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云精品] 云商店助力慧科 推动校企联合,共育人才发展
    疫情蔓延期间,如何保证高质量“停课不停学”? 随着教育政策的变化与实施推进,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教育行业发展?如何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等,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快速发展,“新型人才热”也在持续升温中。在此背景下,教育回归学校、教学回归课堂成为大势所趋,“人工智能+教育”也成为当前中国教育的重要解题思路。华为云云商店携手伙伴共创共赢,在数字技术支撑平台和培养体系的支撑下研发打造全新服务内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课堂走向实践,在实验和实训中还原真实企业环境;共同打造适用于教学、实验、实训等活动的教学服务平台,并且联接人才与市场,赋能新型人才培养。华为云云商店助力教育伙伴慧科,充分发挥差异化优势,为教育领域的管理部门、教育机构、学术机构等提供联合解决方案服务。以云+AI+5G技术的应用,不断促进智慧教育的发展创新,保障高质量新兴技术人才的持续培养输出。一、技术使能,助力高校“产学融合”慧科集团旗下灵鹿实验数字化平台,通过与华为云的技术联合,免费开放人工智能专业方向实验资源,保障高校教师远程教学辅导工作的正常开展。开放的实验包括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视觉、Python科学计算、大数据用户行为分析等16个课程的配套173个实验,涵盖优质实践资源、前沿一手行业案例、大厂真实开发环境等,帮助高校教师在疫情期间远程开展在线实验和实践教学。而华为云也在课程内容、企业资源、技术平台三大方面为慧科提供强大的业务支持。-课程:华为各地基地、创新中心对当地的人才需求有较深入了解,帮助慧科快速准确地了解当地客户需求,大幅提升合作效率。-技术:华为自研的人工智能、智能网联、大数据专业课程,结合当下技术前沿,让慧科课程与企业实际需求接轨。-资源:华为云把先进的技术平台SaaS化,更利于慧科把技术引入到教学实践中,培养出符合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慧科集团与华为云于2021年中开启全面合作,双方就高等教育和新职业教育领域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合作方向包含了智能物联、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大数据、新商科、VR、鲲鹏、智能网联汽车、精益创业、数字孪生等多个方向。 二、华为云云商店助力慧科,提供多场景服务凭借突出的企业服务能力及产品市场竞争力,慧科集团目前已在华为云云商店上线30+产品品类,云商店将继续提供全方位的平台支持与运营赋能,面向产品规划、上市推广及持续运营等多环节,帮助伙伴高效运营。以云商店慧科人才培养服务平台为例,作为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其囊括了丰富的资源及配套实验案例,能够支撑实验室、训练营、项目实战、专业教学及科研等多样化场景,提供实验平台及配套教学实验资源,以及产教融合、专业共建、实战实训、科技赛事、专业认证、政企培训等服务。慧科人才培养服务平台所具备的“一站式、高性能、灵活性、全层次”等优势将为高校提供更加便捷、智慧的教育服务,满足科技背景下的产业人才发展需求。华为云云商店也将继续携手慧科集团,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场景的教育解决方案,为构筑繁荣的教育生态添砖加瓦。三、丰富合作模式,校企共育人才华为与慧科在合作期间,已经在多所院校共建产业学院,推动校企合作共育人才,为助力高校产学融合,提供一体化实训实践解决方案。推出“春雨计划”为满足老师的科研试验需求,减负赋能,慧科集团还在疫情期间推出“春雨计划”,召集百所院校师生免费体验灵鹿试验平台。免费提供10+大厂名师教学经验分享,1V1专属产品使用指导、10+行业实验资源体验、老师+学生免费账号实验资源、免费灵鹿平台云计算服务资源等。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以真实的企业项目进行全流程实操,制定目标,搭建团队,分工协作,公开答辩,后期复盘等,在这个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经验相结合,加深对专业和未来工作岗位的理解,为日后工作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新赛事举办2020年,由慧科集团主办,华为作为独家合作伙伴的慧科华为人工智能大赛吸引了750多支队伍3000余名学生参赛。慧科华为人工智能大赛入围作品 企业人才培训与此同时,慧科还与华为云开展多项企业人才培训计划,提供企业数字化服务解决方案。通过深入了解企业所需的不同人才需求,培养数字化专业人才、应用人才、管理人才以及领军人物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并通过在线训练营、线下工作坊、数字商学院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助力企业搭建数字化人才队伍,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华为与慧科在合作期间,已在多所院校共建产业学院,实现校企合作共育人才。 随着慧科人才培养服务平台上架华为云云商店,面向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提供实验平台及配套教学实验资源,并成功登顶云商店6月商品推荐榜(点此回顾),并荣获企业管理推荐榜第一、产品热销榜第二的好成绩。未来,双方将在此良好的合作基础上,进行更广阔和深入的探索,加强合作,加大规模,加快步伐,赋能高校和企业的数字化人才培养。华为云云商店将以“丰富、品质、创新、共赢”为目标,与伙伴携手打造用户首选的企业应用平台,让“上云”更简单。撰文&编辑丨华为云云商店-阿瑾
  • [业界动态] 行业资讯|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与华为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三维家产品已覆盖1.5万家工厂客户…
    行业资讯一览鹰熊汇联合华为组织Top卖家半年聚圆满成功7月8日,十几位跨境行业TOP大咖出席Top卖家半年聚,共同探讨“驶入2022下半场,跨境电商如何玩?”出席活动的嘉宾既有跨境电商行业开拓型领军企业的创始人和新生代多平台型优秀卖家企业、品牌型顶级产品卖家企业创始人,也有资深独立站领军企业创始人、当红独立站领军企业创始人、风靡北美潮牌品牌的创始人、玩转单品潮牌的年轻才俊,以及全情准备加入的顶级巨头公司高管,与华为相关领域的专家一起深入探讨交流行业未来在品牌、流量、合规、生态、产品、垂类上的机会点。(点击了解活动详情)智慧芽步入“SaaS+ 定制”双模式时代7 月 14 日消息:近日,智慧芽宣布公司旗下知识产权管理系统 InnoSnap(下称“智慧芽InnoSnap”)全新迭代,升级为“SaaS+定制”双模式,全面满足不同规模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需求。据了解,智慧芽 InnoSnap 使用低代码平台支撑灵活知识产权应用构建,支持管理系统七大核心引擎,结合知产法规库、企业内部管理模板库,实现了知产常规应用完全配置化方式,使用拖拉拽即可完成应用调整与扩展。(来源:牛透社)AI智能云平台Akool与TCC达成合作近日,AI智能云平台Akool宣布与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TCC正式达成合作,成立为期五年的独家合作伙伴关系。本次合作Akool将以沙特市场为基点辐射周边地区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包括生物识别身份、智能工厂、智能机场、AI医疗保健等与当地生活密切相关的板块。(来源:36氪)中国银河:云计算方兴未艾,数字经济底座服务器长期向好中国银河证券表示,公有云增速目前依然高企但边际趋缓,非公有云业务增速略升。2021年国内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2290.5亿元,同比增52.7%,非公有云市场规模接近1000亿元,同比增30.9%。预计未来三年国内公有云复合增速约45%;对应非公有云业复合增速约35%。IaaS+PaaS市场趋向分化,运营商崛起,重点关注政务云、金融云,厂商层面重点关注国资背景云服务商。(来源:一财)工业软件公司“三维家”:产品已覆盖1.5万家工厂客户家居云工业软件服务商“三维家”创始人兼CEO蔡志森近日披露,公司产品使用者已覆盖15000家家居工厂企业、260万设计师用户、150万家门店,与超过3600家企业达成软件的前后端一起化合作。根据此前2022中国家居工业软件市场研究报告预测,预计到2031年,国内家居工业软件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007亿元。(来源:36氪)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与华为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共同构建昇腾AI产业生态,共同推动上海及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双方将围绕为上海、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提供人工智能算力资源及服务为目标,开展公共算力服务平台运营合作,推动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生态建设。并围绕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生物制药、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共同开展应用场景挖掘、解决方案设计及落地实施,赋能行业创新发展。云思智学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建教育数字化战略实验室7月12日,北京云思智学科技有限公司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建教育数字化战略实验室签约暨揭牌仪式在上海举行。根据合作协议,华东师范大学与云思智学将共建教育数字化战略实验室,并在课题研究、技术创新应用研究、前沿学术活动、重大项目、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来源:36氪)微软 AI 识图微信小程序已暂停服务,曾支持拍图识字并复制粘贴据网友反馈,现在打开微软 AI 识图微信小程序时,已提示“微软 AI 识图小程序已暂停服务,开发者已于 2022 年 7 月 6 日暂停微软 Al 识图”。据了解,由微软中国开发的微软 AI 识图微信小程序是一款免费的识图转文字小工具,在识别文字方面成功率很高。目前尚不清楚暂停服务原因,以及何时会恢复服务。(来源:36氪)IDC:预测未来五年企业团队协同 SaaS 复合增长率为 36%7月11日消息:近日,市场研究机构IDC最新发布的《2021年中国企业团队协同软件市场跟踪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企业团队协同软件市场规模为3.8亿美元(约合2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1%。其中,SaaS模式的企业团队协同软件规模为1.5亿美元(约合1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41.4%。中国企业团队协同SaaS市场格局较为分散,2021年排名前五的厂商市场份额总计占比42.1%。IDC预测,未来五年,企业团队协同SaaS市场的增速要远高于本地部署模式,企业团队协同SaaS软件的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36.0%。预计在2025年,企业团队协同SaaS的市场份额将超过本地部署模式市场。(来源:牛透社)云商店一周动态慧科人才培养服务平台登顶云商店6月商品推荐榜!华为云云商店助力教育伙伴慧科,充分发挥差异化优势,为教育领域的管理部门、教育机构、学术机构等提供联合解决方案服务,以云+AI+5G技术的应用,不断促进智慧教育的发展创新,保障高质量新兴技术人才的持续培养输出。6月,慧科人才培养服务平台荣登云商店商品推荐榜,并荣获企业管理推荐榜第一、产品热销榜第二的好成绩,来看看榜单第一到底有多强:上云精品 | 云商店助力慧科 推动校企联合,共育人才发展面向小微企业的记账报税SaaS产品——快报税,使用指南来了!针对小规模纳税人的业务需求和服务需求,云商店携手云帐房推出快报税,助中小微企业实现AI 记账、自动报税和智能风控,共同进入税务服务智能化新时代。快报税操作简单,读完这篇操作指南,包你记税报税速成:0基础当“会计”:手机上完成企业记账报税的“神器”来了数字冰雹IOC可视化平台,助力苏州工业园区智慧城市框架体系搭建数字冰雹IOC可视化平台为苏州工业园区初步建成了“四区一城”的智慧城市框架体系,通过“云+5G+IoT+AI+中国芯”新基建试点,精心打造了集运行分析、事件处置、风险预警、安全防控、指挥决策于一体的新一代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2021年,数字冰雹还荣获了华为云云商店应用创新奖、全球政府政务行业优秀合作伙伴奖、市智能体突出贡献奖、地区部优质交付专项奖、华为云云原生认证伙伴奖等众多奖项,赢得了华为伙伴及客户的广泛认可与好评!点击了解一下优秀的它吧:探秘“城市大脑”,如何让城市运转得“更聪明”?编辑 | 一只大月亮
  • [零码] 零代码课堂:如何创建&管理应用?
