部分发生故障时,可以自动切换到备份链路,确保网络的可用性。工业交换机与普通交换机在工作环境、通信协议、网络管理和可靠性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工业控制系统的构建中,选择适合的交换机类型对于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需求和环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交换机类型,以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技术干货] RFID在物流、供应链管理、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一、RFID技术概述RFID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通信,实现自动识别和跟踪目标的技术。它利用射频信号将信息传输到接收器,从而实现对目标的识别和跟踪。与传统的条形码技术相比,RFID技术具有更高的识别精度、更快的读写速度、更远的识别距离和更好的抗干扰能力等优点。二、RFID系统组成RFID系统主要由标签、阅读器和天线三部分组成。标签附着在物体上,用于标识和跟踪目标;阅读器用于读取和写入标签信息;天线用于传递射频信号。三、RFID解决方案1.物流管理在物流领域,RFID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识别和跟踪货物,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在货物上粘贴RFID标签,并在仓库、物流节点等位置安装阅读器,可以实现货物的实时跟踪和监控,减少货物丢失和错误配送等问题。2.供应链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商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跟踪。在生产环节,将RFID标签贴在商品上,可以实时跟踪商品的生产进度和质量;在运输环节,通过安装在运输工具上的阅读器,可以实时监控商品的运输状态和位置;在销售环节,消费者可以通过标签上的信息了解商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从而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3.工业自动化在工业自动化领域,RFID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自动化识别和跟踪。通过将RFID标签贴在设备上,可以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维护情况;同时,阅读器可以读取标签中的信息,实现对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四、RFID解决方案的优势1.提高效率:RFID技术可以实现快速、远距离、自动识别和跟踪目标,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2.降低成本:RFID标签的成本不断降低,同时可以减少人力成本和错误率,从而降低整个运营成本。3.提高安全性: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货物的实时跟踪和监控,提高了货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标签上的信息可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4.促进智能化:RFID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提高了企业的智能化水平,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 [技术干货] 华为鸿蒙智家全新亮相:AI 智慧重塑全屋智能
    11 月 26 日,在华为 Mate 品牌盛典上,“华为全屋智能”重磅升级为全新品牌“华为鸿蒙智家”。  据了解,华为鸿蒙智家不仅包含原有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还涵盖了华为自研的智慧屏、音箱、路由、门锁等设备和丰富鸿蒙生态产品,从中我们可以一窥华为构筑全面泛智能家居品牌的决心。同时,随着此前原生鸿蒙HarmonyOS NEXT的公测,相信华为鸿蒙智家也将带来更具想象力的空间智慧体验。  此次华为鸿蒙智家的升级,依旧以“智慧”为核心,通过 AI 技术构建高级智能体验,为用户提供一个更加智慧、健康且可靠的空间智能化生活环境。在产品层面上带来了多项创新功能:包括无处不在的 AI 智慧语音、能够集中管理单个空间所有设备的智能中控屏 MINI、支持无感交互的全空间人来灯亮 2.0 以及多感官沉浸式的空间主题等功能。  首先,是空间主题。基于鸿蒙系统的底层互联能力,空间主题可以协调灯光、音乐、屏幕显示和窗帘等多种家居设备,用户只需一键下载并应用各种主题包,如围炉小聚、生日派对或梵音放松等,就能瞬间改变家中的氛围。例如,如果你喜欢温馨的聚会氛围,可以选择“围炉小聚”主题;若想为生日派对增添乐趣,可以一键启用“生日主题”;而对于需要放松的时刻,“梵音放松”主题则能帮助你营造宁静的环境。简而言之,空间主题让家也能拥有“主题市场”,轻松实现空间氛围的多样化切换。  同时,此次华为鸿蒙智家还升级了 AI 动态声光的能力。例如新增的科学助眠光,利用温暖柔和的呼吸感动态微光,搭配 α 脑波音乐,帮助人们更快进入深度睡眠状态,享受一夜好眠,起床前,将会模拟日出光强的变化,让人轻盈起床,不久后消费者便能享受到这一贴心功能。  其次,是智慧语音交互能力。华为鸿蒙智家带来了全新的智能中控屏 MINI,具备智慧语音交互能力。在对话能力上,可以实现连续多轮对话、一句话双意图、插嘴打断等,与小艺管家的对话自然拟人又高效。此外,小艺管家还支持多种方言,老人也能轻松使用。例如当用户说“我要睡觉了”时,小艺管家能自动开启睡眠场景。即使用户忘记或讲错设备名和房间名,小艺管家也能实现指令容错。例如,当用户说“打开帘子”,小艺管家能理解并自动打开窗帘;如果无法推测决断,小艺管家会通过追问了解正确需求。小艺管家不仅能简单开关设备,还能精细化调控常用设备。  全新的智能中控屏 MINI 还有一个体验优势,便是无处不在。在配置上,智能中控屏 MINI 采用高配 3 麦克风收音,能够实现 5M 远场拾音。将智能中控屏 MINI 与智能中控屏 S2、AI 音箱 2e 全屋版等内置语音功能的设备,在家中科学布局安装,依托多设备协同唤醒技术,多个智慧语音设备可互相协同就近唤醒,在家中以实现语音操控全屋覆盖,走到哪,说到哪,全屋随走随控,智能语音无处不在。  智能中控屏 MINI 搭载 720P 高清全面屏,采用鸿蒙的和谐美学设计理念,首批支持 6 种主题,可以适配不同的家装风格。它不仅是强大的空间控制工具,还能在关键时刻提供生活协作,如家庭广播、计时提醒和天气屏保等功能。  其三,是人来灯亮 2.0。华为鸿蒙智家人来灯亮 2.0 功能通过 AI 超感传感器实现全面进化,支持 24GHz 毫米波雷达微动侦测和多维融合感知,能精准判断人体存在状态,抗干扰力强,可自定义小区域并配置独立开关场景。  该功能在亮灯条件算法和人因研究上进行了专项升级,通过 AI 智能抗干扰算法排除家中干扰源,综合分析多重因素以匹配生活中各类场景需求。体验覆盖从单空间到全屋,做到智能场景优选决策,降低场景反复触发的打扰。  华为鸿蒙智家还带来行业首发无感控灯场景 AI 自生成,自动对房间类型、灯光场景和灯具进行抓取并一键适配导入家中,用户可在中控屏上个性化调节参数,实现调试从模板化到个性化。同时,人来灯亮还会结合用户使用大数据和反馈进行定期 OTA 升级,持续改善体验。
  • [技术干货]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农业中的应用
    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AI)可能提供的有价值的观点和提高的生产力,农业行业具有巨大的变革潜力。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潜力通过利用复杂的算法和检查海量信息来彻底改变农业的许多方面。以下是一些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农业中的应用领域:农作物优化和预测:生成式模型可以分析大量的农业数据,包括土壤、气候、作物生长情况等,从而预测最佳的种植时间、施肥量和灌溉方案。这有助于最大程度地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浪费,并节约资源。病虫害识别和管理: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训练出对不同病虫害的识别模型,通过监测作物图像,及时发现并预测潜在的病害风险。这有助于农民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同时也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精准农业:生成式模型可以结合传感器数据、卫星图像等信息,实现精准的农业管理。这包括根据土壤质量和植物状态调整灌溉和施肥策略,以减少资源浪费并提高作物品质。