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资讯] 行业观察:物联网入局建筑如何实现双碳智慧?
    作为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的智能化提升和节能环保也成为了关注重点。2022年4月1日起,由住建部批准的《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将正式实施。《规范》要求: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的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必须执行该规范;新建居住和公共建筑碳排放强度应分别在2016年执行的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降低40%,碳排放强度平均降低7kg/㎡以上;建筑设备系统节能诊断应包括能源消耗基本信息,以及主要用能系统、设备能效及室内环境参数;建筑能源系统应按分类、分区、分项计量数据进行管理。此次《规范》将建筑碳排放计算纳入强制要求,如何达到节能减排的标准,实现双碳智慧,建筑领域相关企业面临着不小挑战。如何让建筑更加节能环保,物联网技术也许能够提供新的思路。青云科技物联网解决方案业务总监胡加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建筑节能工作正逐步由提高建筑能效转向降低实际能耗为目标,将实时建筑能耗总量和强度两个方向的“双控”作为重要发展方向是青云双碳智慧建筑解决方案的关注点。事实上,云计算深入发展,物联网爆发增长,5G 网络落地商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成熟,一系列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加速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助力企业挖掘设备数据,构建自动化流程,进而推动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推动社会发展进入万物智联时代。青云双碳智慧建筑解决方案能够给传统建筑带来哪些改变?在胡加友看来,技术赋能让建筑实现了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基于物联大数据,方案可对数据中心进行全景式监控,实现“统一管理、智能联动、流程规范”,从硬件和软件、技术和管理等多个层面提升能效。方案还能给运维运营提供安全易用的操作方式,完成按需规划、现有资源统计、设备查找定位、设备查找定位、设备监管等任务,也能通过自定义编排,形成诸如“3D 可视化展示、云平台业务调度优化、智慧化巡检、智慧通行、智慧照明”等智慧化场景,避免资源浪费。而通过采集各类设备运行数据,并在 AI 算法加持下构建模型,方案可提供能耗预测和优化建议,确保建筑各类系统均以最优状态运行,减少不必要的能耗。目前,青云科技推出的双碳智慧建筑解决方案一个关键节点是要打通传统建筑数据孤岛的情况,解决信息化难题,建立可溯源的能源监控管理体系。体系建立后,建筑能耗能够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在管理者面前,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等进行数据分析和整合。实现这一关键节点,青云以“云、网、边、端”一体化的架构设计为基础,通过青云边缘计算平台连接建筑内所有可控的用电设备,利用物联网平台能力,打通照明、暖通、通信等各个独立系统,实现建筑全域数据互联互通、自由流转,将数据规范化、统一管理使用。完成数据化后,再通过各类PaaS 组件和引入智慧节能思维,对上层应用,包括个性化场景,进行控制和统一调试。青云双碳智慧建筑解决方案架构图“我们对所有的数据采用AI分析、曲线分析,分析后会反向结合用户对于目前方案的舒适度、感官度的调查,进行深度优化。优化实践后,我们可以再次输出新的场景化解决方案,进行调整。调整后,可以再次回到循环点,我们会再去进行数据采集,再次分析,再做实践,最后再调整整个方案。”胡加友说道:“通过我们的信息化、数据化手段,我们希望把建筑建设成为舒适、高效、低能耗的环境。”而青云对建筑的的智能化管理有着类似手机的构想。在青云的解决方案中,提出了“应用市场”的概念,将不同场景的应用软件、软件平台进行整合,以支持建筑领域最新的技术交付成果,从而减少适配的时间,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在智能化技术应用方面,自动化控制技术、空调精密控制、智能照明组合策略和精密控制等都被整合进了解决方案,将独立场景中的能耗进行统一管理,从而降低建筑整体的能耗情况。“浪费能源的问题,我们能通过智能化的方式来解决。根据我们已有的案例,这种浪费的能源可以节省下来,预计系统一启用就可以节省5%到10%左右。”胡加友介绍。总体来看,青云的双碳智慧建筑解决方案包括综合能源管理系统、碳排放管理系统、智慧建筑可视化系统,智慧建筑运营中台等。胡加友表示,打造该解决方案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实现单边目标,而是希望从投资方、用户方、建设方、社会、国家达到共赢的状态。目前,根据已经落地的江苏某办公楼宇应用案例显示,青云双碳智慧建筑解决方案在做完智能化控制后(包括直接碳排放、间接碳排放),楼宇能源账单减少了接近15%。根据《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3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比重的51.3%,减排潜力巨大。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在创新技术、标准体系、产业联动等方面已然迈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协同产业链多方共同推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双碳”目标达成的最优路径。业内人士表示,在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健康和品质提升改造势在必行。
  • [技术干货] 华人哈佛博士创办的锂电企业,成功登陆纽交所,产品还没看见,市值超过30亿美元
