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资讯] 金融界首颗物联网卫星“平安1号”成功发射
    2020年12月22日12时37分,万众期待的长征八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场首飞成功,本次运载的卫星当中包含由平安银行深度参与相关流程,国电高科研发的首颗金融界物联网卫星 “平安1号”(天启星座08星)。“平安1号”的成功发射,是平安银行布局天基物联网,进一步部署星云物联网平台迈出的重要一步,作为天启物联网星座的重要一员——“平安1号”正式展开在轨技术验证和应用测试。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将应用于电力物联网、矿山水文监测、海洋牧场、智能集装箱、生态环境监测、森林防火、绿色矿山和智慧农业等应用场景,助力平安银行提升银行、物联网、供应链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为企业客户提供更丰富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平安1号”与“长征八号”共书华章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并强调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此次发射的运载火箭“长征八号”和首颗金融物联网卫星“平安1号”,都是中国自主创新的最好体现。本次发射是长征八号首飞,长八火箭是国内首次把以液氢液氧和液氧煤油为推进剂的两个子级模块相组合,同等起飞规模下,火箭的运载能力更强。同时长征八号也是我国首款国家立项商业运载火箭,将逐步取代老旧的长征二号及长征四号火箭,成为我国未来主力中型火箭,承担起商业发射的重任。未来的长征八号R型(CZ-8R)将使用箭体垂直起降技术,其芯一级和助推器将分别使用2台和1台1200KN液氧煤油发动机,具备2次启动以及65%变推力能力。本次发射开展了部分功能验证测试,预计在2025年前实现发动机的10次重复利用,2035年前实现完全重复使用。一旦芯级与助推器实现重复回收再利用,必将大幅度缩减商业发射成本,提高我国整个航天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作为长征八号首飞运载的卫星之一,“平安1号”是国内首颗由金融机构合作发射,用于金融服务的物联网卫星。“平安1号”的发射是平安银行为推动全行转型迈入新高度,启动“星云物联计划”,组建“平安”星座联盟的重要一环。通过打造天地一体化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帮助企业与其资产连接,为企业提供有效和可视化的资产监控与控制服务,同时提供数字化经营基础设施,最终承载万亿级供应链及数字金融资产。对于赋能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推动商业银行普惠业务发展,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云端化升级,具有非常高的实践价值和推广意义。平安银行自2016年开始持续加大科技和创新投入,推进和践行数字化转型。今年初,将打造“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三张名片提到了全行的战略高度。该行以金融科技为抓手,全面推进数字化经营和线上化运营,通过全面融入集团五大生态圈,切入各类客户场景,掌握客户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数据,进而提供精准的产品与服务,打造开放互联的平台,通过多赢的模式,持续延展集团获客边界,真正实现“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打造物联网**,探索万物智联无尽可能下一步,平安银行将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探索“物联网+金融”新道路,创新打造“星云”物联网平台,连接数据与实物资产,为客户提供支付结算、新型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财资等全面金融服务的同时,形成数字资产挖掘,数字资产确权,数字资产价值实现的“数字经济闭环”,实现开放融无界、万物互联。星云平台通过工业互联网设备感知、车辆行驶状态监控、生物体征监控、仓储情况监控等技术手段,对监控数据与经营系统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实现客户画像、经营分析、风险预警,向实体经济输出智慧制造、智慧车联、智慧农业、智慧能源、智慧基建、智慧物流等解决方案,在实现数字化金融的同时落地产业互联,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同时星云平台全面融合了**设计理念提高复用输出效率,以分布式构架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延展性,并且通过 API 和 SaaS 封装等技术支持开放银行理念落地,全面实践数字银行和生态银行理念,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目前星云平台已接入物联网设备超过33万台,形成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仓储物流、新能源、智慧养殖等五大行业的标准化解决方案,并对接多家核心企业和头部平台,支持数十个生态合作项目落地。今年,备受关注的“新基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发改委指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排在首位的就是信息基础设施。其中,列出了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平安银行部署星云物联网平台是卫星物联网的前行者与践行者,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卫星物联网星座的全面组网运营,还将为我国卫星互联网积累产业化及全球化运营经验,成为我国物联网领域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加速卫星物联网及数字金融相关产业发展,加速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支点。(CIS)版权声明:转自网络,如需删除请联系楼主删除来源:https://space.stcn.com/tg/202012/t20201225_2666867.html
  • [行业资讯] “重庆2020物联网十大应用案例”发布
