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干货] BI分析中的专业术语
    BI分析中的专业术语介绍在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简称BI)分析中,涉及许多专业术语,这些术语对于理解BI的概念、功能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BI分析专业术语,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BI技术。1. BI(Business Intelligence)BI即商业智能,是一种主要由数据仓库、数据分析、数据查询、数据可视化等组成的数据类技术解决方案。它帮助企业收集、整合、分析数据,并将结果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支持企业的决策过程。2. 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数据仓库是一个存储大量数据的系统,专门用于支持分析性报告和决策支持。它包含数据转换、管理和存取等方面的预配置软件,通常还包括一些业务模型,如财务分析模型。3. 数据集市(Data Mart)数据集市是数据仓库的一个子集,用于满足特定部门或用户的需求。它按照多维的方式进行存储,包括定义维度、需要计算的指标、维度的层次等,生成面向决策分析需求的数据立方体。4. 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联机分析处理(OLAP)是数据仓库系统的主要应用,支持复杂的分析操作,侧重决策支持,并提供直观易懂的查询结果。OLAP具有共享多维信息的快速分析的特征(FASMI),其中F代表快速性(Fast),A代表可分析性(Analysis),M代表多维性(Multi-dimensional),I代表信息性(Information)。5. 数据挖掘(Data Mining)数据挖掘是指从大量的数据中通过算法搜索隐藏于其中信息的过程。它通常与计算机科学有关,并通过统计、在线分析处理、情报检索、机器学习、专家系统和模式识别等方法来实现。6. 自助式BI(Self-Service Business Intelligence)自助式BI是一种允许用户(通常是业务分析师或部门经理)独立于IT部门自行探索、分析和可视化数据的工具。这种工具的设计理念在于“易用性”,使得没有深厚技术背景的用户也能轻松地创建报表、生成图表、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7. 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平均指标:同质总体中各单位某一指标值的平均数字,反映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一般水平。变异指标:说明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差异程度的指标,常用的变异指标是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8. 移动平均(Moving Average)移动平均是计算指标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值的方法,用于平滑时间序列数据,去除周期性变化因素,使长期波动形势更清晰。9. 线性加权移动平均与指数加权移动平均线性加权移动平均:为当前数据指定更多的权重,权重的总和必须为1。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根据平滑常量参数调整数据的权重,如果平滑常量小于1,最新数据的权重更大;如果大于1,旧数据的权重更大。10. 差异分析(Differential Analysis)差异分析是从时间序列中删除趋势的常用方法,为时间序列真正的基础行为提供更清晰的视图。11. 目标与警报(Target and Alert)目标:衡量给定指标是否完成,由目标值和容许区间组成,目标状态可以是绿色(满足目标)、黄色(在容许区间内)、红色(低于目标)或灰色(不确定状态)。警报:当业务中发生任何较大变化时,警报会通知用户。12. 趋势分析(Trend Analysis)趋势分析法是指用若干个连续期间的财务报告的资料进行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以说明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变化过程及发展趋向。13. 平衡分析(Balance Analysis)平衡分析是分析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它分析事物之间发展是否平衡,揭示出事物间出现的不平衡状态、性质和原因,指引人们去研究积极平衡的方法,促进事物的发展。结语了解这些BI分析中的专业术语,对于有效地应用BI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至关重要。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些术语,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
