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应用背景 电力行业的高压开关柜、环网柜、电缆接头、变压器等关键设备在长期高负荷运行中,易因设备老化、接触不良或环境因素导致温度异常,可能引发熔断、燃烧甚至爆炸等事故。传统的人工巡检和有线传感器监测存在效率低、成本高、难以实时预警等问题。而无源RFID温度标签凭借其无电池设计、抗金属干扰、耐高温等特性,成为电力设备温度监测的理想解决方案。 二、技术原理与核心组件无源RFID温度标签无源无线设计:无需电池供电,通过RFID读写器发射的电磁波获取能量并回传温度数据,避免高压环境下的电气安全隐患。耐高温性能:采用陶瓷基材和抗金属天线设计,工作温度范围可达-40℃至+130℃,部分标签可耐受短时220℃高温(如高压触头场景)。高精度测温:温度传感精度±1%,分辨率0.1℃,支持实时数据采集。读写器与天线读写器采用超高频(UHF)频段(840-960MHz),支持多通道接入,读取距离可达4米以上,满足变电站、电缆隧道等复杂场景需求。高增益圆极化天线可减少金属环境下的信号干扰,确保数据稳定传输。中央管理系统集成数据存储、分析和预警功能,支持Modbus RTU协议与现有电力监控系统对接。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历史温度数据,识别异常模式并提前预警。 三、电力行业应用场景高压开关柜高压开关柜内触头、母线连接点易因电流热效应、接触电阻升温。安装RFID温度标签,实时采集数据传至监控系统,超阈值即报警。某变电站引入该系统后,成功避免多起触头过热故障。环网柜环网柜封闭且运行中无法打开,传统测温仪器难以测量电缆接头温度。两款无源无线测温标签,螺母传感器替换原有螺母,陶瓷传感器浇筑至堵头,配合读写器天线与二次室内读写器,实现环网柜三相温度监控。高压线缆接头高压线缆接头因连接工艺、运行环境易升温,引发绝缘老化等事故。用RFID温度标签监测,数据经无线传至采集终端,再到监控中心。变压器变压器运行温度影响性能与寿命,传统有线测温布线复杂、维护不便。RFID温度标签在干式和油浸式变压器关键部位安装,实现无线测温,提升可靠性与维护便捷性。 四、应用优势安全性:无源设计杜绝电池爆炸风险,耐高压绝缘材料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经济性:减少人工巡检频次,通过预防性维护降低故障修复成本,延长设备寿命。可扩展性:支持大规模部署,单读写器可覆盖多个标签,适用于电网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化:与大数据平台结合,实现温度趋势预测和智能告警,提升电网运维的数字化水平。五、结论 随着科技的持续进步,RFID 温度标签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前景将愈发广阔。它不仅为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筑牢坚实防线,更为智能电网的建设注入全新活力。展望未来,相信 RFID 温度标签将不断迭代升级、创新发展,持续为电力行业的稳健前行保驾护航,让我们的用电生活更加安全、稳定、可靠。(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
-
问题:如何在SCEWIN流程中获取用户的媒体能力需求:用户在拨打进来的时候,通过SCEWIN流程的CELL获取到用户的媒体能力 是否支持视频、音视频等在SCEWIN流程中用了操作呼叫呼叫SIP信息V2的CELL进行获取,但是没有获取成功,①在测试中发现用语音拨打,日志跟踪发现媒体能力和呼叫媒体能力都是等于1②在测试中发现用视频拨打,日志跟踪发现媒体能力和呼叫媒体能力都是等于3发现没有获取到用户的能力,只获取了用户点击了语音还是视频的能力 AICC版本:AICC 24.200.0 问题类别:GSL问题来源:南方电网
-