      12月24日,2020物联重庆融合发展论坛暨会员大会在江北区举行。会上,市经信委、市大数据发展局分别发布了“2020年重庆市物联网十大应用案例”和“2020年重庆市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十大应用案例”。  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是重庆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的重要支撑。为贯彻落实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充分展示重庆市物联网应用成果,以典型案例示范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市经信委组织开展了“2020年重庆市物联网十大应用案例”评选。  同时,为贯彻落实重庆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充分展示重庆市人工智能应用成果,以典型案例示范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市大数据发展局组织开展了“2020年重庆市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十大应用案例”评选。  经企业申报、专家评审、综合审核和公示等程序,最终,重庆卡佐科技有限公司的“车联网绿色出行应用运营平台”、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的“重庆智慧能源物联管理平台”、重庆广睿达科技有限公司的“生态环境智能感知与AI分析识别系统”等10个案例入选“2020年重庆市物联网十大应用案例”;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分公司的“智慧渔政AI调度系统”、中冶赛迪重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钢铁工业视觉智能应用平台”等10个案例,入选“2020年重庆市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十大应用案例”。  据了解,“2020年重庆市物联网十大应用案例”涉及智能制造、医药物流、垃圾分类管理、能源监控、智慧交通和智慧环保等物联网应用领域。相关案例均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创新模式,取得良好的应用示范效果。  “2020年重庆市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十大应用案例”涉及智慧交通、智能语音、智慧渔政、智能营销、新药研发及智慧养老等领域。评选过程中,评审专家重点关注了项目的创新性、推广性和应用价值。(记者 黄光红)版权声明:转自网络,如需删除请联系楼主删除来源:http://www.cq.xinhuanet.com/2020-12/25/c_1126905147.htm
  • [行业资讯] 选择优秀物联网连接选项的基本指南
    物联网可以提供新的商业模式和产品,这就是许多组织现在开始部署物联网的原因,以免错过发展良机。然而,在任何物联网部署中,在不同的物联网连接选项中进行选择始终是组织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以下将讨论不同的物联网连接选项,以及在选择这些选项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物联网连接技术:范围vs.带宽vs.功耗人们通常可以根据以下三个因素划分不同的物联网选项:范围、带宽、能耗。例如,蜂窝连接可以覆盖远程范围,具有更高的带宽,但是其设备功耗更高。以下是将这三个因素考虑在内的一些常见物联网连接技术。1. Wi-Fi类型:短程、高带宽、中高功耗由于其广泛的可用性和整体可靠性,Wi-Fi是一种流行的网络连接选项。它是为小型物联网部署提供高速连接的最可靠选项之一,在其部署中,物联网设备之间的距离不会太远。这在智能家庭物联网部署中尤其受欢迎。关于功耗,Wi-Fi物联网设备不像蜂窝网络设备那样耗电,这就是最好将Wi-Fi与其物联网设备一起使用的原因。典型用途:智能家用电器,如智能门铃、智能恒温器、智能监控摄像头、Amazon Echo等。2. Mesh物联网类型:短程、低带宽、低功耗Mesh网络(或简称为Meshnet)是指物联网设备之间无线连接的情况,这些设备中的每一个都相互连接以延长信号传播的距离。Mesh网络拓扑中的每个设备都充当一个节点,因此每个节点比前一个设备将信号传播的距离更远一些。在物联网实施中,Mesh网络提供了一种可以连接许多不需要高带宽的设备方法,其设备通常由电池供电。Mesh网络的一个优点是,当一个设备(一个节点)关闭时,其他设备仍然可以发送和接收数据。Zigbee、Z-Wave和Thread是Mesh物联网的三个常见示例。典型用途:许多小型设备,包括智能家用电器,也可作为备份系统使用。这非常适合一直运行的物联网系统,例如农业或医疗系统中的照明设备。3.蓝牙类型:短程、高带宽、低功耗(用于蓝LE)蓝牙是另一个流行的短程物联网连接选项。蓝牙LE设备功耗低,同时还能够以相对较高的速度发送大量数据。但是其覆盖范围比Wi-Fi小得多,并且总带宽仍低于Wi-Fi。典型用途:适用于室内小型设备、大量可穿戴设备。4.蜂窝连接类型:远程、高带宽、高功耗蜂窝连接如今仍然是物联网中最受欢迎的连接选项之一,特别是对于大规模物联网部署来说。如果想构建全球规模的物联网网络,蜂窝连接也是唯一的选择。并且可以提供全球、国际以及区域物联网连接的各种数据计划。这是一个远程选项,同时还提供非常高的带宽,尤其是在新兴的5G技术中。但是,它需要消耗大量电力,因此很难采用电池供电的物联网设备和传感器来实现。3G和4G LTE仍然是最常见的蜂窝连接选项,但也有专门为物联网开发的较新标准,如Cat M(LTE M)和NB-IoT。典型用途:无人机、车辆、大型物联网。5. 低功耗广域网(LPWAN)类型:远程、低带宽、低功耗低功耗广域网(LPWAN)是专门为物联网开发的一种网络连接技术,可以连接相距数公里的物联网设备(就像蜂窝连接一样)。与蜂窝连接相比,其成本更低,并且由于功耗低,其物联网设备不需要配备容量更大的电池。LoRaWAN、Ingenu和SigFox是低功耗广域网(LPWAN)技术的主要产品,虽然它们还没有像其他选项那样受欢迎,但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主要的市场参与者。低功耗广域网(LPWAN)目前有一些缺点,尤其是带宽低,比蜂窝网络连接延迟高,并且总体可靠性较差。典型用途:不需要快速/大数据传输的大规模物联网应用,如现场监控、温度测量等。6.卫星连接类型:远程、高带宽、高功耗在范围方面,卫星连接显然是赢家,因为卫星技术确实覆盖了整个地球,同时还能够高速处理大量数据。但是,无论从初始基础设施还是从定期使用成本来看,卫星连接的成本显然都是最高的。典型用途:在海洋中的传感器等大型项目中。7.其他连接选项在物联网实施中,还经常使用其他的网络连接技术,例如近场通信(NFC)和射频识别(RFID)。近场通信(NFC)提供了一种非常可靠的连接选项,具有较低的功耗,但是其覆盖范围非常小,例如两个连接的设备之间的距离必须在几英寸之内。RFID(射频识别)也是一种低功耗技术,可以将少量数据发送到RFID读取器。但是与其他技术相比,只能传输非常少量的信息。结束语总而言之,物联网连接选项可以分为三大类:高覆盖范围、高带宽、高功耗:蜂窝连接、卫星连接。低覆盖范围、高带宽、低功耗:有线连接(以太网)、Wi-Fi、蓝牙LE。高覆盖范围、低带宽、低功耗:各种LPWAN解决方案和Mesh网络。版权声明:转自网络,如需删除请联系楼主删除来源:https://www.sohu.com/a/440364066_185201
