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干货] 2025年01月热门问答
     InnoDB的一次更新事务是怎么实现的?cid:link_2图像识别技术原理?cid:link_3MySQL的行级锁锁的到底是什么?https://bbs.huaweicloud.com/forum/thread-0233171697074647018-1-1.htmlHiLens支持从SD卡启动吗?cid:link_0数据库如果发生了死锁,该如何解决?cid:link_1为什么AI GALLERY里的模型不能直接用来部署呢cid:link_4mysql在InnoDB引擎下加索引,这个时候会锁表吗?cid:link_5图像识别技术原理cid:link_3
  • 应用服务器如何获取设备上报到物联网平台的数据?
    应用服务器如何获取设备上报到物联网平台的数据?
  • [问题求助] 设备管理服务和设备接入服务合一后的差异点是什么?
    设备管理服务和设备接入服务合一后的差异点是什么?
  • [技术干货] 基于IoT平台实现一个物联网解决方案
    开通设备接入服务后,使用设备接入服务的完整流程如下图所示,主要分为产品开发、应用侧开发、设备侧开发和日常管理。产品开发:开发者在进行设备接入前,基于控制台进行相应的开发工作,包括创建产品、创建设备、在线开发产品模型、在线开发插件和在线调试。应用侧开发:通过AP)的形式对外开放物联网平台丰富的设备管理能力,应用开发人员基于AP接口开发所需的行业应用,如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工业、车联网等行业应用,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设备侧开发:设备侧可以通过集成SDK、模组或者原生协议接入物联网平台日常管理:真实设备接入后,基于控制台或者API接口,进行日常的设备管理
  • [技术干货] 物联网设备影子介绍
    设备影子介绍:设备影子是一个用于存储和检索设备当前状态信息的JSON文档。每个设备有且只有一个设备影子,由设备ID唯一标识设备影子用于存储设备上报的(状态)属性和应用程序期望的设备(状态)属性无论该设备是否在线,都可以通过该影子获取和设置设备的属性设备上线或者设备上报属性时,如果desired区和reported区存在差异,则将差异部分下发给设备,配置的预期属性需在产品模型中定义且method具有可写属性“W”才可下发
  • [技术干货] IoTDA平台快速入门的体验
    访问设备接入服务,cid:link_0 单击“控制台”进入设备接入控制台。在左侧导航栏,选择“IoTDA实例”,单击“开通免费单元”。按下图选择配置信息,均采用默认配置即可。单击“立即创建”,进入实例页面,刷新页面,等待实例状态变为“运行中”,即表示免费实例成功创建。
  • 美国科学家开发全新全光计算机 颠覆性突破100GHz频率
    1 月 22 日消息,计算世界正处于一个变革性飞跃的风口浪尖,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的研究人员推出了一款能够实现超过 100 GHz 时钟速度的全光学计算机。这项新技术有可能彻底改变需要实时数据处理的行业,并可能成为超快计算新时代的开始。根据 arXiv 上一项 1 月 10 日预发表的研究成果,尽管得益于摩尔定律和越来越多的并行系统架构,电子计算机性能呈指数级增长,但计算机时钟频率在近 20 年来一直停滞在 5 GHz 左右。研究人员通过提出并实验演示基于端到端和全光学递归神经网络的计算来打破这一障碍,该网络利用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操作的超快特性,同时避免电子操作。全光计算机完全在光域中以 >100 GHz 时钟速率实现线性运算、非线性函数和存储。换句话说,这台新计算机的核心是递归神经网络的光学实现。该设备完全在光域内运行,利用激光脉冲处理数据。其中一个关键部件是光学腔(optical cavity),它充当存储器和计算层。光信号在这里以惊人速度(由激光脉冲频率决定)进行再循环和操纵。这种架构使全光计算机能够以无与伦比的速度和效率执行信号分类、时间序列预测和图像生成等任务。与传统设计不同,光学方法消除了与数据传输和功率密度相关的瓶颈。展望未来,研究人员的目标是将这项技术集成到使用薄膜锂酸盐等先进材料的紧凑、可扩展的系统中。当然,能否将 100 GHz 全光学计算机用于消费者领域是另一个方面的话题,起码目前还没有可能。
  • 采用物联网能源效率解决方案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实现“净零排放”意味着需要从环境中吸收等量的二氧化碳来平衡排放,以实现 1.5°C 的全球控温目标。物联网对实现净零排放至关重要,因为它可利用实时数据优化流程和决策。这些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企业深入了解能源消耗和潜在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和收益,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物联网如何通过节能解决方案实现净零排放。  物联网的净零解决方案  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正在彻底改变一些组织的运营方式,包括资产管理、楼宇自动化、智能交通和智能电网在内的一些应用,提高运营效率并降低能耗,从而减少总体碳排放量。  