  • [技术干货] 想要从事BI行业,需要学习哪些专业知识
    想要从事BI(商业智能)行业,需要学习一系列专业知识,以便能够有效地处理和分析数据,以及提供有价值的洞察力。以下是需要学习的关键专业知识领域:一、数据库知识基础知识:了解数据建模、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熟悉数据库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开发和管理数据仓库。数据库设计与管理:掌握数据库设计和管理技能,能够设计高效的数据库架构,以支持快速的数据查询和分析。二、数据仓库知识数据仓库设计:了解数据仓库的设计原则,包括数据存储、数据模型、数据架构等。ETL流程:熟悉数据提取(Extract)、转换(Transform)和加载(Load)的过程,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三、数据挖掘和分析知识数据挖掘技术:掌握聚类、分类、关联规则、预测建模等数据挖掘技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模式。数据分析方法:熟悉数据分析和统计学原理,如概率、统计推断、线性回归、时间序列分析等,以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预测能力。四、BI工具和技术BI工具使用:掌握Tableau、Power BI、Excel、SQL等业内领先的BI工具和技术,能够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可视化。数据可视化:了解数据可视化的原则和技巧,如颜色、图表类型、布局等,以直观的方式呈现数据和分析结果。五、业务知识行业知识:了解所在行业的业务知识,包括行业状况、趋势、竞争对手等,以便更好地理解业务需求和市场变化。业务理解能力:通过将数据分析与业务需求相结合,为业务决策提供支持,推动组织的学习和进步。六、编程语言Python和SQL:熟练掌握Python和SQL等编程语言,用于数据处理、清洗和分析。Python的库如Pandas、NumPy、Matplotlib和Seaborn等,可以帮助进行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可视化。七、其他相关知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了解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法律法规,确保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合法合规。沟通和展示能力:学习如何撰写清晰简洁的分析报告、制作专业的演示文稿,以及进行有效的口头汇报,以更好地传达分析结果和建议。综上所述,从事BI行业需要掌握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包括数据库知识、数据仓库知识、数据挖掘和分析知识、BI工具和技术、业务知识、编程语言以及其他相关知识。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竞争力。
  • [技术干货] 深度数据包检测 (DPI) 构建用户画像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品牌了解自己的用户变得越来越重要。用户画像中包含了用户的年龄、性别、地域、社交关系、兴趣偏好、触媒习惯、行为特征、消费习惯等信息,可以帮助品牌深入了解目标用户群体,洞察用户真正的动机和行为。 构建用户画像的原理和机制主要基于对用户行为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建模。通过数据收集工具,如网站分析工具、社交媒体监控工具等,收集用户的行为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包括用户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基于这些分析结果,建立用户画像模型,从而实现对用户的全面理解和精准刻画。例如,某电商企业通过收集用户的购物行为数据,分析用户的年龄、性别、地域、购物偏好等信息,建立了用户画像。基于这些用户画像,该企业可以进行精准的商品推荐,从而提高用户的购物体验和满意度,提高商品的销售转化率。构建用户画像在营销、产品设计、客户服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用户画像,品牌可以深入了解目标用户,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设计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客户服务。用户画像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用户行为预测,从而提前布局,抢占市场先机。构建用户画像对于提升品牌竞争力,实现业务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 [技术干货] 驾驭数据的能力,如同使用ChatGPT一样,是现代职场人的必修课