一、行业痛点分析环网柜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配电设备,其内部电气连接点(如电缆头、母排、断路器触头等)在长期高负荷运行中易因氧化、松动或灰尘积累导致接触电阻增大,进而引发局部过热问题。其核心痛点包括:1. 温度监测盲区:传统接触式测温需人工巡检,存在监测盲区,尤其在封闭柜体或高压环境下难以实施,易漏检发热点。2. 环境适应性差:环网柜多部署于户外,面临高温、潮湿、粉尘等恶劣环境,传统传感器易腐蚀、失效,且布线复杂,维护成本高。3. 实时性与可靠性不足:人工巡检周期长,难以及时捕捉瞬态温升;有线传输易受电磁干扰,数据延迟或丢失可能引发连锁故障。4. 运维效率低下:依赖人工记录和分析,缺乏智能化预警系统,故障响应滞后,导致设备寿命缩短及安全隐患。 二、RFID无线测温解决方案的技术架构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无线测温系统,通过集成温度传感器与无源电子标签,结合智能分析平台,实现环网柜温度的全天候、非接触式监测:1. 无源温度标签核心技术:在RFID芯片中集成超低功耗温度传感器,支持-40℃~150℃宽范围监测,常温误差≤±1℃,关键区间(如35℃~42℃)精度达±0.1℃。抗金属设计:采用抗金属标签,可直接固定于母排、触头等金属表面,避免信号屏蔽问题,耐受220℃高温环境。无源免维护:通过读写器发射的射频能量供电,无需电池,寿命长达10年以上,适应户外长期运行。2. 读写器与通信网络超高频读写模块:基于Impinj E710等高性能引擎,支持多标签并行读取(单次500~2000个标签),穿透柜体材料(如金属、绝缘层)实现稳定通信。灵活组网:通过RS485、Modbus或TCP/IP协议接入监控系统,支持本地显示与云端同步,适应不同规模配电室需求。3. 智能分析与预警系统温度-负荷关联模型:结合历史数据与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温度变化趋势,为负荷调度提供决策依据,避免超温风险。多级报警机制:支持声光报警、短信/微信推送、系统平台弹窗等多方式告警,并联动散热装置(如冷风机)自动启动降温。 三、解决方案的核心优势1. 非接触式监测:避免物理接触带来的设备干扰与安全风险,尤其适用于高压环境。2. 高环境适应性:无源标签耐高温、防潮、抗粉尘,适配户外及复杂工业场景。3. 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唯一ID标识,实现设备温度历史追溯与状态评估,支持预防性维护。4. 经济效益显著:据案例统计,系统部署后环网柜故障率下降87%,运维成本减少70%,订单交付准确率提升至99.95%。四、典型应用场景与案例1. 城市配电网:某变电站部署后,成功预警多起触头氧化导致的温升异常,避免停电事故。2. 工业厂区:化工厂应用RFID系统,实时监控电缆接头温度,结合负荷预测模型优化用电调度。3. 煤矿变电站:在封闭高压柜中实现无人化测温,解决传统人工巡检的安全隐患。 结论 RFID无线测温技术通过无源化、高精度、强抗扰的特性,彻底解决了环网柜温度监测的行业难题。其智能化、低成本的运维模式,为电力系统安全与能效提升提供了可靠保障,成为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技术支撑。未来随着物联网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该方案将进一步推动电力设备管理向数字化、主动化转型。(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
-
[容器专区] [Hi Grid T1]容器通过appm安装app失败,出现“App remote operation failed, please check the current LXC status.”提示做终端软件开发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之前在一台安装了Ubuntu的电脑上,通过make_ova.sh脚本制作.ova软件包,然后通过appm向容器安装.ova软件是正常的,但是由于那台电脑给新同事用了,我在另外一台装了Ubuntu的电脑上,通过相同的make_ova.sh脚本制作.ova软件包,再通过appm向容器安装.ova软件却安装失败,提示“App remote operation failed, please check the current LXC status.”容器的状态如下:进入容器,通过 journalctl -a | grep appm 命令,查看安装软件的日志的时候,提示如下:里面出现了 uses unknown compression for member 'control.tar.zst', giving up请教大佬,这个问题 怎么排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