工厂自动化/资产管理  可靠性、效率、维护和环境影响是发电站的主要问题。设备老化往往是问题的根源,过时的资产难以兼容新技术和系统。采用基于物联网的自动化流程和数据分析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此类难题。安装物联网传感器有助于在云端进行数据通信和存储,以便进行深入分析,开发模型,在故障发生前进行预测。这些联网设备有助于防患于未然而不是被动维护,提高了这些笨重设备的可靠性,并使设施变得更加高效。  楼宇自动化  供暖、通风和空调 (HVAC) 系统是楼宇基础设施中最大的能源消耗者。智能楼宇管理系统(如物联网传感器和执行器)通过数字方式与中央网关连接,以控制暖通空调系统,从而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有效的资源管理,降低维护成本。楼宇管理技术可以通过自动监控、管理和主动控制系统维护空气质量和温度控制等关键参数,并且可以远程访问楼宇。  物联网还可以管理楼宇基础设施中的照明系统。通过智能照明系统,连接Wi-Fi的LED灯可以根据时间表、动作或声音进行控制,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并最大限度减少过度照明的能源使用,从而在打开和关闭时节省大量能源。这可以显著优化能源使用并减少相关排放,从而实现净零楼宇。  智能交通/车队管理  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更多人驾驶私家车而不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物联网技术可以提供全球管理系统、路线优化、车辆维护,以及利用 RFID 和 GPS 等一系列物联网设备进行跟踪,以最少的时间和电力实现最高的效率。  这样,可以连接交通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包括私家车和商用车辆)并处理它们的数据,从而有效的监控交通情况和智能停车系统,让乘客和司机能够选择更经济、更省时的交通方式。物联网的数据管理系统鼓励当地居民使用更环保的交通方式,同时也让他们能够更有效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这有可能大幅减少与交通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和其他空气污染。  智能电网  物联网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高了再生能源分配模式的有效性。智能电网技术与实时数据输入的持续监控相结合,可以通过准确估计用电量来预测供需情况,从而彻底改变电力生产和分配。通过主动电压管理减少输配电网络中的传输损耗,这是物联网帮助提高电网效率的另一个例子。具有机器学习能力和人工智能支持分析的物联网技术可以让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等再生能源解决方案变得更加高效且具有成本效益。  智慧城市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除了能源获取问题外,还出现了各种环境问题,包括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为城市提供清洁、经济且可靠的能源。物联网技术使工厂、住宅和办公室能够联网并实时交换能源使用数据,这样就能在城市地区实现智能能源分配。  物联网可以监控各个楼宇和物品、基础设施、交通及公用设施。可以将它们连接到传感器,通过持续监控数据来确保能源效率。例如,使用物联网监控交通,可以通过控制红绿灯节省电力。这些数据还可用于制定公共交通或交通管理策略。
  • 2025年塑造蜂窝物联网的三大趋势
    蜂窝物联网作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正以迅猛之势重塑各行各业的发展格局。2025年,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与市场需求的持续扩张,蜂窝物联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其中三大趋势尤为引人注目,它们将深刻影响蜂窝物联网的未来走向,为全球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5GRedCap技术的崛起与广泛应用技术优势凸显5GRedCap(ReducedCapability)作为专为物联网量身定制的轻量化5G技术,在2025年将大放异彩。它继承了5G网络的诸多优势,如大容量、广覆盖、低时延等,同时针对物联网设备的特性进行了优化,降低了设备的复杂度与成本。相较于传统的NB-IoT和4GCat.1等技术,5GRedCap在数据传输速率、连接稳定性和设备功耗等方面均实现了显著提升,能够满足更多场景下对物联网连接的严苛要求。应用场景拓展在工业领域,5GRedCap将助力实现设备的远程精准控制、生产流程的实时监测与优化。