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引言智能供应链要实现可视化、可感知和可调节的三大目标。各项资源、流程和行动只有围绕这三大目标展开,才能驱动传统供应链升级为智能供应链。智能供应链并未改变供应链的本质,而是区别于传统供应链的大部分使用人工、局部软件模块和单线协同的做法,智能供应链侧重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和智能制造等技术进行预测、资源调度、产品研发到最终交付,更多地使用智能物流技术、信息化技术和3D打印等新一代数字化制造技术等,是传统供应链的升级版,其目标还是满足市场的需求。传统的精益生产理论强调只有制造才是增值的,延续的是福特汽车式的产品时代思维。随着供大于求,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增长,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被买单的才是增值的。增值的逻辑发生变化:不是所有的生产都增值(过量生产是浪费)、不仅仅生产增值,预测、计划、研发、订单处理、物流、交付、结算和售后,数据采集、数据挖掘和边缘数据算法等也是增值的。企业供应链的价值导向需要重新审视。传统供应链与智能供应链因价值导向和管理重心的不同,导致企业在战略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的表现也不一样。2 智能供应链的产业实践总体而言,智能供应链的应用随着客户需求、产品制造、技术使用、流通模式和交付与结算的不同,呈现不同的应用层面。比如周转率高的产品(食品、快消品、服装、药妆品、手机、计算机、家电产品和家居产品等),附加值往往偏低,而客户一般要求新鲜度、安全性、及时率、可视化程度高,同时供应方(或者平台方)对于需求的响应能力也要求快速、精准,对于在线供应链的智能化程度要求也高(大数据信息平台、物流智能化等),所以企业会在智能化预测、智能化识别热销产品需求、智能化采购、智能化配送和消费大数据管理等方面投入资源;而周转率低的产品,其变化相对平稳,对供应链智能化的需求不是非常迫切,一般强调管理的有效性。又比如技术要求高的产品(如汽车、飞机、船舶和轨道交通等),涉及技术门槛、产品制造难度、多零部件和供应商协同的难度,项目管理要求非常精准、有效、安全、可追溯和实时,对于供应链的智能化要求更是特别高,所以企业更会在智能化研发设计、智能化供应商管理和智能制造等方面投入资源。而传统的低技术要求产品相对智能供应链技术应用较少。2.1 智能供应链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智能制造不仅仅强调智能制造本身,而且强调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强调端到端的拉通,强调横向与纵向协同,智能供应链更是智能制造的必备条件。智能制造必须要有智能供应链作为基础,才能够保证精益制造、有效交付,没有智能供应链的协同与匹配,智能制造将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智能供应链的应用场景更多的是与智能制造相匹配、相适应的。从整体价值流而言,智能制造实际上就是智能供应链的一个核心环节。智能制造的提出,需要考虑个性化需求和“互联网+”的大背景。 供应链模式从以工厂/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企业的研发模式、供应链协同模式、信息平台、制造批量策略和计划模式,甚至是组织结构,都将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智能制造和与之相配的智能供应链的不断发展与优化,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水平将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将不断提高,两化融合更加深入;重点行业和企业增值能力更加强化、基础更加扎实;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更加可控;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获得更加凸显的位置。智能供应链在智能制造领域应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智能供应链过程仿真赋能个性化产品研发智能化研发需要实现产品数字化、研发数字化和业务数字化。强调产品的可制造性、可流通性、安全性、有效性、可销售性和客户的满意度,必须站在全价值链的高度来思考和模拟仿真,以便于让产品更加顺应市 场的需求。比如,汽车开发中心使用虚拟化技术,在正式进行撞击测试之前,首先模拟多次撞击实验结果,减少撞击测试的整车数量,从而减少成本和装配时间,大幅提升研发效率。同时,智能化研发也要求研发团队拥有统筹贯穿产业链的能力,进行相应产品研发设计,以支撑之后的智能制造、智能物流和智能销售管理等产业链可视化联动,进而实现灵活协同为终端客户加速提供高度定制的产品和服务。(2)智能供应链赋能需求管理在智能供应链中,预测和计划已经有了新的维度、工作内容和绩效要求。通过采用大数据预测和智能算法模型,结合动态实时需求感知、预测和重塑市场,从而主动掌控洞察需求。智能供应链系统中拥有完整的跨企业智能预测和供应链资源计划工作流程,在物联网环境下协作的各方能及时准确地传送需求信息。于是预测可以从供应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发起,从而促发所有环节的实时响应,即供应商可以给客户发出一个基本预测以便客户在此基础上作回应,也可以是客户先提供一个对基本面的预测,然后让供应商作出评估。(3)智能供应链赋能采购与供应商管理智能化采购是基于高度认同的一个供应链战略协同下开展,各个部门和环节的KPI指标也是基于供应链战略绩效的协同和分解而来,形成数字化的作业单元,由于有了智能供应链协同中心,得以将所有环节的计划-执行-信息-物流等串联起来,形成端到端的纵向管理体系,同时,由于每个订单、每个物料(产品)都有自己的资源要求,供应链运作部门还需要将不同运作逻辑的物料和订单横向协同起来,最终形成互联互通的供应链体系。采购方在选择供应商伊始,就要求供应商能够与采购方实现软件互联互通,要求实时可视、预警和协同。比如采购方(智能工厂)的计划和预测需要直接传递给供应商的主生产计划系统,供应商的发运计划必须与采购方的作业计划系统对接,先期发运通知(Advanced Shipping Notice,ASN)需要由软件系统完成,而没有人工的参与;并且要求全过程必须条码化(RFID),交接货物时的标签和信息都有严格和统一的规定。(4)智能供应链赋能“制造工厂物流中心化”的高效制造与运营在个性化的智能制造工厂里,强调交付作为首要使命,智能物流已成为核心元素,制造工厂日趋物流中心化。智能物流包含智能方案、智能输送和数字仿真。智能制造需要面向客户定制的产品,属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物流模式需要采用节拍精准、移动灵活、数据互联互通、实时可视和实时监控的输送策略。如通过连续输送模式(AGV)从收货区(通过式检验或者免检)到自动化存储中心(可能使用堆垛机模式、密集存储模式或者多项穿梭小车模式),再连续输送到工位(或者收货后直接输送到工位),设计出面向智能制造的物流输送技术。(5)智能供应链保障生产能力智能供应链需要保证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CPS)的一致性,从而减少执行过程中与计划或标准的偏差。需要建立过程偏差场景设定、识别和响应流程,更需要设定变数预警、瓶颈和风险识别、应急预案和应急物流管理模式。比如:停电、设备故障导致的停产、配送过程中堵车、翻车、大批量不合格、火灾、台风、地震及其他灾害、由于环保问题带来的停产整顿、工人罢工、信息标签丢失、容器具损坏、检验不及时、模具损坏、总装不合格和货损等。3 智能供应链在零售领域的应用在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时代,零售商的网络化经营实际上是新的交易工具和新的交易方式形成 过程。零售供应链需要实现数字和信息快速共享与传递,将市场的声音快捷、科学地反映给企业管理者和执行者,从而使营销的效应力达到最大。尤其电子商务、隔离经济和外卖模式的常态化,迫使传统零售企业从管理观念、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到作业流程都将发生相应变革,增加了变化的复杂性、急剧性和风险性,供应链智能化的协同就显得尤为重要。零售业中无论是直营连锁、加盟连锁还是特许加盟连锁,连锁经营的基本特征决定了供应链智能化水平成为其竞争的核心能力:标准化管理、专业化分工、集中化进货和简单化作业。纵观整个消费发展趋势,人们的需求从数量向品质上转变。消费方式的改变、新技术的应用,正在推动各行业对产品与服务进行结构和营销模式的调整。而首当其冲的便是零售行业,零售的本质是对“人、货、场”三者关系的重构,最终实现效率的提升。供应链的集成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正在不断地调整和改写“人、货、场”之间的逻辑关系,“人”是以人为中心,“场”是全渠道,“货”是商品(或服务)。从人、货、场的闭环来看,需要建立人与货之间的关系,以及货与场之间的联动,通过智能供应链的应用,推动人、货、场的联系更加智能,并由此推动零售领域的商业模式变革。智能供应链致力于新零售业态四方面的发展:一是“供应链+”商业生态圈,涵盖从品牌方到经销商、终端门店和消费者的供应链服务,通过整合、共享、协同和创新为各方提供“四流合一”的服务,实现共融共生供应链生态圈;二是强调大数据,平台企业互联互通、开放共享;三是推进供应链云,供应链体系建设+互联网+新技术,跨界整合、开放和赋能,打通上下游;四是强调智能物流,通过生态圈的优势,将品牌商、经销商、便利店和快递收发打通,并聚合第三方物流资源,将零售门店打造成一个“一站式生活服务平台”,不但为实体店实现快速选品、到店和铺货,而且也可以为品牌商提供全国范围的深度分销服务,实现双向赋能。随着新零售向细分领域发展,优秀的零售商针对物理站点的布局已基本完成,而前端全渠道的融合模型在细分领域正在搭建。以数据驱动的体验式新零售,不仅仅要注重前端业态的打造,更注重供应链的数字化,未来如何快速将订单反馈到生产端,降低信息差,提升整个供应链效率,减少库存、减低成本,以数据指导生产、流通和销售,比如家电、生鲜、服装、快消品、咖啡、餐饮、家纺以及家居等,诞生了挑战传统巨头的新型业态;而从本质上,前端体验须依托后端的供应链能力,后端供应链能力搭建于前端规模。判断新业态或者新项目有没有提升供应链效率,同时新的供应链体系是否具备唯一性或者是独特性,日益成为了零售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和名片。智能供应链的发展逐渐打破了零售市场时空界限,尤其是连锁经营迅速崛起,打破了单体商店的空间限制。智能供应链网络技术突破了地理限制,任何零售商只要通过一定的努力,都可以将目标市场扩展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市场真正国际化了,零售竞争更趋激烈。对传统商店来说,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将大大下降,要立足市场必须更多地依靠经营管理的创新。