    现代职场所比拼的除了聪明才智、过往经验之外,很多软性技能也尤为重要。 现在已经不是像网络游戏开局拿着一根小木棍打天下的时代了,这将是一场武装到牙齿的较量,对于各类“装备”的驾驭能力有时候甚至可以决定胜负。ChatGPT是提升职场人工作效率的绝佳装备,相关的介绍已经很多,今天我向大家推荐另外一款很实用的开源工具:XL-LightHouse。XL-LightHouse是一款通用型流式数据统计系统,可能有些朋友会觉得这个领域距离自己的工作太遥远,其实不然,不管你的职业是产品经理、前端、后端、算法、数据分析师、运维、运营、UI...,我都认为通用型流式数据统计与你的工作息息相关,通用型流式数据统计将让你成为一个更加强大的个体。商业社会的发展使其越来越像一个复杂且精密的机器,我们已经很难通过主观猜测就可以窥探其内部细节、运转逻辑和未来走势了。这个社会中所有的商业竞争越来像一场数学游戏,而在这个时代数据化运营或许是企业发展壮大唯一可选择的道路。通用型流式大数据统计技术将深刻改变现代企业运营的理念和方式,通用型流式大数据统计是我所认为的唯一一种有可能支撑上百万量级数据指标,而成本仍可以控制在企业可承受范围之内的一项技术。而这项技术将使得各种业务指标的获取成本被大大的降低,这意味着职场人士将可以轻松获得到比以往更为全面、更为细粒度的数据指标。而拥有更敏锐的数据辨识度,驾驭和运用数据能力更强的职场人士将显著的拉开与其他人的差距。企业是一个个员工的集合,而员工驾驭数据的综合水平反应了企业的数据化运营水平。驾驭数据的能力体现在两个方面:1、布局数据的能力布局数据的能力就是将自身工作建立数据指标体系,量化业务目标,将业务目标拆解成一个或多个核心数据指标,并为这些核心数据指标建立关联指标和上下游指标,从而搭建起数据指标体系。 不同职能人员所关注的数据指标可能略有不同:以一个电商平台来说:公司的决策层关注的是平台的交易额、交易量、下单用户数;App上某个功能模块的产品经理可能关注的是所负责模块的pv、uv和转化率;运营人员关注可能是拉新用户量,站内广告点击量、广告收益率;一个开发人员可能关心的是接口的调用量、异常量、耗时情况;一个算法工程师关心的是模型的准确率,上线后的效果收益;一个运维人员可能关心的是线上服务器的运行状况;一个UI设计师可能关心的是不同的广告图片的点击转化;一个数据分析师可能需要依赖各种数据指标来更准确的判断业务的短板、业务的走势、辅助决策层有针对性的制定营销计划;企业中每个员工都应该有自己所关注的数据指标体系,用来辅助自己的工作,而这些数据指标体系共同组成了企业的数据化运营体系。2、运用数据的能力运用数据是一项综合能力,它体现在多个方面:排查问题:数据化运营是让企业业务进入到一种"可控"的状态,帮助决策者在业务运转不正常的时候,能够快速的判断出问题所在。业务洞察:数据化运营是让业务运转的各个环节更加透明,帮助企业更清晰的看到目前的"短板"是在什么地方,辅助产品的优化迭代。明确方向:数据化运营是培养敏锐的嗅觉,让企业可以更加准确的判断出市场的走势、捕捉到其中具有业务价值的信息。科学试错:在试错成本日益高企的今天,数据化运营是帮助企业改变以往靠"拍脑袋"来做决定的方式,打破过往的经验主义,辅助决策者思考,快速验证想法,让企业减少成本更加科学的"试错"。此外,对于职场人来说,运用数据也是快速验证想法、佐证自己的结论、辅助个人思考、制定相关策略、体现个人价值的有效途径。虽然以上观点大家可能都会认同,但真在工作中实施的时候发现其实困难重重,远没有想象中美好。不少朋友可能会吐槽公司基建水平之差以及研发资源的严重短缺。很多数据需求一再被拖延,甚至最后不了了之。我也深知行业目前的一些现状,这些情况别说是一些中小企业,即便是在一些互联网大厂,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其实也是广泛存在,反复的上演,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对于数据需求的并行承载能力太差。造成企业对于数据需求的并行承载能力太差的原因对于中小企业和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是不同的,我们分开来看: 中小企业一般没有充足的资金用于数据基建平台的开发,他们往往选择投入少量研发人员单独开发这些数据需求或者购买一些第三方产品来实现,而大多第三方产品并非提供自助化的数据获取方式,功能相对有限或者承载的数据量、并发量有限再或者是使用门槛太高、接入成本太高等等原因,所以中小企业对数据需求并行承载能力有限是容易理解的。 