气候适应性: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农民预测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从而调整作物种植选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农产品质量检测:生成式模型可以分析图像、声音和其他传感器数据,用于检测农产品的质量和成熟度。这有助于确保农产品符合标准,提高市场竞争力。农业机器人和自动化: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用于开发智能农业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可以自动执行种植、收获、除草等任务,从而减轻人工劳动压力,提高生产效率。市场预测和供应链管理:生成式模型可以分析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帮助农民和农业企业预测市场需求,优化产销匹配,减少食物浪费。作物育种和基因进步:通过加速基因进步,生成式人工智能有可能彻底改变作物育种。通用人工智能(AI)算法可以通过研究植物遗传学和特征的大型数据库来复制虚拟育种试验。人工智能算法预测各种育种策略的结果,帮助育种者快速找到获胜配对。需要注意的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还需要克服一些挑战,如数据收集和隐私保护、算法的可解释性、技术的普及等。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望为农业带来更多创新和改进。
  • [技术干货] 北斗全领域应用,农机效果显著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技术正在推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智能化、数字化发展,传统农业将正式步入一个全新的智能化时代。而北斗导航系统则为这一变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自2020年北斗三号完成最后一颗组网卫星的发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始全面应用于各个领域,正式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01 移远农机智控方案移远通信作为全球领先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自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农业智能化转型注入活力,推出的远征系列北斗导航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可谓是物联网技术与北斗导航系统深度融合的典范,该系统集成了北斗高精度定位、卫星-惯导组合导航、4G通信、自动控制和物联网平台等先进技术,瞄准智慧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北斗导航农机自动驾驶系统+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FBS100GN基准站系统,覆盖农业生产的“耕、种、管、收”全流程,为智慧农业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高精度定位北斗高精度定位:在农机自动驾驶系统中,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能够确保农机在复杂环境下的精准位置信息,为自动驾驶提供可靠的导航基础。卫星-惯导组合导航:惯性导航技术能够在卫星信号遮挡或丢失的情况下,依靠农机自身的惯性传感器(如加速度计、陀螺仪等)进行短时间的自主导航,确保定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此组合的导航方式大大提高了定位的可靠性和精度。高精度RTK、PPP算法:RTK技术,通过地面基准站与农机上的移动站之间的差分信号,实现农机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同时,PPP算法还将利用单个接收机的观测数据和精密的卫星轨道信息,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和可靠性。其他应用高精度传感器:传感器能实现对农田环境的精确监测和对农机的精准控制,包括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养分状况等关键信息,并将数据传输到系统中进行处理。还能根据传感器数据及时调整农机的作业参数,实现精准作业。智慧模组:集成了北斗导航、无线通信和数据处理等功能,能够实时接收北斗卫星信号,解算出农机的精确位置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数据传输到云端或本地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分析。基准站系统:在无网络的情况下,通过电台传输提供高质量的差分改正数服务,实现农机的自动驾驶功能,并能够按照指定的预设作业路线和参数路线自动行驶并完成作业任务。02 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如今,北斗导航已广泛在交通运输、农业、公安、广电、移动通信、能源等诸多个行业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现代农业领域,北斗导航技术的应用更是为农业智能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今后推进智慧农业的重要任务,要求全方位提升智慧农业应用水平,全方位向智能化、数字化健康发展。对于《指导意见》的出台有以下内部与外部几个考虑:其一,社会效益。传统农业需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发展智慧农业作出重要部署。其二,经济效益。农业现代化以智能化来实现精准化,需全面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改善目前农业生产效率仅为非农产业效率的1/4的局面。移远北斗导航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实现了农业作业的精准化与智能化,有力推动农业增产增效。其三,国际效益。新一轮的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农业科技革命各国正在火热进行中,敦促着我国智慧农业的建设进程加快。03 结语智慧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高精度定位技术为智慧农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特别是与北斗导航系统的深度融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以其独特的优势,为智慧农业的发展助力。随着农机的数字化改造、作物的精准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作业以及 “互联网 + 农机作业”、大数据应用等应用的不断涌现,未来,将以构建智慧农业基本体系、检测制度为重点,实现农业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改造为目标,力求2030年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5%左右,2035年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40%以上。
  • [技术干货] 基于5G智能网关的智慧塔吊监测方案
    塔吊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设施,由于塔吊工作重心高、起重载荷大、人工视距/视角受限等因素,也使得塔吊在工作过程中着较多的危险因素。对此,可以部署基于工业5G智能网关搭建智慧塔吊安全监测系统,实现对塔吊运行的全局精细监测感知、智能控制和风险防范等,从而提高塔吊施工的总体效率和安全性。智慧塔吊监测方案概述智慧塔吊安全监测系统基于BMG5000系列5G智能网关搭建感知层和通信层,综合运用数据智能采集分析、5G传输、边缘计算、设备联动协同等技术,实现对塔吊作业时的全局安全监测、风险预警、远程实时监管和边缘策略控制等。BMG5000工业5G智能网关可集中对接并采集塔吊搭载的摄像头、风速传感器、倾角传感器、震动传感器、回转传感器等设备的数据,并通过5G网络低延时同步至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方便中心实时感知塔吊运行情况,当监测到数据异常、超限时,可及时预警、智能控制减速/停机等,避免施工风险。智慧塔吊监测方案优势1、智能5G网关兼容支持5G/4G/有线通信,多种方式以供灵活选择,适用各种通信条件的塔吊,无需额外部署通信线路,省时方便。2、强大边缘计算能力,设备数据采集和分析更加高效,针对异常和风险的预警和响应更加迅速灵敏3、工业级品质,通过专业实验室严苛耐高低温检验,适用恶劣户外炎热严寒场景,经久稳定可靠4、配套网关智能管理平台,支持对设备批量在线监测、配置、升级、诊断等,长期运维更方便来源:https://www.iotworld.com.cn/html/html/Sol/3c3330686ca95857.shtml
  • [技术干货] 固态硬盘坏了数据可以恢复吗?