例如,在智能制造工厂中,通过5GRedCap连接的工业机器人可以实时接收指令,协同作业,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同时,对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进行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提前预判故障,实现预测性维护,降低设备停机时间与维护成本。在交通领域,5GRedCap为车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它能够实现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高效通信,为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管理等应用提供稳定可靠的网络连接。在自动驾驶车辆上,5GRedCap可以实时传输车辆的行驶状态、周围环境信息等数据,与云端的智能交通系统进行交互,实现精准的路径规划与决策,提升道路通行效率与行车安全性。此外,5GRedCap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连接城市中的各类智能设备,如智能路灯、智能垃圾桶、环境监测传感器等,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实时监测城市环境数据,如空气质量、噪音、温湿度等,为城市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市场前景广阔随着5GRedCap技术的不断成熟与规模化商用,其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据IoTAnalytics预测,2025年将标志着5GRedCap连接的首次商业化,预计达到Cat-1水平的5GeRedCap将在3GPPRelease18中发布。未来几年,随着5G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与5GRedCap模组价格的下降,其在物联网市场中的占比将逐步提升,成为推动蜂窝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引擎。到2030年,5GRedCap模组的出货量预计将占据蜂窝物联网模组市场的显著份额,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与领域。边缘计算与蜂窝物联网的深度融合技术协同优势边缘计算与蜂窝物联网的结合,能够充分发挥两者的技术优势。边缘计算将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下沉到网络的边缘侧,靠近数据源的位置,从而大幅降低数据传输的延迟,提高数据处理的实时性。这对于一些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物联网应用至关重要,如工业自动化控制、远程医疗手术等。同时,边缘计算还可以减轻云端的数据处理压力,降低数据传输带宽的需求,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应用场景创新在智能制造领域,边缘计算与蜂窝物联网的融合将催生更多创新应用。例如,通过在工厂的生产线上部署边缘计算节点,实时处理来自各种传感器和设备的数据,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准监控与优化。当生产线上出现异常情况时,边缘计算节点能够迅速做出决策,自动调整生产参数或停止相关设备的运行,避免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在智慧城市中,边缘计算与蜂窝物联网的结合将为城市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通过在城市各个区域部署边缘计算设备,实现对交通流量、环境监测、公共安全等数据的实时处理与分析。例如,在交通路口的边缘计算节点可以实时分析交通流量数据,动态调整交通信号灯的时长,优化交通流量的分配,缓解交通拥堵。此外,边缘计算与蜂窝物联网的融合还将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在农田中部署的边缘计算设备可以实时采集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数据,并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智能控制灌溉系统、施肥设备等,实现精准农业,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随着边缘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应用的不断拓展,其与蜂窝物联网的融合市场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据相关研究机构预测,未来几年,全球边缘计算市场规模将以高速增长,其中与物联网相关的边缘计算应用将占据重要地位。