而较大规模的企业一般会选择自建数据平台,但从现状来看也并不是非常理想,很多互联网大厂不惜血本、投入重金打造数据化体系,成效却不显著,虽然看似功能强大,但流于表面,关键时候并不抗打。我们总能看到一些大厂朋友吐槽公司的数据基建平台接入成本太高,使用不太方便,有很多数据需求阻塞而难以快速实现,依然普遍存在一再被拖延的情况。而从企业层面来看研发数据基建的资源投入可谓非常巨大,而且后期维护成本也极为可观,如此庞大的投入,收益却并不显著,或者说与预期存在明显的差距,这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大厂对于基建价值的认同感和产生对数据化运营理念的怀疑态度。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作为一名业内技术人员,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盲目的神话一个东西和盲目的贬低都是在走极端。当然企业的数据基建范围太大,我们今天只从其中的一小块“数据化运营”入手。为了表述简单起见,本文以下的数据平台都是指数据化运营相关的平台,希望不要引起歧义。我认为互联网大厂的数据平台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根源在于以下几点:1、没有抱着打造产品的目的,而是拿着做业务系统那套逻辑去做数据平台;首先,我们想一个问题,大厂该如何衡量自己重金打造的数据平台究竟处于什么水平?我看不少企业技术团队的宣传文章,总喜欢用有多大的数据量、有多少的任务接入,有多少的访问量和接口调用量,可以支撑百亿级千亿级多维查询等等这些因素来衡量数据平台的成功与否。 这种评判标准其实并不客观,更准确来说这更像是一种宣传的噱头,我认为有一个比较公正的办法可以衡量企业的数据平台究竟处于什么水平,我们可以假想一下:所做的数据平台能否拆分成一个或多个产品;能不能拿到市场上去销售,能不能让客户轻易的部署使用,能卖多少钱; 满足内部需要就是在满足某种市场需要,我认为优秀的数据平台能够经受的住市场的检验。这就像汽车一样,一辆汽车是一个产品,而汽车的每个零部件几乎都能是一个独立产品,都有它独立的市场价值。 虽然企业绝大多数的内部系统并不需要用这么严苛的标准来判定,但我觉得数据类系统有它的独特性。如果贵公司的数据平台,可以轻易拆分成多个产品,并能够灵活组织在一起,可以轻松部署到客户的服务器上,并可以让用户为此买单,即可以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也可以满足大型集团公司的需要,那我由衷的钦佩此类技术人员的专业造诣。而反之,很多企业投入数年,耗费巨大资源所开发各种数据平台,或许在市场上一文不值。有些朋友可能会反驳我,认为这种评判标准太高了,毕竟大多数企业打造基建,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拿出去卖钱,而且不同公司的业务逻辑和数据集群的规模又可能截然不同,那凭什么要用这种标准来衡量其价值呢? 对此我的观点是:数据类平台的研发和业务类系统的研发有着本质的不同, 业务类系统更侧重于稳定性,系统运行满足高峰期的需要,并留有足够buffer即可,系统之间通过接口互通,就算后期重构影响范围也相对有限。 但数据类系统几乎从上线之日起就处于一个不断膨胀的状态,随着使用方的接入,前期设计缺陷会逐渐暴漏出来,而此类系统又会涉及大量的业务方和线上正在运行的任务以及各种已存储在内的庞大量级的业务数据,再加上庞大的集群规模使得后续的维护成本其实是远远高于业务系统的,数据平台对于弹性设计的要求也远高于业务系统。所以,数据平台的架构师如果一开始没有抱着打造可销售产品为目的去做设计,没有坚持较为严苛的标准,后期会很容易触达瓶颈,出现公司耗费庞大人力、物力维系的数据平台,投入和收益不成正比、尾大不掉的尴尬局面。 满足内部需要,就是在满足某种市场需求。以销售为目的做架构设计,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因为以前只要考虑系统能跑起来且稳定就可以了,但现在你要考虑的多得多。需要深入思考各子系统之间的功能边界如何划分;需要考虑底层架构的设计将影响着页面的交互逻辑,页面的交互逻辑也会影响底层架构的设计;需要考虑服务器运算资源的成本,需要考虑接入成本,因为使用成本的增加,就意味着产品性价比的下降;需要考虑各种扩展性、规范性、考虑每个功能点的交互逻辑是否顺畅... 以销售为目的做架构设计,会发现所追逐的目标不是能实现,而是更好的实现,不是能用,而是好用,才会永恒的追求部署简单、运维成本低廉和使用方便,才能很谨慎的思考哪些功能点是否应该添加,哪些鸡肋的功能点是否应该裁剪掉,而不再追逐功能的花哨。2、技术路线选择错误;企业数据化运营目前发展的困境,我认为阻塞点并不在于能否支撑相关的数据需求,而在于能否快速支撑相关数据需求。对于数据需求的快速支撑能力是衡量企业数据化运营基建水平的重要标准。 我查阅一些互联网大厂相关技术方案,无一例外清一色的使用各种以流式计算框架、离线计算框架、OLAP类引擎为主体的数仓设计方案来支撑数据化运营。