  • [行业资讯] 低代码,走向垂直产业深处
    文|产业家 斗斗编辑|皮爷如果说2021年什么趋势最火?低代码必然是其中一个。一个现实是,在全球数字化的冲击下,企业软件开发环境愈发复杂多样。然而,软件开发的效率却无法与之相匹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开发工具是解决IT产能不足,时间成本高的一个利器,低代码(包含零代码)开发平台应运而生。据咨询机构 Gartner 的市场分析来看,2023 年全球超过 50% 的大中型企业将把低代码应用平台作为主要的占领应用平台之一。预计到 2024 年,低代码应用程序开发将占总应用开发的 65% 以上。客观来看,低代码发展趋势是被验证的,在国外低代码市场, Mendix 、OutSystems 、Microsoft 等玩家也都在各个方向上证明了业务的可行性。但事实是,低代码平台在国内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一个数据是,对低代码有一定认知的企业中,尝试或已经实践的企业还不足10%。值得一提的是,有0.8%的企业应用过之后放弃了低代码平台。显然,这对快速发展的产业赛道而言,是一个警惕的信号,伴随企业用户规模化增长,这一比例还会持续增加,介时低代码将会面临产业的拷问。低代码不是一个新概念,更不是市场在炒冷饭,其不温不火背后,值得我们深思,“中国式低代码”背后是否隐藏着无法言喻的隐痛?低代码开发平台的终局将走向何方?一、30.4%的失败率,“拖拖乐”的窘境背后王老师是郑州市一家教育机构的负责人兼老师,从教学生涯开始,他就依靠电子表格来跟踪学生的课堂活动,其中包括成绩、课程以及所有和教学相关的事情。然而在这种运营方式,效率十分低下。且在教学业务上,学生授课过程中模式较为单一。他希望通过IT的手段,开发一个软件,使得从根本上实现高效公司运营、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等运营管理。基于此,他找到低代码开发平台的厂商,由于没有设计能力,王老师只能运用平台提供的模板,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得到想要的页面效果或产品。但效果也十分明显,低代码开发平台让他快速实现了公司的基础IT建设,快速开发软件,实现了基础运营、教学流程的线上化,节省了公司IT建设的成本、提高了整体教学效率。之后,经过长时间的摸索,王老师逐渐掌握了低代码平台的设计能力,可以逐渐将设计师的元素,通过低代码平台,进行逻辑梳理、页面配置、元素插入、数据绑定,得到想要的页面效果或产品。这也让他更加高效地实现业务的增长。然而,随着王老师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更棘手的问题接踵而来。例如在美术线上教学场景中,对于画质和互动效果要求变得更高,这其中解决方案涉及明暗光线矫正、多摄支持、高保真采集等技术难点。另外,由于业务场景交互复杂,还需要将在将道具融入整个教学过程。种种复杂的业务场景,对低代码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然,这对于王老师所选品的低代码平台而言,这无疑超出了其能力范围。在与厂商沟通无果后,王老师还是选择了第三方,为公司教育场景打造整体的解决方案。从这个案例可以发现,早期的企业对低代码平台的要求十分清晰。首先聚焦于应用,低代码快速构建应用来应对敏态的市场变化;其次则是希望把IT能力更短、更快的释放到业务端;最后则是在实现前两个原始初衷的结果下实现企业从信息化到数字化的转型。说白了,就是四个字,“简单操作”。“低代码概念刚火的时候,在我们这个圈子里,管这个叫‘拖拖乐’。”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他看来,低代码平台本质上是“鼠标的编程梦”,即用拖、拉、拽的方式,完成软件开发。然而,随着企业数字化能力逐渐渗透,企业对低代码平台的要求,已经发生变化,已经不仅仅在于“拖拖乐”模式下的拖、拉、拽。据T研究《2021中国低代码零代码全景产业研究报告》,因低代码平台能力有限,无法支持复杂业务场景,从而导致企业实践低代码失败率,高达30.4%。由此可见,如何支撑复杂的业务场景,已经成为低代码厂商的新命题。二、低代码可以做到差异化吗?实践出真知。企业应用低代码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当前的低代码平台在满足企业更加个性化、流程复杂度较高的业务时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事实上,低代码平台的适用场景决定了不能用于过于复杂的系统,否则复杂系统将会变得比纯代码开发更复杂,同时失去可维护性。这是因为低代码平台的高效率是以牺牲灵活性为前提的,且制定了大量的规则,从这点来看低代码平台面向业务人员似乎更符合本身的定位。然而,无数的事实表明即使是简单的应用,依然逃不开企业需求的不断变化,再强大的功能和配置依然无法覆盖所有的业务场景。因为,站在企业和用户的角度来看,他们真正关心的是我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以及需求满足的速度是否足够快。而满足需求的方式,客户本质上并不会关心。一个好的商业模式,首先要考虑可以为客户解决什么问题。然而很多低代码厂商,首先考虑的是用什么工具去满足客户的需求。所以,当低代码厂商支持的应用越来越复杂,定制开发的部分也愈发复杂。最后,导致低代码厂商的能力无法支持客户的复杂需求。对于低代码厂商而言,先明确自身要为客户解决什么问题,继而在自身产品上做加法才是实现持续增长的正确路径。目前,各大厂商纷纷入局,奥哲、轻流等成为低代码初创企业代表;泛微、销售易等企业服务类公司开始推出垂直领域的低代码产品;用友、金蝶、浪潮等传统软件大厂,以及阿里云、腾讯云等云计算巨头也随之进入低代码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竞争格局中,如果只做低代码平台,将会因技术发展太快,平台技术很容易就落伍了。而且既然针对的是C端技术人员,必然是因为平台更适合做比较复杂的应用,那从后续的发展来看,这样的应用只会越来越复杂,那纯代码开发在大型应用中更能体现自由和效率,平台的短期效率将不足以满足应用的长远发展。所以对于初创企业技术不足以构成护城河。而在面向业务人群的B端,市面上成熟的企业级协同办公平台钉钉、企业微信等,也推出了自己的低代码应用,如果是中小企业,需求不大,单独购买一个低代码系统的成本不低,直接使用钉钉、企业微信,就可以满足需求。对于中大型企业,供应商更多地采用产品授权,赚取授权费用的模式,这种模式对生态的构建能力要求较高,显然,互联网大厂优势更大。目前,互联网大厂开发的企业级协同办公平台,已经占据一定的市场体量。一些供应商也会依托钉钉、飞书、企业微信系统,卖低代码服务。当互联网大厂在低代码领域的布局逐渐深入,低代码赛道或将面临洗牌,开启“大鱼吃小鱼”的游戏。所以对于低代码厂商而言,低代码平台的定位应该以业务人员为主、技术人员为辅的方式,低代码平台需要适用相对简单的应用,而复杂应用的核心系统,则需要通过模块或基础服务的方式提供给上层应用,上层应用通过平台的配置系统和扩展开发来快速实现业务需求,最终形成核心系统低代码平台和通用低代码平台共存的格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面向不同的对象,同一套产品架构给出不同的服务矩阵,从高代码到低代码再到无代码,同时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诉求。三、寻找低代码的中国路径实际上,在国内,行业发展路径正在愈发清晰。“大众的认知跟低代码实际能力是不匹配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奥哲CEO徐平俊曾这样表示,“很多奥哲的客户直接把奥哲产品当SaaS用;也有客户把它当做平台用,找第三方基于奥哲产品开发一些数字化应用。”这也正是国内低代码厂商的破局之路。客观来看,基于低代码模式构建的SaaS产品可以针对场景进行非常精细化的设计,以最大化降低业务员的额操作难度,并提高操作效率。此外,低代码也可以直接构成行业解决方案或业务解决方案,甚至提供针对具体行业或业务的定制化组件。具体来看,一些低代码厂商会针对教育、医疗、金融、工业等领域,邀请行业专家以及行业资深人士,对特定行业的商业模式以及业务路径进行指导,从而打造更具行业特性的低代码平台,从而满足特定行业的定制化需求。然而,低代码平台要做好垂直领域门槛不仅于此。低代码厂商本身是专注于平台技术的,每个领域的特性、资源是软件厂商自身不具备的,即使有专业人士的加持,也无法保证平台的绝对专业性,很有可能在耗费时间、精力的情况下,做出的产品也无法深层次触到客户真正的需求。所以,对于低代码厂商而言,需要在平台之上加持更加专业化的工具或产品或解决方案,更即打造出一种“平台+N”的模式,其中“N”代表垂直领域的特殊性功能,这种功能可以是合作伙伴的赋能,也可以是自身能力的衍生,甚至是SaaS产品。届时,低代码平台,就像上文徐平俊所说的那样,可以当SaaS用,也可以做平台用,更可以找第三方基于此低代码平台开发一些数字化应用。也只有这样,低代码厂商才能打造出差异化的优势,脱掉“伪需求”的帽子。短期来看,国内仍然会保持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持续保持低代码、零代码、软件应用开发等各种类型服务商。既此,低代码厂商将会基于“平台+N”模式,真正摆脱“拖拖乐”的困局,逐渐呈现出智能化、生态化的发展趋势。本文转载自: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7722831.html
  • [上云精品] 石墨文档:4大对策解决企业文件信息安全问题
    你有没有接过这样的电话,对方能准确地说出你的名字、就读过的学校、入学年份以及你曾经用过的手机号,然后告诉你你大学时曾经开通了校园贷,现在需要根据他所说的操作来关闭校园贷,否则会影响到你的个人信用。虽然你从未开通过校园贷,但是也不免疑心是不是自己无意中开通的?于是准备按照对方的说法操作一番,但挂断电话后你立刻接到了另一个电话:“你好,我是网警,你刚刚接到的是诈骗电话……”除了上述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外,企业信息也是时时刻刻暴露在泄密危险之下,相关的信息泄露事件并不少见。不少传统企业为了保护信息安全甚至 “讳疾忌医”地选择放弃数字化的工作方式。这种片面的方式自然不可取,但到底如何才能确保企业组织的文件数据资产安全可控?石墨的企业文件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体系,通过管控、预警、补救、追溯 4 大对策,能够有效降低文件安全风险,杜绝文件信息泄露,操作也非常简单。01 管控:兼顾文件安全性与流通性现代化办公一个常见的需求是:在传统办公场景下,文件被分散保存在各小组负责人手中,老板想要查看汇总后的文件,需要去挨个要文件,效率很低,所以现代化办公后我们需要创建团队空间,来让相关负责人更快更方便地从中获取所需资料。但是实现这个需求后,我们又要面临一个问题:部分数据属于敏感信息,如果只希望少数负责人能看到,并且小组之间互相不能查看对方的数据,这要怎么实现?石墨的多重权限体系可以很好地解决文件安全性与流通性兼顾的问题。首先,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团队空间」,将老板添加为「管理者」,将整个部门添加为「只读协作者」;然后创建各小组的文件夹,比如华南、华北等。在华南文件夹中,设置上级目录协作者为「没有权限」(即整个销售部除销售负责人和老板外都无法查看华南文件夹),再单独添加华南组为「只读协作者」,这样就实现了“除了部门负责人、老板和华南组成员之外,其他成员无法查看华南文件夹。”空间权限设置如果企业希望在各组文件夹里,只有组长能下载文件,其他成员只能看,不能下载”,可以通过「高级权限设置」取消上级目录的继承关系,也取消其他角色的下载权限,再手动添加各组组长,这样就实现了同一文件夹内的差异化权限配置。高级权限设置同理,考虑到各种复杂情况,企业还可以像设置查看权限一样给文件设置谁能打印、谁能复制、谁能创建副本等等操作。颗粒度更细的权限设置,石墨也能支持。以表格的单元格为例,如果企业希望某表格中的部分单元格,全员可查看,但只有销售部门可编辑,那么可以为这些单元格单独设置「锁定权限」,为企业全员添加「仅查看」权限,为销售部添加「可以编辑」权限即可。锁定单元格小到一个单元格,大到团队空间,在石墨文档都可以进行精细的权限配置。通过组合使用,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业务场景定制安全且灵活的管控体系,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使企业知识最大化自由流动。02 预警:操作预警设置将文件安全风险控制在最低状态假设某员工在即将离职的时候,下载了一些工作文件带走,因为文件仅储存在员工电脑里,企业不知道该员工短时间内下载了多份文件,也不知道 TA 下载了哪些文件,这就给文件安全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在石墨文档,管理者可以通过「文件安全预警」设置单人单天导出文件数量上限,如果有员工操作触发这个数量,系统会立即发出邮件通知,管理者能及时得知员工的操作动态,并根据文件的信息来迅速判断这位员工的行为是否需要加以制止。文件安全预警不仅是对下载这一动作的预警,在「文件安全预警」设置面板中,还可以针对打印、开启文件共享、创建副本等等操作进行预警设置。对涉密业务较多的企业而言,实时预警机制可以帮助企业将文件安全风险控制在最低状态。后续石墨还将推出风控引擎进行敏感词和异常行为的监控,能够自动判断危险操作,临时停用高危账号,将事故扼杀在摇篮。03 补救:文件恢复、权限修改等功能,将潜在损失降到最低如果有员工离职时删光了重要文件,如果这些文件被储存在石墨文档企业账号中,管理者可以通过「定位操作人」迅速恢复被删除的文件,最小化文件丢失对业务的不良影响。恢复文件到自定义位置如果有员工在离职时没有妥善地交接工作文件,管理者可以直接指派交接人拿到这些文件,避免交接不畅影响接手人后续工作的开展,影响业务平稳过渡。离职员工账号交接如果有员工公开了企业内部机密文件,管理者也可以在后台统一管理所有已开启公开链接的文件,修改文件权限,避免文件被无权限人员查看。在石墨文档,管理者拥有对企业全部文件的操作权限,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执行一系列补救措施,将已发生事故对业务和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04 追溯:事故现场可还原,人员可定位如果机密文件已经被散布到网络,企业要对此事故进行复盘和追责,但文件泄露路径不明,责任人不明,不知从何查起。在石墨文档,企业可以通过查看「操作日志」,定向查询任意时间段、任意操作者或任意文件的操作记录,包括删除、复制、登录、导出……甚至开启公开链接等操作,然后通过搜索和筛选来还原事故现场和责任人,定位问题,进而做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追溯操作日志与编辑历史 作为云商店合作伙伴,石墨文档还提供私有部署服务——将石墨全系办公套件与整体服务部署在企业自有服务器,支持公有云,私有云与自有机房,在企业数据自主掌控的前提下,使用石墨办公套件,并支持通过 API 与现有系统打通,让现有系统与石墨办公套件高效链接,大大提升企业的文件安全性,也能满足更多定制化业务场景。文中提到的商品链接:石墨文档SaaS版【华为云云商店——创新,从这里开始】 撰文丨石墨、一只大月亮编辑丨一只大月亮
  • [技术干货] #HPDC智能基座人才发展峰会随笔