到2025年,边缘计算在蜂窝物联网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相关硬件设备、软件平台与服务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企业纷纷加大在这一领域的投入,推动边缘计算与蜂窝物联网融合技术的创新与产业化进程,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AI赋能蜂窝物联网的智能化升级数据分析与决策优化AI技术在蜂窝物联网中的应用,能够对海量的物联网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与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与知识。例如,在智能家居领域,通过AI算法对用户的行为习惯、偏好等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实现对家居设备的智能控制与个性化服务。当用户回家时,AI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习惯自动调节室内温度、灯光亮度等,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在工业物联网中,AI技术可以对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与分析,预测设备的故障与维护需求。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建立设备的健康模型,当设备的运行参数出现异常时,AI系统能够及时发出预警,并提供相应的维护建议,从而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自动化与智能化应用拓展AI赋能的蜂窝物联网将推动更多自动化与智能化应用的落地。在物流行业,通过AI技术与蜂窝物联网的结合,可以实现智能物流仓储与配送。在仓储环节,AI系统能够对货物的存储状态、位置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与优化调度,提高仓储空间的利用率与货物的出入库效率。在配送环节,智能配送机器人或无人机可以根据实时的交通状况与配送需求,自主规划最优的配送路线,实现精准、高效的配送服务。在安防监控领域,AI技术赋予蜂窝物联网更强的智能分析能力。通过在监控摄像头中集成AI算法,可以实现对视频画面的实时分析与识别,及时发现异常行为或安全隐患。例如,在公共安全监控中,AI系统能够识别出可疑人员或危险物品,并自动报警,提高公共安全的防护水平。市场前景与挑战并存AI赋能蜂窝物联网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随着AI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广泛应用,对数据的存储、计算与传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保证数据安全与隐私的前提下,实现海量数据的高效处理与分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AI算法的复杂性与实时性要求,对物联网设备的硬件性能与功耗控制也带来了挑战。需要进一步优化AI算法与硬件设计,提高其在物联网设备中的适用性与可靠性。
  • IW610系列:为物联网优化的Wi-Fi 6三频无线解决方案
    在当今的智能家居和工业自动化环境中,不同的终端设备通过多种无线协议进行无缝交互至关重要。恩智浦宣布推出IW610系列,这是一款突破性、成本和功耗优化的Wi-Fi 6、BLE、802.15.4三频无线解决方案,旨在提供高网络效率和超低延迟。无论是构建新一代智能家居,还是扩展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IW610系列都能够提升连接,提供更快、更智能的交互所需的可靠基础。该系列包括一个1x1双频(2.4GHz/5GHz)和一个单频(2.4GHz) 20MHz Wi-Fi 6子系统,提供强大、可靠的连接和出色的覆盖范围。低功耗蓝牙可简化设备调试,支持最高2Mbit/s的高速数据传输,并提供远程和扩展的广播功能。此外,IW610系列支持802.15.4 Thread网状网络,通过在Wi-Fi和Thread上支持Matter来扩展Matter生态合作体系。该系列提供多种主机接口选项,用于Wi-Fi的SDIO或USB,用于BLE的UART或USB,以及用于802.15.4的SPI。在复杂的物联网和工业生态合作体系中,信息安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因此,信息安全是IW610系列的核心。该系列采用恩智浦的EdgeLock™ Security技术,提供端到端保护,具备安全启动、安全调试、固件更新、防回滚和全面生命周期管理等功能。开始规划下一个连接设计。内置硬件保护机制能够增强系统,最大限度地降低改装风险,并提高现场的抗风险能力。硬件信任根和加密加速器确保数据安全,同时保持峰值性能。依托EdgeLock Security技术,IW610系列符合严格的网络安全标准,能够在恶劣、严苛的环境中为互联设备保驾护航。
  • [热门活动] 生态赋能,智享未来-HarmonyOS探索之旅