    SES,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全球混合锂金属电池第一股。募集资金近5亿美元,截止上市当日收盘,市值24.28亿美元。第一股背后的创始人胡启明,MIT+哈佛背景,还是位华人。故事的另一面,是SES成立10年亏损10年,量产产品还要等到3年后。即便如此,却已经获得通用、本田、吉利等主流车企的背书。投资者名单中,更不乏SK、天齐锂业这样的供应链产业资本。SES成功登陆纽交所,创始人是位华人,还有MIT+哈佛双重背景上市详情如何?麻省固能(SES),这家哈佛华人博士创办的锂金属电池公司,通过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艾芬豪资本收购公司合并,完成上市。上市地点纽交所,股票代码“SES”和“SES WS”。据悉,SES上市之后筹得现金4.8亿美元,市值超30亿美元。SES创始人胡启明博士表示,资金将主要用于下一阶段研发与生产规划。SES成功登陆纽交所,创始人是位华人,还有MIT+哈佛双重背景SES与艾芬豪资本的合并上市的同时,SES还增发2.75亿美元普通股PIPE,发行价格每股10美元,交易在上市前一日完成。PIPE投资者包括本田、通用、吉利、现代、起亚、上汽等6家主流车企,以及Koch Strategic Platforms、LG Technology Ventures、富士康、Vertex Ventures、Fidelity Investments Canada ULC和Franklin Templeton。SES成功登陆纽交所,创始人是位华人,还有MIT+哈佛双重背景招股书披露,IPO及PIPE增发股份占SES股本15%。其中创始人兼CEO胡启明博士持有5.6%的10倍表决权股份,代表公司56%的投票权。韩国SK持股10.6%,为最大的外部投资者。列开投资方名单,车企的数量占一半,而且最大的单一投资方,同样是车企本田,持有约2%合并后公司的流通股。同时,SES还拿下了通用、现代、本田3家车企锂金属电池A样品联合开发协议。车企的信任背书,可见一斑。SES成功登陆纽交所,创始人是位华人,还有MIT+哈佛双重背景但是另一面的SES,成立10年亏损10年,至今量产动力电池还在PPT上。就这样一家没产品没收入的公司,能让这么多车圈巨头上赶着送钱+合作。SES有何魔力?SES是谁?SES,全称SES AI Corporation,中文为麻省固能。公司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新加坡,在波士顿、是一家电动汽车高性能可充电混合锂金属电池开发者及制造商。SES成功登陆纽交所,创始人是位华人,还有MIT+哈佛双重背景SES创始人兼CEO胡启明,是一位华人。SES,也是脱胎于胡启明的学术研究项目。2007年,胡启明获得麻省理工(MIT)物理学学士学位,主攻太阳能电池。MIT本科时期的学术经历,让他看到新能源领域的巨大机遇,萌生创业的想法。2009年读博期间,胡启明觉得所学过于理论,于是在保留哈佛博士生的前提下重返MIT,加入唐纳德·萨多韦研究组。研究方向,就是日后被看作动力电池终极解决方案的固态锂电池。2012年,胡启明取得哈佛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SES成功登陆纽交所,创始人是位华人,还有MIT+哈佛双重背景同年,准备已久的胡启明决定投身产业,创立麻省固体能源(Solid Energy Systems),也就是今天SES的前身。在固态电池学术领域深耕多年,胡启明寻求研究成果的商业转化,因此在SES创立之初,全固态锂金属电池成为其主攻方向。但在之后的3年,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研发,因为工艺和材料问题,始终无法取得突破。困局之下,胡启明决定调转方向,押注混合锂金属电池,寻求破局。所谓混合锂金属电池,与当下锂离子电池的区别,主要在电池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负极主要是石墨和硅,而混合锂金属电池的负极则由锂金属,以及特殊的电解液构成。SES成功登陆纽交所,创始人是位华人,还有MIT+哈佛双重背景在胡启明看来,混合锂金属电池,相比如今主流的锂离子电池,具备生产成本、安全性和能量密度3大方面的优势。根据SES的数据,混合锂金属电池生产成本,比锂离子电池低18%。能量密度可以达到400Wh/kg,体现在续航表现上,锂金属电池将超过常规锂离子电池50%以上。同时,锂金属电池电解液,可以有效防止锂离子穿破电池隔膜,提升电池安全。但是在2015年前后,电池赛道资本遇冷。SES锂金属电池研发,始终是手里没钱,举步艰难。转机出现在2020年,全球新能源热潮席卷而来,SES在资本市场,柳暗花明。SES成功登陆纽交所,创始人是位华人,还有MIT+哈佛双重背景招股书显示,截止到2021年,SES进行了6轮融资,融资金额累计2.7亿美元。其中融资金额最多的是2021年4月D轮融资,募资金额1.39亿美元,投资方也出现变化,新增SK、天齐锂业等相邻赛道的产业基金。资金到位,SES混合锂金属电池的研发速度,也开启全速模式。SES官方披露,截止到目前,SES已经在目前在波士顿、上海和首尔开展业务。产能方面,SES目前在波士顿和上海在建的两个电池工厂,其中上海工厂号称全球最大的锂金属电池生产场地,年产能可达到1 GWh工厂计划于2023年完工。SES成功登陆纽交所,创始人是位华人,还有MIT+哈佛双重背景产品层面,去年11月,SES对外发布号称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锂金属电池Apollo。根据官方披露的数据,Apollo锂金属电池容量107Ah,重量0.982千克,能量密度417Wh/千克、935Wh/升。是当下主流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2倍以上。单从官方数据来看,SES能让这么多车企抛来橄榄枝,并非情理之外。但目前,还处在产品验证阶段的SES,还需要回答一个终极问题:何时盈利?何时盈利?盈利的基础,最先落到量产上。关于这个问题,SES给出的deadline:2025年。根据进度时间报,锂金属电池经过A,B、C三个验证阶段之后开始量产。目前,SES已经开启A阶段验证,与通用、现代和本田3家车企签订A样品锂金属电池合作开发协议。SES成功登陆纽交所,创始人是位华人,还有MIT+哈佛双重背景SES招股书披露,2022年到2023年,SES将开启预生产。2024年进入试生产阶段,产能为1GWh/年。2025年,SES混合金属锂电池将完成C轮验证,进入正式量产阶段,届时将达到11GWh/年。根据公开消息,SES目前已知和在建的两个工厂,年产能可以达到2GWh/年。也就是说在2025年量产之前,SES将建造更多的工厂来填补9GWh/年的产能。SES成功登陆纽交所,创始人是位华人,还有MIT+哈佛双重背景扩建产能需要烧多少钱?以宁德时代为例,去年年末宣布投资17.5亿元人民币在德国建造电池工厂,预计产能为14GWh/年。也就是说,1GWh/年的产能,需要投入1.25亿元人民币。按照这个逻辑,SES在这3年间,仅扩建工厂,就需要投入11.25亿元人民币,折合1.8亿美元。此次募集的资金已经花去接近一半,除此之外,还有原料、人工等等支出。SES成功登陆纽交所,创始人是位华人,还有MIT+哈佛双重背景在量产之前,SES的营收基本为零。至于盈利时间表,虽然还不可知,也可以拿同行对比稍作预测。以LG新能源为例,2019年、2020年LG新能源分别亏损0.45万亿和0.43万亿韩元。2021年,LG新能源终于扭亏为盈,净利润约46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为24.25%。SES成功登陆纽交所,创始人是位华人,还有MIT+哈佛双重背景而SES招股书预测,实现量产后,毛利率将在2026年达到21%,2027年达到32%。也就是说,至少在接下来的4年内,SES仍然无法完成盈亏平衡。至于2027年能否真的实现盈利,还要看当时的市场状况。毕竟在半固态锂电池赛道,想要有所作为,靠着新技术改变游戏规则的玩家,并不只有SES。
  • [行业资讯] NewLink能链IPO,能源物联网的先行者?