    培养卓越工程人才,需要调动好高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这是高档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路径。近年来,教育部深入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产业发展的最新需求九牵引高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累计支持 1100 多所本科院校与 1000 多家企业合作立项 7.9 万项,企业提供经费及软硬件支持近 200 亿元。其中教育部与华为公司共建 72 个智能基座育人基地已经成为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重要示范项目。智能基座基地能够持续深化改革,发挥先锋辐射作用,带动更多企业投入人才培养,营造共赢生态。一是更加注重理念提升。产学合作的探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产学协作阶段,特点是学校和行业企业就某些具体事项互相借力。第二个阶段是产学合作阶段,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主要环节上达成共识,并采取一致行动。第三个阶段是产交融合阶段,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未来要进一步推动从校企协作合作到融合的综合提升,实现双向互动、双向项赋能。二是更加注重要素共建。华为与 72 个智能基座基地已经累计开设相关课程 1500 门,编写 10 余本教材,举办 16 期教师培训,在要素共建上取得了积极进展。未来要进一步将行业产业的真实场景、真实问题、真实案例作为人才培养资源,将产业发展的前沿内容及时纳入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师培训中,实现人才培养核心要素的质量提升。三是更加注重链条衔接。智能基座基地通过开展课程建设、种植计划、优材计划等工作,为学生课程学习、科研挑战、实习就业等关键环节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要进一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探索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模式。四是更加注重技术赋能。目前华为已经汇同有关高校开发并上线 20 多门优质慕课,启动 17 个虚拟校验室建设,提供超过 3000 万华为云资源支持教学,依托信息技术突破时空界限,提升教学效率。希望华为能够进一步发挥信息领域的技术优势与高效,持续深入探索智能家教育新形态。产教融合协同与人是规律使然、形式使然,要努力推动产教融合成为必然,实现更高质量的共建共享。未来教育部高教司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智能基座项目,希望华为公司和有关高校持续提高基地建设质量,总结凝练典型经验,引领更多企业和高校推进协同育人,共同打造世界工程创新中心和人才培养高地。智能基座以最新的技术培养人才,以创新人才引领产业,在教育部的指导下,连接校企主体、连接教学要素、连接时空。项目启动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赋能了超过 3500 名先锋老师,开设了 1500 余门课程,培养了超过 30 万学生。在此,我谨代表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联合工作组,向参与和支持智能基座项目的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诚挚的感谢。技术为根,人才为本,我们将持续深化智能基座项目,在理工科专业深入实践产教融合,把鲲鹏、昇腾、欧拉高斯森斯等产业根技术融入高校教学,让同学们所学和产业所需紧密结合,而且可以深度参与到新技术、新架构、新生态的创新构建过程中,参与产业真实任务真题真做,来激发老师教学和同学们学习的兴趣。我们近期和 72 所智能基座高校逐一对标了今年的规划,包括建设新课程。我们今年会推出 40 余本教材教辅和 23 门精品录课。我们还将发布智能基座优秀教学资源奖励计划,激励更多老师百花齐放,自主开发教材和慕课,同时落地新实践。我们开放产业真实任务,让学生在真实产业环境中真题真做,提升实践创新能力。今年我们计划总共投入 3.6 亿众智激励基金,发布 4000 多个鲲鹏昇腾众智课题,所有课题都发布在鲲鹏社区和昇腾社区上。欢迎开发者朋友们和高校老师同学们积极参与认领,最后探索教学教研新模式。我们将建设 17 个教育部智能基座课程虚拟教研室,同时推出集教学实践创新和技术交流为一体的高校人才发展社区,制定基座项目,在 72 所试点建设高校的有序落地,为新工科人才培养走出了一条产教融合的创新之路。我们希望将智能基座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扩展到更多的高校校企,共同开展计算产业人才培养。我们计划在全国建设一批鲲鹏昇腾产学育人基地,培养更多掌握鲲鹏昇腾根技术的计算产业人才。我们发布了欧拉高斯人才发展加速计划和人工智能人才发展加速计划。通过这些加速计划,培养一批在具体细分技术方向有深入研究的专业领域人才,期待更多学校和老师同学们加入我们的队伍,共同致力于让鲲鹏升腾,成为理工科学生的必备技能,为数字经济时代培养能够共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计算产业革命的卓越人才。让我们共同努力,点亮每一颗未来之星,共同闪耀在数字时代的星辰大海。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大家知道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尤其是高等教育中的工程教育一直是伴随着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而不断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工程教育范式迭代升级。从技术范式、科学范式、工程范式到现在的创新范式。在这个同时,工程教育培养的人才又服务支撑,引领了科技和产业的发展。进入 21 世纪以来,新人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要在未来的全球创新生态体系中占据战略制高点,迫切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在这样的一个形式背景要求底下,2017年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刊载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 18 年,教育部、工信部和中国工程院又联合发布了相关的意见要求。这又要求我们要主动地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以新工科教建设为重要抓手,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加快培养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浙江大学,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底下,结合自身的办学实际,做了我们的探索和实践。今年,正好是浙江大学创办 125 周年。在 1897 年,杭州知府实际上就是杭州市的市长向朝定暴奏,居精日土制以培养人才为第一,居精日啊育才以讲究实学为第一。这里就特别指出讲究实学。因为当时中国正好是处于甲午战败有失之时,正是唯心图治。所以求是书院创办不久就刊载了工业教育。在 125 年的办学历程当中,浙江大学始终秉持求是创新,校训,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的科学家、杰出工程人才、文化大师和各行各业的精英翘楚。浙江大学是一个综合型研究型大学,他的工科实力非常雄厚。目前来看,我们有十一个工科学科入选了双一流的建设学科,也拥有比较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工科人才培养积淀深厚,卓有成效。但是在工作当中,在实践当中我们也发现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工科人在培养也存在着问题和挑战。主要来看有这么一些,首先是我们的专业体系偏于固化,整个的设置口径不够宽,跨学科的程度也不够强。然后我们的知识体系相对陈旧,没有充分地满足产业的实际需求,也没有充分地体现科学技术最新的一些发展。另外我们教与学模式的变革不足,现在教学主要还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学习相对被动,知识传输为主,能力培养相对不够。另外工科人才培养特别重要的就是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仍然有所欠缺。特别是在校企合作、科教协同等等方面,我们处于比较浅的一些层次的合作比较松散。所以面对这样的一些困难问题和挑战,我们浙江大学也做了一些思考,也提出了我们的一些思路,就是提出了通过四个新来实施新工科建设的路径。新专业、新内涵、新模式、新方法。所谓新专业有这么几个工作。第一个我们优化了专业设置,我们通过面向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用三个原则来改造专业,一个是以遗留学科为支撑。第二个是以后基础宽口径培养为导向。然后以建设遗留专业为目标,我们升级优势专业,迭代低效专业,布局新兴专业。我们把原有的 128 个专业优化为九十一个。其中我们到目前为止,67个专业已经入选国家一流专业的建设点。在这个 128 个专业优化过程当中,其中有 44 个是工科专业,我们进一步进行了整合优化为三十一个。我这里列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我们的机械工程,就把原来的机械工程学院的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工程三个专业我们把它融合为一个专业。这样以更厚的基础,适当宽一些的口径的培养就得以设施。再比如说我们身为一些工程也是做了类似的改造。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在这里不一一例举,总体上就是以这样的一个优化专业设置思路来改造已有的专业。完了,我们还布局了新兴专业,通过面向国家的战略需要、面向未来产业的发展需要以及学科前沿进展需要,我们近年来新增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信息安全等等的新的工科专业。新专业里边,我们还充分发挥了浙江大学多学科的优势,面向我们未来发展需要知识学科的交叉复合这样一个典型的这个特征,我们推进了多学科的复合交叉培养。比如说我们有特色的辅修班,有交叉创新班,有双学位,就是把两个不同的这个专业我们整合在一起,让同学通过学习以后掌握这个复合的知识,并且我们还探索把本科和研究生衔接起来,通过工科信息加等等,这样实现我们交叉人才的培养,使得我们的同学具有更强的一种可以适应未来需要的这样的种支知识能力结构。第二个是我们新内涵,新内涵我们的着力点是课程和课程体系。我们首先是搭建了这样的一个有特点啊,四课堂融通通砖跨融合的这样一个课程体系。我们分为一课堂主要是 150 个学分左右,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这样的课堂当中主要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和技能,而且在这个课堂中推进与教师的互动交流。另外我们考虑到课堂课内课外的一个结合的需要,设置了 2 课堂主要是联合不同专业的同学,增强创新与团队合作。另外我们在第三课堂主要是更多的是校内校外的结合,是连接专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在实践创新中让同学得到成长。最后我们还设置了四课堂,这个体现是海内海外的结合,推动海外的学习交流,提升同学们全球认识和思维能力。在我们的课堂的这个设置当中,我们有把相关的模块分为通审专业、个性、跨专业、国际化等等的这个模块。在这里我主要简单地跟大家汇报一下通社教育和专业教育。通社和专业的这个结合是我们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一个永恒的主题。通社教育主要是注重培养学生宽厚的这种知识,卓越的一种能力,全面的一种素质,还有健全的人格。所以通社教育是非常重要。我们在 2019 年,浙江大学就正式发布通社教育白皮书,从梳理培养模式、路径管理机制、课程体系全方位地来重构浙江大学通社课程体系,形成了六加 1 这样的一个这个体系我们有各自的一种出终和目的放在里边。同时就学生特别注重交流沟通思维这个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专门成立了若干效益级的教学研究中心,包括我们的写作,包括数理、计算机、电子电汞等公共的基础课,重新来夯实同学们的各方面的学科基础和能力基础。专业培养也非常的重要。我们要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素养和具备基本的一种科学方法和创新的这个意识。所以我们在专业、在内容上在高阶性、创造性、挑战度上花功夫,使得我们同学能够通过专业的核心课程的学习,他们的能力、知识素养以及基本的一种方法和意识能够得到提升。所以我们就使得想,把这个所有的课程作为一个育人的重要环节,使得每一门课、每一门专业课都能够体现使命担当的这样的一种价值的引领。所以我们凝练了从家国情怀、浙大精神、全球关切、道德素养四个方面,这个内容使得我们每一位老师他在知识传授的过程当中,能够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去引领,去引导我们同学能够涵养起这样的一种情怀、担当、责任关切。第三个的,我们探索就是新模式,我们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一种创新能力这个主线为我们的一个主抓手。我们通过在校期间实验实习综合性、探索性深度的一种实习,再加上充分发挥浙江大学广大教师科研团队的这样的一种优势,使得我们同学们能够尽早地进入到各个科研团队实验室开展科研训练和实践。另外我们也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学科竞赛,我们参加的同学的量是非常之多的,像每年参与都是在 5000 人以上。另外浙江大学基于创新的创业教育这些年来也蓬勃发展,我们也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也入选了国家双创的示范基地。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到中超从一个数据上我们来看我们这个能力这样的培养的一种阶段性的这种成效。我们历年来中国高校创新的在培养学科竞赛评估结果,浙江大学时居全国第二。我们历届的互联网加挑战杯大赛,精讲的总数也居全国第一等等,还有各方面的世界级的这样的一些学科竞赛,我们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应该说从一个侧面能够看得出,我们这样的一种努力,正在发挥取得好的一个效果。在这里,我们和华为合作的这个智能基座项目是一个学校和企业深度融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一个非常好的一个这个项目和例子起到了一个示范引领的作用。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浙江大学那是由六个学院深度参与的这样一个智能基座的这个项目。那么是以课程建设为抓手,通过优化课程的设置,是把这个华为产业前沿的技术课程融入到我们的学校的体系当中来。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是有教师培训,又有这个课程的新建。那么我们的同学是以产业实践为导向,开展课外的实践我们同学也充分利用智能基座的平台参加各级各类的学科竞赛。虽然我们这样的一项工作,这样的项目实际上启动时间到现在时间也不是太长,也就两年。但实际上从目前来看成果还是非常丰硕。无论是从教师的参与课程的开发,我们学生的收获参与了一些项目的开发都是取得了非常好的这个进展和成效。那我在这里还想稍微借点时间介绍一下我们在这个新的模式这件事情上将大学的一个探索。浙江大学在 16 年就成立了全国首家研究生层面的工程师学院。它的这个目的就是面向产业的应用,需要来培养高端的工程领军人才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达国工匠,它是适当地弱化了原由。我们研究生培养过程当中比较注重学科性,而是更加突出了面向产业,面向项目就是为导向的解决产业界的实际问题。这样的一种指导意义就跨多个类别、多个学院专业来对接,包括人工智能、新材料、生命健康的领域。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设立了 23 个作业项目,实际上我们是由教师团队来指导培养我们的学生团队。这个项目当中是一个交叉复合的一个项目。同时我们也面向特大型的企业设立了 7 个订单式的联培班,整个培养过程尤其的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力的课程占比非常高,50%以上。