    作为我国技术创新的典范,华为顶住了国外的重重压力,发愤图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HarmonyOS操作系统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特别是HarmonyOS next版本的推出,不在兼容APK,效率和可靠性大大提升。为了让广大学子更加深入地了解华为的技术生态,了解HarmonyOS操作系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技术热情,生态赋能,智享未来-HarmonyOS探索之旅(一)活动,12月15日下午两点在中原工学院4号教学楼101室隆重举行,来自全校各个学院的学生在这里进行思维的碰撞,感受前沿技术的魅力。活动开始由路向阳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华为的整个生态架构与HarmonyOSNext版本的新特征,让同学们对华为HarmonyOS操作系统有更深刻的认识。针对同学们如何向华为靠近,与华为深度链接的疑惑,路老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解读:1.积极参与与华为相关的比赛,多关注华为在高校里举办的各种赋能活动;2.参加华为相关证书的认证考试;3.选修学校里开设的HarmonyOS公选课;4.提高对前沿科技的洞察捕捉能力,紧跟时代步伐等。活动的第二个内容由前端架构师刘朋飞老师为大家进行HarmonyOSNext实践之端侧AI开发的讲解,介绍了HarmonyOS全链路自研工具以及如何进行具体的实战开发案例,针对端侧AI程序给大家演示了一些创意拓展(人脸认亲小程序,人类情绪捕捉等)。  本次HarmonyOS生态赋能,智享未来活动不仅是一次技术分享,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迪。通过与华为布道师、企业专家的互动交流,扩展了学生视野,帮助学生了解了最新的技术趋势,激发更多学生的技术热情,掀起了大家学习利用HarmonyOS的兴趣,为同学们打开了一个了解未来科技、激发创造力与提升实践能力的全新窗口,更为筹建河南电子科技大学添砖加瓦。 
  • [技术干货] 【DTSE Tech Talk 精选问答】NO.72丨物联网资深专家带你轻松构建AIoT智能场景应用
    如何轻松构建AIoT智能场景应用?本期直播将聚焦华为云设备接入平台,结合AI、鸿蒙(OpenHarmony)、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物联网端云协同创新场景,教您如何打造更有实用性及创新性的AIoT行业标杆应用。直播链接:cid:link_1Q:华为云AIoT解决方案中的人工智能模型训练过程是怎样的? 在华为云上部署AI模型时需要注意哪些性能指标?A:华为云物联网平台可以通过规则引擎,将获取的海量数据流转到华为云其他云服务,从而实现将海量数据通过函数工作流(FunctionGraph)进行预处理,再将清洗后的数据流入AI开发平台(ModelArts)进行AI分析。AI模型指标可参考ModelArt官方。 参考最佳实践: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bestpractice-iothub/iot_bp_0224.htmlQ:华为云设备接入平台支持哪些数据格式?是否提供API文档供开发者使用?A:华为云IoTDA提供设备端接入、应用端接入API以及配套SDK,参考: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api-iothub/iot_06_v5_0003.htmlQ:有modelarts提供的各项能力的示例吗A:可以参考华为云ModelArts官网:https://www.huaweicloud.com/product/modelarts.htmlQ:华为云IoT平台支持哪些物联网协议整合接入?A:华为云IoT平台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和接入协议,满足各类设备和接入场景要求。包括标准原生协议、行业协议、TCP私有协议等。支持的协议清单: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usermanual-iothub/iot_01_01271.html#section1Q:Serverless架构在IoT编解码中应用普遍吗?如何对现有的IoT平台改造?A:可参考存量平台迁移华为云的最佳实践,设备侧通过自定义topic实现无感迁移。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bestpractice-iothub/iot_bp_0092.htmlQ:开发者如何参与华为云IoT的开源项目并贡献代码?A:可以在开源代码仓库中提PR:https://github.com/huaweicloud/huaweicloud-iot-device-sdk-cQ:简化复杂的数据映射任务有哪些思路?设备与云端之间的双向通信如何保障?A:华为云IoT平台提供一机一密、证书安全认证方式实现数据接入安全,同时平台提供数据可信上链、设备态势感知能力,实时检测设备安全状态、异常行为分析。数据隐私保护遵从GDPR标准,平台通过国家等保四级Q:AIoT应用的部署方式有哪些?