供应链从集成化、网络化、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迭代发展,为零售业变革和升级转型以及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一方面,线下的传统超市和百货企业在互联网资本的旗帜下纷纷站队,大渠道供应链寻求新零售智能供应链转型;另一方面,数量巨大的多数中小零售(连锁)终端,散乱穷小,缺乏人才、资本和技术等资源,难以进化升级智能供应链在零售领域的发展方兴未艾。智能供应链采用的物联网、大数据、深度算法支持解决信息技术能力;智能采购与供应商管理支持解决采购能力;智能物流解决配送能力(包含供应商向物流中心,物流中心向门店或者消费者的配送,俗称“最后一公里”);而随着消费者深度参与消费价值、产品价值的定义和研发,营销创新能力已经不再是品牌商独有的责任和专利,谁掌握了客户数据和产品数据,谁就将在营销创新技术方面获得核心能力;随着智能供应链的深度融入零售业态的各个环节,人员将不断减少,团队优化和管理将变得更加简单化、标准化。4 智能供应链在服务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智能供应链在服务领域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社会贸易总规模;二是企业供应链管理外包的比例;三是供应链物流技术的升级换代。智能供应链在服务领域已经表现出了极大的“挖潜能力”。目前,国内仍将供应链管理归类为“现代物流”范畴,所以统计归口也主要是作为物流类,尚未形成智能供应链发展归类。从宏观而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现代物流及供应链服务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国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行业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目前,物流及供应链外包服务商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基础性服务,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等,增值服务如供应链整合服务、供应链风险管理服务和一致性服务等,以及供应链平台建设等服务的收入占比较小。随着个性化制造、个性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日趋明显,供应链的服务功能也日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实时服务提供以秒为周期的服务数据,可以根据供应链过程变化的状况做出灵活和高效的调整,并通过将实时信息整合进智能和交互分析框架以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将贯穿整个供应链的可视化和透明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也能带来额外的业务能力、提高运作效率,并通过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有效的支持以增加对客户的粘性。实时服务包含针对产品流动和包装的实时追踪服务、供应链过程的实时风险服务、配送取货过程中的实时动态路径选择服务、实时库存服务和实时追踪智能物流目标服务。通过物联网产生的地理位置信息促使供应链可视化颗粒度逐渐细化,乃至于实时管理和 应变。智能供应链将驱动服务模式的新的细分领域,带来新的收费模式、增加服务企业价值。比如供应链服务专家、用户配置商、复杂物流解决方案协同商和物流服务商等;在运营模式上,提供跨境整合、额外付费、风险管理和供应链基础设施租赁等服务。由此促进服务商品不再是一次性的事件,而是被智能化的供应链云服务替代,提高服务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服务企业更加专注于供应链协同和复杂性管理的轻资产物流企业出现;供应链物流服务全球化。随着产业升级、竞争加剧和管理理念的更新,生产和供给流程的复杂程度日益增加。同时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及物流服务供应商服务能力的扩充和完善,物流业务外包服务逐步被社会认识、了解、认可和进一步采用。比如电商、汽车和电子信息行业供应链管理的外包已较为成熟,医疗器械、快消品、食品和家居等行业也逐步提升供应链管理外包的比例,以提升整体运行效率,从而为供应链管理行业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上述行业是目前国内对供应链管理行业市场需求最大、发展最快的行业。实际上,我国实施物流外包的企业中,有超30%以上的客户对服务供应商不满意,主要原因有:合作双方沟通不畅、信息反馈滞后、缺乏应急措施;供应链服务供应商的信息技术系统落后,不能对供应链过程和相关事件进行有效跟踪和监控;供应链缺乏标准化的运作和评审程序,同一客户不同项目、不同环节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持续改进机制,服务功能单一化等。随着供应链服务领域的进一步整合和服务能力更加的智能化,供应链服务业务技术含量的高低将是供应链服务供应商获取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为维持并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客户满意度,服务商将必须通过供应链智能化来塑造个性化的核心竞争能力,明确、清晰地宣传企业能够为客户带来的战略价值和管理效率。智能物流技术的升级换代也将推动智能供应链在服务领域的长足发展。比如第三方、第四方物流都开始使用智能化仓储技术、智能导航技术和全过程检测技术等,大大提高了供应链效率,降低了供应链运营成本。5 智能供应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我国的供应链金融从概念到应用,大约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具体业务层面上也存在应用程度浅、种类单一等问题。其间,供应链金融大约经历了线下融资、线下线上相结合融资、电商供应链金融及智能供应链金融四个大的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历来都是老大难问题。一方面个体工商户、企业间建立在一定合作、信任基础上的赊账、赊销现象明显,经常由于各种情况导致资金压力,被迫需要融资;另一方面单个的中小企业资金流本来就十分脆弱。而信息的不对称、征信体系的缺失,导致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对于资质的审核严苛,审核难度达到最大、审核周期长、授信低,成为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关键瓶颈。这与我国“普惠金融”的民生政策期望相悖,而供应链金融因其独特的闭环特点,有效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因而近年来备受政策的关注与大力支持。因其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真实贸易为前提,加上对整体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控制配合的特点,将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成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性风险。相比传统的单个企业借款项目,有了诸多优势与便利。参与者也愈发多元化,银行、上市公司、大电商企业和P2P平台等市场前景广阔。2017年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 《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鼓励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鼓励供应链核心企业、金融机构与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建设的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对接,发展线上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模式。推动金融机构、供应链核心企业建立债项评级和主体评级相结合的风险控制体系,加强供应链大数据分析和应用,确保借贷资金基于真实交易。由于供应链金融涉及货物定价、流动、增值和贬值的时空效应,所以必然要贯穿整个产业链和价值链,而且还需要有标准化的定价模式才可能对货物在不同环节、不同时间进行标准化的估值,这就必然需要通过智能供应链技术(如区块链技术)才能够解决供应链流动数据、价格透明化、一致化、公平化和有效化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了解供应链上的数据。新型供应链金融构建了“M+1+N”的模式,即以“1”个供应链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中心,“M”个资金提供方,“N”个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接受融资服务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生态。新型的供应链金融资金提供方不仅包含传统的银行、信托和保险等金融机构,还包含如网贷平台、P2P公司等互联网金融机构以及B2B平台、物流企业和金融科技公司等非金融机构,从而增加了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智能供应链金融产品除了应收类、预付类和存货类产品外,还增加了以大数据征信系统为核心的信用类产品。且已经逐渐应用在汽车、三农、医药、大宗商品和批发零售等领域。供应链金融通常因其主导者不同而分为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物流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商业银行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和新型电商供应链金融。从整体上看,随着供应链精细化与协同化水平的提升,未来供应链金融市场将保持较快增长,或成为继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后的又一风口。而从价值链条评估,风控将会是主要价值产出环节,风控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的可复制性与天花板。供应链全过程的数据和关联技术优势将奠定供应链金融企业的竞争力。6 结语综上所述,无论在制造领域、零售领域、供应链服务领域还是供应链金融领域,智能供应链应用将超越传统的物理距离,超越传统的业务边界和应用的盲区,产生边界的模糊效应,从而为企业、为产业产生赋能、聚核的作用,支撑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从企业经营而言,智能供应链在进一步促进降本增效、供需匹配和产业升级中的作用显著增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已经发展到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的数字化、智能化的新阶段。可以相信,其在制造业、零售业、现代物流服务业和供应链金融领域,将进一步地深度应用和迭代发展。原文刊载于《智能制造》杂志,作者:邱伏生,赵新阳;