    固态硬盘作为现代计算机的主流存储设备,凭借其高速读写性能备受青睐。然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自然磨损、使用不当或意外损坏都有可能造成数据的丢失。那么,固态硬盘坏了数据可以恢复吗?如何做才能最大化地保证数据安全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来抓紧Get这篇数据恢复指南。  固态硬盘坏了数据可以恢复吗?重要!这两件事千万别做  固态硬盘数据丢失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一旦发现固态硬盘损坏,数据丢失,第一时间应停止以下两种行为,以免造成数据永久性丢失:  1、停止使用数据丢失的设备  继续使用设备可能会造成数据覆盖,导致原数据永久性丢失,因此,一旦发现数据丢失,立刻终止使用设备是第一选择。  2.、不要随意加电、不要接至其他电脑查看  发现数据丢失,不要随便加电,也不要随意接至其他电脑查看,防止已损坏变形的磁头会划伤盘片,进一步扩大数据损失范围,甚至造成原数据永久性丢失。  固态硬盘坏了数据可以恢复吗?别慌!先寻找丢失原因  想要找回丢失的数据,其难度和成功率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找准数据丢失的根本原因是第一步。下面我们整理了一些常见的固态硬盘数据丢失的场景:  物理损坏:固态硬盘受到物理撞击或跌落,可能导致电子器件损坏,从而造成数据丢失;  温度过高或过低:如果固态硬盘在高温或极低温环境下运行,可能会影响其性能和寿命,严重时可能导致数据丢失;  固件异常或故障:固态硬盘的固件负责管理硬盘的电子和软件功能。如果固件出现故障,可能会导致硬盘无法访问或数据损坏;  写入操作不当:频繁的写入操作,如:大量数据的复制或删除可能会导致SSD的TRIM功能触发,从而清除尚未写入的数据,这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导致数据的丢失。  存储介质老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固态硬盘的存储介质可能会老化,导致数据丢失。尽管现代SSD通常具有更好的耐用性,但长期不使用或不当使用仍可能加速这一过程。  病毒或恶意软件攻击:固态硬盘的数据也可能因病毒攻击或恶意软件的感染而丢失。  固态硬盘坏了数据可以恢复吗?谨记!对症修复是关键  针对以上固态硬盘常见的数据丢失的场景,找准原因、对症修复是提高数据找回成功率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数据找回方式有以下几种:  1、从备份数据中找回  预防数据丢失是最佳的数据恢复策略,而备份数据就是其中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也是最安全、最可靠的数据恢复方法。如果您有备份重要数据的习惯,那么在固态硬盘损坏后,可以从备份中还原数据。这种方法适合于所有固态硬盘损坏的场景。  2、软件恢复  如果您的固态硬盘损坏并且您没有备份数据,那么您可能需要使用数据恢复软件来尝试恢复丢失的数据,不过这种“救治”方法不太适用于写入操作不当、物理损坏等场景造成的数据丢失。  3、寻找专业技术和团队支持  当遇到数据丢失时,如果缺乏专业知识,建议立即寻求专业团队的帮助,比如在这一领域比较知名的联想百应数据恢复服务,这样能避免因不当操作导致数据进一步损坏或被覆盖,进而造成永久性丢失。
  • [技术干货] SGMII及其应用
          串行千兆媒体独立接口(SGMII)是连接千兆以太网(GbE)MAC(媒体访问控制)和PHY(物理层)芯片的标准,常用于需要高速数据传输的网络应用中,如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和其他网络设备。  与提供MAC和PHY之间简单互连的并行GMII(千兆媒体独立接口)不同,SGMII使用串行接口进行数据传输。它有助于将MAC和PHY之间通信所需的引脚数量减少一半以下,从而使其适用于高密度设计。SGMII还支持自动协商,允许设备自动配置和同步设置(如100 Mb/s与1Gb/s以太网),从而优化通信。  SGMII要求MAC和PHY共享参考时钟,以保证同步。时钟方案对于正确的数据传输和接收至关重要。SGMII采用8b/10b编码,提供直流(DC)平衡,确保时钟恢复有足够的转换。这种编码方案有助于保持可靠稳定的数据链路。SGMII支持自动协商功能,允许设备自动形成链路参数,保证了设备之间的最佳通信。  SGMII的常见用例  SGMII在现代网络基础设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促进网络设备之间的高速通信,还能灵活兼容各种物理层技术。  SGMII可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并可与多种物理层技术(如光纤与铜缆)配合使用,因为它与介质无关。以下是一些使用实例:  ·以太网交换机是局域网(LAN)和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提供高效的数据包交换和网络连接。SGMII主要用于以太网交换机,促进交换机MAC模块与连接到不同网络端口的PHY设备之间的通信。  ·路由器使用SGMII处理各种网络环境中的高速数据通信。  ·SGMII用于网络接口卡(NIC)的设计,可提供高速以太网连接,并使用SGMII连接网络基础设施。  ·网络附属存储(NAS)系统经常使用SGMII来实现网络存储设备与网络其他部分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这对于快速访问存储数据必不可少。  ·在光纤通信中,SGMII可与光纤收发器结合使用,通过光链路实现千兆位以太网连接。  ·对于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SGMII可用于支持工业以太网网络中各种设备之间的高速通信,如安全门和ID证件阅读器等。对于汽车系统,SGMII可用于电子控制单元(ECU)之间的车内联网,包括信息娱乐系统。  SGMII的使用范围还包括其他各种网络应用,在这些应用中,MAC层和PHY层之间的高速串行通信至关重要。  SGMII在FPGA中的作用  FPGA通过执行GMII转换逻辑,充当MAC和PHY之间的接口,使其能够在以千兆位速度运行的高速接口上进行通信。FPGA还可以通过SGMII使用路由器、交换机、NIC等应用所需的以太网PHY芯片连接到以太网网络。  FPGA可以使用SGMII执行逻辑任务,如数据包解析、过滤、转发和网络通信所需的其他特定协议操作。  由于SGMII支持高速串行通信,因此FPGA可以低延迟和高吞吐量处理大量网络通信。它还提供了灵活性和定制选项,因此设计人员可以定制FPGA逻辑,以满足特定的应用要求,如处理算法和系统配置。