华为云有哪些云资源可以提升AIoT应用的效率?A:IoT平台结合DLV和Astro快速构建应用平台: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bestpractice-iothub/iot_bp_0222.htmlQ:建议将开发过程中的一些调试器、模拟器等做成可视化的程序以提升开发者开发效率和体验A:华为云IoT平台提供在线调试、消息跟踪的能力,提升开发者的体验;在官网Console首页5分钟快速入门帮助开发者快速体验Q:测试 AIoT 应用时,对于一些很难复现的间歇性故障,比如偶尔出现的数据传输延迟,有什么好的测试方法或者排查思路可以找到问题根源呢?A:采用华为云IoT提供的设备异常检测+端到端链路跟踪进行排查和分析Q:AIoT技术对提升生产效率有哪些具体影响?A:提供统一设备接入、管理、运维能力,提升开发效率和运维效率Q:在智能家居应用中,已经实现了数据上云接入IOTDA,后续的AIoT能带来哪些变化A:在物联网解决方案中,针对庞大的数据进行自动学习时,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标注、训练,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标注、训练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对资源消耗也非常巨大。华为云物联网平台可以通过规则引擎,将获取的海量数据流转到华为云其他云服务,从而实现将海量数据通过函数工作流(FunctionGraph)进行预处理,再将清洗后的数据流入AI开发平台(ModelArts)进行AI分析。可参考: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bestpractice-iothub/iot_bp_0224.htmlQ:对于工业物联网应用,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在接入端云协同系统时,数据格式不统一的问题怎么解决呢?如何保证数据能在云端顺利进行融合分析呢?A:华为云IoT平台提供了物模型的概念,定义标准物模型,统一不同品牌的数据格式,同时通过设备级标准API,将数据开放给业务应用,从而提升业务系统的上线速度。Q:对于不具备自建AI算力和自训基础大模型能力的企业,华为云提供了哪些支持?A:华为云提供开箱即用的大数据开发平台,例如ModelArts平台、数据可视化平台、盘古大模型等Q:华为云IOT有哪些插件或者工具可以提高个人开发者的开发效率?A:华为云提供数据格式编解码插件、泛协议灵活适配能力、预置行业协议等,可参考: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bestpractice-iothub/iot_bp_0009.htmlQ:华为云为开发者提供了哪些资源和工具来帮助他们提升在AIoT领域的技能?A:华为云提供开箱即用的大数据开发平台,例如ModelArts平台、数据可视化平台、盘古大模型等Q: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设备,它们要接入基于鸿蒙构建的 AIoT 应用生态,兼容性方面怎么解决呢?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或者进行哪些改造呢?A:华为云AIoT平台是开放平台,提供设备接入、设备管理、数据模型等能力,兼容OpenHarmony、LiteOS以及Linux等操作系统,支持泛协议灵活接入方式以支持私有协议接入。Q:华为云设备接入平台如何简化AIoT设备的接入和管理?A:1、开发者可以使用预集成了IoT SDK的认证模组方式接入到IoTDA,只需要两条AT指令即可快速上云;2、使用华为云IoT SDK直接接入上云,SDK支持c、Java、Android、C#、Python等主流语言,参考:cid:link_0Q:华为云AIoT技术如何与传统行业结合,帮助这些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A:传统行业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设备种类多、协议复杂、操作系统七国八制,各系统烟囱式发展建设,导致数据互通困难,应用侧和设备端无法解耦。华为云IoT提供统一建模的能力,在云端制定标准物模型,将应用侧和设备侧之间解耦;针对老旧设备提供泛协议接入能力支持私有化协议接入;同时提供设备远程运维、设备安全态势感知能力,提高企业运维效率。Q:IOT平台针对小型企业免费的套餐吗A:提供测试免费实例,可参见华为云规格说明。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productdesc-iothub/iot_04_0014.htmlQ:接入华为云IOTDA后,后续的AIOT有哪些具体一点的应用,边缘计算这些具体通过哪些步骤可以实现A:AIoT提供设备接入、设备管理、设备运维、消息通信等能力以及对应的API接口,参考: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api-iothub/iot_06_v5_0003.html 边缘计算可参考华为云IoTEdge:https://www.huaweicloud.com/product/iotedge.htmlQ:华为云AIoT如何确保设备数据的安全传输?A:华为云IoT平台提供一机一密、证书安全认证方式实现数据接入安全,同时平台提供数据可信上链、设备态势感知能力,实时检测设备安全状态、异常行为分析。数据隐私保护遵从GDPR标准,平台通过国家等保四级Q: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使用华为云设备接入平台的成本大概是怎样的呢?