-
现在商城发货后会有快递信息吗
-
冶金企业一般规模较大,很多是集团性企业,组织架构复杂,员工数量多,运营过程中的物流、资金流和数据流巨大。基本属于流程型行业,工艺环节多、连续性强,生产包含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存在各种突变和不确定因素,原燃料成分和生产技术条件经常波动。为确保生产稳定顺行,需要根据物料、能量、质量要求制定最优的生产作业计划并进行动态的调度。严格的冶金产品质量规范,需要根据销售合同确定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产品要进行全过程的质量跟踪和严格的质量追溯,并为客户开具质量保证书。大宗原燃料在物流中占很大比重,物流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大型计量器具,进行专门的计量检斤工作,并根据“优质优价”原则综合数量和质量情况确定最终价格。产品品种多,工艺过程长,同时存在大量的副产品和联产品,成本构成复杂,成本核算难度大。设备种类多、单位价值高,需要进行定期的设备大中修和经常性的设备保养以及点检定修,设备管理对于确保生产稳定顺行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中国的冶金工业水平不断在增强,我们应该一步步提高冶金工业科技水平。冶金行业安全问题同样要引起高度重视,解决安全问题要采用综合性措施,常抓不懈。充分利用国内国外再生资源的优势来发展自己的有色金属行业,最后赢得中国钢铁行业最佳发展机遇。
-
1月7日,中国领先的物联网科技企业G7物联与和氢能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空气产品公司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经过深入的沟通与洽谈,双方未来将以氢燃料电池车辆在物流产业的智慧应用和低碳示范运营为焦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货运经营者提供更具时代特色与优势的装备和能源解决方案,为物流行业创造更低碳、更节能、更安全的运营场景。由于防疫原因,G7物联创始人、CEO翟学魂和副总裁王琦未能亲到现场,G7物联公司合伙人、SaaS事业部总经理杜创全权代表出席。空气产品公司中国区副总裁、氢能业务总经理郁峰及团队出席签约仪式。根据意向书,双方将重点围绕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国家氢能示范城市群的推广与应用开展合作。G7物联发挥自身优势,提供以IoT车辆管理为基础的运营、装备、金融、交易等一体化解决方案。双方还将共建新能源车辆智慧运营平台、共同打造低碳绿色的物流示范运营场景。杜创表示,国家双碳背景下的物流产业将迎来重大变革。合作双方,空气产品公司是享誉全球的工业气体巨头,G7物联是中国物流行业较为领先的科技赋能企业。双方在智慧物流、低碳运营等方面的理念高度一致,且能力互补。本次战略合作启动后,G7物联将积极助力空气产品公司氢能源产业布局落地工作的高效开展。郁峰表示,空气产品公司与G7物联一直都保持着紧密互信的合作关系。国家双碳目标又为双方搭建了更好的合作契机。新形势下,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进减排工作,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与应用是时代必然趋势。空气产品公司期待与G7物联携手探索机会,为物流产业的智慧升级与绿色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进而加速双碳目标的进程。关于空气产品公司空气产品公司是一家世界领先的工业气体公司,拥有80年的历史。公司专注于服务能源、环境和新兴市场。空气产品公司也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液化天然气工艺技术和设备供应商。公司开发、设计、建造、拥有并运营着一些全球超大型的工业气体项目,包括气化项目,以可持续的方式将丰富的自然资源转换成合成气,用于生产高附加值电力、燃料和化工品;碳捕集项目;以及世界规模的无碳氢项目,助力全球交通和能源转换。2021财年,公司在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运营销售额达100亿美元,当前市值近650亿美元。关于G7G7是一家以物联网技术为竞争优势的物流科技公司。通过独有的物联网技术平台、软件服务平台和支付结算体系,G7连接了中国公路物流产业的各种生产要素,向超500家中国最大的货主与物流公司、70000多家成长型车队以及100万以上司机提供覆盖网络货运、安全保险、智能装备和车队管理的全方位一体化服务。截至2021年二季度,G7物联网平台连接的货运卡车超过236万台,主动安全服务车辆超过70000台,市场占有率超过50%以上。
-
10月15-17日,由钛媒体与ITValue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全球数字价值峰会于浙江上虞召开,此次峰会以“转折点——从业务数字化到数字化业务”为主题,邀请行业内数字化业务实践领跑者,分享与讨论数字化与业务的融合共振。会上,华为质量与流程IT管理部总裁助理、质量部部长周智勇,以“低代码加速企业数智化转型”做主题分享。周智勇认为,数字化是一个向下扎到根、向上捅破天的大变革。在这个变革下,整个企业的ICT和传统资产全部会转化成新型的基础设施,中间每个企业围绕着自己的边界构建自己的智能化操作系统,再往上围绕业务进行快速地业务重构和应用的服务化。以华为为例,华为有700多个BU,在170多个国家做生意,覆盖300多家子公司,实现了完全纯粹的数字企业和智能企业的转型。而整个过程是用户的体验重构、作业方式的重构,以及运营方式的重构。华为是如何完成数字化重构的?华为质量与流程IT管理部总裁助理、质量部部长周智勇以下为周智勇演讲速记,经钛媒体编辑:周智勇:感谢ITValue,过去一年,华为在数字化转型以及往前的探索过程中,有一些新的想法,今天想分享给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事。站在华为角度来看,在一个数字化的时代,可能平台+服务会成为企业一种新的运作模式。我刚才听到很多人谈到数据,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土地和货币成为生产要素,国家进行了管理,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它也一定会纳入国家的管理。我们要有认知上很大的转变,从整个疫情到贸易纷争,企业做生意的交互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站在我的角度看,中国这一场技术升级最后将分为水平和垂直两个维度。垂直维度是从一个中国的企业变成一个世界级的企业,水平维度是从一个传统的企业变成一个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企业。现在很多传统企业还没有改的思想,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其没有数据主权意识,耕者有其田,每个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数据,自己的业务应该有自己的数据。从去年的统计来看,2000家的跨国公司,67%的公司都已经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跨国企业要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的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中会实现一个很大的衰减,整个运作效率会很低,企业今天再不做数字化转型,基本上就不可能走向全世界了。今天我还想提出一个概念,面对消费者,实际上有两种企业:一种企业是以工业技术为为生产要素,我们称其为行业企业。比如茅台酒,他提供酒的产品和服务。对它他来说,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卖给全世界,这是他很重要的一个使命。另一种是互联网企业,他是以数据为生产要素,以ICT为生产工具的一种企业。传统的企业今天如果不能快速构建自己的数字能力,那就没有未来在数字化时代生存所需要的基础。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在自己的业务围墙内,在自己的业务边界内,在保护自己客户和消费者隐私前提下,在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下,构建自己的业务数据,是一家企业今天最重要的事情。我前段时间和车厂交流比较多,实际上未来的行业企业向互联网企业的转型,和互联网企业向行业企业的转型正在加速,谁崛起的速度快,谁就会掌握这个时代。今天的互联网企业不断地向行业进行渗透,但今天的行业企业根本没有足够的投资,成为一个以数据为生产要素,以技术为生产工具的企业。华为公司在过去5年,我们的整个数字化转型大概是这样的:我们认为一个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底下分成四块,上面围绕三个目标。上面三个目标是:客户的满意、业务的持续增长、效率效益提升。底下对一个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有四个核心的能力:一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战略决心和战略投入;二是围绕企业业务全生命周期的业务重构;三是构建支持这种业务重构的数字能力;四是企业的转型保障。转型保障,既包含流程的变化,也包含人员技能的变化,也包含文化的变化。今天所有人都完全忽视了一个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挑战有多大,过去8年,没有一家出租车公司真正完成了像Uber一样的数字化转型。很少人知道这种转型的难度有多大,一家企业核心的资产、核心的能力、运作的方式,以及核心的客户体验、人的利益分配都会发生重大变化,这种转型不是一个简单的引进一个系统,开发一个APP能做到的东西。华为认为,一家企业的转型能不能支持主业的成功,能不能在更大范围内实现高质量的竞争力才是本质。数字化会把一家企业业务变成数据,会把企业的一切运作变成程序,会把企业一切的Knowhow变成算法,这样的一家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之后会成为一个超级计算机。这样的超级计算机底下会形成一个新型的云化基础设施,来作为这台超级计算机的基础。新型的云化基础设施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ICT基础设施;另外是企业过去传统的资产,企业通过这个基础设施的升级来实现一种新的东西。比如说最近中国神华能源集团在华为开源鸿蒙基础上做了一个行业定制版的矿鸿操作系统,这样一个操作系统使得整个神华能源里所有万物互联的设备全部升级,成为智能世界一个新型的基础设施。