  • [行业资讯] 索尼推出2500万像素图像传感器IMX925 将工业成像性能提高四倍
    11月22日消息,索尼半导体(Sony Semiconductor)近日推出了一款 2500万像素的图像传感器IMX925 ,其全局快门速度为 394 帧/秒,可实现高速工业自动化。IMX925 堆叠式 CMOS 图像传感器具有背照式像素结构,具有 24.55 百万像素的高计数,并针对工业设备成像进行了优化。电路结构优化了 A/D 转换器中的像素读取和传感器驱动,使处理速度比以前的传感器快大约四倍,能效高出两倍,同时改进的信号处理提高了帧速率。除了 IMX925,索尼还将于 2025 年 5 月发布三款具有不同传感器尺寸和帧速率的型号,用于工业设备中的识别和检查任务。IMX925 传感器足够紧凑,可以兼容 C 接口,这是机器视觉相机最常见的安装标准。增加的单位时间图像捕获时间减少了测量和检测过程时间,有助于节省能源。该产品还有望在高级检测过程中发挥作用,例如使用多个图像数据的 3D 检测。新产品配备了索尼专有的 Pregius S 全局快门技术。背照式像素和堆叠结构可在非常小的 2.74 μm 像素上实现高灵敏度和饱和能力。这种结构在 IMX925 上提供 24.55 的有效百万像素,采用兼容 C 接口的 1.2 英寸尺寸,在紧凑的封装中提供高像素数。这种设计还确保传感器可以捕获快速移动的物体而不会变形,这反过来又使产品在紧凑、高清的机器视觉相机中非常有用,这些相机可以轻松安装在设备和生产线上。传感器使用索尼的嵌入式时钟 SLVS-EC 高速接口,支持高达 12.5 Gbps/通道。与过去相比,高分辨率图像数据在更少的数据通道上传输,因此扩展了 FPGA 选项,支持高精度、高速相机的开发。
  • [技术干货] 利用IMU增强机器人定位:实现精确导航的基础技术
    摘要  本文重点介绍了惯性测量单元(IMU)传感器对于机器人定位的重要性,并概述了其主要优点。IMU可提供关键的运动数据,已成为机器人精确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IMU集成了加速度计、陀螺仪和磁力计,通过提供实时响应,使机器人能够准确地确定其方向、位置和运动,从而使机器人能够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导航。传感器融合技术将IMU数据与其他传感器(例如摄像头或LIDAR)相结合,通过整合多个数据源来提高定位精度。IMU广泛应用于移动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无人机(UAV)以及虚拟/增强现实。它们在实现精确定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机器人能够自主执行复杂任务并与周围环境有效互动。本文探讨了在颇具挑战性的AMR运行环境中,IMU具有哪些应用案例,以及IMU在实现精确定位方面如何发挥关键作用。  简介  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对于未来的智能工厂和仓储至关重要,在塑造未来自动化、可持续和清洁的工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AMR可提高效率、减少浪费并优化工业环境中的利用率。虽然未来可能会专门为AMR建造和优化工厂,但让这些机器人适应现有的仓库和工厂仍面临诸多挑战。AMR面临的主要障碍涉及两个关键部分:高效路径规划(确定最佳路径)和精确定位(不断更新其在环境中的位置)。1  本文主要讨论GPS无法覆盖的封闭环境下的室内导航。AMR利用一系列传感器和算法进行定位和导航。其中包括摄像头、LIDAR和雷达等视觉传感器,以及车轮编码器和IMU等测程传感器。每种传感器模式在范围、准确性和传感信息方面都各有优势。这些传感器的组合可确保提供全面的数据,从而在动态环境中有效定位机器人。虽然全面自主性必须要依靠一系列传感器,但本文重点介绍IMU在具有挑战性的AMR运行环境中的应用案例,以及IMU如何帮助实现精确定位,这对于导航和自主性至关重要。  什么是IMU?  IMU是由微机电系统(MEMS)器件构成的微型器件。其中通常包括:  ▲三轴加速度计:加速度计用于测量相对于地球重力场的加速度。在IMU中,三轴加速度计用于测量x、y和z轴(见图1)。  图1.x、y和z轴上的加速度测量。  ▲三轴陀螺仪:陀螺仪用于测量旋转速率,提供三个轴上每个轴的角速度。三轴陀螺仪可以测量机器人在x、y和z轴上的角速度(ωx、ωy、ωz)(见图2)。  图2.x、y和z轴上的陀螺仪测量。  ▲高性能磁力计:提供磁场测量,对于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准确估计方向至关重要。尽管并不流行,但一些传统的IMU中配备了磁力计。  ▲其它:温度传感器用于补偿温度变化,气压计用于测量压力。  IMU功能框图  ▲典型的IMU不仅包括陀螺仪、加速度计和温度传感器,还包括模数转换以提取测量值和温度补偿(见图3)。  ▲IMU采用板载初步滤波算法,例如板载FIR(有限脉冲响应)。  ▲校准和补偿可纠正任何错位或传感器偏置。  ▲用户可以选择在传输最终数据之前从IMU模块内部轴旋转(dƟ)以匹配机器人的参考框架。  为何IMU对AMR有益?  ▲高刷新速率的实时定位:自主性和实时导航是机器人操作环境中的关键要素。然而,感知传感器的刷新速率通常受到限制,大概在10 Hz到30 Hz的范围内。相比之下,IMU拥有提供高保真位置输出的能力,最高可达200 Hz。更高的刷新速率显著提高了系统在动态环境中快速适应方向快速变化时的可靠性,从而有助于快速响应。凭借加速的刷新速率,AMR还能够在其他测量之间的短暂间隔内提供估计姿态。因此,IMU在实现实时定位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刷新速率比感知传感器快10倍。  ▲航位推算:IMU是航位推算的支柱,航位推算是一种根据先前已知的位置估计当前位置的导航技术。IMU可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提供位置、方向和速度数据,从而实现精确估计,有助于AMR实现可靠导航。  ▲紧凑的尺寸和重量:IMU具有紧凑的尺寸和轻便的设计,非常适合集成到各种移动机器人配置中。例如,ADI公司的ADIS16500的尺寸只有33.25 mm × 30.75 mm,既可确保高效放置,又不会影响机器人的机动性。  ▲在不同环境中的可靠性:IMU具有一定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可以在多种环境中运行,包括室外和室内环境。