    今年以来,有大量公司赴港上市。近日,一家为能源行业提供数字化服务的内地公司也传来考虑香港上市的消息。港股研究社获悉,来自内地的能源产业公司能链(Newlink)考虑来香港上市,计划募资3亿至4亿美元,据说能链目前正与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等投行讨论今年进行IPO的可能性。目前摩根士丹利和中金拒绝置评,而Newlink也未有回复。能链是一家怎样的企业?油电数字化服务者能链,成立于2016年,作为一家能源产业物联网公司,其核心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团油、快电、能链云、能链直供、综合能源港、能链智电等。业务打通能源产业链上下游,覆盖油、电、氢、气等多能源品类,通过逾1,800座城市、2.5万家加油站、逾70万根充电桩,为数万家企业和4亿车主提供数字能源解决方案。通过公开信息,能链已历经多轮融资,其投资者包括招商局资本、招银国际、贝恩资本、愉悦资本、中金资本、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子基金、洪泰基金、蔚来资本、小米集团、KIP中国、青岛全球财富中心、日照市财金投资集团NIO Capital、东方富海、金沙江联合资本、炼金术资本、中海资本、蓝焱资本、赛马资本、清科资管、中顺易资本、山东绿色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山东高速资本等。通过能链官网数据,能链主要有两大产品:团油与快电。正如其名,团油是传统车加油业务,快电是新能源车充电数字化服务产品。团油自有APP能实现能源在线交易,助力加油站吸引新客户、增加用户粘性、锁定销量、提高利润。相当于在线上开了家互联网加油站。车主无需下车,即可体验一键加油、一键开票等服务,方便快捷又省钱。用户目前可以在中化、壳牌、众诚连锁、金盾石化、大桥石化等加油站使用团油。除团油App外,用户还可在、百度地图、京东商城等国民级应用;货拉拉、顺丰等物流货运平台;嘀嗒出行等网约车平台; 腾讯车联、斑马智行、百度车联、上汽大通等平台;以及荣威、日产、奥迪等品牌汽车,使用团油提供的加油服务。得到实惠的不仅是用户,加油站也可通过团油,提升销量,获得品牌营销、软硬件升级、运营指导等专业服务的支持。快电则聚合了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国内充电桩运营商品牌,面向充电桩运营商,快电提供选址热力图、融资租赁、品牌营销等服务。面向用户,快电功能类似打车软件,不过,它“打”的不是车,而是充电桩。能链解决了什么?目前我国能源市场存在两个过剩:即炼厂产能过剩,油站数量过剩;两个刚需:油站流量获客刚需、车队降低成本刚需。中国约有12万座油站,其中6万多座油站需要数字化服务。如何通过数字化,实现商户分级、用户分级,并完成精准匹配,让能源物理空间转移成本更低,已经是国内大部分油站需要解决的问题。团油合作加油站覆盖1800城镇,和包括微信、百度地图、京东商城等应用建立合作关系,同时与货拉拉、顺丰等物流公司,嘀嗒出行等网约车平台,斑马智行、腾讯车联等车联网平台,荣威、日产、奥迪等汽车品牌签约合作。对于个人用户而言,使用团油APP,车主可以一键加油、一键开票,方便省钱。去年被称为“新能源车元年”,“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蓬勃发展。大量新能源车投入使用的同时,用户找充电桩难,充电价格参差不齐,优质场站难以定位寻找等问题随之而来。对于充电桩运营商来说,用户规律、竞对情况、价格设置、活动开展缺少工具抓手,运营效率难以提升。能链针对市场需求,打造了“快电”这一产品。为商家提供线上运营服务,结合能链做团油业务锻炼的强大地网团队,能有效提升场站综合竞争力;同时,快点企业版为中小车队提供定制化充电解决方案,包含车辆充点管理、财务管理等多项功能,可以提高中小型新能源车队运转效率,降低充电成本。结语团油已合作2.5万家加油站,按照能链官网数据,至少还有近4万家客户可以拓展。加油站的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相信每一个车主都希望坐在车上,用更低的价格,完成加油。这一部分业务在下沉市场还有不小的发展空间。更令笔者看重的是,能链的快电业务。随着新能源车市场的发展,数字化的中间平台既是运营商的需要,也是车主的需求。能链作为这个行业的先行者,或许就像网约车界的滴滴一样,吃到时代发展的红利。期待能链上市后,能讲一个更好的故事。文|港股研究社
  • [行业资讯] 2022年能源和公用事业领域值得关注的4大技术趋势
    对于能源和公用事业行业来说,2021年是动荡的一年。多家公用事业公司遭受了备受瞩目的勒索软件攻击,这引发了对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的严重担忧,也引起了政府机构的注意。与此同时,该行业在应对可再生能源需求增加的同时,也面临着电网可靠性方面的担忧。 保持竞争力一直要求能源供应商保持灵活和创新,为此他们一直在寻求技术解决方案,以帮助平衡能源供需,同时降低成本。 虽然有许多技术工具可以帮助这些组织实现其数字目标,但有一些工具会在 2022 年产生更大的影响。以下这些是能源和公用事业领域需要关注的技术趋势。 1、能源行业5G使用量将增长 能源和公用事业行业将继续对电网进行现代化改造,使其更加可靠,成本更低。公用事业公司依靠数以百万计的连网设备(例如智能电表和传感器)来共享来自不同位置的数据,而 5G 可以增强这些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此外,除了改善通信之外,5G 技术将使能源生产商能够更轻松地将可再生能源并入电网。 2、能源公司将继续向云迁移 能源公司不断创建和收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多种目的。但是,对于任何组织来说,这些数据的管理、存储和保护都是难以承受的。 到 2022 年,能源供应商对云的采用可能会增加。该行业已经严重依赖物联网设备,并正在利用数据来实施数字孪生等创新工具。云是此类技术发展的关键部分,这一趋势在未来一年不会改变。 3、网络安全将继续成为重中之重 鉴于勒索软件和其他网络攻击的增加,以及网络犯罪分子不断变化的策略,2022 年将部署更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些威胁也就不足为奇了。预计政府和公用事业部门将更加注重创新和弹性解决方案的开发。 面对不断变化的威胁形势,能源供应商别无选择,只能投资于安全解决方案,以便在发生攻击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停机时间。 4、人工智能将继续推动创新2021年,能源公司已经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来推动运营。事实证明,该技术对于预测能源需求、管理资源和高效储存能源非常有用。展望未来,它将成为向使用更多可再生能源的能源系统过渡的宝贵工具。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可用于准确预测能源价格和需求,并优化能源消耗。政府正依靠这些技术加速研究,从而实现长期能源储存。 人工智能还将成为平衡电网中众多供电来源的关键工具,以支持更快速、更有效的预测和向消费者输送电力。(编译iothome)
  • [交流分享] 计算DFEE介绍