  • [行业资讯] 物联网技术在果树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逐渐形成一种新兴发展趋势。它能够将物体与互联网集合在一起,通过交换信息达到跟踪以及检测的目的。在果树管理中物联网技术已经逐渐发展起来,传统的果树管理方法效率低且工作难度较大,已经不适合现在这个科技发达的社会。因此必须采用新型的管理技术来促进果树管理工作。本文主要讲述了物联网技术在果树管理中的应用,并且阐述了物联网技术的作用和指导意义。果树产业是我国农业中的一项重要产业,果树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的发展,甚至有可能影响整个农业的构架。目前,果树产业收益是某些农村劳动人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极大地影响我果农村居民的生活收益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当前社会经济日益增长,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对农产品特别是果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果树管理方法因为效率低,很难满足现代果业的生产要求,因此,发展新的果树管理技术已经迫在眉睫,而物联网技术正是一个能够改善果树管理技术的新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果树管理效率,促进果业的发展。1、物联网技术概况20世纪初,物联网这一概念已经出现,随后又将物联网与互联网统称为智慧地球,并且很多国家将物联网技术作为国家经济复苏的重点内容,在国家总体规划中,物联网技术占重要地位.21世纪以来,物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信息产业、宽带信息网络已经都集中到物联网技术发展中,同时促进了物联网技术的示范运用。而在农业发展中,物联网技术是农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它极大的促进了农产品的产量,同时增加了老百姓的收益,这对我国农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简单来说,物联网技术是网络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延伸。通过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激光扫描信息等方法,将物品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互换信息,从而通过技术实现物品跟踪、识别、监督管理等目标,促进现代产业的效率。此外,物联网具有完整的结构体系,它包括感知、传输和应用这3个层面。这3个层面之间相互独立且互相支持。感知层即通过红外等技术接收事物的内外信息,例如生长环境、生理情况等信息,它的主要作用是能够全面感知信息,避免疏漏。传输层顾名思义是起传递信息和处理信息的作用。它能够将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并通过有线无线通道传递给信息处理平台,同时在传递信息过程中能够进行信息处理,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应用层则是将经过信息处理的数据等应用于实际产品中,主要是制定详细计划,合理科学的安排或管理,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服务。版权声明:转自网络,如需删除请联系楼主删除来源:http://news.ctocio.com.cn/dzxf/2020/1226/45501.html
  • [行业资讯] 华为发布PLC-IoT技术 挺进高效、经济全屋智能领域无人区
    时至今日,智能家居依然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从1999比尔盖茨那套历时7年、斥资6300万美元打造的"Microsoft Smart Home"落地,到2014年苹果、亚马逊分别发布HomePod、Echo智能音箱产品,紧接着中国传统家电和互联网新贵企业纷纷合纵连横,来来回回折腾了20多年,智能家居到现在为止,依然并没有经济便捷的万全落地方案。曾被称之为"最聪明的家",让我们看到了智能家居的美好图景,为了实现设备间更稳定地互动和连接,均采用传统有线系统,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安装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花销巨大亦是铁律,即便是目前部分小区业主实现了居住的智能化,家里不仅要放个几立方的机箱,而且这些真正全屋智能的小区房价动辄比周边小区均价高出七八千/m2,不具备一般家庭普及的可能。可能有人要说了,换用无线连接不就好了?可是你家书房的WiFi能够24小时不间断顺畅地接到厨房的智能设备上吗?要切断你家智能设备间的友好交互,几堵墙足以。有线布网复杂成本高,无线连接稳定性弱、接入设备台数还受限,所以现实中我们目前看到的现状:大多只是局限于单品智能,升级一些的是单系统的智能,比如窗帘自动开合、安防系统和手机的简单链接。而全屋各个场景之间的协同工作的真正智能家居,依然是一片无人区。想象一下,家里的起居生活至少会涉及到水、电、光、声等基础系统,而这些目前分属不同产业,不同产业内的产品因为"七国八制"的标准协议、末端处理能力的差异等原因,属于基本割裂的状态,没能形成高效智慧协同。如果要把这些断层都打通,需要的是云、芯片、网络以及AI等技术的叠加。言而总之,智慧家庭的落地需要能够从底层基建到顶层应用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这个方案要足够简洁、完整,且经济,或许华为12月21日在全屋智能发布会上提出的PLC-IoT基本符合这个要求。华为全屋智能落地的基本盘全屋智能的精髓在于,设备间如何高效稳定连接。在华为看来,要实现这个目标,"有线+无线"这两条腿皆不可偏废。而相应的未来的全屋智能方案也就有了"两张网":一张采用PLC家庭物联总线的窄带网络,PLC-IoT技术将电力网和窄带通讯网合一,可以保证全屋上百个智能设备的稳定连接,组网只需一位电工就可以完成,并能能实现对设备统一管理。而目前我们能够高频用到的智能家居产品中,8成左右声光水电等系统互联都只需要窄带网络就可以很好地控制。