因此,它们适合广泛的应用。  ▲通过加快刷新速率提高可靠性:感知传感器的刷新速率通常限制在约10 Hz至30 Hz之间,而IMU可提供高达4 kHz原始数据的高保真位置输出,具有显著的优势。更高的刷新速率增强了可靠性,特别是在动态环境中,使AMR能够快速响应并有助于在其他测量之间的短期间隔内估计姿态。  图3.IMU的典型功能框图。  已经有视觉传感器的情况下,为什么IMU对AMR来说仍然必不可少  图4.AMR的传感器堆栈。  如图4所示,AMR通常具有多种视觉传感器,例如飞行时间(ToF)、摄像头、LIDAR等。尽管视觉测程提供了丰富的数据集,但IMU仍有存在的必要性。以下场景探讨了其背后的一些原因:  1.AMR在特征稀疏的走廊中导航:同步定位与地图绘制(SLAM)算法本质上通过匹配观察到的传感器数据来工作,这些数据存储在地图中以便在地图内进行定位。当AMR穿越长走廊时(见图5),会很快迷失定位。由于缺乏独特特征,例如,具有均匀颜色、纹理或反射率的直墙,SLAM难以精确定位。在这种情况下,IMU可通过提供航向和方向信息来充当重要的引导系统。  图5.AMR在特征不明显的走廊中失去视觉测程能力。  2.在广阔的开放环境中导航:范围限制:当在大型开放空间(如50 m×50 m的大型仓库)中工作时,AMR难以定位,因为各个独特特征超出了传感器范围(LIDAR的最大范围通常约为10 m到15 m)。如图6所示,由于空间过大,AMR的测程功能无法发挥作用。此外,仓库通常具有统一的特征,因此也给视觉传感器造成困难。在这种情况下,IMU和车轮编码器是精确局部定位的唯一可靠来源。  图6.传感器的视场(FoV)有限,AMR无法在宽阔的开放空间内进行定位。  3.在斜坡上行驶:当在斜坡上行驶时,传统的SLAM算法依靠LIDAR时会遇到挑战,因为2D点数据不显示坡度信息。因此,斜坡会被误解为墙壁或障碍物,导致地图成本更高。因此,采用2D系统的传统SLAM方法在斜坡上变得无效。IMU可通过提取坡度信息(图7)来帮助解决这一难题,从而有效地在斜坡上导航。  图7.AMR在斜坡上行驶。  4.导航时的环境因素: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LIDAR传感器对各种环境因素很敏感,例如环境光、灰尘、雾和雨。这些因素会降低传感器数据的质量,进而影响SLAM算法的性能。类似地,其他传感器模块也会受到反射表面和动态移动物体(其他AMR或工人)的影响,导致SLAM进一步混淆。表1总结了环境对不同传感器模块的影响。IMU可以在各种环境中可靠运行,因而成为移动机器人在发挥多功能性时的合适选择。  然而,没有十全十美的传感器!  尽管IMU有其优势,但也存在风险并会带来一些挑战2:  1.噪声:IMU测量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这会降低机器人导航和控制的准确性。为了补偿噪声,IMU通常采用先进的滤波技术,例如卡尔曼滤波或FIR。  2.偏置:IMU传感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偏置,这会导致方向和运动估计出现误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了偏置估计算法来不断更新IMU传感器读数。  3.非线性度:IMU传感器表现出非线性行为,这会进一步加剧数据处理和解释的复杂性。为了对非线性度进行补偿,需要对其进行校准以表征传感器的行为并应用适当的校正。  4.随机游走:IMU易受到外部热机械事件的影响,导致ARW(角度随机游走(陀螺仪中))和VRW(速度随机游走(加速度计中))出现误差。  如何降低这些风险?答案是传感器融合!  ▲传感器融合有何帮助?  ■提高可靠性。  ■提高数据质量。  ■更好地估计未测量的状态。  ■增加覆盖范围从而确保安全。  ▲传感器融合算法意义:  ■扩展卡尔曼滤波等状态估计技术可以纠正常规AMR运行期间的噪声、ARW和偏置不稳定性误差。  ■通过测量地球引力加速度,可以消除IMU中的俯仰和滚转陀螺仪误差。  ■该算法会跟踪和纠正偏置漂移,并纠正ARW误差。  ▲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KF):  ■即使建模系统的确切性质未知,也支持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状态的估计。图8显示了简化的EKF算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察到的测量值包含高斯白噪声或其他不准确性,并通过以下方式估计测量的真实值  ■同步传感器之间的测量  ■预测姿态和误差估计  ■估计和更新预测值的不确定性  图8.EKF算法(简化)。  ▲传感器融合:  ■在典型的基于机器人操作系统(ROS)的系统中,视觉传感器以及IMU和车轮里程计(图9)使用流行的基于ROS的开源软件包robot_localization3进行融合,该软件包以EKF算法为核心。该软件包可以融合不限数量的传感器和各种传感器输入,如IMU、轮速和里程计。robot_localization给出的姿态输出包括机器人位置和方向的3D估计以及线/角速度和加速度,这些信息都会输入到SLAM算法中。姿态输出表达如下:  姿态状态 = (X, Y, Z, 滚转, 俯仰, 偏航, X˙, Y˙, Z˙, 滚转˙, 俯仰˙, 偏航˙, X¨, Y¨, Z¨)。  图9.使用ROS的典型传感器融合系统。  ADI IMU如何帮助解决这些挑战?  ADI公司为包括移动机器人在内的各种应用提供了多种IMU。提供的特有价值主张如下:  ▲内置校准:ADI IMU具有经过充分出厂校准的加速度计和陀螺仪寻址参数,例如灵敏度、偏置、对准、线性加速度的陀螺仪偏置和加速度计。内置动态偏移校正功能可补偿电源电压、温度和磁场干扰的变化并具有降噪功能4。这可以显著减少系统集成时间和采集成本,从而简化在不同条件下工业应用中精确传感器测量的整体实施。  ▲低噪声、高带宽模数转换器(ADC):以高精度和高带宽捕获传感器数据,确保可靠、灵敏的运行。  ▲高精度:ADI IMU提供精确的方向、运动和速度测量,使机器人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并精确地在周围环境中移动。  ▲低功耗:移动机器人通常依靠电池供电,因此低功耗对于增加行驶里程至关重要。ADI IMU能效高,可最大程度降低功耗并最大程度延长电池续航时间。  ▲紧凑尺寸:为了安装到移动机器人有限的空间中,ADI IMU采用了紧凑的外形设计,因此可以轻松集成到各种机器人配置中,而不会影响性能。  ▲易于集成:与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轻松集成对于无缝操作至关重要。ADI的IMU测试板与开源ROS节点相结合,可以轻松集成以构建AMR。  结论  IMU是AMR定位的必备元件,因为IMU可以提供方向估计和运动跟踪,并以高刷新速率提供实时响应,使得AMR能够在动态环境中行驶。借助卡尔曼滤波器等传感器融合技术,可以组合其他传感器模块来弥补彼此的局限性。ADI提供丰富多样的IMU来满足各种移动机器人应用的特定要求。  参考文献  1 Shoudong Huang和Gamini Dissanayake。“机器人定位:简介”。John Wiley & Sons, Inc.,2016年8月。  2 Oliver J. Woodman。“惯性导航简介”。剑桥大学,2007年8月。  3 robot_localization 2.6.12文档。Tom Moore,2016年。  4 Randy Carver和Mark Looney。“MEMS加速度计校准可优化工业应用的精度”。EE Times,2007年10月。来源:https://www.chinaaet.com/article/3000168735