    DFEE基本概念:DFEE(Design for Energy Efficiency and Environment),中文名为能效与环境设计。节能 Energy Saving: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一切设计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减排 Emission Reduction:广义的减排是指减少对环境有害的废物排放,包括固体废物、气体废物和液体废物(通常所谓的“三废”)。其中固体废物和液体废物影响土壤和水资源,气体废物影响大气环境。狭义的减排则是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温室气体 Greenhouse Gas: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态成分,可吸收地球表面产生的红外辐射并反射回地球表面,造成地球表面大气升温即温室效应。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了六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为统计方便,温室气体统一用CO2 作为计算单位,所以后五种温室气体都需折算成等效CO2 排放量,因此温室气体排放也称为碳排放 (carbon emission)节材 Material Reduction:指节约材料,即减少物质资源的使用或消耗;节能与减排的关系:减少能源的使用可直接减少因能源燃烧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而节约用电意味着可减少用电需求,进而减少发电厂的煤炭使用需求,即减少煤炭燃烧发电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节材和减排的关系:节材直接减少原材料消耗,降低了产品重量和体积,因此可节省原材料获取、产品制造运输、报废回收等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产品全生命周期减排;能耗 Energy Consumption (单位:焦耳J或度kWh) :指系统对能源的消耗量,通常以用电量来衡量。1kWh = 3600000 J。功率或功耗 Power Consumption(单位:瓦特W):该指标是衡量产品单位时间的能源消耗总量。1W = 1J/s,即每秒转换、使用或耗散的(以焦耳为量度的)能量的速率。功耗一般针对设备电源输入端,功率一般针对电源或信号的输出端。能效 Energy Efficiency(单位:性能指标/瓦或焦耳,或者瓦或焦耳/单位性能指标):能效=性能指标/功率,或者,功率/性能指标。 指每消耗单位功率(W)或能量(J)所提供的性能指数。该指标是衡量产品单位性能的能源消耗。通信行业的性能指数通常有数据流量(比特数)、话务量(爱尔兰)、用户数等。也可以用每单位性能所消耗的功率来衡量,如基站的每载 频功率,传送网的每端口功率等。 转换效率 Efficiency(单位:%):转换效率=(输出功率/输入功率)×100%。指输出功率或消耗功耗和输入功率之比。该指标用 来衡量功率转换的效率。一般用于电源转换器(AC/DC,DC/DC,DC/AC 等)、功率放大器、传输线等。热设计功耗 Thermal Design Power,即TDP:简称热耗,指设备工作时产生的发热功率,因为可能有其他形式的能量交换,所以设备的热耗一般都小于或等于设备的功耗(功率)。热耗也不是一个恒定的值,也有最大热耗、平均热耗、最小热耗的说法。能效与环境设计的价值和驱动力:     产品节能减排设计目的是开发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品,确保产品合规销售,提升产品在能效、重量、占地面积和可回收性、低毒害性等方面的市场竞争力,帮助客户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和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保护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责任双重收益。计算产品DFEE质量属性介绍:        DFEE质量属性(10个)和等级定义(3个等级)
  • [技术干货] 2022年能源和公用事业领域值得关注的4大技术趋势
    对于能源和公用事业行业来说,2021年是动荡的一年。多家公用事业公司遭受了备受瞩目的勒索软件攻击,这引发了对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的严重担忧,也引起了政府机构的注意。与此同时,该行业在应对可再生能源需求增加的同时,也面临着电网可靠性方面的担忧。 保持竞争力一直要求能源供应商保持灵活和创新,为此他们一直在寻求技术解决方案,以帮助平衡能源供需,同时降低成本。 虽然有许多技术工具可以帮助这些组织实现其数字目标,但有一些工具会在 2022 年产生更大的影响。以下这些是能源和公用事业领域需要关注的技术趋势。 1、能源行业5G使用量将增长 能源和公用事业行业将继续对电网进行现代化改造,使其更加可靠,成本更低。公用事业公司依靠数以百万计的连网设备(例如智能电表和传感器)来共享来自不同位置的数据,而 5G 可以增强这些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此外,除了改善通信之外,5G 技术将使能源生产商能够更轻松地将可再生能源并入电网。 2、能源公司将继续向云迁移 能源公司不断创建和收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多种目的。但是,对于任何组织来说,这些数据的管理、存储和保护都是难以承受的。 到 2022 年,能源供应商对云的采用可能会增加。该行业已经严重依赖物联网设备,并正在利用数据来实施数字孪生等创新工具。云是此类技术发展的关键部分,这一趋势在未来一年不会改变。 3、网络安全将继续成为重中之重 鉴于勒索软件和其他网络攻击的增加,以及网络犯罪分子不断变化的策略,2022 年将部署更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些威胁也就不足为奇了。预计政府和公用事业部门将更加注重创新和弹性解决方案的开发。 面对不断变化的威胁形势,能源供应商别无选择,只能投资于安全解决方案,以便在发生攻击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停机时间。 4、人工智能将继续推动创新2021年,能源公司已经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来推动运营。事实证明,该技术对于预测能源需求、管理资源和高效储存能源非常有用。展望未来,它将成为向使用更多可再生能源的能源系统过渡的宝贵工具。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可用于准确预测能源价格和需求,并优化能源消耗。政府正依靠这些技术加速研究,从而实现长期能源储存。 人工智能还将成为平衡电网中众多供电来源的关键工具,以支持更快速、更有效的预测和向消费者输送电力。(编译iothome)来源 | 物联之家网作者 | Joe Kuehne 编译 | iotohme原文链接 | https://www.iothome.com/launch/grow/2021/1213/11983.html
  • [产品故事] 城市数字化转型,国外是怎么做的?