将布署成本、管线成本大幅度降低。而对于数据传输、性能等要求很高的2成左右的设备,可以用宽带连接,而这方面,华为成熟的Wi-Fi6+技术可以让平板、手机、路由器、电脑等设备自由无死角地覆盖。这"两张网的两端",一头连着一个超级主机,一头连着海量的设备。先说主机,在此前凤毛麟角的全屋智能方案里,这个主机非常硕大。就像前面所说,功能完整稳定的总控制中心基本上要上百个回路,19英寸的机柜,占地至少2平米。房价飞涨的现在,白白浪费几平米的代价实在是大。而华为PLC-IoT方案里,这个主机可以直接嵌在墙体内,身材小巧却能真正实现全屋智能硬件之间的互联与协同,既是连接中心,也是影音娱乐中心,还是计算中心和控制中心。并且传统的光猫、路由器、插线板等设备也可归在一个4A纸那么大的盒子里,告别了传统的家庭弱电箱混乱的局面。而另外一头的海量设备很好理解,主要是来自于华为品牌的交互、连接和计算等三类核心产品及 HiLink 泛生态单品与声光水电气等成套系统构成。1个主机+2张网络+N个硬件,组成了华为全屋智能 ALL IN ONE 解决方案的基本盘。打通智能家居最后一公里的PLC-IoT从城市CBD到边陲远郊,电流的无处不在成为现代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而那张繁复密实的电网,成为目前连接四海人民的最扎实的基础,如果这张网附加了信息数据传输,它就有了无以复加的价值。从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正是基于PLC-IoT网络,千门万户里的智能家居入网设备才能够实现无限扩容,且稳定连接,说它是对智能家居设备连接的再造和重生也不为过。而华为今天提出这个方案,并非一日之功。从2017年,华为就已经和电力、交通、消防、金融等各行业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开展联合创新,构建了配电物联网、智慧用能、智慧路口、智慧金融、智慧消防、智慧助航灯等多种创新解决方案,也有超过100家合作伙伴基于该技术将和华为展开新的产品和方案的集成创新。数据不会说谎。2019年12月19日,"华为PLC-IoT生态联盟"成立,73家初始成员对这个技术的支持和站台,可以看到该技术的广阔前景和蓬勃生机。曾经深耕数年的PLC 技术,静默无声中丰沃了华为全场景智能家居的土壤。华为用专业审慎的视角,在深耕多年后才将全屋智能用朴素亲民的方式,传播给越来越多的大众。华为PLC-IoT正在走一条前无古人的开创式道路。华为只做可IP化的交互设备2020年8月,《2019-2020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中显示,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已突破12亿,设备连接量占全球比重超60%,2019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突破1.5万亿元,同比增长25%。多元、长尾的智能家居设备市场长期的生命力和延展力,但是华为不为所动,在战略性和商业化的双重考量下,始终坚持做好"基础设施",而这,恰好也是华为HI-link生态繁荣的本质。发布会上,余承东表示目前HiLink已覆盖150+品牌、4000+SKU、800+合作伙伴,超过2.2亿的IoT设备,可以为家庭全屋智能提供更丰富的产品选择。"华为会做的产品一定是可IP化的",华为消费者业务IoT产品线总裁支浩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华为消费者业务IoT产品线总裁支浩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华为"不得不做"的为数不多的硬件里,电视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块。在12月21日的发布会上,以全屋智能被放到同等重要的产品还有华为智慧屏家族的全新成员S系列。除了至高支持120Hz高刷新率、分布式游戏、智慧屏K歌、可视门铃等亮点功能外,"常用常新"是这款智慧屏带给大众感受最深的标签。在以往人们的认知里,电视可以通过版本升级来修复一些BUG,而华为智慧屏打出的概念是通过升级,可以给消费者在不同阶段带来全新的功能、新的使用场景,新的UI界面,实现智慧交互不过时、跨屏体验不过时、IoT控制不过时和影音娱乐不过时,让你时不时都觉得自己拥有眼下最新的智慧屏产品。当然这些规则同样适用于V 系列、X 系列。在华为看来,智慧大屏是全屋智能家居的重要入口之一,它是智慧交互中心、跨屏体验中心、 IoT 控制中心和影音娱乐中心。相比手机、音箱,华为智慧屏远场拾音、更大屏幕等优势,无论是作为语音入口还是HiLink 生态管家,都有更好的控制体验、更直观的信息呈现和更多的交互可能。作为华为全新智能家居子战略的首款落地产品,全新的S系列智慧屏是同价位段产品中首次支持 120Hz 高刷新率的产品,而分布式游戏、大屏 K 歌等特色更符合年轻人的语境,"这个系列相当于华为手机中的nova系列,定位中端市场"。余承东在发布会上向大家直接干脆地展示该系列产品的清晰定位之余,也让我们看到了华为抢占智慧家庭场景主入口的决心。写在后面:"智能家居要做好连接,所以我们做了WiFi6+路由器;要做好交互,所以我们做了音箱、智慧屏;怎么把所有产品有效整合协同起来,还缺少一个智能主机,就有了PLC-IoT方案。"从支浩的发言里,可以看到,华为在1+8+N的全场景战略里的每一步都有其自恰的逻辑。而在此次发布的产品和技术之外,"常用常新"则是PLC-IoT和全新的智慧屏S系列里反复强调的关键词,透过它我们也看到可贵的价值观,那就是不断通过自身底层边缘技术创新的革命,带给消费者最大的实惠。而这,也终将反向促成消费者对于华为产品的买单和品牌的认可。
  • [行业动态] 华为云FusionInsight MRS云原生数据湖直击传统大数据三大痛点,赋能新云原生企业
    伴随云计算、大数据、AI、5G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云原生”在2020年成为备受瞩目的热词,云原生在确保企业数字化转型中资源快速供给的同时,还能做到敏捷的应用开发、交付运维能力,加速企业的敏捷创新,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必经之路。早期,云原生只是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技术,包括开源、容器、微服务、编排工具等,并没有给出一个关于云原生的具体定义,各厂商根据自身的理解对云原生进行探索和实践。历经五年的野蛮生长,云原生技术和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如今,云原生已被各行业广泛接受,加速进入云原生2.0时代。在这个全新时代,数据作为云原生体系中的重要生产资料,如何发挥出数据最大的价值成为客户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大数据平台面临的困境随着5G、IoT、AI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大数据系统随之建立,并从海量数据发掘数据价值服务于客户。