我认为这是一种笨拙低效的解决方案,以流式计算、离线计算、OLAP框架为主体的实现方案笨拙的像头狗熊一样,注定只是企业数据化运营技术演进历程中一个微不足道的过渡阶段。重申一下:我这里只是谈数据化运营领域,并不是否定数仓方案,数仓方案在很多其他应用领域是非常有价值的,只是认为以这类数仓方案为主来支撑数据化运营是不可取的。企业对数据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而目前业内的相关产品都太过于臃肿和笨拙,这些产品是没有可能支撑企业数据化运营再上升两三个数量级的。 我认为未来企业数据化运营的技术方案应以通用型流式数据统计为主,以其他技术方案为辅,更准确点来说是能用通用型流式统计技术实现的需求,就用通用型流式统计实现,而通用型流式统计实现不了的需求,再用其他技术方案实现。通用型流式数据统计的价值并不是帮你完成所有的数据需求,而是高效的、低成本的帮你完成相当大一部分数据需求,对于不同业务或处于不同的数据化运营阶段的企业来说这个比例并不相同,但我认为数据指标需求越多,通用型流式数据统计服务所能发挥的价值比例也就越大。虽然通用型流式数据统计并不完美,有很多数据需求并不适合使用流式统计来实现,但我依然认为它是唯一一种有可能支撑百万量级数据指标,并且成本仍可控制在企业可承受范围之内的技术,相比其他技术的实施成本都太过于高昂。我认为通用型流式数据统计是企业数据化运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唯一选择,我希望XL-LightHouse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上百万的数据指标,但依然如小鸟般轻灵。建议云服务厂商全面拥抱通用型流式数据统计,我个人也期望与云服务厂商达成合作,共同推进通用型流式统计底层运算引擎的研发事项。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流式统计技术将会被极大范围的应用和推广,凭借通用型流式数据统计,未来云服务厂商的一个计算集群就可以支撑上千万数据指标的并行计算,满足众多企业和用户的同时使用。3、缺乏一种高效的大批量数据指标管理机制我所说的数据指标管理并不是单纯的Web端的页面功能,而是一种相关统计数据的存储和查询机制。这个问题往往被人忽视,很多朋友认为这不就把统计结果存到数据库中,然后用户在页面查询时把数据取出来再显示成图表不就行了。 其实这个问题要比想象中复杂,我认为对于庞大数量级的数据指标管理,数据平台和使用方之间必须遵循一个“约定”,否则很容易触达瓶颈。我们可以看一下业内目前的实现方案,我觉得这些数据平台更多像是一个“壳”,不管是OLAP还是流式计算、离线计算框架的解决方案,往往是提交任务(SQL或者程序)到运算引擎,底层运算引擎计算完毕后将结果返回给数据平台,数据平台再返回给用户,在这个过程中数据平台更像是数据的透传方,有些OLAP的计算方式都不会存储统计结果。这种方案的问题在于数据平台本身对计算逻辑几乎是完全不可掌控的,对于数据平台来说这将限制了它的承载能力,有以下方面的影响:对于计算任务没有办法进行细粒度的控制,只能从资源占用这种很粗粒度层面上来管理计算任务。不太容易提供便捷的可视化展示和接口查询等功能,比如数据平台不知道计算任务的统计周期,就不能直接展示出可视化图表;数据平台不知道计算任务的统计维度,就不能灵活的展示筛选条件。而如果用户需要可视化展示和维度筛选,一般以业内产品的做法是需要用户再进行额外的配置,这增加了系统使用的复杂度,增加了数据指标接入成本。 所以,我认为大批量数据指标的管理维护,数据平台方和使用方之间必须遵循一个“约定”,否则很容易达到瓶颈。我向大家推荐XL-Formula,XL-Formula是一种通用型流式数据统计配置标准,它也是一种更为高效便捷的数据指标管理方式,即便您的数据指标不是基于流式统计得来也可以使用XL-Formula来管理。使用XL-Formula的好处:数据平台对于统计指标的计算逻辑是完全清晰的,可以进行细粒度的管理和控制。很方便的进行统计结果的可视化展示、接口查询、维度筛选等操作。平台所有统计指标的数据均按照相同的规范进行存储,统计结果具有很好的可迁移性,可以很方便的完成统计数据的导入、导出、备份、迁移等操作。 关于XL-LightHouse的使用和XL-Formula可以访问dtstep.com了解更多信息。以上是我认为制约目前企业数据平台对于数据需求快速支撑能力的几点原因。通用型流式数据统计凭借其广阔的应用场景、低廉的使用成本和彪悍的运算性能足以弥补它一切的缺点,这一技术将深远改变企业数据化运营的理念和方式,使得企业数据化运营水平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XL-LightHouse以通用型流式大数据统计为切入点,寄希望于通过更加贴合场景、更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方案帮助企业降低数据化运营方面的成本。对于职场人来说,我相信灵活的使用XL-LightHouse可以帮助您解决很多棘手的问题,希望XL-Lighthouse成为您职业生涯常伴左右的工具。本文可以随意转载。
  • [技术干货] 【操作指南】如何使用仪表板分析数据?