    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最初是一个企业级概念,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其给予了很高的期望。据权威研究机构测算,数字化转型正在为全球的企业及其产业链条带来高达18万亿美元/年的额外商业价值,数字化的业务规模预估正占到普通企业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且仍处于快速增长中。近年来,随着数字化转型概念和关注度的提升,这一概念逐渐从企业范畴延伸到方方面面,包括产业数字化转型、政府数字化转型、城市数字化转型等。“十四五”规划中就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通过以数字化转型来整体驱动治理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变革;本文从国内外典型案例出发,以比较视角探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基本特征、应用场景与下阶段建设方向。一、从数字化转型基本定义出发目前,城市数字化转型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事实上,在企业级概念的初级阶段,各方对于数字化转型亦有着不同视角的解读。埃森哲认为,数字化转型领军者主要在“商业创新”“主营业务增长”和“智能化运营”三大方向投入关键力量,从而提升企业数字化程度。IBM认为,数字化转型是通过整合数字和物理要素,系统进行整体战略规划,进而实现“客户价值”和“运营模式”两方面的整合转型。微软认为,客户交互、赋能员工、优化业务流程、产品与服务转型为数字化转型的四大核心能力。摩根大通则认为,数字化转型由打造领先的数字化体验、布局生态圈、创新数字产品、打造技术型组织和能力等一系列措施共同组成。二、核心内涵从企业到城市延伸一个通过实践不断更新的概念,或者无法给出永恒的精确定义。但不管是企业还是城市数字化转型,其核心内涵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方向:1. 以业务创新为导向数字化转型往往与实施主体的业务密切相关,旨在通过打造与升级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提升客户价值体验,重塑产品业务价值链。城市数字化转型本质上,同样可以理解为,以“业务”价值提升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新范式,即通过技术实践助力城市服务创新和发展模式转变。2. 以数字融合为手段数字化转型正在以融合架构全面赋能传统行业创新发展,通过统一IT 架构支撑在线化平台业务、组织与业务流程创新、智能运营与数字服务及营销等。在城市维度,亦需要通过底层稳定的云计算弹性架构、厚中台轻应用研发体系,以及基于移动端的应用互动接口支持,构建数字孪生城市运营模式,充分发挥数字优势、探索场景应用创新。3. 以数据要素为驱动随着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逐渐渗透,大量在线活动形成了海量的数据信息,经过融合处理后,形成了驱动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资源与生产要素“大数据”。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数据可以洞察城市运行态势,赋能于城市精细化与精准化管理。利用好城市数据新资产,并构建数据驱动的组织与流程,方可在发展中脱颖而出。4. 以生态体系为依托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持久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在某些数据积累尚不完善的领域,需要将数字化战略下沉到业务实践中,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数字服务体系,实现数字化、数据化、数智化梯度发展。城市数字化转型,不是一项封闭的内部工程,而是通过数字技术将政府、企业与个人相互连接、协同创新的动态过程。三、国外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有哪些?1. 核心理念城市数字化转型是数字化转型方法论在城市领域的综合实践与运用。国外政府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改善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如美国联邦政府发布的《白宫城市数字化转型行动倡议》、新加坡的“智慧国2025”计划、日本的“I-Japan”战略等等。这些规划展现出两大共同特征:一是注重新兴信息技术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创新应用,如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部分试点地区提出了AI优先、数据驱动(Data Driven Cities)等发展理念;二是注重“以市民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中心”转变为“以市民为中心”战略,不仅成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基石,也拉近了国家与市民社区的关系,为国家和市民社区关系创造了新的发展模式。2. 建设侧重由于组织形态与经费支出差异,部分国外发达国家城市数字化转型不是整齐划一地全面铺开,而是为了解决某些具体问题以某个工程或者项目的形式实施。因此,在建设主体上,以政府和企业多元参与、多方投资为主,其场景切口也往往聚焦在较小的空间范围。(1)以政府投入为主的项目以较早开展数字化转型建设的美国为例,根据美国e.Republic下属的数字政府中心(CDG)发布的数字城市测评报告,大致可以窥见国外城市数字化转型先行者的建设特征和发展趋势。从发展导向看,市民参与始终为各测评城市重点关注的关键要素。2020年美国数字城市测评报告显示,100%的测评城市已在其市民体验渠道上收集和使用市民反馈数据,提高市民对公共服务的体验感知度。从应用场景看,2019年44个测评城市的64个建设目标主要集中于在线政务服务、城市仪表板/数据分析、公共安全与应急三大领域,在数据开放、智慧交通、社会救助、协同办公、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等领域上亦有涉及。从技术实践看,跨部门业务协作(86%)、物联网与边缘计算(77%)、无人系统技术如无人机(75%)等是城市数字化转型重点关注与应用的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也被引入数字城市建设试点。图1 测评城市数字建设项目领域分布图进一步分析显示,在线政务服务方面,接近2成的项目(18%)引入了AI、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例如使用NLP技术响应市民需求、工单自动集成、区块链投票等。城市仪表板/数据分析方面,市民仪表板最多(33.3%),其次为绩效分析(20.0%),再次为预算分析和警务分析(13.3%)。图2 城市仪表板(数据分析)场景分布占比图总体而言,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美国部分城市数字化转型项目表现出两大特征:一是紧紧围绕“市民为中心”的理念,在线政务服务、市民仪表板、数据开放、社会救助等市民服务占到项目总量的50%以上。在部分城市,市民可以通过交互式数据分析工具以及无人机拍摄实时影像等方式,及时了解政府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重大项目建设进展。二是重视新兴技术的引领与应用落地。