  • [技术干货] 【DTSE Tech Talk 精选问答】NO.72丨物联网资深专家带你轻松构建AIoT智能场景应用
    如何轻松构建AIoT智能场景应用?本期直播将聚焦华为云设备接入平台,结合AI、鸿蒙(OpenHarmony)、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物联网端云协同创新场景,教您如何打造更有实用性及创新性的AIoT行业标杆应用。直播链接:cid:link_1Q:华为云AIoT解决方案中的人工智能模型训练过程是怎样的? 在华为云上部署AI模型时需要注意哪些性能指标?A:华为云物联网平台可以通过规则引擎,将获取的海量数据流转到华为云其他云服务,从而实现将海量数据通过函数工作流(FunctionGraph)进行预处理,再将清洗后的数据流入AI开发平台(ModelArts)进行AI分析。AI模型指标可参考ModelArt官方。 参考最佳实践: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bestpractice-iothub/iot_bp_0224.htmlQ:华为云设备接入平台支持哪些数据格式?是否提供API文档供开发者使用?A:华为云IoTDA提供设备端接入、应用端接入API以及配套SDK,参考: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api-iothub/iot_06_v5_0003.htmlQ:有modelarts提供的各项能力的示例吗A:可以参考华为云ModelArts官网:https://www.huaweicloud.com/product/modelarts.htmlQ:华为云IoT平台支持哪些物联网协议整合接入?A:华为云IoT平台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和接入协议,满足各类设备和接入场景要求。包括标准原生协议、行业协议、TCP私有协议等。支持的协议清单: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usermanual-iothub/iot_01_01271.html#section1Q:Serverless架构在IoT编解码中应用普遍吗?如何对现有的IoT平台改造?A:可参考存量平台迁移华为云的最佳实践,设备侧通过自定义topic实现无感迁移。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bestpractice-iothub/iot_bp_0092.htmlQ:开发者如何参与华为云IoT的开源项目并贡献代码?A:可以在开源代码仓库中提PR:https://github.com/huaweicloud/huaweicloud-iot-device-sdk-cQ:简化复杂的数据映射任务有哪些思路?设备与云端之间的双向通信如何保障?A:华为云IoT平台提供一机一密、证书安全认证方式实现数据接入安全,同时平台提供数据可信上链、设备态势感知能力,实时检测设备安全状态、异常行为分析。数据隐私保护遵从GDPR标准,平台通过国家等保四级Q:AIoT应用的部署方式有哪些?华为云有哪些云资源可以提升AIoT应用的效率?A:IoT平台结合DLV和Astro快速构建应用平台: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bestpractice-iothub/iot_bp_0222.htmlQ:建议将开发过程中的一些调试器、模拟器等做成可视化的程序以提升开发者开发效率和体验A:华为云IoT平台提供在线调试、消息跟踪的能力,提升开发者的体验;在官网Console首页5分钟快速入门帮助开发者快速体验Q:测试 AIoT 应用时,对于一些很难复现的间歇性故障,比如偶尔出现的数据传输延迟,有什么好的测试方法或者排查思路可以找到问题根源呢?A:采用华为云IoT提供的设备异常检测+端到端链路跟踪进行排查和分析Q:AIoT技术对提升生产效率有哪些具体影响?A:提供统一设备接入、管理、运维能力,提升开发效率和运维效率Q:在智能家居应用中,已经实现了数据上云接入IOTDA,后续的AIoT能带来哪些变化A:在物联网解决方案中,针对庞大的数据进行自动学习时,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标注、训练,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标注、训练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对资源消耗也非常巨大。华为云物联网平台可以通过规则引擎,将获取的海量数据流转到华为云其他云服务,从而实现将海量数据通过函数工作流(FunctionGraph)进行预处理,再将清洗后的数据流入AI开发平台(ModelArts)进行AI分析。可参考: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bestpractice-iothub/iot_bp_0224.htmlQ:对于工业物联网应用,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在接入端云协同系统时,数据格式不统一的问题怎么解决呢?如何保证数据能在云端顺利进行融合分析呢?A:华为云IoT平台提供了物模型的概念,定义标准物模型,统一不同品牌的数据格式,同时通过设备级标准API,将数据开放给业务应用,从而提升业务系统的上线速度。