是按照接入设备数量收费,还是有其他的计费模式呢?A:华为云的计费模式按接入设备数和并发数收费,自建成本包含云资源成本、开发人力费用、运维费用,综合比较比自建便宜50%。参考官网费用对比部分: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productdesc-iothub/iothub_04_0003.htmlQ:打个比方,我现在检测农作物的温湿度环境,气压,光照等,或者其他土壤的参数,能预测植物的生生长吗?怎么预测,能否举个例子A:华为云物联网平台可以通过规则引擎,将获取的海量数据流转到华为云其他云服务,从而实现将海量数据通过函数工作流(FunctionGraph)进行预处理,再将清洗后的数据流入AI开发平台(ModelArts)进行AI分析。 参考最佳实践: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bestpractice-iothub/iot_bp_0224.htmlQ:如何通过华为云IoT实现帕金森患者健康管理方案?A:开发者通过使用华为云IoTDA的设备接入、设备物模型、端侧规则引擎等能力,帮助开发者,降低开发工作量30%,缩短科研周期20%,提升评估准确性15%; 在检测帕金森患者过程中,当帕金森手套检测到帕金森患者的震颤频率小于4Hz时,我们期望是同步调用启动摄像头,去同步检测,进行二次确认患者是否处于震颤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华为云IoTDA的端侧规则引擎能力,将设备间的联动规则直接通过云端一键下发给设备,直接在端侧完成设备间的联动,降低网络质量的依赖,提高整体设备联动效率。Q:编解码插件适合边缘计算吗?是否支持跨平台开发?A:编解码插件支持边缘计算,支持跨平台开发。参考: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devg-iothub/iot_02_9990.htmlQ:运维的Al能力有哪些提升以简化和方便运维的各环节A:利用AI做预测性维护,提前识别告警风险Q:作为初学者,如何快速入门华为云AIoT平台?A:参考官网快速入门: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qs-iothub/iot_05_00010.htmlQ:华为云在推动AIoT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华为云遇到了哪些技术挑战,又是如何克服的?A:例如海量连接、流量治理、平台安全等Q:能否利用AI进行新能源汽车三电分析方案的个性化服务?A:华为云IoT结合ModelArts实现三电分析。使用华为云AIoT方案打造新能源车三电分析方案,挖掘数据价值,为新能源车厂商提供整车工况、电机工况、电池工况、驾驶行为等分析报告,助力新能源车提升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的设计。Q:编解码插件在多租户环境下的表现如何? 如何减少数据传输成本?A:编解码插件在逻辑多租场景下性能表现良好Q:PLC大批量设备数据点位存在差异,是否可以通过AI来使配置简化A:PLC的数据点位可通过物模型来实现统一化,AI更注重上层业务应用Q:华为云AIoT有针对用户私有化部署的解决方案么?针对的设备产生的数据安全是如何处理的?有没有对应的应用案例分享?A:有私有化部署的解决方案,IoT平台不感知设备数据,场景样例可以参考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bestpractice-iothub/iot_bp_0022.htmlQ:华为云IOT平台在处理大量并发请求和异常数据时有什么针对性的策略吗?A:支持流控、连接风暴、异常拉黑等方式保证平台的稳定性Q:对于同一个方案中,不同鸿蒙厂商的设备数据可以怎么实现互联互通?A:可通过鸿蒙软总线方式实现Q:华为云IoT和开源鸿蒙目前有哪些能力结合?如何进行设备鸿蒙化改造?A:鸿蒙设备可引入IoT的SDK实现快速接入和常用的功能开箱即用,设备鸿蒙化改造需要根据主板芯片等进行适配开发Q:IoT通讯心跳心跳时间能达到多少秒s?A:MQTT协议支持30秒至1200秒,推荐设置为120秒Q:如何选择合适的AIoT平台进行开发?AIoT应用的开发一般有哪些流程?A:AIoT平台选择大的云厂商,生态丰富的平台,有自主控制能力的Q:编解码插件在不同网络环境下的兼容性怎么样? 编解码插件支持哪些协议转换?A:编解码插件不会有兼容性问题,支持各种基于TCP协议的转换Q:AIoT应用的安全性如何保障?如何评估AIoT应用的成功与否?A:业务应用可基于云原生产品构造,数据不出公网,同时构造网络边界防护来保障安全性Q:AIoT在失去网络支撑的极端情况下如何继续运行和工作?A:设备侧或者网关侧可设计支持一段时间的离线缓存,保证上报的数据不丢失Q:对于资源受限的设备,编解码插件能优化其功耗吗?A:编解码插件在云端运行,利好资源受限的设备,可以直接使用二进制流上报数据,云端进行解析Q:lot支持什么协议A:支持的协议清单: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usermanual-iothub/iot_01_01271.html#section1Q:IoTedge是一个逻辑概念还是一个物理概念?