测评结果表明,约有35%的项目涉及公共数据分析与开放,数据开放内容涵盖广泛,不仅包括部门静态数据集、也包括各处摄像头及无人机拍摄的实时影像数据,在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以及建立以数据为驱动的生态合作模式,具有更前沿的探索。(2)以企业投入为主的项目部分国外发达国家以社会服务和产业创新为重点的城市数字化转型项目大多采用政府引导、财政资助和企业投入为主的方式。从建设范围看,项目多采用“试点先行、小步快跑”的策略,建设覆盖范围基于社区或市镇(Community),服务民众在几十户到数百户之间。表1 世界各城市数字化转型主要建设内容从建设重点看,注重小而美的场景应用、注重基于投入产出的市场化模式探索。一是更加关注清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从服务和满足家庭、社区需求出发,通过使用各种现代技术减少家庭、社会的能源消费开支,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在统计的13个典型案例中建设低碳环保和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占到总数的76.9%;二是面向老龄化社会和银发服务,大力推广智慧养老(38.5%)和智慧医疗(23.1%)应用,构建区域医疗养护网络;三是应对劳动力资源不足积极推动新型自动化科技的社区应用,包括自动驾驶、服务机器人、气动垃圾收集系统等;四是关注市场化推广,紧密围绕家庭和人的需求,综合考虑降低成本、实现多样性选择等,适度考虑引入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总体来看,大部分案例体量较小,尚处于探索阶段:可持续发展方面,IBM迪比克市智慧城市项目以永续发展为核心目标,重点对能源、水务以及交通三大系统进行升级重建。日本三井柏叶智慧城市通过建设统一的智能数据收集中心,实现家庭和社区能源的自我管理。松下藤泽智慧城市围绕环保、能源、安全三大方向提出战略目标,建设了分布式能源网络、HEMS能源管理系统、虚拟电子围栏、灯光跟随等数字应用。新加坡榜鹅数码城市也集中建设家庭能源管理系统、太阳能集中供冷系统、气动垃圾收集系统、无人驾驶巴士等绿色项目。适老服务方面,英国格洛斯特智能屋试点使用红外线和感应式坐垫自动监测老年人在屋内的走动,屋中还配有医疗设备,可以为老年人测心率和血压等,并将测量结果自动传输给相关医生。新加坡的远程视讯医疗系统,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端App实现远程医疗咨询。本地化部署的智能医疗康复中心,病人通过可穿戴式设备在康复师的视频指导下,远程进行医疗康复。韩国首尔恩平智慧城市为老年人和残疾人配备了定位装置,一旦老年人和残疾人离开了恩平或触碰了报警铃,其位置信息将会通过短消息发送给监护人。先进技术应用方面,UPS Flight Forward使用无人机将佛罗里达州CVS药房的处方药交付给美国最大的退休社区,该社区有135000多名居民。丰田东京智慧小镇则引入了服务机器人来执行现场医疗看护任务。四、国内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进展情况IDC数据显示,中国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领域亦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政务服务、城市治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能源环境等方面。图3 政府主导智慧城市的场景实践和应用服务从建设内容看,平安城市项目占到了总量的35%,在云计算基础平台、数字平台、智慧交通、应急管理、数字城管等方面稳步推广,而“互联网+”政务服务、城运中心、智慧环保、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项目则以试点形式逐步推进。其中,城运中心、数字平台、应急管理、“互联网+”政务服务、数字城管、智慧社区保持较高的增速,呈现出较为良好的应用前景。图4 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分场景ICT投资额和增速气泡图注:横轴代表各场景的ICT投资额在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建设总体ICT投资额中的比例,纵轴代表各场景在2016-2023年的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气泡面积大小代表各场景的ICT投资额,单位为亿人民币。从发展特征看,目前国内的一线城市与中小型城市数字化转型步伐均在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或将实现城市群、都市圈化。据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预测,2021年到2035年间,中国城镇人口将从8.4亿人增加到9.7亿人,新增人口中80%将进入都市圈、城市群范围内的中心城市和有潜力的中小城市,城市群三、四线城市成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增量市场。从发展趋势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中指出,要完善城市化战略,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目标。政府主导、以人民为中心、营造平安发展环境将是中国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的长期特征。五、启发与思考虽然中外城市文化和管理体制存在差异,但在生态化、人本化、数字化建设理念,以及绿色低碳、老龄化服务等发展趋势上相似。国内城市数字化转型在基础投入、政策导向等方面具有优势,而国外部分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对正处于深度城镇化和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我国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1. 面向未来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充分利发挥信息技术连接人、连接服务和连接情感的优势,重点建设市民参与型、交互型和体验型应用,构建以在线政务服务、在线民生服务、在线治理服务为核心的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面向可持续发展和老龄化挑战,以系统整合、示范建设的方式,融合能源、建筑、医疗、教育、自动驾驶、无人物流等各种软硬件技术,推动低碳、适老和各项智慧化技术应用。2. 数据驱动生态共赢利益相关方参与、体制机制协同是实现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有利保障。应构建多方主体沟通机制,尊重各方的发展诉求、加强顶层设计。以平台化思路推进城市数据资源和数据模型沉淀,合理引导城市数据市场发展,满足城市运行管理、居民生活休闲和产业创新发展等的数据应用需求。构建城市数字化转型包容开放、多方参与、多元投入的服务体系,实现产业生态共赢。3. 稳步推进场景创新城市数字化转型涉及面广、参与主体多、技术集成度高。当前,国外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出我国10到20个百分点,但城市数字化转型尚处于小区域试点、单点突破创新的初始阶段。我国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要充分结合城市现阶段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在底层架构完善的基础上更要关注场景应用创意,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不能一蹴而就、一哄而上。