    操作场景DataArts Insight提供了简单易用的可视化操作和灵活高效的多维分析能力,DataArts Insight连接外部数据源,即可进行数据分析和报表搭建。本节将为您介绍使用DataArts Insight连接GaussDB(DWS)数据源制作图表的操作步骤。操作流程图1 智能数据洞察快速入门的流程步骤1:新建项目登录DataArts Insight管理控制台。在DataArts Insight控制台,按照如下指引,新建项目。单击右侧的“新建项目”创建项目。图2 创建项目在新增项目页面输入项目的名称。选择对应的企业项目。填写描述信息。单击“确认”完成项目创建。说明:项目名称只能由中英文字、数字、以及下划线(_)、斜线(/)、反斜线(\)、竖线(|)、小括号(())、中括号([])组成。项目名称字符长度不超过50个字符。描述信息的长度不超过512个字符。图3 新增项目步骤2:新建数据源新建数据源有以下几种方式:DataArts Insight首页新建数据源快速入口。图4 数据源项目页面内“数据管理 > 数据源”页面下新建数据源。本示例选择在项目页面下创建数据源。进入新建的项目,按下图指引完成数据源的链接,单击“新建数据源”。图5 新建数据源源库类型:选择数据源作为数据分析的数据输入。DataArts Insight支持连接ClickHouse、GaussDB(DWS),同时也支持API数据源接入,详细了解请参见新建数据源章节。示例选择GaussDB(DWS)为源库类型,接入网络类型选择公网接入。更多参数配置请参考表2。表1 数据源说明 数据源描述ClickHouseClickHouse是一款开源的面向联机分析处理的列式数据库。GaussDB(DWS)数据仓库服务是一种基于华为云基础架构和平台的在线数据处理数据库,提供即开即用、可扩展且完全托管的分析型数据库服务。API数据通过API的方式连接数据源。图6 新建DWS数据源表2 配置项参数说明 参数描述名称数据源配置列表的显示名称。说明:名称长度不能超过32个字符,只能由字母、数字和下划线(_)组成,且只能以字母开头。域名数据源IP。用户名登录数据库的用户名。密码登录数据库的密码。端口对应数据库的登录端口。数据库登录的数据库名称。SASL_SSL开启SASL_SSL可以实现数据源和DataArts Insight之间的可信身份认证与安全数据传输。完成配置项填写单击“连接测试”。测试连接成功后,点击“确定”完成数据连接。步骤3:新建数据集新建数据集以下几种方式:DataArts Insight首页新建数据集快速入口。图7 数据集项目页面内“数据管理 > 数据集”页面下新建数据集。数据源列表下创建数据集。本示例选择在项目页面下“数据管理 > 数据集”下创建数据集。完成数据源连接后,创建数据集,单击“新建数据集”。图8 新建数据集配置数据源信息。选择步骤2:新建数据源中新建的数据源作为数据集的输入。选择数据源的数据库、Schema。双击数据表,进入数据预览页面。在该页面可对数据进行过滤、新建指标和新建层次维度等操作。图9 配置数据集相关参数单击右侧的“保存”保存数据集的配置信息。输入数据集的名称,单击“确定”完成数据集创建。说明:数据集名称只能由中英文、数字及下划线(_)组成,且不超过64个字符。步骤4:新建仪表板创建仪表板有以下几种方式:DataArts Insight首页创建仪表板快速入口。图10 仪表板创建数据集编辑页面。在控制台单击需要操作项目>数据集>操作列>单击编辑,进入数据集编辑页面,单击页面右上角“创建仪表板”按钮。数据集列表页面。在控制台单击需要操作项目>数据集>操作列>新建仪表板。仪表板表页面。在控制台单击需要操作项目>数据分析>仪表板>新建仪表板。本示例选择在数据集编辑页面进行创建仪表板。在新建的数据集页面,单击右上角的“创建仪表板”进入仪表板页面。新建可视化图表,本示例以智能图表为例。在智能图表区域,将数据的“维度”和“度量”通过鼠标拖动到“智能图表”内的“列”内。图11 制作智能图表点击“更新”之后就可以得到需要的智能报表内容。图12 智能报表效果单击右侧的“保存”保存智能报表。输入仪表板的名称,单击“确定”保存成功。也可通过单击“保存并发布”,保存并发布仪表板。发布后支持预览仪表板。步骤5:查看/预览仪表板查看仪表板要查看的仪表板必须是已经发布的仪表板,未发布仪表板不具有查看的功能。在所创建的项目下,单击数据分析下的“仪表板”,进入仪表板页面。在仪表板页面,选择对应的仪表板单击操作列下的“查看”,就可以查看新建成功的仪表板。图13 查看仪表板预览仪表板在仪表板页面,选择对应的仪表板单击操作列下的“预览”,就可以预览仪表板。图14 预览仪表板