企业在中间层会形成自己的智能化操作系统,再往上围绕业务进行快速地业务重构和应用的服务化,在我们看来,一个家企业最终会成长在一个巨大的操作系统上,每个业务组织都变成一个完全的数字化业务。比如在华为公司,我们在2016年时就在招聘算法科学家,过去是物流部门提需求给IT部门,今天是物流部门和IT部门合成一个部门,做出来的是一个物流的Digital logic service,就是把自己的业务部门变成一个数字化服务,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今天的华为公司80%以上物流调配全是通过算法来去做的,而这个算法来源于谁,来源于业务部门对自己的业务经验抽象,把它总结出来之后,再靠着数学家加上计算机的专家变成程序。从云化基础设施角度来看,我们说耕者有其田,一个企业有自己的田。这个“田”是什么呢,就是企业的围栏和边界,企业的围栏和边界里最重要的三种要素,一个是企业围绕场景的装备,一个是企业处理数据的云,也有整个企业装备和云连接的网络,软件定义的网络。一个企业通过云、管、端,构建了企业面向未来数字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同时对于操作系统,华为公司在过去十几年时间,特别是过去5年时间,我们在云上构建了一个企业的数字平台。而这个数字平台能够处理4件事情:1.一家企业一旦微服务化之后,整个企业之间不同的组织关联就会特别的复杂。所以一家企业要全面的数字化,必然需要一个业务使能平台,让业务能够快速把自己的业务抽象和转化成为一个业务应用,之后变成一个可运行的DevOps,IT部门Dev,业务部门Ops。2.华为公司构建了一个全球多云连接的平台,使得一家企业能够跟自己的现实社会高效地连接。3.用户数据平台,华为公司所有业务部门开发的应用,在保证整个边界和隐私情况下能够把数据变成一个企业内部大的平台,之后再加上人工智能为企业所使用。4.最后是安全的边界,我们所说的安全边界不是站在供应商角度,而是站在企业自身角度的安全边界。一个企业有多少IoT,有多少终端,有多少网络,有多少应用,有多少数据,有没有被人看过。每个人数据都有自己的边界,没有人能够用别人的地盖自己的楼。在数字时代,没有谁知道自己有多少门和窗,所以华为公司构建了数字平台,支撑华为公司3000多个应用。我们有700多个BU,在170多个国家做生意,覆盖300多家子公司,实现了完全纯粹的数字企业和智能企业的转型。而整个过程是什么——用户的体验重构、作业方式的重构,以及运营方式的重构是三大重要重构。比如我们过去的应用以功能为中心,后面应用以人为中心,今天的应用是以对象为中心的。比如围绕一辆车,从它的研发到整个使用全生命周期进行用户体验的完整协同,同时围绕这辆车构建一个数字孪生,把整个车的研发到制造过程全部拉通。很多公司说研发很复杂,在华为公司研发就是三条流水线:硬件流水线、软件流水线、芯片流水线。围绕着流水线,就把整个业务重构了,当然运营方式也会发生重大重构。最后,我们来描绘未来,未来是什么,我觉得未来会是一个向下扎到根、向上捅破天的大变革。在这个变革下,整个企业的ICT和传统资产全部会转化成新型的基础设施,中间每个企业围绕着自己的边界构建自己的智能化操作系统。华为公司有很多不同的行业,每个公司有不同行业,每个行业都会有自己的行业服务模板,在这样的平台使能下,让一个企业更快速完成数字化转型,让一个企业更快速把自己的业务转化成数据,帮助企业去处理自己的业务,之后操作自己的业务,让自己的业务进行升级。华为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我们也希望跟各个行业、各个企业一起不断的加速数字化进程。谢谢大家!
-
都说,冷链物流一度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而眼下早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规划》,积极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在此前的8月初,商务部等9部门也曾发布关于印发《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重点提出加强冷链物流规划。在政策大力推动的同时,随着人们的食品保鲜保质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在市场强劲的需求刺激下,冷链物流也成为各大知名电商物流企业争相追逐的“香饽饽”:阿里旗下驯鹿冷链计划在中国建立50个大中型专业生鲜冷链仓库,布局100条生鲜冷链运输干线、1000条运输支线及冷链短驳;京东物流接连推出了冷链运输服务“京东卡班”、B2B核心产品“冷链城配”以及首个平台化产品冷链整车;苏宁物流宣到2022年将实现100万平方米冷链仓储建设。顺丰则成立冷链物流合资公司“新夏晖”;政策和市场需求刺激下,冷链产业高速前进提到冷链产业,我国由于起步晚、基础薄弱等多方原因,其发展成熟度距离国外的冷链运输网络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目前“断链”问题依然严峻。据估算,我国每年因冷链“断链”造成约1200万吨水果、1.3亿吨蔬菜的浪费,经济损失超千亿元。目前我国水产品、肉类、果蔬冷链运输率分别为69%、57%、35%,而发达国家这部分指标的平均水平在80%~90%之间。冷藏运输率低使得大多数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得不到规范的保温、保湿和冷藏,导致食物的大量浪费。但是,近年来由于政策、需求等方面的加持,促使了我国冷链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冷链物流遍地开花,京东、苏宁、顺丰等电商物流巨头纷纷入局。据平安证券测算,考虑到当前利好的政策环境以及冷链物流产业处于快速上升时期,到2025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总规模约为9154亿元。在产业链上游,近年来我国冷藏车保有量及冷库总量不断上升,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据中物联冷链委统计,2015-2019年,我国冷藏车保有量几乎保持了20%以上的平均增速。在产业链中游的存储运输环节,由于涉及环节冗长、流程复杂,对综合一体化服务、数字化发展需求提升,物流模式转型发展机遇空前。新一轮冷链产业建设与LoRa技术的碰撞正如前文所提,在产业链中游的存储运输环节中,对综合一体化服务、数字化发展需求大幅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冷链物流模式将向平台式方向发展,从而减少资源的信息不对称,因此运输仓储型企业开始朝向综合冷链服务商的模式转变。二是,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为特征的智慧冷链物流成为重要发展趋势。智慧冷链物流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与区块链等技术实时监控流通各环节,打通生产商、供应商、销售商以及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壁垒,最大化冷链物流资源利用率,并实现食品质量与安全可追溯、可监控以及订单信息与位置可跟踪。冷链物流的本质就是对温湿度的全程监控,如何能实时有效地获取运输全过程中的温湿度,以及追踪监控资产甚至其跌落和包装破损等成为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LoRa等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冷链物流产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座头鲸将“定位+通信+感知”能力嵌入每一个智能终端,通过提供“云管端”硬件、软件产品及服务,自主开发的“AI+冷链全域智能管控系统”是覆盖冷链产业全流程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其核心功能模组包含智能硬件(包含通信协议)、云平台(含开放公共接口)、AI数据分析与决策三部分,将LoRa等最新物联网技术,与其在物联网智能硬件、定位导航和数据分析等领域的先进技术与经验相结合,为冷链产业全流程监控提供了端到端解决方案。未来,座头鲸还将利用LoRa等物联网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继续推进其产品在仓库、货运、门店等场景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还将在蔬果大棚、水产养殖池、畜牧场站等领域做进一步扩展。中创星通推出结合移动通讯,射频,定位、传感技术于一体的物联网技术产品,适用于多场景监控。主机具有GPS功能,可实时采集货物位置, LoRa标签可根据业务需求部署在各个监控点,实时采集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震动、光感等数据,通过配套主机的无线网络上报至管理后台,实现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存储,实现物流运输全过程的可视化监控。新一轮的冷库和冷链建设不仅面临人们对食物质量更高的需求,而且还恰逢物联网和人工智能(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相信未来更加着重环境控制的冷链物流将会成为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重点实战区。那时,冷链物流将会是一片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不止冷链物流,LoRa应用遍地开发LoRa作为一种成熟的物联网连接技术,具有“自组、安全、可控”的应用特色,以及远距离、低功耗、易于部署等技术特点,同时,LoRa还是出色的地理定位技术,在地理定位应用方面正焕发出强大的生机。目前,在国内已形成完整且蓬勃的生态,企业数量已超过2000家。从应用的角度来看,LoRa在智能建筑、智慧工业园区、资产追踪、电力与能源管理、表计、消防、智慧农业与畜牧管理、疫情防控与医疗大健康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而成功的应用。随着LoRa技术在室内消费级领域进行开拓,其应用也延伸至智能家居、可穿戴等消费领域。为了让物联网全产业链对LoRa有更新、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Semtech公司将携手物联传媒于10月24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一场“IOTE·2021 LoRa创新应用论坛”。届时,我们将邀请国内LoRa生态圈最具代表性的企业领袖和技术大咖,对LoRa产业现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包括展示LoRa最新产品及创新应用、详解LoRa生态在全球及中国的发展,以及介绍LoRa技术在各个垂直领域的成功应用案例等。
-