参考文献:[1]https://www.govtech.com[2]https://fujisawasst.om/JP/[3]http://www.landscape.cn/article/66851.html[4]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15555[5]http://www.ccud.org.cn/article/16817.html[6]https://rpai.uestc.edu.cn/view-44-201.html[7]https://www2.deloitte.com/cn/zh/pages/public-sector/articles/super-smart-city-2-0.html[8]http://drc.sz.gov.cn/csfz/content/post_8164185.html[9]https://www.yan.sg/zhihuichengshizaizhelifengshengo/[10]https://news.sina.cn/gn/2020-04-15/detail-iirczymi6448920.d.html[11]https://www.sohu.com/a/199972971_99895902[12]http://paper.cnii.com.cn/article/rmydb_11223_65173.html[13]http://www.legaldaily.com.cn/IT/content/2020-10/12/content_8325069.htm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腾讯研究院(ID:cyberlawrc),作者:张敏翀、李瑞龙
  • [行业资讯] 2021能源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TOP50
  • [产品故事] 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现分水岭
    ​      过去25年间,我与包括国企、民企、外企在内的各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深 知欲帮助企业看到未来之路,就必须在纷繁中抓住主线和本质。当下,数字经济 占中国60?比重已经超过三分之一,〃十四五〃规划更是提出了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的目标。国务院国资委202。年就发布政策,明确国有企业数字化 转型的基础、方向、重点和举措,推动国有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可以说,加速数字化转型,正是企业通往未来的路径。我们欣喜地看到,在 经历技术创新、市场改革、疫情冲击等诸多洗礼之后,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 整体提速,成熟度稳步提升。同时,企业间的数字化成熟度也已显现分水岭,数 字化鸿沟不断扩大,转型成效显著的领军企业营收增速高达一般企业的四倍。数字化转型分化明显   埃森哲一直在捕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在规律。四年以来,我们连续开展中 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能力不断提升,成为企业转型的 新动能。今年的调研显示,相较往年,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水平稳步提升, 在主营增长、智能运营和商业创新的三大评估维度均有超越,更多企业将数字化 投入转化为出色的经营绩效。我们也发现,企业、行业间的转型分水岭正在形成。凭借着更高的数字化成 熟度,领军企业进一步扩大了竞争优势,在疫情后实现了增长提速,并着眼实现 突破性创新增长。对受访上市公司进行的研究分析表明,从2021年的营收增速 看,领军企业的营收增幅是其他企业的3.7倍,远超2016年至2019年间营收 年平均1.4倍的增速差距。同时,各行业间的转型意愿和实际投入的差异,直接转化成了转型成效上的差距。如传统零售行业,面对消费行为与消费意愿的新变化,数字化能力已成为其〃破局之道〃。零售企业纷纷加速全渠道营销布局,不断进行各环节的智能化升 级,将效率做到极致,重塑用户体验。零售行业也由此跻身数字化成熟度的第一梯队。而其他行业诸如化工、建材、冶金,在产出减缓、资本投入不足、不确定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以及控制成本等压力下,减少了数字化转型投入,止步不前。转型中的三大困境      在研究中,我们也观察到一个令人意外的现象:随着领军企业进一步扩大竞 争优势,其他企业对自身数字化满意度,甚至还不如受疫情影响最剧的2020年。 不足一半的受访企业对其供应链信息和数据的协同、多渠道高效协同运营表示满 意;同样,认可自身可以针对新需求,快速研发并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企业, 也仅在半数徘徊。疫情和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影响将是深远的,能力缺陷或薄弱环节会逐步暴露 并扩大,冲击企业的长远经营。其中,以下三点困境,尤其值得企业关注。    战略失焦:疫情和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影响将是深远的,能力缺陷或薄弱环节 会逐步暴露并扩大,冲击企业的长远经营。其中,以下三点困境,尤其值得企业关注。    基础失范:从受访企业看,大多数企业都已经部署或开始规模化应用数字技 术。但是不同于信息化,数字化能力要求更高,不是单一技术或是系统就能够解 决的。许多企业原有的系统老旧、管理制度传统、流程复杂、数字化底座不牢。仅在原有基础上修补,往往出现无法兼容的问题;推倒重建,又容易对企业经营 造成伤筋动骨的损失。由此,企业陷入两难,很难在短期内建立起能够稳固支撑 转型的架构。    投入失效:数字化转型需要系统性投入,因此投资见效周期相对较长,而一 些企业又急于求成,同时没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与部署计划配套针对性的评估体 系,难以对数字化转型做到阶段性、渐进式的评估。在这种情况下,短期内企业 会觉得数字化部署''失灵〃,受到管理层质疑,数字化投资持续性弱,形成恶性循 环。不变与变,考验转型智慧    领军企业和一般企业在经营质量和效益上的差距不断扩大,寄望于观望而后 动将陷入长期被动。处理好三大关键的''不变〃与〃变〃,将成为考验企业转型智慧 的重要维度。一、战略定力不变,短期突破求变。如何更务实地推进转型?我们认为, 数字化转型是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企业需要保持战略定力,以企业 定位与业务发展战略为先导来构想转型愿景,将一把手工程全面反映在业务、运 营和绩效考核的全流程中。    在转型实践层面,企业则需要预计到各种复杂情况和变化的出现,要采取分 步走。在专门性、综合化的数字化推进部门的协调下,企业可以分段实施、分类 施策,挑选效果明显、对企业管理意义重大的痛点进行改造;同时制定明确的、阶 段性的考核评估体系,让企业各层员工快速看到价值和成效,有助于拓展到其他 领域。平衡两者时不能将两者本末倒置。例如,疫情期间,企业上云的速度加速, 一些企业进行云迁移的目的仅仅是维持运营、避免业务停摆而非更新升级,失去 了利用云促进创新,进行企业业务整体变革的机会。领军企业则往往将上云作为 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抓手,借助多种云服务提升敏捷性与韧性,积极尝试新技术融 合,促进更广范围内的创新落地。二、执行落地不变,整体进化蜕变。执行缺位或不到位,是不少企业数字 化投入不能带来经营成效的重要因素。