  • 智能数据洞察(DataArts Insight)产品功能
    数据接入支持多种数据源接入能力,包括DWS、ClickHouse、API、本地文件作为现代商业智能分析的数据源。支持公网连接、支持数据源的连通性测试。数据加工支持在工作空间新建数据集,通过数据源导入、图形化和SQL形式创建数据集。数据集支持度量和维度的设置,支持新建分组维度,层次维度和计算字段,支持数据集字段隐藏。仪表板提供仪表板的搭建能力,支持通过拖拽的方式快速布局可视化组件,通过可视化组件的数据配置、属性配置、样式配置,生成具备交互式分析能力的数据报表。数据大屏通过场景模板来创建数据大屏,同时对已有数据大屏实现编辑、复制、删除、预览、发布等应用操作。支持2D可视化大屏制作,支持可交互仿真推演的三维数据可视化大屏,包括静态世界基座,可视仿真推演以及风格化可视计算。交互式分析根据业务需求选择指标、维度和维度值,可以对任意数据行列进行合并与拆分,支持在表格区域内直接进行多种计算、排序,快速进行报表制作与交互分析。嵌入式分析提供报表页面、卡片的嵌入式分析能力。支持报表或独立卡片嵌入目标系统,一键式生成嵌入式代码。智能分析助手提供零门槛自助分析,实现自然语言交互的BI租住分析和自助数据获取,轻松获取和分析数据,降低专业分析师的工作负荷。智能洞察支持内置或集成行业算法(自动异常检测、关键驱动因素发现、根因分析、what-if对照分析、趋势预测、决策行动),深入挖掘数据价值,自动分析洞察见解和专题数据故事生成。BI内存引擎提供内存计算和多维分析加上能力,10亿数据秒级响应。企业级数据管理和安全DataArts Insight与华为云库、仓、湖、治理等数据平台产品原生集成,降低平台集成和运维难度,提供端到端全链路数据安全保护能力。
  • 智能数据洞察(DataArts Insight)入门指引
    根据您的角色推荐了不同的文档,从而帮助您更快速、更轻松地使用智能数据洞察(DataArts Insight)服务。如果您是初学者如果您是大数据初学者,建议您先熟悉以下模块,了解DataArts Insight的基本功能和常用操作。模块说明产品介绍DataArts Insight服务的介绍文档,从服务的常用概念、产品优势、应用场景、计费说明、权限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介绍,让您初步了解数据洞察服务。快速入门DataArts Insight服务的快速使用指导,通过一些示例指导您快速完成仪表板搭建、大屏制作的入门操作。用户指南介绍链接数据源、搭建数据集、搭建仪表板和大屏的相关操作指导。如果您是数据分析师如果您是数据分析师,建议您先熟悉以下模块,掌握DataArts Insight支持的基本功能,帮助你快速上手分析业务数据。组件模块说明数据源相关数据源连接数据分析人员分析的基础是数据源。当前DataArts Insight支持接入大数据平台、文件数据源、API数据源,并且支持可靠安全的数据连接方式,为数据分析人员提供丰富多种的数据源,有效的提高数据分析人员的分析效率。数据源授权DataArts Insight支持将数据源的编辑和使用权可以授权给其他的用户或用户组,当存在多个用户使用该数据源时该功能可以提高数据源的利用效率。数据集相关创建数据集DataArts Insight数据集是可视化分析的基础,您可将需要分析的数据源创建维数据集,DataArts Insight支持可视化配置或自定义SQL方式创建数据集。