Q:对于不具备自建AI算力和自训基础大模型能力的企业,华为云提供了哪些支持?A:华为云提供开箱即用的大数据开发平台,例如ModelArts平台、数据可视化平台、盘古大模型等Q:华为云IOT有哪些插件或者工具可以提高个人开发者的开发效率?A:华为云提供数据格式编解码插件、泛协议灵活适配能力、预置行业协议等,可参考: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bestpractice-iothub/iot_bp_0009.htmlQ:华为云为开发者提供了哪些资源和工具来帮助他们提升在AIoT领域的技能?A:华为云提供开箱即用的大数据开发平台,例如ModelArts平台、数据可视化平台、盘古大模型等Q: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设备,它们要接入基于鸿蒙构建的 AIoT 应用生态,兼容性方面怎么解决呢?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或者进行哪些改造呢?A:华为云AIoT平台是开放平台,提供设备接入、设备管理、数据模型等能力,兼容OpenHarmony、LiteOS以及Linux等操作系统,支持泛协议灵活接入方式以支持私有协议接入。Q:华为云设备接入平台如何简化AIoT设备的接入和管理?A:1、开发者可以使用预集成了IoT SDK的认证模组方式接入到IoTDA,只需要两条AT指令即可快速上云;2、使用华为云IoT SDK直接接入上云,SDK支持c、Java、Android、C#、Python等主流语言,参考:cid:link_0Q:华为云AIoT技术如何与传统行业结合,帮助这些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A:传统行业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设备种类多、协议复杂、操作系统七国八制,各系统烟囱式发展建设,导致数据互通困难,应用侧和设备端无法解耦。华为云IoT提供统一建模的能力,在云端制定标准物模型,将应用侧和设备侧之间解耦;针对老旧设备提供泛协议接入能力支持私有化协议接入;同时提供设备远程运维、设备安全态势感知能力,提高企业运维效率。Q:IOT平台针对小型企业免费的套餐吗A:提供测试免费实例,可参见华为云规格说明。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productdesc-iothub/iot_04_0014.htmlQ:接入华为云IOTDA后,后续的AIOT有哪些具体一点的应用,边缘计算这些具体通过哪些步骤可以实现A:AIoT提供设备接入、设备管理、设备运维、消息通信等能力以及对应的API接口,参考: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api-iothub/iot_06_v5_0003.html 边缘计算可参考华为云IoTEdge:https://www.huaweicloud.com/product/iotedge.htmlQ:华为云AIoT如何确保设备数据的安全传输?A:华为云IoT平台提供一机一密、证书安全认证方式实现数据接入安全,同时平台提供数据可信上链、设备态势感知能力,实时检测设备安全状态、异常行为分析。数据隐私保护遵从GDPR标准,平台通过国家等保四级Q: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使用华为云设备接入平台的成本大概是怎样的呢?是按照接入设备数量收费,还是有其他的计费模式呢?A:华为云的计费模式按接入设备数和并发数收费,自建成本包含云资源成本、开发人力费用、运维费用,综合比较比自建便宜50%。参考官网费用对比部分: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productdesc-iothub/iothub_04_0003.htmlQ:打个比方,我现在检测农作物的温湿度环境,气压,光照等,或者其他土壤的参数,能预测植物的生生长吗?怎么预测,能否举个例子A:华为云物联网平台可以通过规则引擎,将获取的海量数据流转到华为云其他云服务,从而实现将海量数据通过函数工作流(FunctionGraph)进行预处理,再将清洗后的数据流入AI开发平台(ModelArts)进行AI分析。 参考最佳实践: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bestpractice-iothub/iot_bp_0224.htmlQ:如何通过华为云IoT实现帕金森患者健康管理方案?A:开发者通过使用华为云IoTDA的设备接入、设备物模型、端侧规则引擎等能力,帮助开发者,降低开发工作量30%,缩短科研周期20%,提升评估准确性15%; 在检测帕金森患者过程中,当帕金森手套检测到帕金森患者的震颤频率小于4Hz时,我们期望是同步调用启动摄像头,去同步检测,进行二次确认患者是否处于震颤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华为云IoTDA的端侧规则引擎能力,将设备间的联动规则直接通过云端一键下发给设备,直接在端侧完成设备间的联动,降低网络质量的依赖,提高整体设备联动效率。Q:编解码插件适合边缘计算吗?是否支持跨平台开发?A:编解码插件支持边缘计算,支持跨平台开发。参考: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devg-iothub/iot_02_9990.htmlQ:运维的Al能力有哪些提升以简化和方便运维的各环节A:利用AI做预测性维护,提前识别告警风险Q:作为初学者,如何快速入门华为云AIoT平台?A:参考官网快速入门: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qs-iothub/iot_05_00010.htmlQ:华为云在推动AIoT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华为云遇到了哪些技术挑战,又是如何克服的?A:例如海量连接、流量治理、平台安全等Q:能否利用AI进行新能源汽车三电分析方案的个性化服务?A:华为云IoT结合ModelArts实现三电分析。使用华为云AIoT方案打造新能源车三电分析方案,挖掘数据价值,为新能源车厂商提供整车工况、电机工况、电池工况、驾驶行为等分析报告,助力新能源车提升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的设计。Q:编解码插件在多租户环境下的表现如何? 如何减少数据传输成本?A:编解码插件在逻辑多租场景下性能表现良好Q:PLC大批量设备数据点位存在差异,是否可以通过AI来使配置简化A:PLC的数据点位可通过物模型来实现统一化,AI更注重上层业务应用Q:华为云AIoT有针对用户私有化部署的解决方案么?针对的设备产生的数据安全是如何处理的?