而且是课程有校企共建。另外我们在校外实践要求同学是 6 个月以上,特也在这个我们也建设了多家的校外基地,也获得了非常好的一些进展,比如说申请了一些专利。同时还有一个非常有特征的就是我们的评价不仅仅是以拿学位,更看重一些应用价值。我们在浙江省人社部门的支持底下,我们是有工程师中级子称这样的一个结果可以运用。所以这些年来我们也有 129 位优秀毕业生,一毕业就获得了工程师的中介子称浙江大学应国家战略型产业发展的需要推动的一个新的这种模式,来交叉复合的来培养卓越的这个工程师。最后我想讲一讲我们探索的第四个方面就是新方法。新方法主要就是一个数字赋能。我们都知道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的变革和创新,是目前的这个世界高等教育一个方兴未艾的一个潮流。所以浙江大学在 16 年我们就是启动了学在浙大这样一个教学平台的这个建设。到了 19 年我们升级为 2.0 版正式上线。因为有这样一个前面的基础,使得我们在 2020 年整个学校在碰到这个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情况底下,我们是非常成功非常平稳地实施了在网上学习,通过信息化技术的一种学习。现在的话我们有这个建设了一大批的这个新型的智慧教室,我们有学在平台的教学平台,有智云课堂直播这个录播的平台。另外在这样的情况作为一个辅助,我们还有浙大盯的一些交流平台。这样就使得同学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仅仅在教室里,还可以在各个的空间在空间得到了很大的拓展。目前我们 100% 就是课程都建在学在这大这个平台上,有超过 3 万门以上的这个课程的进驻,我们课程的用户总量已经超过了 13 万,教师用户是超过了 3 万,可以说是有力支撑的。混合式的线上线下教学也实现了线下讲课堂,这个线下同步课堂,线上同步录播这样一个无缝的衔接。我们目前正在做的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个支撑条件,转化为一个数字化的战略转型的这样一个思路,通过数字赋能,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来进一步推进教与学的转型。刚才我在前面也提到我们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里边就有学生的学习这种主动性,主动的参与程度不够,老师讲授为主等等各方面的一些问题。所以我们通过学习方式的一种转型、教学方法的转型以及教学管理模式的转型,开展这个基于大数据的这个深化网络学习的空间应用构建线上线下教学有效的模式,推进了常态化的应用,深入探索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一种教学应用,打造网络化、沉浸式、智能化的一种模式。在这里我想尤其要讲一讲的是我们通过这样一个数字化的改造,我们还促进了教学管理模式的一种精准化的转型。比如说我们可以推进网上一体化的系统,使得我们学生的学业在过程当中可以得到更好的指导,还有学生的身形健康的评估,也更以精准等。这个就使得我们学生的全面的这个发展就得到了有力的这个支撑。最后我做一个小结,新工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我觉得也是我们高等教育国之大者。那么浙江大学在新专业、新内涵、新模式、新方法上的探索和实践还需要深入持续。我们唯有以守正创新、久久为功为自主培养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拔尖创新人才而不懈努力。开创新模式:依托“智能基座”虚拟教研室,深化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改革为了贯彻落实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的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指导思想,教育部一直在大力地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今年的 3 月 28 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新演,标志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会上,怀白晋鹏部长对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作出重要的指示,教育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以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为总要求,坚定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呈现出质量多样化、学习终身化、培养个性化和治理现代化等特征。在新科技革命浪潮冲击下,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能力、学习形态正在加速重构。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已经成为影响甚至决定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实现从学习革命、质量革命到高质量发展的突破性切口和创新型路径。作为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数字化体系也在加快构建中,包括课程、教材、实验、教研、教管等十大模块。虚拟教研室就是教研模块的重点工作。今年 2 月份,教育部办公厅正式公布了首批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名单,提出虚拟教研室的建设目标和四项重点建设的任务。要求虚拟教研时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探索建设新型基层教学组织,打造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和质量文化,引导教师回归教学、热爱教学、研究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那这就要求虚拟胶原时要充分地运用信息技术,探索突破时空限制,高效便捷、形式多样、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师教研模式,形成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范式,推动教师加强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的研究探索,提升教学研究的意识,凝练和推广研究成果。要求虚拟教研室成员在充分研究交流的基础上,协同共建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知识图谱、教学视频、电子课件、习题试题、教学案例、实验项目、实训项目数据集等资源,形成优质共享的教学资源库。同时开展常态化教师培训,发挥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学名师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广成熟有效的人才培养享模式课程实施方案,促进一线教师教学发展。智能基座课程虚拟教研室来源于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在首批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中,教育部特别批准了 17 个与智能基座相关的虚拟教研室,继续支持基于空盆芯片、欧拉操作系统、高斯数据库、升腾处理器、深斯 AI 框架、华为云等更技术的教学研究工作,充分体现了教育部对智能基座的高度重视。针对 17 个智能基座虚拟教研室,计算机类专业,教执委支持华为成立联合工作组,为大家提供组织保障。其中指导委员会由 17 个虚拟教研室牵头,学校的校级领导组成,为虚拟教研室建设工作提供宏观指导,对虚拟教研室的运营给予学校层面的组织资源、人员保障,指导该学校虚拟教研室的目标制定参与联合工作组组织的指导委员会会议,对智能基座虚拟教研室工作进行指导,并给予建议。执行委员会由 17 个虚拟教研室牵头,学校的教务处领导组成,充分贯彻指导委员会的意见,落实学校对于虚拟教研室的各项保障,依据虚拟教研室建设的质量监测体系和评价体系,对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过程进行指导,参与联合工作组组织的指导委员会会议对智能基座虚拟校验室工作进行审定并给予建议。而秘书处则由我们计算机类专业教职委、高等教育出版社以及华为等相关领导成员组成,设若干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的事务,接受指导委员会的领导和监督。办公室设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秘书处下设 4 个工作组,统筹各工作组工作目标,并推动有关工作计划的开展和落实,推动高效协同打造课程资源,组织师资培训、开展创新实践对接优质竞赛活动等,及时总结凝练虚拟教研室建设成果,策划覆盖 17 个虚拟教研室的线上线下交流活动,推动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智能机座。虚拟教研室以产业前沿技术为依托,有最新的产业趋势、最新的产业技术和最新的产业实践,这将极大的助力虚拟教研室建设工作的开展,可以走出一条产教融合的窗心之路,从而成为全国虚拟教研室中的标杆。第一个问题是虚实结合的问题,这个实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是虚拟校验时要依托实体校验时要在实体教研室的基础上才能建好。要把带头高校实体教研室的优秀教研经验带进虚拟教研室,带动各成员高校和老师们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创新,切实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次是教研室的工作要使不能流于形式,借助于教虚拟教研室工作平台。教研室负责人一是要组织完善课程大纲、知识图谱、多媒体教学资源等内容,为开展教学研讨提供参考。二是要以身作则,带头示范,面向教研室全体成员讲授示范课,分享课程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教研室成员教学能力提升。三是要定期组织虚拟教研室教研交流活动,通过公开示范课、名师工作法、课程试讲、说课研讨等形式,以线上线下或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开展教研交流活动,促进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深入开展。这一块,华为在也联合高校的相关的老师一起,也开发了 22 门专业课程和 10 门 10 多门鲲鹏升腾创新实践课,也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输入。第二个问题呢,我想说的是,教研室要做好教师的服务工作,首先是要帮助年轻教师成长起来,吸收学术水平高的青年教师,积极投身课堂教学,要让青年教师把教育教学的责任和使命扛在肩上。其次,校验史要以信息化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地深耕为抓手,做好对老教师的再培训和再融合工作。智能基座的基地的运行一年多以来,已经赋能了 3000 余名的教师,在 72 所智能基座建设高校也评选出了 375 名获得奖教金的栋梁之师,评选出了 20 名智能基座全国优秀教师。希望这些优秀的代表能够发挥先锋带头作用,积极参与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培养出更优秀的教师。第三个问题是教学资源的建设问题,虚拟教研室要推积极的推进课程知识图谱建设、课程资源建设、教材的建设和实现平台的建设,这是开展计算机类课程教学要最根本的抓手。离开这些抓手,教研室的工作也就没有了依托和凝聚力。这些年,我们教职委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花了很大的力气推进课程和教材建设,特别是教学实验建设,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教职委眼联和华为高校的一些知名教师开发并陆续出版了系列的教材 40 余本开发,并陆续上线了 20 多门的慕课课程。我也希望我们这些虚拟教研室能把我们专业课程的各类教学资源建设的更加丰富、更加开放,惠及更多的高校和学生。希望全国计算机领域的老师都能享受到这种成果,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众人人石材火焰。高智能基座的课程。虚拟教研室第一是要汇聚全国的力量,共建共享教研成果,吸引 3000 多名的智能基座合作教师加入,对应虚拟教研室,发展非智能基座高校的建设高校及普通高校的老师加入。希望五年内我们每一个虚拟教研室都能够覆盖,比如 1000 所高校。第二是培育一批教学研究和的实践的成果。两年内希望我们能够完成两套针对不同层次学校的教材和慕课出版上线。第三是要锻造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老师,培训老师每年组织两场线下的师资培训,若干场线上的交流及培训。第四是与产业紧密结合,完善实践体系,通过竞赛、实践、学生社团论坛等工作,提高根技术的创新能力。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各成员高校和老师们的支撑和支持。希望各位老师群策群力,共建共享,把智能机座虚拟教研室建设成为广大计算机类教师的交流社区、精神家园。持续深化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培养一批一大批掌握根技术的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为实现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目标贡献力量。谢谢大家。建设新课程:IT生态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众所周知,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如图所示的是基于 OB 理念的课程设置的流程依据以及对课程教学实施的基本要求。一方面我们基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来设置我们的课程体系。另外一方面,我们基于 OB 的理念来组织实施教学,促使课程目标的达成,进而支撑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对于我们计算机类专业而言,为了适应信息产业发展,对 it 生态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必须根据产业的需求来调整和优化我们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组织与实施。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课程建设的质量与教学的效果也是各级各类教育评估的重要指标,包含审核评估、合格评估以及专业认证等课程体系课程建设都将是重要的指标。因此,课程建设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关注。自 2003 年以来,教育部建设了多批国家级的课程,包括 03 年的近 4000 门国家精品课程。这批课程的建设对推动教学示范、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13 年,教育部又启动了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建设了近 3000 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有力地推进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极大地促进了课程资源的建设。