它是一台安装在客户现场的服务器吗?A:IoTEdge是华为云面向客户现场的边缘应用和设备管理的产品,可参考:https://www.huaweicloud.com/product/iotedge.htmlQ:iotda有数据分析功能吗A:IoTDA本身聚焦设备接入和管理,是一个开发平台,可结合华为云其他服务实现数据分析能力,参考最佳实践: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bestpractice-iothub/iot_bp_0223.htmlQ:IoT场景下,为什么设备倾向于使用二进制数据格式而不是JSON?A:例如水电表设备,低功耗,通过二进制减少网络带宽Q:iotda能否开放一些工业平台的能力出来A:IoTDA定位于海量设备上云的基础服务,面向泛行业场景,针对工业华为云提供工业物联网平台Q:华为云iot平台如何应对数据故障和数据丢失的情况A:平台依托华为全原生架构,构建高可用、高性能架构,支持多AZ、分布式部署架构、数据存储采用高可用的数据库服务支持多个可用区部署、数据备份和恢复。单个可用区故障不影响业务,同时支持数据库整体故障时的备份恢复。Q:华为云设备接入平台支持哪些类型的物联网设备?A:IoTDA提供多种接入方式,满足各类设备和接入场景的要求,只要满足接入方式的设备都可支持,具体可参考: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devg-iothub/iot_02_0170.htmlQ:端侧的数据接收,所有平台都支持吗?A:IoTDA平台提供开放能力,通过API、数据订阅、主动推送方式开放给开发者。可参考: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usermanual-iothub/iot_01_0024.htmlQ:华为IoT平台能提供哪些服务?A:IoT服务可参考华为云IoT物联网模块,包括基础服务平台和行业平台Q:规则引擎能支持复杂的指令吗A:支持SQL语法: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usermanual-iothub/iot_01_0025.htmlQ:南向和北向最大的区别在哪些方面?A:两者接入协议不同,完成的功能也不同。 北向对应于应用侧,通常为应用服务器等,主要用于查询、控制设备等;对应的API可参考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api-iothub/iot_06_v5_0003.html 南向对应于设备侧,通常指的是接入IoTDA的设备,主要用户上报属性及消息,对应的API可参考: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api-iothub/iot_06_v5_3002.htmlQ:IoT对设备安全方面有哪些能力?A:IoTDA提供了设备异常检测的能力,具体可参考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usermanual-iothub/iot_01_0030_5.htmlQ:IotDA跟其他服务的对接方便吗?数据流转方便吗A:IoTDA当前已经对接了很多华为云其他的服务,具体可参考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usermanual-iothub/iot_01_0024.htmlQ:华为IoTDA支持设备通过哪些通信协议对接物联网平台?A:直连云端:MQTT/MQTTS、CoAP、LwM2M、HTTPS;网关接入:Modbus、OPC-UA、OPC-DA、Onvif、GB28181、LoRa;行业协议:JT/T 808、SL651、HJ212、IEC104、GB3761。第三方协议:泛协议插件。Q:华为云设备接入平台的核心优势有哪些?A:高可用、高可靠、高安全设备接入;全接入广覆盖,极简上云;全链路自诊断,高效运维想要了解 AIoT智能场景应用 更多相关知识,欢迎观看DTSE Tech Talk 系列技术直播
  • [公告] 【获奖公示】DTSE Tech Talk丨NO.72:物联网资深专家带你轻松构建AIoT智能场景应用
    中奖结果公示感谢各位小伙伴参与本次活动,欢迎关注华为云DTSE Tech Talk 技术直播更多活动~本次活动获奖名单如下(部分视频号抽奖用户无账号名): 奖项名称 奖品名称  华为云账号优质提问华为云开发者定制长袖圆领卫衣hw_008615770616135_01优质提问华为云开发者定制长袖圆领卫衣hid_a0211e-bd-x__sw持久观看有奖华为云开发者定制双肩包nanospeed口令抽奖华为云开发者定制鼠标垫hw025295594口令抽奖华为云开发者定制鼠标垫qiuyurumeng口令抽奖华为云开发者定制鼠标垫xiaozhongy
  • [常见问题汇总帖] 为什么树莓派5b显示禁止连接
    树莓派5b在官方下载镜像烤入后显示禁止连接,可以连接上手机热点,但是在网络连接就显示denied 。
  • [问题求助] 关于字符串数据转发的问题,求大佬!!!
    手机端自定义topic 向云端发送   [host]REQ=ResetDevice\n  字符串,云端接收到 [host]REQ=ResetDevice\n, 通过平台数据转发功能,将 [host]REQ=ResetDevice\n 转发至同属资源空间设备,下位检测出现 接收到 “[host]REQ=ResetDevice\\n”,多出了 引号 与 斜杠,请问大佬怎么处理!!急急急
总条数:114 到第
上滑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