一天发货两个亿,一年实现300亿的药品物流,这就是国药的华南物流中心, 今天我有幸带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这样的现代物流是如何实现运营的, 这里是国药物流现代化运营体系的核心,右边代表了13年前国药刚刚建立华南地区的物流体系的高位立体货架, 左边是今年5月份才改造成功的现代化的智能码头系统,满足了12个巷道,6个堆垛机的作业运营服务,实现了出库作业的高效的运营 整个的货物到达机械臂的作业现场的时候,上面有一个智能的拍照系统,对货物进行拍照视觉识别加AI加后面的算法,驱动机械臂的作业,整个的机械化作业需要补充的时候 人工作业可以有效的配合完成分拣贴码的一个作业, 物流作业最大的挑战就是不同的订单的河流,从一楼的智能化出来的货物经过这样的旋转式的流水线进入了上面和人工分拣进行河流 地库出来的货物将进入这样的流水线进行扫描识别,一部分会进入医院的药房,另一部分将在仓库里面进行餐饮, 这就是国药的智能化物流中心,机器人的作业系统。 这样的现代化的智能物流中心代替了传统的人工作业,大大的提升了仓管员的作业效率, 实现了整个仓库空间的高效运营。机器人是有什么样的信息驱动的? 就是我脚下的二维码,如果你的二维码必须要注意 机器人算法也能够照样识别。还有一个重要的细节就是随机存储功能扫描货物上的条码 和库位上的表码实现了捆绑,这就实现了随机存储 这个场景是西西人和机械臂有机的结合,货物从流水线塑造了入口的时候,机械臂智能化抓取货物进行码垛机器人 通过这样的方式运到指定的货位,在整个国药智能物流的末端是三线合流,5面拍照的过程,三条不同的流水线合在一起,从5个角度货物进行拍照识别,保障货物的精准出库。今天的中国物流已经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迈进, 国要做医药物流的标杆,已经树立了成功的典范,他们在短短的5个月的时间,在不影响日常的国药物流的运营基础之上,每天只用三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实现了技术的升级改造,保障13年前的脑系统的正常运营的同时,把现在的智能化的物流体系融入当中,国药物流的这一次转型和升级,代表了中国传统物流转型升级的一个标杆案例,值得大家学习和参考
-
【功能模块】【操作步骤&问题现象】1、2、【截图信息】【日志信息】(可选,上传日志内容或者附件)
-
9月28日-10月20日期间在码豆商城兑换的礼品现已出库转入快递公司,物流信息预计将于7个工作日内更新,届时请关注申通公众号/菜鸟裹裹/支付宝-我的快递等物流平台查看详细物流信息。如兑换后超过30个工作日仍未收到快递请尽快联系小助手微信devcloud1。*库存不足且短期内无法实现补货的礼品已经将兑换使用的码豆全部退还至兑换账号中。今天查了支付宝果然有 华为大气 老板大气!
-
2021年10月23日,由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主办,深圳市物联传媒有限公司与深圳市易信物联网络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IOTE 2021第十九届RFID世界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成功举办。本次大会共邀请了9位业内大咖围绕RFID产业不同环节、场景,共同探讨数字化浪潮之下,RFID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当前产业界的共识。作为最重要的数据采集手段之一,RFID技术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市场机会,推动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而“IOTE 2021第十九届RFID世界大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第一位登场的演讲嘉宾是浙江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RFID实验室负责人颜力,他带来主题为“RFID技术升级与应用突破”的演讲。浙江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RFID实验室负责人 颜力颜力指出RFID技术升级能够带来三个方面的好处,分别是:应用领域的拓展带来需求量的大幅增加;RFID应用方案的更新能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技术升级能够精简RFID标签成本,进而降低RFID的应用门槛。在实际应用中,RFID读取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的干扰、标签与标签之间的干扰、金属物件的干扰等等。为了破解这些难题,菜鸟推出了精准射频识别技术,其核心在于精准识别目标标签和精准排除干扰标签两大方面。另外,只读RFID生态能将芯片面积缩减到原来的一半,成本明显降低,数据加密能力也大幅提升。最后,颜力对下一代RFID技术发展方向作了展望。他表示,未来,所有无源物联网感知层技术都叫RFID。随后登场的演讲嘉宾是上海坤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闵昊,他带来主题为“总有一款芯片适合您 — RFID助力企业数字化智能转型”的演讲。上海坤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闵昊闵昊带来了坤锐面向各大应用领域的IC产品阵列,这些产品匹配不同应用场景而发挥各自的性能优势。以商品流通三大环节为例,在智能制造环节,坤锐推出了具备强大传感能力的IC产品;物流环节则推出更高灵敏度、群读能力的IC产品;在智慧零售环节则推出更侧重于防伪、低成本特性的IC产品。紧接着,闵昊以实际场景案例引入,介绍了几款新芯片。包括适用于鞋服、电商物流场景的Qstar-7U芯片,这款芯片灵敏度达到了-24dbm,强大性能让仓库作业效率大幅提升。Qstar-6T传感系列则具备低功耗、温度传感能力,特别适用于智能制造领域。此外,还有适用于仓储、供应链领域的Qstar-7X系列,适用于防伪、智慧零售领域的Qstar-6X系列等等。紧接着登场的演讲嘉宾是深圳市博思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刘方,他带来主题为“创新与重构,开辟智能打印新视界”的演讲。深圳市博思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高级副总裁 刘方刘方为观众介绍了博思得的新型打印机,该款产品拥有高精度碳带压力调节能力,在高速打印的时候依旧能保障高清打印效果。此外,该款产品突破了传统的一体化打印头模组设计,使用起来既稳定又便捷。随后,刘方重点介绍了博思得的智能热均衡控制技术—HEAT,通过实际打印效果对比可以发现,打印出来的标签表面细节更加清晰。除此之外,HEAT技术还能够有效延长打印头的寿命2-3倍。紧接着登场的演讲嘉宾是艾利丹尼森思创大中华区新零售市场发展经理王悦,她带来主题为“数字赋能转型,携手共创未来”的演讲。艾利丹尼森思创 大中华区新零售市场发展经理 王悦在演讲一开始,王悦介绍道,艾利丹尼森是世界最大的超高频RFID合作伙伴,并且在技术研发上不断投入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帮助企业提高生产率、效率和灵活性。紧接着,王悦介绍了一些代表性的行业应用案例。根据实际应用中的计算,在供应链领域,RFID技术能够将供应链整体开支减少3-5%,带来2-7%的收益。汽车行业在实施RFID数字平台两年后,客户实现供应链效率提升30%,安全库存减少了20%。在鞋服行业,艾利丹尼森帮助Levi’s全球3000家门店普及RFID应用,使得盘点效率大幅提升,门店业绩增长。此外,王悦还分享了食品、酒类、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案例。最后,王悦针对当下疫情、缺芯等产业大环境问题的影响作了分析,并指出行业向环保、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发展态势,以及表达了艾利丹尼森开放生态合作的意愿。紧接着登场的演讲嘉宾是美声集团中国区业务部副总经理陈宏桂,他带来主题为“智能芯片标签-让产品说出自己的故事,助力2B2C管理和营销”的演讲。美声集团 中国区业务部副总经理 陈宏桂陈宏桂表示,在社会商业运作中,可追溯构成产品的重要价值,可以帮助企业实现高效精细化管理。紧接着,陈宏桂以具体案例分析,使用RFID智能芯片后,仓储库存管理效率大幅提升,有效降低人力成本,并提升销售增长。在数据采集之后,还需要进一步盘活数据,以此提升数据管理水平,让数据在原料供应、生产过程、成品出货、物流分发、销售渠道等各个环节都能发挥作用。最后,陈宏桂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RFID在数字化方面的应用会越来越多,数字化溯源将成为可持续产品的标配。紧接着登场的演讲嘉宾是深圳市先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TO冯建华,他带来主题为“物联时代 智能仓配 让仓储更高效”的演讲。深圳市先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TO 冯建华冯总首先介绍了先施科技在快递自动化和智能仓储领域的一些成功应用。并指出政策支持、商业模式变革、技术发展趋势是推动驱动物流仓储智能化升级的三大重要因素。目前,国家正大力推动物流行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新商业模式与制造业转型推动技术升级,大数据、AI、物联网等技术逐渐成熟,实现商用化。自动化、智能化是智能仓储的核心诉求,基于RFID自动/智能化的仓储基础设施。随着数据管理要求的提升,RFID与IoT技术成为了新仓储基础设施。最后,冯总介绍了先施科技的实际应用案例。先施科技鉴于5G技术的eRFID智能系统+华为IoT云平台,助力构建智能仓储的技术方向,大幅度降低企业仓储运营成本,运营效率同步明显提升。紧接着登场的演讲嘉宾是意法半导体MMS市场及应用部市场经理高丽,她带来主题为“新一代NFC标签提升追踪溯源的安全性”的演讲。意法半导体 MMS市场及应用部市场经理 高丽高丽表示,随着智能手机NFC功能的普及,很多场景中都可以直接通过手机让用户参与到应用场景中,不需要增加额外成本。同时,在疫情的影响下,非接触式应用也受到了更多关注,从第三方的分析报告中可以看到,到2024年,将有170亿个设备通过NFC连接,有16亿个设备会支持NFC的功能,NFC的市场市值会达到470亿美金。目前,ST正在不断投入资源,完善生态系统,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也不断打造各种应用场景,打磨产品体验。高丽介绍道,ST推出了ST25 NFC芯片系列,可以满足鞋服、零售、奢饰品、酒类、游戏、医疗等各类场景需求。随后登场的嘉宾是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工程师陈雷,她带来了主题为“RFID检测助力物联网发展”的演讲。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 工程师 陈雷陈雷回顾了RFID行业的大致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政策驱动、应用引导、到市场开拓,再到大规模化推广阶段。在这个过程中,RFID技术不断成熟,性能不断提高,成本不断下降,RFID市场持续高速发展,应用愈加普遍。RFID的测试主要包括空口一致性测试、互操作性测试、性能测试、物理特性测试四种。空口一致性测试的意义在于确保被测样品符合标准定义的空中接口协议;互操作性测试目的在于判断被测样品与其他设备之间协调工作能力;物理特性测试则用于测试不同环境条件和干扰情况下RFID系统能否稳定工作。最后一位登场的演讲嘉宾是深圳智荟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汤军,他的演讲主题是“冷眼旁观RFID物联网行业:“囚徒”困境与“越狱”圣战曙光。”深圳智荟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 汤军汤军表示,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精益化管理的需求正不断增长,这正是时代带来的机遇。全球78%的物品需要数字链接,物联网的市场规模正在高速拓展。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到2025年每年要给1000亿件商品植入RFID标签。汤军认为,RFID也面临着一些方面的挑战。首先,我们需要跳出物理层,因为RFID的革命来自化学与材料革命。此外,需要规避RFID的弱点,将其与多种感知技术相融合,这样才能构建更大的生态。最后,汤军介绍了智荟云平台,能够提供面向智慧资产设备管理、智慧仓储物流、智慧医疗、智慧零售等解决方案,支持各种应用场景。以上就是“IOTE 2021第十九届RFID世界大会”所有嘉宾演讲内容的大致概述。