在此基础之上,2017年,教育部又启动了新一轮的国家一流课程的建设,包括线上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的混合课程、虚拟仿真等,所建设的 1 万余门课程的广泛推广与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力的地推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的实施,对人才培养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为了适应信息产业发展的需求。我们需要从多维度来提高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学生的能力,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新工科建设提出来的新专业建设的三条路径为我们的新课程建设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撑。我们可以从开新课程的整合以及更新内容三个维度来建设新课程。课程的创新是多维度的,比如说可以包含教学内容的创新,我们可以引入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和新发展。当然我们也可以拓宽课程建设的新路径,比如说校企协同开展资源建设与师资培养,还有资源的共享和共建。那么在教学模式上,我们可以采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学唱结合的融通模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建设课新课程,提高课程的质量。要培养 it 生态的创新人才,我们首先要对 it 生态的概念有所了解。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讲,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当然这个平衡是有一定的时效性的。参照此概念,我们也可以构建 it 生态系统,包含从底层开始的 CPU 等基础系统硬件和中间层的操作系统,编译 DBMS 等系统软件和上层的编程工具、应用系统等等。右图是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的简图,它与左边的 it 生态的层次结构以及培养学生 it 生态创新能力的课程体系有比较好的对应关系,也是我们培养 it 生态的课程的载体。那我们要培养学生软硬协同的系统观和系统能力。信息时代,it关键的核心技术已成为支撑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创新引领发展的核心动力,对于推动经济高转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 it 生态创新人才,构建 it 生态系统意义非常重大。为了进一步地培养 it 生态创新人才,我们有必要对 it 生态创新人才的能力要素进行解读。参照左边的 it 生态的系统层次图,我们认为要培养 it 生态的创新人才,必须要培养从高层到低层四个层次的能力。它涵盖了设计迁移、应用系统开发和自主系统维护等 it 生态的全生态链。各个层次的高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找准自己的定位,了解 it 生态的技术链和能力的要素之后,可以很好地实现技术链与人才链的有机对接,培养出更多的 it 生态创新人才。智能基座项目以鲲鹏昇腾和华为云技术为底座,建立了校企协同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期待持续为鲲鹏昇腾及华为云产业链输送高质量的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认为我们有必要把 it 生态的能力要素进行再分解。我将它分解成了以下八个方面,具体包含 it 生态的基本知识、it生态的基本内涵以及构建 it 生态的基本理论和应用、it生态的基本工具以及 it 生态系统的维护能力,it生态软硬件的迁移适配、集成和调优能力。还有基于 it 自主生态的应用系统的开发和 it 生态基础软硬件的开发能力。智能机座项目的实施是在原有培养体系的基础之上,引入了很多新的教学元素,在具体实施过程当中一定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为了达到智能技术的培养目标,我们必须要通过培养体系的再设计来解决面临的教学问题。比如说原理讲授中如何嵌入 it 生态的技术,有限的学识与心内容之间如何去做协调,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如何建设配套的资源,还有智能基座相关课程的授课老师认知知识与能力如何同步更新的问题。还有我们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去支撑 it 生态创新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我们可以看到八项能力要素当中,部分能力要可以通过课程教学与实验环节来培养。如图所示的三个实现箭头是指的内容和四个虚线箭头处指向的内容。当然这些能力要素是难以仅仅通过课程教学与实践就能达成的,我们还要配合实习、毕业设计、创新创业活动的同步跟进,才能够实现能力要素的全面达成。与此同时,还要做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的同步改革与更新。比如说在课程教学环节,我们要同步实施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内与课外协同的教育模式,还要设置从创新学分和灵活的实习与毕业设计来解决学生在培养提升创新创业能力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要做校企协同的培养体系再设计智能基座。自 2020 年实施以来,我们建设了 20 门课程,已经进入到了中期建设阶段,相关的课程已经完成了中期的对标,课程建设的成绩斐然。为了进一步的推动智能,就做后期建设的质量,并且能够取得更多的成果,我认为有必要对智能制作前期的建设过程进行思考,并且进行相关般的教学的在设计。那么思考的几个点,我认为首先我们是要进一步地明确课程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我们这里的课程目标的明确和环节的设计是基于 it 生态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那么具体来说,在明确课程目标的这个阶段,我认为我们应该要从 it 生态创新人才所应更具备的能力图谱出发,来找到对应的知识图谱,再来与课程目标相对接。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进行深入的、广泛的校企对接。明确了课程目标以后,我们再来优化。1 应该新增加的与目标对应的新内容。这就是我们基于 OB 理念所进行的课程教学的改革。同时为了有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尤其是新增加的 it 生态创新能力相关的目标达成,我们要同步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步、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同步。同时还要明确考核的内容与考核的要求,要制定与 it 生态创新能力荣誉到课程目标当中的这些内容,要制定明确的考核内容和具体的要求,从而才能够有效支撑课程目标达成。第二,我们要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可以从以下五个维度来引入新的资源,包括智能机座。在实施过程当中,课程对接工程师提供给我们的一些资源,这里包括 PPT 课件教学的案例等等。另外华为公司官网还提供了丰富的其他教学资源和从事课程实践所需要的工具资源。另外,智能基座建设一年多的过程当中,产生了大量优秀的教材和慕课等资源,也是我们这个教学中可以引入的资源对象。另外华为公司还有云资源以及在智能基座实施过程当中提供的开发板、服务器等硬件资源。第三,我认为要加强基于智能基座根技术的分级,分层次的真实的新实验。要依托信息产业提供给我们的真实环境、真实场景和真实的命题,开展多维度的创新创业活动,包括开源社区、开发者社区的开发活动,以及与智能基座相关联的一系列的创新的比赛,还有鲲鹏昇腾的优才实习计划和众智计划。为什么我这里要特别强调分级和分层次呢?因为智能基座建设的 20 门课程分布在我们这个专业的不同的年级。那么随着课程学习的深入,学生的能力也在逐级提升。所以我们这个时候在每一个阶段要配套上除课程内容以外的创新创业的活动,来全方位全程去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第四点,要加强职责培训两个维度的培训,除了参加智能基座组织的常规培训以外,现在又多了一个新的维度,也就是虚拟教研室依托智能基座建了近 20 个虚拟教研室,也是与我们的智能基座课程相对应的。所以在师资培训这个环节,我们在后续阶段要大量地参与智能机座课程对应的虚拟教研室的教研活动,把教研的成果引入到我们的课程教学当中,既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进一步地提高我们的课程的教学质量。下面我将结合我所主持的智能机座的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来分享我在课程建设当中的一些具体的行动。首先在课程目标环节,我们围绕智能基座的八项能力要素,在课程目标这个维度引入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比如说 it 生态的基本知识,我们强调的是软硬协同的系统观,而熟悉 it 生态的基本内涵。这个环节我们强调要培养学生软硬协同的设计适配和调优能力。在构建 it 生态的基本理论这个环节,我们依托课程教学的指令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的内容来教授学生 it 生态的硬件和系统软件之间迁移调优的理论和方法。在实践环节,为了提升学生基于 it 生态的自主硬件和软件的设计能力,我们新增加了基于 arm 指令的 CPU 设计实践环节。在师资培训这个环节,我们参加了智能基座所组织的与课程相关的所有师资培训,所有任课老师都参加了培训。除此之外,我们也参加了相关虚拟教研室的教研活动。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有幸也主持了一项基于我们课程内容但是又高于课程内容。面对未来智能时代要求的智能硬件系统课程群的虚拟教研室,我们后期也将积极地推进虚拟教育室的建设,并且及时地将虚拟教育室建设的成果分享给大家,来助力硬件课程的建设质量逐步地提升。在计算机组织原理课程建设过程当中,我们多维度的引入了智能基座提供的教材募课、视频案例、在线实验、在线测试等丰富的课程资源,有力地支撑了面向智能基座培养要求所新增加的课程目标。在实践环节,我们借助对接老师提供的 PPT 和官网提供的迁移工具,让学生在课外去开展迁移的体验,来加深对 it 生态系统创新能力培养的体验和提升他们的能力。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与课程内容相关联的创新创业的比赛,比如互联网加的鲲鹏产业赛道的比赛和软件开源的创新赛等等,并且取得了互联网加载产业赛道的冠军等一系列的成绩。在课程建设的后一阶段,我们将继续加强课程的建设,积极地引入智能基础建设的新资源,期待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为 it 生态的创建人的培养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期待智能制作的各位老师在后期的建设过程当中也能不断取得更多更好好的成果,共同为智能基座培养更多的根技术的创新人才,共同为信息产业的创新发展培养更多的生态创新人才。落实新实践—基于昇腾全栈Al软硬件技术的创新实践成长之路现如今,由于 AI 模型的更新换代, AI 开发者们越来越依赖于成熟的 AI 软硬件开发框架体系。而主流的开发体系基本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 PyTorch 框架,它一般需要依赖于 GPU 硬件才能实现快速的张量运算。而另外一种则是 tensorflow 框架。相比 PyTorch 它拥有自研的硬件结构,TPU计算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然而 TPU 不对外开放,大家依然只能使用 GPU 来运算。但是 GPU 毕竟不是专门为 AI 算法设计的硬件,它的计算效率是不如 TPU 的。同时对国内开发者来说,依赖于国外公司的软硬件开发体系也不是一件令人舒心的事。就在去年,我了解到了深腾这一国产 AI 软硬件开发体系,它拥有着自主研发的 AI 软件开发框架。深思 mindsport 基于它,深腾为用户提供了高级 API 的接口,能够快速开发适用于各行各业的 AI 软件算法。而在硬件方面,深思提出了 CNN 看这一异构计算架构,它能让深思的算法运行在多种处理器上,尤其是在深腾自研的 atlas 系列硬件上,能够高效快速地运行。同时深腾也提供了软硬件全流程的开发工具 mind studio 以及管理运维工具 fusion director 和 smart kit 为不同需求、不同规模的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开发维护服务,生成的硬件性能是让我十分惊喜的。拿 atlas 200 举例,它能够仅凭借 8 瓦的功耗实现高达 22 tops 的 int 8 计算性能和 11 tflups 的半精度浮点性能相比于国外的类似产品,它在每瓦算力的指标上具备着非常明显的优势,为软件的边端落地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在我开始学习昇腾的时候,首先遇到的就是 atlas 200 这一深度学习加速模块。昇腾为初学者提供了 atlas 200 DK 开发板,可以连接摄像头网口,支撑我们开发者做一些简单的摄像头视觉应用。深层也为我们提供了一套从易到难的完整学习体系,帮助开发者快速成长。它也为我们提供了快速入门的教程,能够让我们在短短 20 分钟内学会如何在 atlas 200 上运行一个图像识别的神经网络。昇腾的社区资源能够促进开发者们互相交流答疑。同时昇腾还会长期举办 CNN 训练营来满足开发者们深入学习的需求。在软件方面,深思 mindsport 拥有自己的独立官网,上面也提供了充足的教程、开发指南、API接口、文档等等。我根据这些学习教程完成了从入门到应用再到深度开发的转型升级。昇思也拥有类似 atlas 的社区资源。我们可以在社区上提问,如果感觉某一个 API 接口设计的不合理,或者某些功能还未实现,我们甚至能上 git EE 上面发布 issue 让生成官方增加功能来满足我们的开发需求。深层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研习班和分享会,来拓宽开发者的视野,提升开发者的开发技能。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些我的昇腾开发心得。最开始的时候我发现 atlas 200dk 它拥有的扩展接口比较少,不适合作为一个嵌入式设备的控制,是核心。所以我和我的团队成员们需要重新设计制作 atlas 200 的核心驱动版。深腾官方为开发者们提供了 atlas 200 的硬件开发指南。在这个上面我们可以确定 atlas 200 各个接口的物理参数和电信号参数。确认参数之后,我们能根据我们自己需要的接口来选定对应的外设芯片,比如网络驱动的芯片、传感器的芯片、PCIe的芯片等等。之后再来绘制原理图和 PCB 交给板场挡样,由 SMT 公司贴片或者自己动手焊接,最后调试电路板的整体电路。完成了硬件的设计和制作之后,我们还需要在 atlas 200 上运行的 Linux 内核当中加入我们所需要的外设接口设备的驱动软件。这边我拿 PCIe 转 USB 接口举例,由于 atlas 200 并未预留 USB 接口,为了使用这些 USB 设备,我们需要通过 PCIe 转 USB 芯片来达成这一目的。我们需要去移植 PCIe 转 USB 驱动,还要将 PCIe 转 USB 的芯片驱动加入到 Linux 的内核当中。