而大数据平台,已逐步进入客户的生产系统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云原生概念的火热,业务敏捷性的需求,传统大数据平台在应对时渐露疲态,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硬件集采,配置不合理目前,企业依然以统一采购硬件的方式为主,配置的框架固定,未考虑大数据在不同场景中对资源的不同诉求,例如离线分析高CPU使用率,实时分析高内存和CPU使用率,全文检索高IO等使用服务器资源的特点,造成集采服务器配置与所需配置存在矛盾,易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硬件异构,不同厂家的硬件,对于操作系统、大数据软件甚至一个小的工具的异构兼容不统一,造成硬件不可复用,维护管理成本居高不下。2.    手工部署,效率低大数据部署、调优方案相对复杂,手工部署的步骤多,导致周期长、成本高。从方案设计到部署安装调优完成,往往需要20多个环节,一个30节点规模的集群,至上线交付至少需要1个月。同时,传统大数据基础环境的安装存在大量重复性操作,例如安装网络、OS、硬盘RAID方案、分区等,手工部署操作不仅容易出错,且效率不高,每天安装速度仅在10-15节点。3.    资源弹性不足伴随数据量的激增,大数据集群几乎每年都需扩容一次,但传统大数据在扩容时不够敏捷,政企客户在扩容时需先申报,再采购,等设备到位后才进行安装部署扩容,完成整个过程至少需要3个月,超长的等待周期无法满足高速变化的业务诉求。同时,传统大数据集群的资源独占、不共享,资源弹性不足,在业务高峰时无法借用其他闲置资源,在业务低峰时,无法释放闲置资源,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传统大数据走向云原生数据湖面对传统大数据共有的三大难题,各大厂商已纷纷利用云化来解决这些问题,华为云FusionInsight 认为,理想的云原生数据湖应该具备如下特性:1.     配置标准化,存算分离,资源利用率高首先,云化让大数据、数仓等资源配置标准化(华为多年大数据交付经验计算)交付,可以根据客户用数场景,科学地发放对应硬件资源;同时经过兼容性测试的硬件,也降低了客户资源异构带来的兼容性风险与ISV的适配工作量。其次,云原生数据湖将采用存算分离架构,使得计算与存储能够独立扩容,计算不足扩计算,存储不足扩存储,资源利用率提升30%+。2.     集群搭建周期从月到小时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环境搭建可实现全程可视化自动部署,在线运维监控,让大数据集**付时间从数月缩短到小时级。3.    集群扩容,资源池申请,无需等待管理员可预测建成的IAAS资源使用量,提前应对大数据资源申请,在实际使用中做到集群资源的弹性发放,无需等待,资源可用即可得。大数据云化为客户带来敏捷、高效、弹性的便捷云底座,让传统大数据走向云原生数据湖,实现大数据与云计算融合,算力更弹性,管理更敏捷。为加速政企数字化转型,助力传统大数据向云原生数据湖升级,原FusionInsight HD与华为云MRS强强结合,架构、内核归一,已全面升级到FusionInsight MRS云原生架构,将为客户提供一企一湖、一城一湖的解决方案。更多云原生前沿技术请关注12月30日华为云TechWave云原生2.0技术峰会,拥抱云原生2.0,赋能“新云原生企业”!更多内容,华为云FusionInsight系列文章:https://bbs.huaweicloud.com/forum/thread-66105-1-1.html 
  • [技术干货] 【智简联接,万物互联】华为云·云享专家李万龙:IoT梦想,从0到1的实现
    随着过去几年传感器和终端设备长足的发展,加上通讯连接在带宽和速度上的大幅提升,物联网 IoT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进。5G的迅速崛起,IoT技术应用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作为一个有着18年工作经验的“老”程序员,李万龙虽然一直从事软件工程方面的工作,但他心中一直有软硬件结合的梦想,尤其近几年物联网概念再一次风靡,他更是蠢蠢欲动。但既往的工作内容和经验都和嵌入式开发无关,对于物联网的相关开发,有点无从下手。2019年4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华为云物联网平台提出的1+2+1战略。于是,李万龙抱着看一看的心态浏览着华为云物联网论坛。也正是这个无心的浏览,李万龙发现论坛正在举行“IoT在线训练营”活动,该活动主要介绍华为物联网+LiteOS+小熊派的技术学习。李万龙当时就激动了起来,这个线上培训有案例有老师,就是他梦寐以求的软硬结合的物联网场景。于是,他立马注册了账号报名参加活动,下单购买小熊派硬件设备,开启了他的物联网之路。跨过零,走进物联网毕竟是第一次接触物联网,李万龙在一开始除了物联网这个名词,其他的都不了解,设备端的开发都需要从零开始。李万龙表示,在学习的过程中,华为云老师准备的课程非常全面和干货。李万龙从物联网的概念开始,认识了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学习了华为IoT的组成和使用,尤其是LiteOS物联网操作系统,这是华为云在各大物联网平台最突出的一点---物联网操作系统,结合小熊派案例的演练,在短短2周的学习中完全掌握了基本的应用。并且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业务方案设计能力,把身边一个典型的场景,用物联网方式设计出了整套解决方案--智慧校园案例,此案例在培训学习成果的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实践出真知,圆物联网之梦也正是得益于这两周华为云课程的学习,让李万龙从一个门外汉,轻松入门物联网领域。随后在华为云IoT培训老师魏彪的鼓励下,李万龙参加了2019年度的开发者大赛。对于当时李万龙来说,感觉自己的水平离参加大赛还很远。尽管用Demo在培训成果评比获得一等奖,但毕竟不是产品。于是乎,李万龙下定决心用两个月的时间,通过更加深入的学习物联网知识,结合华为云IoT平台,把这个智慧校园的Demo做成一个可以上线的真正产品。经过不懈努力,李万龙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华为云物联网平台的南向设备接入和北向应用接入,一个物联网应用产品雏形已经完成了。端到端设计示意图第二版服务能力设计为了打造优秀的产品,李万龙在华为云IoT平台上继续学习新的接入和产品场景结合技术,终于把原始的Demo做成了一个可以面向用户的上线产品。为了能够正式运营正式注册了公司,李万龙申请了产品商标--家校物联(家校互通、智在物联)。不仅如此,这个产品还顺利入围2019年度华为云开发者大赛IoT赛道的决赛,并在华为东莞总部决赛中获得优胜奖,这一次经历也让李万龙真正从互联网实现了物联网梦。