-
导语:文中以某厂的立体仓库系统为原型使用 Flexsim 软件完成整个物流系统的建模仿真在入库输送系统 仿真的基础上进行系统中的货架和堆垛机的仿真建模同时对物流系统的出库输送逻辑进行了合理简化仿真近年来,Flexsim软件作为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在工程师和设计人员的系统设计过程中扮演着决策性作用。使用 Flexsim可以建立一个真实系统的 3D 计算机模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获取系统性能指标。作为一款通用工具此软件可 被用于不同行业的各大系统中,本文则为制造业自动化仓 库中的应用。1 系统概况本文中原型为某在建造纸厂的自动化立体仓库成套设备系统项目的物流输送系统。此物流系统可分为“入库输送系 统”、“货架、堆垛机系统”和“出库输送系统”三大类。运用 Flexsim 仿真软件,对此项目中的“货架、堆垛机系统”和“出库 输送系统”进行建模。结合前端“入库输送系统”进行仿真运 行分析及优化。1. 1 系统简介在前期“入库输送系统”的基础上本文着重于此系统中的“货架、堆垛机系统”的仿真建模。货架及堆垛机参数见表 1。1. 2 系统主要工艺流程 该物流系统工艺流程可分为如下四个大类:( a) 纸垛入库 当纸垛到达入库目标库位所在的巷道时,巷道堆垛机接 受任务将纸垛运送到仓库的指定货位,巷道堆垛机卸下纸垛 后,堆垛机返回初始位置等待下一个任务。(b) 纸垛出库 当巷道堆垛机接受纸垛出库任务时,巷道堆垛机到达所 需出库的纸垛库位,运送纸垛至出库巷道口。后续出库输送系统将完成运送纸垛至出库站台,同时完成托盘的回收并整 理成托盘组的工作。( c) 托盘入库 当整理好的托盘组到达托盘入库口时,巷道堆垛机接受 任务将托盘组运送到仓库的指定货位,卸下托盘组后巷道堆 垛机返回初始位置等待下一个任务。( d) 托盘出库 当巷道堆垛机接受托盘出库任务时,巷道堆垛机到达所 需出库的托盘库位,运送托盘至巷道出口,输送线自动启动将托盘运送至相应拆盘机。其中,本文结合前期“入库输送系统模型”重点考虑( a) 、 ( d) 流程,( b) 、( c) 流程则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简化。2 FlexSim 建模根据技术要求及实地考察,在 Flexsim 模型界面中布置了 24 个货架及 12 个堆垛机。货架及堆垛机模型视图如图 1 所示。2. 1 货架的模型根据表 1 中的技术参数,共 24 个货架。从北向南依次编 号货架一 ~ 货架二十四。根据表 1 每个货架的外观设置如图 2 所示。货架最大容量及设置为 2832。其中货架七、货架八、货架 十五、货架十六用于存放托盘组,其余货架用于存放纸垛。2. 2 巷道堆垛机的模型根据表 1 中的技术参数,共 12 个堆垛机。从北向南依次 编号堆垛机 1 ~ 堆垛机 12。由于每个堆垛机需要充当运输媒 介往返输送线及货架,则需要根据临时实体流方向,通过Flexsim 的中间节点将巷道堆垛机和输送线或货架相关联。 关联完中间节点后如图 3 设置,通过勾选 use transport 即可实现巷道车参与运送纸垛或托盘的功能。其中堆垛机 4 和堆垛 机 8 为运送托盘组的堆垛机。其余 10 个堆垛机为运送纸垛 堆垛机。2. 3 入库系统模型在前期“入库输送系统”基础上,临时实体输出类型保持12 个对应 12 个纸垛入库巷道口。托盘和纸垛发生器的发生逻辑维持不变。12 个入库暂存区还是继续保留。入库暂存区 纸垛根据类型设置至指定货架的输出关联,纸垛随即通过相 应巷道堆垛机输送到相应货位。货位分配采用从出库段向入 库段,自下而上进行分配。控制策略采用先入先出原则。2. 4 出库系统模型为了系统完整,出库端输送设备如图 4 做了如下简化。 首先,12 个堆垛巷道车分别连接 12 个出口输送线; 为了 区分 12 种货品到对应出库缓存区,在 12 个出口输送线后增 加一条输送线根据货品类型发送至后续 12 个出库暂存区。 出库缓冲线输出设置如图 5 所示,即可根据货品种类发送至 不同的出库暂存区。每个出库暂存区存放一种类型的货品。 其次,订单发生器预设发送 5 种订单类型用箱子表示,一 个订单类型对应不同货品种类,后续对应 5 个订单合成器如 图 6 用于根据订单的种类将不同数量不同种类的临时实体类型合成,合成完毕后到达出库完成缓存区。3 系统故障分析及解决策略整个物流系统仿真运行如图 7。3. 1 故障分析货架配套某巷道堆垛机故障。纸垛已到达入库巷道口, 某一巷道堆垛机突然断开网络或出现未知故障。处理策略: ①货架巷道车调度系统报该巷道堆垛机存在异常。并向 前端设备发送指令,停止发送该类型货物。 图 7 物流系统运行图 ②人工处理巷道堆垛机故障,故障排除后重新发送进行 巷道车入库操作。缺点: 需要人工干预排除故障并重新进行入库调度。3. 2 拥堵及空闲分析①巷道一及巷道五货物量运输量明显高于其他各巷道。 以巷道一为例,由于接收暂存区 1 和暂存区 2 两种类型的临时实体,造成一定程度暂存区货物积压。分析: 仿真模拟的 12 种实体流对应 12 个巷道入口,现实中只有在某特定点才会进 行货位分配。货物的分配可根据类型数量的不同在前期进行 合理规划。故此,积压点不作为拥堵点。 ②入库段由于巷道堆垛机处理出库任务而堵塞。分析: 当仓库投入使用一定时间,纸垛入库和纸垛出库同时存在时, 某巷道堆垛机既有出库任务又有入库任务,优先级分配不合理时会导致入库段或出库段纸垛的拥堵。堆垛机调度系统需实时读取出库和入库输送系统状态,当出现拥堵时根据仓库 出库订单情况调整堆垛机用于出库和入库任务的占用百分 比,形成消息队列处理。3. 3 优化策略及结果根据原方案堆垛机规划,其中四排货架用于存放托盘。 经计算所有货架中托盘总数八个一摞需要 2. 5 排货架。故考 虑减少一排货架以减少成本。此次拟取消货架七。图 8 优化后堆垛机状态饼状图 优化结果: 入库端输送系统所需出库的托盘运送,没有因 为货架的减少而产生拥堵。出库端的托盘入库由于不是重点考虑对象,设置了极端情况为托盘不停的入库直到托盘货架被填满,一旦托盘出库则托盘发生器自动发 送托盘填充。经模拟运行出库端也未发生拥堵现象。优化后 如图 8 所示,由于只有一个货架在用,堆垛机 4 比堆垛机 8 的 使用占空比低,可达到 50% 以下。当堆垛机 8 出现故障时,堆 垛机 4 可为备用堆垛机。4 结论本文首先根据资料对货架及堆垛机系统进行了虚拟建模 仿真,对主要技术参数进行设置,为系统完整地对系统中不做研究的出库系统进行了合理虚化; 其次,在整个系统中通过快速模拟时间得出设备故障导致设备拥堵点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合理解决方法; 最后,提出目前方案中在货架巷道堆垛机的控制策略 和货架组成上可能需要衡量的点进行了分析优化。可为今后立 体仓库系统成套设备设计研究及方案制订提供技术支持。来源 | 本文来源于网络,本着学习交流的目的进行转载,已标注原始作者和出处作者:上海中船重工船舶推进设备有限公司 刘晔 张一珏
-
12
-
1物联网的应用研究现状1.1物联网的应用研究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体育竞赛与体育训练、教育培训、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3]。1)物联网在社会经济与生活中的应用杨子江(2010)提出物联网对环境保护的推动作用,认为借助物联网技术可对生产的节能减排进行全程监控。王粉花等(2010)研究以物联网中无线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人体运动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以满足老龄人护理需求。朱小妹(2010)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生产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在各农作物领域应用传感器,实现各种数据的自动采集。李卢一(2010)基于对物联网研究现状的把握,探讨物联网在构建智能化教学环境、丰富实验教学、辅助教学管理、拓展课外教学活动方面的作用。李胜广(2010)提出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城市应急预警系统中,实现感知城市的功能。王建冬(2010)提出物联网的出现催生了第四代生产性服务业,提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4阶段模型,其技术维度依次为数字计算机、微机、互联网与物联网。物联网在企业方面的应用研究:贾凯(2005)搭建了物联网在医药流通中的应用框架。刘建生(2007)分析了基于物联网的药品流通流程再造措施。温平(2010)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系统,监测设备的温度、振幅,实现信息的及时上报与报警。梁正平(2010)提出基于三维编码的全流程食品追溯系统,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信息的采集与查询和追溯。朱帅(2010)在“物联网对未来零售业的影响”一文中提出“技术催生革命”、“信息分析是增值点”、“机遇和挑战并存”。此外,不少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就物联网自身发展进行了研究。焦泉(2010)阐明物联网与知识产权的关系,提出加快我国物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的思路。宁焕生(2010)提出中国物联网网络管理协议结构(RFID-MP),为中国物联网的架构、信息服务系统和网络管理协议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参考。顾晶晶(2010)设计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的物联网定位模型。杨斌(2010)提出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的物联网企业应用基础框架,该框架利用射频标识构建的物联网对企业产品全流程进行监控,通过SOA实现海量数据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为企业资源整合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张云霞(2010)对物联网领域现有商业模式进行分析,指出适合电信运营商的物联网商业模式。