为了通过 USB 来驱动摄像头或 U 盘,我们还需要添加摄像头或者是 fact 文件系统或者是其他的一些 USB 设备驱动的程序到我们的内核当中,最后对修改后的内核和设备数进行编译,来获取一个支持这些新的 USB 设备驱动的内核。我和我的团队成员们对 atlas 200 的外围接口电路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制作了一块拥有 UA rt iPhone C SPI USB PCIe 等多种接口的核心版。基于这一块核心版和 atlas 200 的强大算力,我带领我们的团队成员开发了一套 AI 智能摄影系统,获得了 2021 年互联网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产业赛道的全国银奖。同时,这块核心版由于其扩展接口丰富,可丰富的特性也被团队指导老师用在了学校的嵌入式课程教学通中。当我们完成了硬件设计和开发之后,接下来就是开发软件的过程了。今天我想介绍一下 mindsport昇思上的模型迁移方法。假如你有一个模型,它原本是用其他框架例如 PyTorch 或者 tensorflow 编写的,我们把它要移植到深思的框架上来。那么只要按照以下的方法一步步走就能实现你的目标。一开始的时候,我们需要对这个原始模型进行分析,看看是否有一些算子或者模块是深思索缺失的。如果是我们就要先补全这些缺失的模块。而在 minus BOOL 也就深思 1.7 的版本当中,它给我们开发者提供了新的功能,就是说可以去自定义一个算子。那么自定义开发算子之后,我们就需要去开发整体的网络的模型定义文件,就需要补全缺失的模块。接着我们需要编写整体的网络定义结构定义文件。深思提供了一个非常方便的工具,叫做 mind converter 它可以把原始模型自动转化成深思的代码和深思的模型参数。我们通过将相同的输入加载到不同框架的模型当中,这样的方法去比对它们的输出的差异,我们就能验证模型代码的正确性。而之后我们就能去调试网络整体的训练或者是测试的一个过程,并且去优化网络的精度。最后我们就能将其他框架的模型成功地转化为深思版本的模型代码和模型参数。下面我以 video swing transformer 这一模型,也就是 swing 3D 的复现过程来举例。首先我们需要对这个模型进行分析,看看它有哪些算子是缺失的 3D 中缺失了 row 3D 这个算子。那么我们就需要根据它原始的框架上面的一个功能来对它进行在深思框架上的复现。而之后我们就可以对整体模型代码进行开发。由于 swing 3D 的结构比较复杂,所以我们需要分层的进行编写代码。首先我们需要编写基本的一个单位叫做 swing transformer block 接着我们在这个 block 的基础上面去对 block 进行堆叠,开发整体的 swing 3D 模型之后,我们将原始模型的参数转化成深思模型参数的格式。去对比它们两个框架之下模型的输出是否有区别,来验证我们移植的 swing 3D 模型代码是否正确。最后在开展整体训练测试流程的代码编写。在 swing 3D 这一模型当中,有一些独特的设定是深思还不具备的,比如说它的学习率的定义函数,又比如说它的优化器或者说是损失函数,也包括了 dataset 流水线的编写,还有一些 video 的 IO 的接口编写。在移植过程当中,深思提供了其他框架 API 和自己框架 API 之间的一个映射表。我们开发者可以很方便地查询到迁移的目标函数的对应接口,从而避免一些低级的错误,方便我们快速 debugswing 3D 作为一个视频理解模型,是属于深思下面 mind vision 套件的一部分。mind vision 是一个专门用来处理视觉任务的套件。它提供了与视觉任务相关的 data set 流水线和 IO 的接口也提供了日志和可视化的模块来方便我们开发者进行开发。 mind vision 涵盖了多种视觉任务,比如说图像分类、视频理解、图像检测、点云识别等等。在每一个任务上,mandivision都会复现多个主流的算法模型。目前 mandivision 的部分 API 接口文档在深思官网上已经可供查阅。同时相关已经开发完成的模型已经开源在了 git 已经开源在了 git 意义上面。在开发深层的过程当中,我发现深层软硬件都有着极高的开发自由度。在软件上,你可以自定义模型算子去优化你的整个算法。而在硬件上,你可以去自定义外设驱动电路板,来为你的实际应用场景去做出相应的设计和改变。那这些为 AI 产品的研发和落地都提供了充足的便利性。同时全面国产化的软硬件开发体系让我在使用的时候感到更加的放心。另一方面,深层总是能够快速地解决我的疑惑,不管是 atlas 还是深思,只要我在论坛或者 git 意义上面发布了我的提问,提出了我的提问,其他开发者或者说是官方的技术人员总是能在三四个小时之内给出准确的回复,节省了我大量的开发时间。大学像一座座灯塔,点亮教育之路,培养不拘一格的创新人才。期待未来,我们大家一起以智能机座为基础,深化新工科人才培养,为新计算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技术干货] 【论文分享】智慧教育方法探索:手机游戏辅助研究教学
    智慧教育方法探索:手机游戏辅助研究教学盛浩1,2, 阮利1, 许可1, 韩军1, 熊璋1, 高小鹏1, 吕卫锋1,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数据科学与脑机智能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 100191摘要智能物联与泛在接入技术改变着学习方式,传统的手机辅助教学模式只是将课堂教学中部分内容简单地移植到互联网终端,没有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基于学习内容碎片化和移动通信技术创新,提出了面向辅助教学的泛在学习理论,充分利用碎片时间与移动学习的优势,使得碎片化学习成为可能。然后,论证了游戏辅助教学的可行性,包括协同学习网络、情境认知理论、泛在学习方式3个部分。进一步提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游戏辅助教学模型,由游戏辅助教学策略、学习者和教学设计模型构成,更关注预期教学目标实现和学习粘性保持。最后,通过两门课程的手机辅助教学实验结果验证了泛在学习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使得手机游戏辅助教学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关键词: 智慧教育 ; 泛在学习 ; 手机游戏 ; 辅助教学1 引言智能物联与泛在接入技术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对学习模式和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从而使得碎片时间的泛在学习成为可能。传统教学以老师课堂讲解、学生被动接收为主,没有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1];受课堂时间的限制,讲授知识与课堂讨论难以兼顾,课堂讨论内容停留在问题分析层面,缺乏深度和广度,无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2,3,4,5];师生交流匮乏,知识单向灌输,课堂气氛沉闷,导致教学效果一般[6,7,8,9]。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应用已经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10]显示,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拥有自己手机的比例分别达 64.2%、71.3%和86.9%。由于智能手机更加轻便且适用于碎片化使用场景,因此,受到更多人的青睐[11]。由此可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将会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并可将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相结合,寓教于乐。网络娱乐类应用是青少年网民群体最主要的互联网应用,其中,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吸引尤为明显。《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12]显示,在所有网络娱乐类应用中,青少年网民使用网络游戏与网民总体水平的差异最明显,约70%的青少年使用网络游戏。如果能把游戏融入教学中,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吸引学生在课下主动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 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2.1 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指用计算机帮助或代替教师执行部分教学任务,传递教学信息,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直接为学生服务的教学活动。相比于幻灯机、投影仪、实验仪器等设备,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人机交互的特点,已成为重要的现代教学手段。传统的智能手机辅助教学方式主要分为两类:1) 资源浏览型,通过智能手机上网查找、下载学习资源,摆脱了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真正做到了将课堂学习延伸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13];2) 社交协作型,为学习搭建了交流协作的平台,方便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是理想的移动学习方式。然而,传统的智能手机辅助教学方式无法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指导,也不能根据学习情况动态调整学习策略[14],在反馈学习效果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上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线网络实验平台”为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实验,并安排老师在线解答问题。相比于传统课堂教学进步了很多,但它仅仅是一个预约实验的平台,没有对学生远程实验的效果做出反馈,只能依靠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趣味性不高。智能手机APP的快速普及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另一个方向,计算机辅助教学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可以通过手机游戏辅助教学来弥补。国外高校在智能手机辅助教学上起步较早,项目类型多样。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obileELDIT项目,旨在开发移动版本的在线语言学习系统,将E-learning平台上的内容以泛在方式提供给移动用户[15];美国斯坦福大学的 Uniwap 移动学习项目,通过智能手机APP为学生提供学习西班牙语的环境,通过其可以学习新词、查阅词典、翻译句子以及接受在线教学指导和测试等[16];美国阿比利大学开展的“联结项目”(connected program)通过移动设备辅助校园生活、教学和学习,更加高效、便捷[17];挪威奥斯陆大学的KnowMobile 项目,通过问题式学习法远程帮助医学院校学生解决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18]。国内的移动学习主要集中于国内高校[18]。如复旦大学的“i 复旦”是网络教学平台的移动版本,用户可以进行课程的视频直播、回放,学习资源的获取以及学习过程的交流[19];南京大学的 Calumet项目提供课件浏览、网络信息智能检索、课件服务器访问、智能交互回答、即时测验以及其他辅助教学功能[17];西安交通大学的SkyClass移动学习系统具有直播与交互、课件录制、资源管理、课件点播四大功能模块[19];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习元项目为学习者提供微型学习资源和服务,能根据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课程推荐[20]。移动学习方式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了新颖的教学和学习体验,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学生倾向于把移动设备当作通信工具。要解决上述问题还需要教育者的不断探索、改进。2.2 游戏辅助教学游戏一直被视为一种良好的益智、娱乐方式,如数独、俄罗斯方块等。随着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开始花费更多空闲时间在游戏上。同时,研究人员也开始挖掘游戏除了娱乐以外的功能,如果能将游戏用于教学,作为一种具有互动性、吸引力的沉浸式活动,那么,游戏可以成为一种允许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的方式。国外研究人员开发了一款以超级马里奥为背景的游戏,帮助学生学习平衡二叉树,以生动的场景直观地展示二叉树的搜索、节点的插入和删除等操作,让学生在享受算法有趣性的同时学习知识[21]。Coloring Map游戏被应用于教学中[22],帮助学生理解约束满足问题(CSP,constraint satisfaction problem)的基本概念和求解算法;学生通过玩游戏可以实际模拟搜索算法所使用的步骤,在不知不觉中熟悉约束传播、回溯等概念,极大地促进了CSP求解和相应算法的理论教学。最后,可以再次使用游戏来测试所学的算法知识并进行实验,检验学生对CSP的理解程度;Binary Apple Tree游戏被用于算法课的教学[23],以可视化方式展示二叉树深度、广度优先等便利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和生物化学系联合开发了一款实验性的蛋白质折叠游戏 Foldit[24],来帮助研究者发现新的蛋白质模型,目前,该游戏已经帮助研究人员成功解决了一些通过计算机模拟无法解决的蛋白质折叠问题;心理学家通过游戏研究直接求解旅行商问题[25]和顶点覆盖问题[26]的过程。3 结束语本文尝试将泛在学习理论引入辅助教学中,使学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开展移动学习。同时,论证了游戏辅助教学的可行性,通过协同学习网络、情境认知和泛在学习,将课程游戏以课程实践的形式提供给学生使用,为同学们提供了利用碎片时间思考课堂问题的机会,提高了课程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问题,发掘求解问题的算法策略。更进一步地,验证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游戏辅助教学模型对于预期教学目标实现和学习粘性保持都有良好的效果。通过游戏可以方便地模拟、验证算法策略,理解算法策略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策略或者提出一种新的策略。两门课程的手机辅助教学实验结果显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改进求解策略甚至发现新策略,验证了泛在学习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证明了手机游戏辅助教学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实践。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作者已声明无竞争性利益关系。4 原文链接http://www.infocomm-journal.com/wlw/article/2019/2096-3750/2096-3750-3-4-00091.shtml
  • [AI家园] 人工智能技术对儿童带来哪些影响?