有没有对应的应用案例分享?A:有私有化部署的解决方案,IoT平台不感知设备数据,场景样例可以参考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bestpractice-iothub/iot_bp_0022.htmlQ:华为云IOT平台在处理大量并发请求和异常数据时有什么针对性的策略吗?A:支持流控、连接风暴、异常拉黑等方式保证平台的稳定性Q:对于同一个方案中,不同鸿蒙厂商的设备数据可以怎么实现互联互通?A:可通过鸿蒙软总线方式实现Q:华为云IoT和开源鸿蒙目前有哪些能力结合?如何进行设备鸿蒙化改造?A:鸿蒙设备可引入IoT的SDK实现快速接入和常用的功能开箱即用,设备鸿蒙化改造需要根据主板芯片等进行适配开发Q:IoT通讯心跳心跳时间能达到多少秒s?A:MQTT协议支持30秒至1200秒,推荐设置为120秒Q:如何选择合适的AIoT平台进行开发?AIoT应用的开发一般有哪些流程?A:AIoT平台选择大的云厂商,生态丰富的平台,有自主控制能力的Q:编解码插件在不同网络环境下的兼容性怎么样? 编解码插件支持哪些协议转换?A:编解码插件不会有兼容性问题,支持各种基于TCP协议的转换Q:AIoT应用的安全性如何保障?如何评估AIoT应用的成功与否?A:业务应用可基于云原生产品构造,数据不出公网,同时构造网络边界防护来保障安全性Q:AIoT在失去网络支撑的极端情况下如何继续运行和工作?A:设备侧或者网关侧可设计支持一段时间的离线缓存,保证上报的数据不丢失Q:对于资源受限的设备,编解码插件能优化其功耗吗?A:编解码插件在云端运行,利好资源受限的设备,可以直接使用二进制流上报数据,云端进行解析Q:lot支持什么协议A:支持的协议清单: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usermanual-iothub/iot_01_01271.html#section1Q:IoTedge是一个逻辑概念还是一个物理概念?它是一台安装在客户现场的服务器吗?A:IoTEdge是华为云面向客户现场的边缘应用和设备管理的产品,可参考:https://www.huaweicloud.com/product/iotedge.htmlQ:iotda有数据分析功能吗A:IoTDA本身聚焦设备接入和管理,是一个开发平台,可结合华为云其他服务实现数据分析能力,参考最佳实践: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bestpractice-iothub/iot_bp_0223.htmlQ:IoT场景下,为什么设备倾向于使用二进制数据格式而不是JSON?A:例如水电表设备,低功耗,通过二进制减少网络带宽Q:iotda能否开放一些工业平台的能力出来A:IoTDA定位于海量设备上云的基础服务,面向泛行业场景,针对工业华为云提供工业物联网平台Q:华为云iot平台如何应对数据故障和数据丢失的情况A:平台依托华为全原生架构,构建高可用、高性能架构,支持多AZ、分布式部署架构、数据存储采用高可用的数据库服务支持多个可用区部署、数据备份和恢复。单个可用区故障不影响业务,同时支持数据库整体故障时的备份恢复。Q:华为云设备接入平台支持哪些类型的物联网设备?A:IoTDA提供多种接入方式,满足各类设备和接入场景的要求,只要满足接入方式的设备都可支持,具体可参考: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devg-iothub/iot_02_0170.htmlQ:端侧的数据接收,所有平台都支持吗?A:IoTDA平台提供开放能力,通过API、数据订阅、主动推送方式开放给开发者。可参考: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usermanual-iothub/iot_01_0024.htmlQ:华为IoT平台能提供哪些服务?A:IoT服务可参考华为云IoT物联网模块,包括基础服务平台和行业平台Q:规则引擎能支持复杂的指令吗A:支持SQL语法: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usermanual-iothub/iot_01_0025.htmlQ:南向和北向最大的区别在哪些方面?A:两者接入协议不同,完成的功能也不同。 北向对应于应用侧,通常为应用服务器等,主要用于查询、控制设备等;对应的API可参考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api-iothub/iot_06_v5_0003.html 南向对应于设备侧,通常指的是接入IoTDA的设备,主要用户上报属性及消息,对应的API可参考: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api-iothub/iot_06_v5_3002.htmlQ:IoT对设备安全方面有哪些能力?A:IoTDA提供了设备异常检测的能力,具体可参考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usermanual-iothub/iot_01_0030_5.htmlQ:IotDA跟其他服务的对接方便吗?数据流转方便吗A:IoTDA当前已经对接了很多华为云其他的服务,具体可参考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usermanual-iothub/iot_01_0024.htmlQ:华为IoTDA支持设备通过哪些通信协议对接物联网平台?A:直连云端:MQTT/MQTTS、CoAP、LwM2M、HTTPS;网关接入:Modbus、OPC-UA、OPC-DA、Onvif、GB28181、LoRa;行业协议:JT/T 808、SL651、HJ212、IEC104、GB3761。第三方协议:泛协议插件。Q:华为云设备接入平台的核心优势有哪些?A:高可用、高可靠、高安全设备接入;全接入广覆盖,极简上云;全链路自诊断,高效运维想要了解 AIoT智能场景应用 更多相关知识,欢迎观看DTSE Tech Talk 系列技术直播
  • [公告] 【获奖公示】DTSE Tech Talk丨NO.72:物联网资深专家带你轻松构建AIoT智能场景应用
    中奖结果公示感谢各位小伙伴参与本次活动,欢迎关注华为云DTSE Tech Talk 技术直播更多活动~本次活动获奖名单如下(部分视频号抽奖用户无账号名): 奖项名称 奖品名称  华为云账号优质提问华为云开发者定制长袖圆领卫衣hw_008615770616135_01优质提问华为云开发者定制长袖圆领卫衣hid_a0211e-bd-x__sw持久观看有奖华为云开发者定制双肩包nanospeed口令抽奖华为云开发者定制鼠标垫hw025295594口令抽奖华为云开发者定制鼠标垫qiuyurumeng口令抽奖华为云开发者定制鼠标垫xiaozhon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