这些研究都为我国当前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探索的思路。2)物联网在物流方面的应用物联网在物流方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物联网对物流的影响以及物联网在物流操作、物流信息及供应链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关于物联网对物流的影响,赵昱(2010)展望了物联网对物流活动的影响。王继祥(2010)提出物联网在物流业中的应用,包括: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企业的智慧供应链。沈旭明(2010)提出物流属于物联网带动产业,提出智能物流的概念。左斌(2010)提出物联网时代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为供应链网络管理组织的主导企业,物联网催生新的物流运作模式———专业化“物联网服务商”。戴定一(2010)认为物联网时代的“智能”是基于网络的,或者说是依托“基于网络的集中式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的”;物联网促进物流智能化;“数据中心”是网络经济社会的一个创新的经济主体,存在“商务模式”运作等困惑。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物流操作中的应用,潘金生(2007)提出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增值服务。朱文和(2010)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务。李霞(2010)分析了物流信息技术与物联网的关系。薛飞(2010)提出把物联网融入物流园区的建设中,利用物联网在不同物流园区间搭建一个互通互利的网络结构。王晓亮(2010)提出物联网可用于我国铁路运输的客票防伪与识别、站车信息共享、集装箱追踪管理与监控及仓库管理。物联网在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一方面表现为RFID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另一方面为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罗秋科(2007)提出EPC(ElectronicProductCode,产品电子代码)系统及其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余雷(2006)提出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物联网物流管理系统。王德玉(2007)提出RFID技术在军事物流领域的应用研究。ChristianDecker(2008)设计了SmartItems(智能物料项目)应用于供应链管理。Vin-cent(2009)研究了RFID与物联网的关系,提出二者有助于救市。金鑫(2010)提出RFID发挥优势物联网助力春运,实现车票实名制管理。王烨(2010)提出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在物流安全领域的应用。荆心(2010)研究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俞灵(2010)提出港口口岸物联网体系结构规划设想。AntonioJ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医院智能信息系统,用于检测过敏及副作用。ReinerJedermann提出基于智能嵌入式标签物流中泛在计算的应用。在供应链物流管理方面,樊世清(2010)讨论物联网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李旸(2010)提出物联网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影响。毕明光(2010)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流供应链研究。张佶(2010)提出物联网提升纺织供应链管理水平。周受钦(2010)提出“物流装备物联网”的概念,即物流装备智能化加上传输网络及管理系统与运营系统。1.2我国物联网应用研究现状评述我国对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的研究非常多,这些研究丰富了物联网的理论研究领域,对我国物联网的理论体系完善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满足了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特定需求。1)上述文献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本文仅对物联网应用方面的文献作梳理,未涉及大量关于物联网技术的文章。上述文献从物联网应用的各个角度展开,形成一些明确的、共识性的观点:①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革命,或称为信息产业革命的第三次浪潮;②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整合,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现全球“智慧”状态;③物联网带来了新的产业革命,可利用物联网信息通信技术改变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④作为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物联网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实现信息的共享、反馈;⑤物联网将是一个新兴产业,物联网产业是具有万亿元级规模的产业;⑥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的障碍集中于安全、成本、效率、标准化、整体规划等方面。总体而言,文献较客观地描述了我国当前物联网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发展物联网的益处,对我国未来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同时探讨了物联网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方向。此外,关于物联网的应用研究角度非常丰富,研究人员众多,不仅限于高校、企业,还包括政府人员;同时研究视角奇特,既包括新兴低碳经济与物联网的关联,也包括传统的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与物联网的关系分析。2)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物联网毕竟是新兴事物,因此,不可否认当前物联网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作用与贡献。但是也应看到上述研究的不足,总体表现为研究内容较空、雷同,学术界对此的讨论非常热烈,但是多浮于表面,实践应用不足。部分研究仍然仅着眼于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细微的应用点,研究内容也不够深入,仅是对物联网技术的套用。部分文章文不对题,对物联网的分析、应用有些牵强附会。应用研究性的文章“为应用而应用”,缺乏应用的基础分析,提出的措施空泛。物联网应用性文章研究从点着手,但是也仅限于点,而非线、面。例如研究主题为“物联网应用于广州物流专线www.88wuliu.cn管理”的多数论文仅是对采购、生产、配送、销售、回收(召回)等供应链过程各个环节的监测,缺少全过程的协作,同时侧重于信息的共享,缺失物联网产业链各主题对实物智能管理的协作。研究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监测,而无后续支持:仅是安全防范,未能做到控制处理。多数论文均将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分析,对物联网商业模式与产业运营的研究较少、较浅。关于物联网产业链中物流配套支持的理论研究较少。2对物联网的认识关于物联网的现实存在性、必要存在性和物联网的重要性,学术界和企业界依然存在不同看法。借鉴互联网的发展,本文认同物联网存在的必要性,认为其发展大有前途。物联网的信息技术、政府关注都不再是问题或者障碍,同时随着突发事件、消费者便利性、企业的合作、智能化控制等方面的需求,物联网由此应运而生,满足基于智能物体处理与互联的网络需求。当前关注的不应该是物联网的机遇,而是如何引导、创造物联网市场需求。在一些高端领域,如军事、医药、应急体系中率先开展物联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试,从而为未来物联网的普遍实施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关于物联网的本质(或者特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2.1物联网技术的综合性物联网技术包括信息、网络以及IC技术,这些是业界公认的,同时物联网还是一项经济技术与管理技术的交叉学科。要成为真正“物物相连”的网络,前期投资非常大,在关键领域的物联网实践可能要面对高投入低产出。此时物联网的应用研究应更多关注其适用性与实用性,而弱化其经济学效用分析。随着未来物联网呈现为“泛在网”,物联网将涉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而控制区域物联网的经济运营就成为经济学者亟待解决的难题[4]。物联网“泛在网”的万物智能管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2.2物联网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物联网的性质和运作类似电子商务,都是提供了一个经济发展的平台和商务环境。物联网具有服务(应用性服务)功能,因此可将物联网划分为第4代生产性服务业[5]。物联网开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主要反映为新的产业链,其实用性和盈利性必须得到关注和体现。物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其研究应侧重经济学角度,即引导、扩大规模性的需求。在当前物联网商业模式的确立与发展中,政府发挥着引导作用,可促进在国家公共领域(交通控制、应急管理等)物联网技术和管理对程序性的事务实践的应用,为未来民用、市场化的物联网实践积累经验。2.3物联网表现为一种网络集合物联网是万物相连的网络,是信息网络和实体网络的集合。其中信息网络是万物信息流的载体,物体实体网络是万物发生关联时的实物移动网络,其部分与现有物流网络重合。