    作者:光明网当前,人工智能系统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世界并影响今后世代的儿童,孩子们已经以许多不同的方式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交互。人工智能技术对儿童带来哪些影响?人工智能技术被嵌入到玩具、网络应用或视频游戏中;人工智能算法向孩子们推荐下一个要看的视频、要看的新闻、要听的音乐以及建议与谁成为朋友……当前,人工智能系统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世界并影响今后世代的儿童,孩子们已经以许多不同的方式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交互。人工智能技术对儿童带来哪些影响?人工智能在儿童领域欠缺全球合作治理面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技术创新还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当下如何通过在人工智能在儿童领域的全球合作达成国际共识,进而形成一定的规范,成为许多人思考和讨论的重点。人工智能可以学习已有的国际机制,未来不断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合作,我们可以在合作过程中找到各方的共同点,并不断探讨、沟通,一同寻找人工智能共同的准则和规则,引导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为人类造福。当前,全球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世界各国积极推动线下教学转向线上教学。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突破了学习时间与空间限制,满足了学习者居家学习的需求,成为一种安全可靠、过程可控的教与学模式。然而,全球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差异明显,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教育教学处于半停滞状态,全球教育治理合作欠缺。同时,不同地区使用的数据标准不统一,使得现有数据难以汇聚融通,这使得现有各类智能适应平台、智能学习系统只能服务于特定的教学场景。此外,伴随着数智融合出现的网络与数据安全、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等问题依然存在,例如滥用儿童数据和侵犯个人隐私等风险。没有任何一个单一国家或公司能够设计出全面、符合所有人预期的指导方针,用以管理人工智能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全球合作,为人工智能在儿童群体中的应用创建一个可行的国际合作和治理框架。智慧校园建设亟待深化在线教育仍存在缺陷。一方面,全球范围内还有数量庞大的学校组织不能够提供正常线上教学和学习服务。另一方面,能够提供线上教育资源的学校也同样存在不能够满足学习者需求等问题,在线教育存在着设备欠缺、流量不足、卡顿塞车、教师成为“十八线主播”、家长和学生不适应等诸多问题,甚至凸显出教育不公平现象。人工智能教育未能真正融入到学校教学过程、服务管理功能之中。智慧校园建设成本高昂,且人工智能技术更新迭代速度较快,缺乏办学经费的学校可能难以持续对智慧校园进行升级换代。即智慧校园的实现有赖于将人工智能技术有机整合并嵌入教育活动过程之中,这种嵌入的方式、途径等需要精心设计,才能帮助教师、学生提升教与学品质。然而,从现行智慧校园的建设来看,这一功能的实现尚待时日。个性化学习任重道远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个性化学习、项目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的变革,在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新兴技术的支持下,自适应学习方式兴起,这种学习模式解决了传统学习方式中学生主体性受限的问题,致力于为学生提供精准的个性化学习体验。但由于学习者个体之间存在的“数智鸿沟”会造成教育资源利用的不均衡现象,难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人工智能技术同样难以解决教育公平性和包容性需求,在“数字鸿沟”日益加剧的情况下,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育的不公平现象。责任编辑:华轩  来源: 今日头条
  • [行业资讯] 天津大学:进行物联网创新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
    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天津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进行了物联网创新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项目,该项目获2018年第二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支持,王超担任项目负责人。据悉,该项目中学校与企业针对以下问题开展深度合作:(1)课程和实践内容与本行业的最新技术存在脱节问题,导致学生对学习和实践内容缺乏兴趣,难以提出符合行业和市场需求创新解决方案;(2)知识学习和综合实践训练时间跨度大,培养效率低的问题;(3)缺少为学生自主型的创新实践提供支撑的开放性综合型实践平台,很难对学生自主型的创新实践提供一站式服务;(4)开放性实践项目不足,难以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引导。项目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创立以“自主学习-集中培训-项目开发-展示交流”为链条的培养模式,通过物联网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新课程开设和考核模式改革等举措,实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主要成果如下:1、构建开放性综合型创新实践平台,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一站式”服务。在天津大学教务处支持下,以“突出创新、注重特色、开放共享”为原则,构建开放性综合型的创新实践平台。“创新设备共享平台”配备华为LiteOS开发板和NI口袋实验室设备等,学生可租借该平台设备,快速对创意进行验证并搭建原型机;“创新基础服务平台”配备3D打印机、PCB加工等设备,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基础服务; “创客空间实践平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场地支持。2、创建《校企合作创新实践》课,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问题引导的“自主学习-集中培训-项目开发-展示交流”为链条的培养模式。建立“四段式”教学组织,在课程开展过程中,以问题为抓手,对设计过程进行形成性考核。在整个培训链条中,强调学生学习自主、团队合作、分析需求和大胆创意,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基于问题引导的“四段式”教学组织方式解决了知识讲授和项目实践间隔长,学生培养效率较低的问题,并对学生的毕业要求达成形成清晰的支撑。3、校企合作创建全校性通识课程《智慧物联---让世界变得智慧起来》,解决电类和非电类专业对可利用的信息通信技术了解不足的问题利用华为的学习资源,创建了全校性通识课程《智慧物联---让世界变得智慧起来》(16学时),获批天津大学第一批新工科通识课程建设立项。通过课程传播物联网技术,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应用潜能和设计思想;促进学生知识和技术的学科交叉;以实际案例为载体向学生讲授技术创新思维和设计实现方法;以讨论和畅想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该课程已经正式开设,选修学生覆盖全校包括自动化、精仪、经管等8个学院的10余个专业。项目深入合作过程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学生获HCNA-IoT认证17项,获得华为ICT大赛创新赛总决赛二等奖1项,优胜奖1项;教师知识也得到更新,3名教师经华为培训获得物联网或云认证证书。该项目开展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被教育部公众号、人民网和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发表教改论文1篇。项目提出的课程组织方式得到推广,案例推广创建的“校企合作创新实践课”在2021年获评自动化教指委教研课题优秀结题项目。
  • [行业资讯] 深圳携创高技与华为共建“物联网学院”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6月17日讯(记者 曹园芳)近日,深圳市携创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深圳携创高技”)与浙江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深圳携创高技联手华为共建物联网学院,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共建创新创业基地、共建认证课程体系,在5G、云、AI、大数据、物联网等ICT领域以及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深圳携创高技党委书记、校长伊俊宏表示,深圳携创高技致力于聚焦国家战略需要,坚持产教融合,沿着“专业融合产业链、课程融合岗位群”的发展思路,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办学活力不断增强,实现特色发展。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供应商,是行业国际领先地位的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希望借由这次与华为共建物联网学院,全面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往实、往深发展,助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创新,全力打造校企合作典范,实现共建共赢共发展。“深圳携创高技的办学理念、专业生态布局及物联网学院建设,与华为在人才发展领域的战略布局和需求深度契合。”浙江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南区教育总监李丹表示,华为高度重视与学校的产学研合作。华为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与深圳携创高技展开更加丰富和深入的合作,以物联网学院为结合点,聚焦物联网、大数据、5G等多学科交叉方向,全面展开产教学研融合,实现优势互补,构筑ICT人才生态良性发展的使能平台,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平台共建等多方面切实开展合作,实现共赢。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建设处二级调研员林志立说:“能与华为这样的多家行业头部企业‘牵手’成功,这得益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这是深圳携创高技的‘金字招牌’。”他指出,作为深圳目前唯一一所高级技工学校,深圳携创高技始终走在民办技工院校的前列,为地方经济发展、产业集群建设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华为与深圳携创开启ICT人才培养的深度合作,使得技工教育能够及时与市场前沿技术对接,实现技工教育与ICT行业用人需求的快速有效衔接,期待双方的“校企联姻”,探索出一条面向未来数字化转型所需ICT人才培养之路,打造技工教育样板,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人才活力。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深圳携创高技与华为将共同深化合作,从落实师资培训、建立实训基地、课程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实现专业共建、课程共设、师资共培、资源共享、项目共研,推动供需双方形成协同发展新格局,向着国内首家民办技师学院物联网产业学院的目标大步迈进。
  • [技术干货] 用python写一个脚本,自动连wifi,自动登录校园网[转载]
    文章目录1.实现原理1.1认识 URL1.2 http请求报文格式1.3 http响应报头格式2.具体实现2.1 获取url2.2 获取请求报文的报头2.3 获取请求报文的数据2.4 获取本机的局域网ip3.自动连接Wi-Fi4.打包成exe文件原来在本科期间买的老华硕电脑,最近开始无缘无故的黑屏、死机,让我开始有了换电脑的念头,早都想试一试苹果的系统了,所以趁着这次618活动来临,也是狠下手笔,入手了人生第一台MacBook-Air。在适应了一天之后,基本上使用起来没什么障碍了,肯定还有很多功能是我没发现的,以后在慢慢探索了。期间我也遇到了一个令人烦恼的事情,就是每次连学校的校园网,都要弹窗、登录,很繁琐,就想着试试看,自己能不能也写一个脚本来实现自动连接校园网的功能。第一次搞这玩意儿,也是遇到各种问题,写帖记录一下。1.实现原理刚好最近学了http协议,就当是复习了。简单概括就是,通过网址找到登录界面,然后发送post请求,把登录信息提交给服务器,从而完成登录。图片来源于朋友博客的,他的更详细介绍了http协议,感兴趣可以看看。1.1认识 URL我们所说的网址,其实就是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简称URL),通过这个唯一的地址,可以找到对应的服务。它的标准格式如下:协议://用户名:密码@子域名.域名.顶级域名:端口号/目录/文件名.文件后缀?参数=值#标志这个只是标准的格式,有些信息是可以省略的,比如登录信息等,还有服务器地址可以用域名地址,也可以用ip地址。带层次的文件路径其实就是你要访问的服务器资源,问号?后面是get请求的参数。http协议有多种请求方法,post和get只是其中的两种。1.get方法主要是获取服务器的资源信息,请求的参数一般放在url?后面。2.post方法主要是把数据提交给服务器,在报文的正文部分进行提交。http协议本质是获得某种“资源”(视频、音频、网页、图片……),而传输则是其功能。实际上,上网的大部分行为,都在进行着进程间通信,既然是通信,就需要获取信息和发送信息,所以对应到我们生活中,大部分的上网行为无非两种:1.把服务器上面的资源拿到本地(下载短视频、网络小说……)2.把本地的服务器推送到服务器(搜索、登录、下单……)1.2 http请求报文格式首行: [方法] + [url] + [版本]Header: 请求的属性, 冒号分割的键值对;每组属性之间使用\n分隔;遇到空行表示Header部分结束Body: 空行后面的内容都是Body. Body允许为空字符串. 如果Body存在, 则在Header中会有一个 Content-Length属性来标识Body的长度;1.3 http响应报头格式首行: [版本号] + [状态码] + [状态码解释]Header: 请求的属性, 冒号分割的键值对;每组属性之间使用\n分隔;遇到空行表示Header部分结束Body: 空行后面的内容都是Body. Body允许为空字符串. 如果Body存在, 则在Header中会有一个 Content-Length属性来标识Body的长度; 如果服务器返回了一个html页面, 那么html页面内容就是在 body中。HTTP常见Header:Content-Type: 数据类型(text/html等) Content-Length: Body的长度Host: 客户端告知服务器, 所请求的资源是在哪个主机的哪个端口上; User-Agent: 声明用户的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版本信息;referer: 当前页面是从哪个页面跳转过来的;location: 搭配3xx状态码使用, 告诉客户端接下来要去哪里访问;Cookie: 用于在客户端存储少量信息. 通常用于实现会话(session)的功能;2.具体实现import requestsimport socket# 获取ip地址def get_host_ip():    """    查询本机ip地址    :return: ip    """    try:        s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DGRAM)        s.connect(('10.255.255.255', 1))        ip = s.getsockname()[0]    finally:        s.close()     return ipuser_ip = get_host_ip()# 校园网地址,最好不要用浏览器里的url,还是建议抓包获取post_addr = "http://10.10.244.11:801/eportal/"#下面两个大括号里面都是复制自己学校校园网登录网站中的,冒号两边都要加上双引号post_header = {#报头信息,通过抓包,获取} post_data = { #正文数据,通过抓包获取} #提交http请求报文z = requests.post(post_addr, data=post_data, headers=post_header)print("登录校园网成功,局域网ip如下:")print(user_ip)#input("")上面是代码的主要逻辑,细节信息还需要抓包填充。一开始电脑上是没有安装requests包的,需要自己先安装一下,后面python需要导入的包都是用pip3命令安装。如果没安装pip3命令的,请自行安装。pip3 install requests12.1 获取url在谷歌浏览器先打开上网登录窗口,然后按F12键进入开发者模式,勾选保留日志,输入账号密码,进行登录,在网络那里获取登录时的http请求报文。然后查看抓到的包,查看第一个即可,一般是第一个,如果不放心可以点进区查看,看到标头里的请求方法,确保是post。然后里面还有一个请求网址,就是url了。只需要复制?问号前面的内容即可,后面的是一些get方法的请求参数,不明白什么意思的看长文url的解释。往下拉,还有响应标头,请求标头等信息,⚠️注意,因为我们要向服务器请求登录,所以我们需要的是请求标头,而不是响应,别搞错了。# 校园网地址,最好不要用浏览器里的url,还是建议抓包获取post_addr = "http://10.10.244.11:801/eportal/"这样就完成了第一步,获取到了校园网地址。