自从跟随华为云物联网学习以来,李万龙在学习新知识上就像一块吸水的海绵,每一段吸收都是满满的能量,当然这段过程也很痛苦,当时课程的Demo多是C语言和Java语言,而李万龙最熟悉的却是.Net。.Net跨平台也是近2年的发展,除了理论所能借鉴的代码却没有,在论坛上也常有人问.Net平台C#如何接入华为物联网,但无人回答之。虽然物联网平台的接入是和语言无关的,然而却无人在这个语言上提供可参考的案例。李万龙决心根据接入接口打造一个.Net接入的案例,为社区的小伙伴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回头总结起来,李万龙表示,物联网无非是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把哑终端变成主动和上级服务互动的智能设备,随着5G和AI的发展,物联网的接入设备更加丰富,终端能干的事情也越来越多,终端也越来越智能化,IoT边缘计算的概念随之而来,万物互联也正在走向万物智联。李万龙在完成了IoT在线训练营后,发表了首篇华为云社区博客和项目帖子,详细介绍了.Net平台用C#语言如何完美的接入华为物联网。在开发者大赛准备过程中也完成了南向设备.Net环境MQTT协议的接入,在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从0到1,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从0到1,也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是重要的知识学习,掌握技能,这个过程的起始是困难的。从0到1的实践非常重要,相当于成功路上的第一桶金,也正体现了华为学习课堂的重要性。虽然互联网上的知识点很多,但是都很零碎,反观华为云课堂的课程学习知识系统,条理清晰,知识也能扩展得更多。从1到n就是技术的实际综合应用,这个时候就需要各个知识点的串联,在1个案例中应用成果,可以复制到n种场景、n个行业,让学到的知识开枝散叶,这就不仅仅需要训练营学到的知识,还需要行业知识的深耕,师傅领进门,真正的修行还要靠自己实干。在2019华为开发者大赛决赛现场,李万龙感受到IT精英们年轻的朝气。作为在参赛者中是年龄最大的,业内一直再说“IT人35岁后在技术革新中落伍了,要退休了”。站在领奖台上的李万龙从来不相信这一套,他掀翻35岁IT人退役魔咒,站在巨人肩膀上,应用新技术,结合经验,整体方案优势,让IoT快速生花,这就是李万龙得最新感悟。
  • [经验交流] 大数据学习
    薪资高、机会多、缺口大,让大数据在开发圈里成了香饽饽。 在中小企业做了一段时间大数据,但是只做大数据全流程中的一小块工作,对整个流程啊、怎么选型都没啥概念,而且公司的数据量级也不够,跳槽到大厂很难。自学了一阵大数据,只学到了皮毛不说,根本没有数据库去模拟存储计算,简历上也只敢写「了解」某某技术,最后连份工作都找不到。想转行大数据,苦于入行无门...... 上面这几种情况,一看就是没经历过真实项目,也没有受过系统训练导致的,做大数据的薪酬是高,但门槛也是高,因为不管你是什么级别,所需要的技术栈你都应该用过,否则,别说大厂了,进中小企业都难。 那么,大数据究竟怎么学?今天,跟大家聊一聊某大神的学习路径和方法。第 1 阶段,掌握Java Web数据可视化。你需要掌握Java服务器端技术,前端可视化技术,数据库技术,这个阶段主要是储备大数据的前置技能,当然你已经可以从事数据可视化工程师的工作了,但还不能算真正入门大数据。 第 2 阶段,学会 Hadoop 核心及生态圈技术栈。这部分涵盖的技术比较多,像 HDFS 分布式存储、MapReduce、Zookeeper、Kafka等你都得掌握,掌握后可以去从事 ETL 工程师等一些大数据的岗位,但是知识储备还不够完整。 第 3 阶段,搞定计算引擎及分析算法。计算引擎我建议是 Spark 和 Flink 都能熟练使用,虽然现在一些企业还在用 Spark,但未来 Flink 一定会成为主流。学到这,你已经具备相对完整的大数据技能,能从事一些高薪的岗位了,像大数据研发工程师、推荐系统工程师、用户画像工程师等。  
  • [云计算周刊] 大数据随云计算的出现发生了变化
    随着网络世界成为企业目前最大的市场,大数据成为他们拥有和使用的最强大的工具集。几乎所有的网站和应用程序都会跟踪用户的浏览动态,以记录并随后分析用户的需求和选择。大数据技术不仅包括数据的采集,还包括对数据的理解和分析,以创建用户行为模式。只有这样,大数据才能对企业有用。大数据应用为企业进行市场研究、原型开发、产品开发和演变、用户获取以及营销工具铺平了道路。因此,大多数企业都希望以更新、更具创新性的形式使用“大数据”技术。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收集数据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处理数据的方式是新的,而且每天都在进一步发展。早期的数据存储在需要大量物理空间的数据存储设备中。这些数据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和其他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技术进行分析,其中数据以表和数组的形式存储,然后使用查询进行检索。随着数据的增加,这些存储技术变得难以应对。由于计算机、移动设备、物联网设备等大量数字设备现在正在收集和处理数据,并对其进行优化以进一步使用,如今已经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由于这些原因,在以往只有大型企业使用大数据技术,他们可以承担存储这些大量数据的成本,然后开发和使用这些分析算法以供进一步使用。大数据的应用随着云计算的出现发生了变化借助云计算服务,“大数据”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云计算技术基本上消除了存储量不断增加和不断变化的数据集对采购和使用大量硬件的需求。除了数据存储之外,甚至数据处理算法现在也可以在云平台上使用。这显著降低了技术使用成本,并消除了其他限制,例如所需空间。随着其他业务现在以cookies和其他工具的形式收集数据,收集到的数据量呈指数性增长。根据报道,全球2020年的互联网流量将达到2.3ZB。智能手机的地理同步数据移动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及其位置和地理标记功能使数据的新维度得以发展,其中包括跟踪用户的移动,这不仅是数字的,还包括物理的。这打开了一个新的商业运营领域,这些数据可以更有效、更稳定地确定用户行为模式。例如,谷歌地图、旅游网站和应用程序,甚至零售平台现在都在使用位置数据为用户提供定制内容。物联网设备正在进一步推动大数据的获取和分析人们生活中的一切都在逐渐变得数字化。这包括几乎所有的日常用品:电视机、洗衣机、手表、灯泡、电扇甚至衣服现在都是智能设备,因此可以进行跟踪。所有这些设备都是用户数据的巨大来源,这又是大数据开发和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导致创建了实时行为模式,这些行为被企业广泛使用。