物联网运营的目的是万物智能处理,智能信息是手段,物体控制是过程,物体处理是结果。物联网的实质是一个网络,其信息网络和实物网络都是物联网运营的经济网络。在物联网运营中网络应发挥实物信息沟通与实务移动功能,规模经济是物联网物流的经济学原理,在未来物联网规划上应加强物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3辨析物联网与物流的关系基于上述分析,将物联网看成一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独立的产业来看,物联网与物流的关系就较明确了。物联网与物流的关系如同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物流支持物联网各种物的移动(处理)活动,同时物联网产业扩大物流的服务市场以及物联网对智能物流发展的推动。物联网对智能物流发展的推动表现为当前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3.1物流管理支持物联网的运作物流是最早接触物联网理念的行业之一,RFID、EPC技术也都在物流领域有实践应用。在物联网这种新的信息环境、产业结构和商务模式下,物流发挥着实物流通的基础设施、派生需求与支持服务的作用。物联网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万物相连,实现对物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中对物的智能处理要求物是移动的、流通的,而不是固定不动的,这就需要物流节点、运输线路等支持物的转移与暂存之间的协调,甚至会需要物流中心这样的大型物流节点实现区域内物联网物的智能处理的全部活动。因此由物流节点与运输线路构成的物流网络是物联网运作的基础设施。物联网的价值不是表现为可传感的网络,而是各个行业的参与和应用。物联网应用需根据行业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有价值的开发,提供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诸如平安家居、智能消防、环境监测、老人护理、食品溯源等。物的智能管理是各个行业物联网运作的本源性需求,这些智能管理相应地产生物的操作,例如转移、加工、回收或召回等活动,并继续派生出运输、储存、配送、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物联网任务的完成派生出大量的物流活动,物流表现为物联网运作的派生需求。物流的本质是一种服务,实现物的迅速流转,物流管理在物联网运作中亦发挥服务支持的作用。随着制造业的全球化,产品的生产制造、流通扩大到了全球范围,因而基于制造产业的物联网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零部件及成品的全球化供应链物流管理。物联网与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融合将成为企业信息发展的趋势,物联网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供应链各个环节间的无缝集成和产业间的整合。物流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在物联网的服务支持表现为:一是在具体节点、区域内以及区域间物流活动,支持物联网的具体物的操作,二是通过物流外包实现物流服务的专业化,三是跨区域物流的物流企业协作,以降低服务成本。3.2物联网产业扩大物流的服务市场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可以理解为: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物联网的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其所到之处皆有可能成为物流服务的市场或者潜在市场。物联网产业扩大物流服务市场表现在3个方面:1)物联网产业本身的发展需要物流服务。物联网将成为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万亿元级新兴产业,目前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产业在发展的同时还将带动传感器、微电子、视频识别一系列产业的同步发展。随着物联网产业的芯片制造、工程实施、平台建设与系统运维的逐步推进,将形成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物联网产业链涉及大量的物资采购、安装,随之将产生巨大的物联网工业物流服务需求。2)物联网应用带来的物流服务需求。物联网不是孤立的网络或平台,应用是其根本,物联网的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当前物联网行业的应用需求和领域非常广泛,潜在市场规模巨大。物联网的这些应用领域都涉及物的智能处理,因此可以看成是物流服务的需求方。3)基于物联网应用带来的新的物流服务需求。物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降低了生产成本。从价值工程的角度看,物联网的“价值”是“对象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的全部费用之比”。只有不断提高其功能,降低成本,物联网的“价值”才能提高,该产业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6]。当前与未来物联网的应用主要侧重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例如国防军事、环境监测、智能电网等。物联网的应用需要高服务质量的物流支持。一方面需要物流附加增值活动满足特定领域的智能管理,另一方面需要跨地域的物流协作来降低物联网的运作成本。3.3物联网与物流网络结合,实现物的智能化管理物联网的目的是追求物的智能化处理,是通过标识物体属性、识别属性、转化为信息、采集信息、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以及发出指令等动作实现的,最终达到对物体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信息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决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务功能[2]。物联网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因此,物联网运作是具有经济性的管理活动。虽然物联网管理的媒介是信息,但是管理的对象是实物。物联网的信息共享与处理是借助互联网络实现的,而具体到实物的智能化管理则需要借助物流网络的支持。物流网络作为基础设施,保障物品流通过程中的集中存储、集并运输与共同配送的组织与操作,实现物流管理的规模优化目标。对于物联网应用企业而言,适宜的物流管理外包与物流网络的完善,可以实现物流的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运作,从而降低整个物联网应用企业的运营成本。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或应用,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应用的拓展[7]。物联网通过信息网络将需要的物品相连,并将智能化的操作指令反馈于物品,其运作与物流网络密切相关。物流网络包括3个层面[8],即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物流信息网络和物流组织网络,它们与物联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3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2]。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神经末梢,负责物品的识别和信息采集。而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由物流节点和运输线路构成,其是物品流通活动与物流活动的载体。物联网感知层需涵盖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各个节点与线路,从而同时获得物品在流通过程和物流过程的初始信息和过程信息。物流信息网络不仅传输物流信息,同时与供应链其他企业进行信息交互,其与物联网中的网络层相吻合。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而物流组织网络是物流企业与其他企业实现协调与统一的平台。物联网应用层为物品提供智能化的管理方案,必然需要物流组织网络中各方的参与与支持。简而言之,物联网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实现物物相连,物流网络构成物联网运作中实物操作的基础设施和组织管理网络,物联网、互联网、物流网络“三网合一”,三者协作共同实现物体智能管理的目的。4结论物联网不是概念炒作,更不是虚无的抽象,最终必须落地为“物的处理或者物的服务中心”[9],来完成对万物的智能处理。具体化到“物”,物联网反映出“物”的处理,必然包括物流的移动。因此物联网运作中彰显物流的作用,除了完善的信息网络外,还需要相应的物流活动借助物流网络支撑万物的移动(操作或处理)。物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技术、网络模式与经济实体,对现代物流管理与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物联网信息与物流信息的结合、物流标准与物联网标准的统一、物流网络与物联网产业链的匹配、物联网下物流服务的跟进、物流企业介入物联网产业的商业模式等,这也是后续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上滑加载中
推荐直播
-
TinyEngine低代码引擎系列第2讲——向下扎根,向上生长,TinyEngine灵活构建个性化低代码平台
2024/11/14 周四 16:00-18:00
王老师 华为云前端开发工程师,TinyEngine开源负责人
王老师将从TinyEngine 的灵活定制能力出发,带大家了解隐藏在低代码背后的潜在挑战及突破思路,通过实践及运用,帮助大家贴近面向未来低代码产品。
回顾中 -
华为云AI入门课:AI发展趋势与华为愿景
2024/11/18 周一 18:20-20:20
Alex 华为云学堂技术讲师
本期直播旨在帮助开发者熟悉理解AI技术概念,AI发展趋势,AI实用化前景,了解熟悉未来主要技术栈,当前发展瓶颈等行业化知识。帮助开发者在AI领域快速构建知识体系,构建职业竞争力。
去报名 -
华为云软件开发生产线(CodeArts)10月新特性解读
2024/11/19 周二 19:00-20:00
苏柏亚培 华为云高级产品经理
不知道产品的最新特性?没法和产品团队建立直接的沟通?本期直播产品经理将为您解读华为云软件开发生产线10月发布的新特性,并在直播过程中为您答疑解惑。
去报名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