为什么说不建议直接从浏览器里面复制呢,比如我们学校这种情况返回的响应是3xx,说明网址被重定向过了,所以抓包到的地址比较准确一些。2.2 获取请求报文的报头把请求标头里的内容填充到代码块里,部分header的含义上文已经解释过,还想了解更多请自行搜索。填充的格式是键值 key:values模式,key和values都是字符串需要加引号,上下键值用逗号隔开,下面是我自己的报文,只是个例子。#下面两个大括号里面都是复制自己学校校园网登录网站中的,冒号两边都要加上双引号post_header = {    'Accept': '*/*',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Accept-Language': 'zh-CN,zh;q=0.9',    'Cache-Control': 'max-age=0',    'Connection': 'keep-alive',    'Host': '10.10.244.11',    'Referer': 'http://10.10.244.11/',    'Upgrade-Insecure-Requests': '1',    'User-Agent': 'Mozilla/5.0 (Macintosh; Intel Mac OS X 10_15_7)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101.0.4951.64 Safari/537.36',}2.3 获取请求报文的数据把载荷里的查询字符串、表单数据都填充到程序块中,这里主要上传的就是你的登录信息,不要填错了。post_data = {    'c': 'ACSetting',    'a': 'Login',    'DDDDD': 'xxxx',    'upass': 'xxxxx',    'protocol': 'http:',    'hostname': '10.10.244.11',    'iTermType': '1',    'wlanuserip': user_ip,    'wlanacip': 'xxxxxx',    'wlanacname': 'SPL-BRAS-SR8806-X',    'mac': '00-00-00-00-00-00',    'ip': user_ip,    'enAdvert': '0',    'queryACIP': '0',    'loginMethod': '1'}2.4 获取本机的局域网ip为什么要单独写一个函数获取主机IP呢,因为IP地址分为固定IP地址和动态IP地址,我们需要获取的是动态的IP地址,它是一直变化的,不能直接在请求数据里填抓包拿到的地址,不然你换个地方,可能那个地址就失效了。固定IP:固定IP地址是长期固定分配给一台计算机使用的IP地址,一般是特殊的服务器才拥有固定IP地址。动态IP:因为IP地址资源非常短缺,通过电话拨号上网或普通宽带上网用户一般不具备固定IP地址,而是由ISP动态分配暂时的一个IP地址,这些都是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的。# 获取ip地址#需要导入socket包,系统应该自带def get_host_ip():    """    查询本机ip地址    :return: ip    """    try:        s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DGRAM)        s.connect(('10.255.255.255', 1))        ip = s.getsockname()[0]    finally:        s.close()     return ipuser_ip = get_host_ip()写到这里其实,已经可以自动连接校园网了,但是前提是你先打开Wi-Fi,连到学校的校园网Wi-Fi。说到底,现在的功能只能帮助你登录校园网,连接校园网Wi-Fi的事情还是得你来做,如果你之前连的是其他网络,那么你还有进行网络的切换。所以还要再增加一个自动连接Wi-Fi的功能,刚好python里有一个pywifi包可以支持这个功能。但是!!直接pip3 安装的pywifi包里面不支持mac os的Wi-Fi控制,因为开发这个pywifi包的作者不用mac os系统,所以pywifi包只支持windows和linux。好在,后来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作者后来又写了一个适合mac os的包,不过需要自己下载。我也是经历很多波折,才解决了这个问题。3.自动连接Wi-Fi还是先在终端安装pywifi包,然后找到pywifi包对应位置,把内容全部替换成支持moc os 的pywifi包。pip3 install pywifi1如果找不到pywifi路径可以先执行卸载命令,然后就会弹出所以安装过的包路径了,然后复制所需的路径,最好选择n命令,停止卸载就行。得到安装路径以后,可以在终端里查看,也可以在mac可视化文件模式里查看,我更喜欢可视化,打开的时候有的文件夹就翻译成中文了,我相信只要用心肯定能找到。找到pywifi路径之后,就要下载支持mac os的pywifi包了,下载完进行替换就行。那这个支持mac os的pywifi在哪呢?这里给出作者github的地址,作者awkman在Issue24里面也回答了,他写了一个兼容Macos的demo程序。moc版pywifi作者回复可以在终端用git命令下载,也可以,直接到作者仓库取自己下载,大家随意。git命令下载指令如下:-b 后面带的是分支,作者放在macos_dev里了。git clone -b macos_dev https://github.com/awkman/pywifi.git1下载完检查一下是不是包含了mac的.py文件,包含了就没问题。然后把包含了mac的这个pywifi文件和之前的pywifi进行替换就行。先cd到当前文件夹,然后cp拷贝到原来路径(怎么找路径前文已经说了),文件名相同会自动替换里面内容。cd pywificp -r pywifi /Users/wenanqin/Library/Python/3.8/lib/python/site-packages12之前我在这样做完,运行还是报错,因为发现_wifiutil_macos.py里有一个包没安装,装完就好了。pip3 install pyobjc1下面开始完成连接wifi功能的代码,在统一路径下,新建一个wifi.py文件。import pywifiimport time#保存包中写义的常量from pywifi import constdef wifi_connect_status():    """    判断本机是否有无线网卡,以及连接状态    :return: 已连接或存在无线网卡返回1,否则返回0    """    #创建一个元线对象    wifi = pywifi.PyWiFi()    #取当前机器,第一个元线网卡    iface = wifi.interfaces()[0] #有可能有多个无线网卡,所以要指定       #判断是否连接成功    if iface.status() in [const.IFACE_CONNECTED,const.IFACE_INACTIVE]:        #print('wifi已经连接了网络')        return 1    else:        print("兄弟,我没设置自动打开Wi-Fi功能,你先打开wifi再试?")    return 0def scan_wifi():    """    扫描附件wifi    :return: 扫描结果对象    """    #扫描附件wifi    wifi = pywifi.PyWiFi()    iface = wifi.interfaces()[0]    iface.scan() #扫描附件wifi    time.sleep(1)    basewifi = iface.scan_results()    # for i in basewifi:    #     print('wifi扫描结果:{}'.format(i.ssid)) # ssid 为wifi名称    #     print('wifi设备MAC地址:{}'.format(i.bssid))    return basewifidef connect_wifi():    wifi = pywifi.PyWiFi()  # 创建一个wifi对象    ifaces = wifi.interfaces()[0]  # 取第一个无限网卡    #print("本机无线网卡名称:")    #print(ifaces.name())  # 输出无线网卡名称    ifaces.disconnect()  # 断开网卡连接    time.sleep(3)  # 缓冲3秒    profile = pywifi.Profile()  # 配置文件    profile.ssid = "NJUPT-CMCC"  # wifi名称    #连校园网不需要密码登录,另有登录模块    # profile.auth = const.AUTH_ALG_OPEN  # 需要密码    # profile.akm.append(const.AKM_TYPE_WPA2PSK)  # 加密类型    # profile.cipher = const.CIPHER_TYPE_CCMP  # 加密单元    # profile.key = '4000103000' #wifi密码    ifaces.remove_all_network_profiles()  # 删除其他配置文件    tmp_profile = ifaces.add_network_profile(profile)  # 加载配置文件    ifaces.connect(tmp_profile)  # 连接    time.sleep(1)  # 尝试10秒能否成功连接    isok = True    if ifaces.status() == const.IFACE_CONNECTED:        print("连接校园网成功")    else:        print("连接校园网失败")    #ifaces.disconnect()  # 断开连接    time.sleep(1)    return isok这里有三个功能,前两个测试用的,实际可以只调用第三个。link.py登录校园网之前先调用连接wifi模块。import requestsimport socket#导入刚才写的wifi模块,一定放在同一文件夹内import wifi#查看wifi状态wifi.wifi_connect_status()#连接wifiwifi.connect_wifi()# 获取ip地址def get_host_ip():    """    查询本机ip地址    :return: ip    """    try:        s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DGRAM)        s.connect(('10.255.255.255', 1))        ip = s.getsockname()[0]    finally:        s.close()     return ipuser_ip = get_host_ip()# 校园网地址post_addr = "http://10.10.244.11:801/eportal/"#下面两个大括号里面都是复制自己学校校园网登录网站中的,冒号两边都要加上双引号post_header = {    'Accept': '*/*',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Accept-Language': 'zh-CN,zh;q=0.9',    'Cache-Control': 'max-age=0',    'Connection': 'keep-alive',    'Host': '10.10.244.11',    'Referer': 'http://10.10.244.11/',    'Upgrade-Insecure-Requests': '1',    'User-Agent': 'Mozilla/5.0 (Macintosh; Intel Mac OS X 10_15_7)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101.0.4951.64 Safari/537.36',} post_data = {    'c': 'ACSetting',    'a': 'Login',    'DDDDD': ',0,xxxxxxx@cmcc',    'upass': 'xxxxx',    'protocol': 'http:',    'hostname': '10.10.244.11',    'iTermType': '1',    'wlanuserip': user_ip,    'wlanacip': 'xxxxxxx',    'wlanacname': 'SPL-BRAS-SR8806-X',    'mac': '00-00-00-00-00-00',    'ip': user_ip,    'enAdvert': '0',    'queryACIP': '0',    'loginMethod': '1'}z = requests.post(post_addr, data=post_data, headers=post_header)#如果不想每次都手动关闭窗口可以删除下面的input,然后将print里的内容改成自己想要的print("登录校园网成功,局域网ip如下:")print(user_ip)#input("")4.打包成exe文件1.先安装pyinstaller包pip3 install pyinstaller12.找到pyinstaller命令路径(带bin,老方法卸载看路径),我直接执行不了pyinstaller指令,因为python系统就有,环境变量还没配置。3.执行指令打包先cd到需要打包文件的路径下,然后执行指令,我安装了一个超级右键程序,很方便操作#将 xx.py 打包为 xx.exe/Users/wenanqin/Library/Python/3.8/bin/pyinstaller -F xx.py1执行完操作,会生成三个文件,exe文件在dist文件内,至此,全部工作完成。执行程序,效果如上。如果想实现开盖自连,可看MacBook利用sleepwatcher实现开盖自动联网。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907822/article/details/125105976
  • [行业资讯] 涉外学子斩获“2021年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 一等奖
    近日,从“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华为杯)”组委会传来喜讯,由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向诚老师指导的,2018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万宇杰、谭俊伟、杨鑫辉、黄悠回四位同学所制作的“库大师——基于 Zigbee 与 RFID 的仓库货物智能管理系统” 从145个参加全国总决赛的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总决赛 “一等奖”(位列所有一等奖第七名)。此前(8月22号),该组已获得华中及西南赛区“一等奖”,并成为代表该赛区参加全国总决赛(大学组)的25支代表队一。7月19日24点前我院所有参赛队按时提交了作品资料,8月开始,由向老师指导的该组同学所制作品一路过关斩将,经线上评审预赛,入围分区决赛;再经线下集中式作品讲解和答辩、现场演示等多个环节的赛区决赛,入围全国总决赛;最后,经全国总决赛答辩、现场演示和问辩、专家组二轮会评及网上公示,斩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研究专家组共同发起,以促进国内物联网相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为目标,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激发物联网相关专业学生的创造、创新、创业活力,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而举办的面向大学生的学科竞赛。本届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于2020月12日启动,全国所有的“双一流”高校均参与该赛事,分华东、华北、华中及西南、西北、东北五个分赛区,大赛章程规定入围全国总决赛参赛队总数原则上不超过120支(今年为145支),参赛对象为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不允许跨校组队,赛区一等奖作品入围全国总决赛。2016年以来,我院多次组队参与该赛事并取得不俗的成绩。
  • [新手课堂] 课堂发帖打卡签到
    课堂打卡
  • [体验官] 体验
    在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我们的工作也渐渐离不开这样便捷快速的查资料的方式,我们也已经习惯从逐渐发展的网络中了解最新的讯息,在教学上也要与时俱进采用不同的方法,为了进一步普及信息技术,让我们更加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学校组织了一次计算机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学习的脚步永远不能停止,信息技术的运用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精力,同时也要教育学生更好的使用计算机,让我们跟上时代的发展,适应当今的形式。在培训中有专家讲座,也有参观学习,让我对自己的教学上有了新的灵感,接下来我来谈一谈我所学习到的一些感想。  对于现在而言使用多媒体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课件要怎么制作才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更深入的研究问题,这是一个难题。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因为教材的相似性,总是能够在网络上面找到很多课件,但是因为我们自己也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一看,在上课期间使用的方法让学生可能就抓不到重点,效果并不是很好。但是要让我来制作一份课件还是需要别人的帮忙才能完成,因为我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不够,运用这些软件不够熟练,需要耗费的时间是在有点多,让我有心无力。  
  • [体验官] 软件流水线在线课堂实操体会
    通过这次对软件流水线在线课堂实操的学习,学会了如何通过Devstar实现一站式快速开发基于serverless的智能识别图片文字信息应用,熟悉常规电脑和软件开发的基础具备的能力。学会了如何开发增值税开发发票文字识别应用。第二个课程,开发代码使用户可以通过移动应用安全服务体验安卓应用和鸿蒙应用的安全监测,识别安卓和鸿蒙应用是否存在安全问题,例如应用中存在的权限、组件、网络、存储、加密算法、等常见的安全漏洞,对检测的结果提供详细的漏洞信息及修复建议。大大扩充了我在计算机学习的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