例如,当你在“Alexa”或“Google Home”搜索某个旅游项目时,谷歌公司就会知道你打算去哪里旅游。因此,可以从用户那里获得相关信息和诸如酒店预订之类的查询。此外,人们的睡眠模式可以通过使用大数据统计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进行有效监控。聊天机器人:大数据的未来大数据是企业收集和利用的稳定而巨大的信息流,以改进营销和客户服务。其整体效率以其规模、速度和变化为中心。聊天机器人可以轻松地大量收集此数据。借助机器人的处理速度,聊天机器人可以同时与多个客户交流,并提供更高的客户参与度和满意度。这就是它们现在被多家医疗、保险、银行业务等用来进行在线用户交互的原因。聊天机器人与大数据产生一种共生的关系,相辅相成。越来越多机器人收集大量数据,现在也用于分析人类的心态。该概念已被用于开发“情感分析”系统,即试图通过文本确定某人对某物的情感反应的实践。随着机器人收集更多的数据并成功地识别出更多的情感,它们在分析这些信息方面做得更好,在这个过程中,它们自己也变得更智能。因此,它们相互帮助,形成一个不断发展的相互改进的链条,当与人工智能和机器等技术相结合时,往往会发掘和开发新的以用户为中心、面向未来的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大数据如今主要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其数据量有时高达TB和PB以上。随着移动应用程序、社交网络、Web搜索请求、文本消息和媒体文件等产生大量数据,到2025年,全球产生的数据将达到175ZB。随着按需付费的最新发展,云计算基础设施将为大数据技术及其应用程序提供巨大的敏捷性、可扩展性、易用性。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将进一步提高其实用性和有效性。未来几年还将开发混合业务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大数据将在几毫秒内实时处理,从而在几秒钟内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决策。这就是科技的未来,并将持续发展。
  • [热门活动] [全栈开发者-活动分享] 【大数据全栈成长计划】呼朋唤友来学习,共同进步赢豪礼!
    【大数据全栈成长计划】已上线报名现已开启>>>>>>>点击此处了解详情当然我们一定不会只有学习课程这么简单我们准备了“带着好友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赢好礼””的超大惊喜活动时间:即日起至2021年3月全阶段课程更新结束止具体操作流程如下:步骤一:邀请人成功报名大数据全栈成长计划后(点击去报名),点击图示中的“分享有礼”按钮丰厚奖品等你来拿赶紧邀请小伙伴快来参与吧!!!
  • [其他] 总结下大数据与深度学习的关系
    (1)深度学习是一种模拟大脑的行为。可以从所学习对象的机制以及行为等等很多相关联的方面进行学习,模仿类型行为以及思维。(2)深度学习对于大数据的发展有帮助。深度学习对于大数据技术开发的每一个阶段均有帮助,不管是数据的分析还是挖掘还是建模,只有深度学习,这些工作才会有可能一一得到实现。(3)深度学习转变了解决问题的思维。很多时候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走一步看一步不是一个主要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了,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要求我们从开始到最后都要基于一个目标,为了需要优化的那个最终目标去进行处理数据以及将数据放入到数据应用平台上去,这就是端到端(End to End)。(4)大数据的深度学习需要一个框架。在大数据方面的深度学习都是从基础的角度出发的,深度学习需要一个框架或者一个系统。总而言之,将你的大数据通过深度分析变为现实,这就是深度学习和大数据的最直接关系。详见 kbsc13 AI算法笔记
  • 强强联手布棋局!奇瑞与华为开展深度合作
    本周,奇瑞汽车与华为在芜湖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据车叔了解,双方将在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推动双方业务共同发展。另外双方将共同研究探索5G创新应用场景,在5G+V2X、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同时,为了能使奇瑞紧跟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变革,双方还会在大数据基础设施、存储、分析、高性能计算、信息化等方面展开合作。在这之中提到了一个技术名称V2X,可能有人不明白其含义,车叔为大家讲解一下。所谓V2X其实就是车辆与外界信息交互的一种技术,可以实现车与车以及车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实现手动驾驶和自动驾驶兼容,同时也极大的提升了行车安全性。车叔认为,两大各自领域的巨头合作,对奇瑞来说将会加速汽车数字化以及智能化方向的转型进程,而对于华为来说则是其在汽车业务方面的进一步拓展,从小了说,这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一次合作,往大了说,这就是国内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
  • [技术干货] 【智简联接,万物互联】华为云·云享专家李万龙:IoT梦想,从0到1的实现
    随着过去几年传感器和终端设备长足的发展,加上通讯连接在带宽和速度上的大幅提升,物联网 IoT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进。5G的迅速崛起,IoT技术应用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作为一个有着18年工作经验的“老”程序员,李万龙虽然一直从事软件工程方面的工作,但他心中一直有软硬件结合的梦想,尤其近几年物联网概念再一次风靡,他更是蠢蠢欲动。但既往的工作内容和经验都和嵌入式开发无关,对于物联网的相关开发,有点无从下手。2019年4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华为云物联网平台提出的1+2+1战略。于是,李万龙抱着看一看的心态浏览着华为云物联网论坛。也正是这个无心的浏览,李万龙发现论坛正在举行“IoT在线训练营”活动,该活动主要介绍华为物联网+LiteOS+小熊派的技术学习。李万龙当时就激动了起来,这个线上培训有案例有老师,就是他梦寐以求的软硬结合的物联网场景。于是,他立马注册了账号报名参加活动,下单购买小熊派硬件设备,开启了他的物联网之路。跨过零,走进物联网毕竟是第一次接触物联网,李万龙在一开始除了物联网这个名词,其他的都不了解,设备端的开发都需要从零开始。李万龙表示,在学习的过程中,华为云老师准备的课程非常全面和干货。