自定义SQL在数据分析中,一些复杂的逻辑或模型可通过自定义SQL创建数据表。并且自定义SQL支持变量设置,可满足更复杂多变的分析场景。多表关联建模在数据分析时,当需要分析的数据存储在不同的表,您可以通过数据关联,把多个表连接起来,形成模型进行数据分析。DataArts Insight支持左外连接(LEFT JOIN)、内连接(INNER JOIN)、右外连接(RIGHT JOIN)三种连接方式。仪表板相关新建仪表板DataArts Insight提供了多种图表样式,覆盖了表格、线图/面图、柱状图/条形图、指标图4大类分析图表,满足您灵活多样的可视化分析需求。当前报表默认展示在仪表板中。仪表板控件DataArts Insight提供了多种类型的仪表板控件供新建数据表时按需选择使用。大屏相关新建数据大屏数据大屏的常见应用场景包括活动数据监控、项目会议演示、对外接待,是DataArts Insight分析场景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满足企业高可视化要求的数据展示场景。如果您是开发工程师如果您拥有一定的开发经验,想要基于DataArts Insight现有能力进行更复杂的数据分析和开发,建议您学习和掌握以下功能模块。模块说明开发指南提供样例开发样例,您可以基于DataArts Insight API进行二次开发,构建自己的应用。API参考您可以调用DataArts Insight提供的API接口完成数据分析等业务操作。
  • 智能数据洞察(DataArts Insight)应用场景
    固定式报表/大屏制作场景场景简介:DataArts Insight支持快速搭建固定报表/大屏,实现全自然语言交互的BI自助分析,让一般业务人员和管理者也能轻松获取和分析数据。用户痛点:业务涉及表多,报表响应慢;报表交互和样式复杂,调试工作量大。产品优势:高性能BI引擎支持多种加速模式,10亿数据秒级响应;AutoGraph引擎自动生成可视化图表,风格统一,美观。个性化分析场景场景简介:企业业务需求的多样化催生出对特定BI功能的需求,除了基础的数据查询和可视化分析,DataArts Insight提供了多种DataArts Insight能力,提供不同的数据视图和报表,以满足不同工作职责的用户需求实现个性化分析。用户痛点:报表需求多、变化快,分析成本高,需求响应慢;BI使用门槛高,业务人员难上手。产品优势:盘古for BI,自然语言交互的BI自助分析,无论是业务人员还是技术人员都能轻松获取和分析数据。数据挖掘场景场景简介:DataArts Insight 内置或集成行业算法,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支持业务态势洞察,辅助业务管理者高效决策。用户痛点:传统BI只满足简单的统计分析,无法支撑问题根因分析、趋势预测等需求。产品优势:DataArts Insight 内置集成行业算法,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支持自动分析洞察讲解和专题故事生成,辅助业务管理者高效决策。数据管理和安全场景场景简介:DataArts Insight支持数据平台原生集成。华为云库/仓/湖/治理等数据平台产品原生集成,降低集成和运维难度,提供全链路数据安全保护能力。用户痛点:数据平台架构复杂,集成和运维困难,全链路数据安全存在隐患。产品优势:华为云数据生产线原生集成,开箱即用,提供全链路数据安全保护能力。嵌入式BI场景场景简介:DataArts Insight支持嵌入式分析,使能应用智能化升级。轻松将可视化图表和盘古 for BI智能问答机器人嵌入到您的SaaS应用界面中,使能SaaS应用智能化升级,提升用户体验,并催生新的盈利机会。用户痛点:强依赖嵌入式报表,BI开发门槛高,灵活度低。产品优势:盘古for BI “0”门槛自助分析,全自然语言交互的BI自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