李万龙从物联网的概念开始,认识了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学习了华为IoT的组成和使用,尤其是LiteOS物联网操作系统,这是华为云在各大物联网平台最突出的一点---物联网操作系统,结合小熊派案例的演练,在短短2周的学习中完全掌握了基本的应用。并且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业务方案设计能力,把身边一个典型的场景,用物联网方式设计出了整套解决方案--智慧校园案例,此案例在培训学习成果的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实践出真知,圆物联网之梦也正是得益于这两周华为云课程的学习,让李万龙从一个门外汉,轻松入门物联网领域。随后在华为云IoT培训老师魏彪的鼓励下,李万龙参加了2019年度的开发者大赛。对于当时李万龙来说,感觉自己的水平离参加大赛还很远。尽管用Demo在培训成果评比获得一等奖,但毕竟不是产品。于是乎,李万龙下定决心用两个月的时间,通过更加深入的学习物联网知识,结合华为云IoT平台,把这个智慧校园的Demo做成一个可以上线的真正产品。经过不懈努力,李万龙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华为云物联网平台的南向设备接入和北向应用接入,一个物联网应用产品雏形已经完成了。端到端设计示意图第二版服务能力设计为了打造优秀的产品,李万龙在华为云IoT平台上继续学习新的接入和产品场景结合技术,终于把原始的Demo做成了一个可以面向用户的上线产品。为了能够正式运营正式注册了公司,李万龙申请了产品商标--家校物联(家校互通、智在物联)。不仅如此,这个产品还顺利入围2019年度华为云开发者大赛IoT赛道的决赛,并在华为东莞总部决赛中获得优胜奖,这一次经历也让李万龙真正从互联网实现了物联网梦。自从跟随华为云物联网学习以来,李万龙在学习新知识上就像一块吸水的海绵,每一段吸收都是满满的能量,当然这段过程也很痛苦,当时课程的Demo多是C语言和Java语言,而李万龙最熟悉的却是.Net。.Net跨平台也是近2年的发展,除了理论所能借鉴的代码却没有,在论坛上也常有人问.Net平台C#如何接入华为物联网,但无人回答之。虽然物联网平台的接入是和语言无关的,然而却无人在这个语言上提供可参考的案例。李万龙决心根据接入接口打造一个.Net接入的案例,为社区的小伙伴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回头总结起来,李万龙表示,物联网无非是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把哑终端变成主动和上级服务互动的智能设备,随着5G和AI的发展,物联网的接入设备更加丰富,终端能干的事情也越来越多,终端也越来越智能化,IoT边缘计算的概念随之而来,万物互联也正在走向万物智联。李万龙在完成了IoT在线训练营后,发表了首篇华为云社区博客和项目帖子,详细介绍了.Net平台用C#语言如何完美的接入华为物联网。在开发者大赛准备过程中也完成了南向设备.Net环境MQTT协议的接入,在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从0到1,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从0到1,也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是重要的知识学习,掌握技能,这个过程的起始是困难的。从0到1的实践非常重要,相当于成功路上的第一桶金,也正体现了华为学习课堂的重要性。虽然互联网上的知识点很多,但是都很零碎,反观华为云课堂的课程学习知识系统,条理清晰,知识也能扩展得更多。从1到n就是技术的实际综合应用,这个时候就需要各个知识点的串联,在1个案例中应用成果,可以复制到n种场景、n个行业,让学到的知识开枝散叶,这就不仅仅需要训练营学到的知识,还需要行业知识的深耕,师傅领进门,真正的修行还要靠自己实干。在2019华为开发者大赛决赛现场,李万龙感受到IT精英们年轻的朝气。作为在参赛者中是年龄最大的,业内一直再说“IT人35岁后在技术革新中落伍了,要退休了”。站在领奖台上的李万龙从来不相信这一套,他掀翻35岁IT人退役魔咒,站在巨人肩膀上,应用新技术,结合经验,整体方案优势,让IoT快速生花,这就是李万龙得最新感悟。
  • [技术干货] 手机上了解大数据知识的利器:MRS知识速查工具
  • [云计算周刊] 聚焦云计算产业发展趋势等 “2020云天大会”举行
    工人日报客户端12月17讯 12月16日,由人民网、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宁夏回族自治区通信管理局、中卫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人民在线、人民数据(国家大数据灾备中心)、中卫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2020云天大会”在宁夏中卫市举行。本届大会以“数字时代·数据安全”为主题,来自中央部委、科研院所、中央媒体以及数百家知名企业的嘉宾共聚一堂,围绕“云安全”“云计算产业发展趋势”“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安全问题”等话题开展深入交流。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大会由主论坛以及12个分论坛组成。主论坛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于北京、中卫同步启幕,两地嘉宾“云”上对话,共商数字经济发展大计。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应用、鲲鹏产业生态、信创产业、城市大脑&云(未来)、工业互联网与企业安全、5G应用与安全、超级计算与可信计算、航天大数据产业、“云天中卫”建设、高端人才等10个论坛在中卫举行。云安全与云应用论坛、区块链技术赋能网络安全论坛在北京举行。“今后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和构建国内大循环的基础设施就是新基建,其规模可达几十万亿元。”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题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推进新基建”的主旨发言中介绍了中国软件产业概况和新基建发展趋势。他认为,“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有关部门要对核心技术产品实施自主可控的多维度测评,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体系和生态建设,采用先进的“中国体系”,以原创架构优势实现“弯道超车”。(工人日报记者 杨召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