如企业''数据烟囱〃阻碍管理者及时调用生 产数据;有些企业虽已上云,但发现计算能力和信息安全标准跟不上在线需求的 激增;企业人力资源系统满足不了远程、在线办公的动态管理要求等。执行落地的过程中,连接起数据、技术、业务和组织等各方的数字化基础, 需要企业从夯实基础、打通层级着手变革。一方面,企业要利用数字技术,推动 跨企业、跨部门、跨职能的灵活协作和高效反应,升级客户体验,支持业务模式 转型。另一方面,还需跨越单点应用和增量扩展的做法,进而整合人才、数据和 技术,聚焦创新的规模化应用,实现企业整体进化,取得突破性业务成果。例如,德邦物流通过构建和优化基础设施及数据供应链体系,推动企业逐步 成为数据驱动、智能运营和决策的组织,目前已实现了公司数据颗粒度细化与跨 层级可视化,建立相对常规问题的解决方案自动触发机制,并能基于历史数据沉淀与实时趋势敏捷,应对经营变化,实现预测性分析和预警。三、共创价值不变,生态愿景蝶变。无论是数字原生企业还是传统企业都已经发现生态思维是成长的关键一环。企业身处的商业、市场生态在不断变化,在互为对手或者伙伴的过程中,企业突破组织的边界,实现了资源共享、能力互 补以及创新应用。而在多变的环境中,企业越来越需要秉持这样一个原则,即从数据治理责任、 社会群体权益、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愿景出发,将价值共创、社会福祉纳入数字 化转型以及企业360度全价值发展的评估体系中,才能全面塑造可持续发展优 势。例如,在能源领域,贵州燃气认为所在行业的数字化发展机遇不单在于企业 精细化管理的提升,更是在于兼顾了安全保供、客户体验、环境友好等领域。因 此,贵州燃气在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和能源互联网智能管理体系时就考虑到对内 满足企业管理需求,对外兼容其他能源体系管理要求,将能源智能配送管理、客 户个性化数字服务、企业智能运营管控等核心业务进行高度融合,在生态圈内实 现对能源供应服务全流程碳排放计算、核销的数字化管理,抓住双碳经济的数字 机遇。从全球来看,得益于疫情防控和经济企稳,中国企业对于完成本年度增长目 标最具信心。更多中国企业正采取措施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同时开始关注可持 续发展目标。数字化转型已现分水岭,追上领军者的步伐,需要企业领导者有升级现有业务守住生存底线的毅力,更要有拓展新业务来触摸未来发展高线的勇气。实现转 型投入价值,加速产业整体革新,拓展可持续发展业务实践,将是当下中国企业 转型的着力点,也将是检验未来转型成色的试金石。                                              (埃森哲全球管理委员会成员、大中华区主席朱虹)
  • [行业资讯] 利用光伏能源驱动无电池物联网
    光伏能源可以帮助物联网实现无电池化,因此更具可持续性。根据最近的 IoT Analytics 报告,物联网 (IoT) 市场继续增长。即使在 2021 年面临芯片短缺和供应链挑战的情况下,IoT Analytics 预计今年全球连接的 IoT 设备数量仍将增长 9%,达到 123 亿个活动端点。此外,到 2025 年,物联网连接数可能会超过 270 亿。不可否认,物联网设备是未来,随之而来的是为这些设备供电的电池对环境的意外影响。当今市场越来越多地见证了制造、消费电子、医疗保健、运输和酒店等行业,由于物联网设备而变得更加高效。随着更多用例进入市场,这些设备的数量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猛增。这些设备的好处不仅会被行业感受到,也会被那些利用智能家居和可穿戴医疗设备等有影响力的功能来改善日常生活的消费者所感受到。虽然物联网设备的好处是不可否认的,但我们还必须考虑这些设备带来的挑战。目前,许多物联网设备都由电池供电,这是一种对环境极其有害且不可持续的电源。仅在美国,每年就有超过 30 亿电池被丢弃,我们必须问自己:我们如何才能在不损害环境的情况下为联网设备供电?幸运的是,答案很简单:能量收集。能量收集正在推动超低功耗解决方案的开发,这些解决方案可以延长连接设备的电池寿命,甚至可以使设备 100% 无电池。使能量收集成熟获取能量收集优势的第一步是创建以超低功耗运行的连接解决方案。必须将设备的连接设计为需要很少的能量。在这种情况下,少量收集的能量就足以为物联网设备供电并提高设备的效率。最低功耗无线电和按需唤醒是两种类型的连接技术,它们可以显着降低功耗,并且还可以让电池供电的设备需要更换电池的时间很少超过 10 年——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永远持续下去。最低功率无线电和按需唤醒的优势与从环境能源(射频 (RF)、热能、动能和光伏能)中收集的能量相结合,有助于使用这些电池为各种规模的物联网部署供电- 扩展甚至更换电池的替代品。光伏发电一种更流行的能量收集技术是通过捕获来自太阳或照明的光伏 (PV) 电力来实现的。将光伏电力的捕获视为集成到产品设计中并用于捕获光能的微型太阳能电池板或屏幕。各种尺寸和配置的光伏电池解决方案可以满足不同产品应用和设计配置的需求。例如,一个无电池的信标可以通过室内捕获的光供电,电池大小大约是两个邮票。尽管光伏电池体积庞大,但它可以为医院、购物中心、体育场馆、娱乐场所、工厂、零售店和企业等大型互联物联网部署中的基于位置的传感器供电。通常,这些部署由一次性电池供电,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维护。能量收集解决方案使得在更大的部署中为传感器和集线器供电成为可能,其中的微型电池可持续使用一生,甚至根本没有电池。利用收集的光伏能源的成本和维护优势也与使用日常互联产品的消费者相关。一个例子是连接的医疗设备,如连续血糖监测仪 (CGM)。借助低功耗连接解决方??案,患者不必担心他们的 CGM 电池电量不足或错过捕获和传达的关键健康信息。利用光伏能源为物联网设备供电不仅是一种可以提高设备性能和日常生活的解决方案,而且从长远来看,会极大地有益于我们的环境。虽然这只是能量收集开发的一种解决方案,但它正在启动提供无电池和终身连接的物联网的探索——这一现实将使我们所有人受益。
  • [行业资讯] 利用光伏能源驱动无电池物联网
    光伏能源可以帮助物联网实现无电池化,因此更具可持续性。根据最近的 IoT Analytics 报告,物联网 (IoT) 市场继续增长。即使在 2021 年面临芯片短缺和供应链挑战的情况下,IoT Analytics 预计今年全球连接的 IoT 设备数量仍将增长 9%,达到 123 亿个活动端点。此外,到 2025 年,物联网连接数可能会超过 270 亿。不可否认,物联网设备是未来,随之而来的是为这些设备供电的电池对环境的意外影响。当今市场越来越多地见证了制造、消费电子、医疗保健、运输和酒店等行业,由于物联网设备而变得更加高效。随着更多用例进入市场,这些设备的数量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猛增。这些设备的好处不仅会被行业感受到,也会被那些利用智能家居和可穿戴医疗设备等有影响力的功能来改善日常生活的消费者所感受到。虽然物联网设备的好处是不可否认的,但我们还必须考虑这些设备带来的挑战。目前,许多物联网设备都由电池供电,这是一种对环境极其有害且不可持续的电源。仅在美国,每年就有超过 30 亿电池被丢弃,我们必须问自己:我们如何才能在不损害环境的情况下为联网设备供电?幸运的是,答案很简单:能量收集。能量收集正在推动超低功耗解决方案的开发,这些解决方案可以延长连接设备的电池寿命,甚至可以使设备 100% 无电池。使能量收集成熟获取能量收集优势的第一步是创建以超低功耗运行的连接解决方案。必须将设备的连接设计为需要很少的能量。在这种情况下,少量收集的能量就足以为物联网设备供电并提高设备的效率。最低功耗无线电和按需唤醒是两种类型的连接技术,它们可以显着降低功耗,并且还可以让电池供电的设备需要更换电池的时间很少超过 10 年——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永远持续下去。最低功率无线电和按需唤醒的优势与从环境能源(射频 (RF)、热能、动能和光伏能)中收集的能量相结合,有助于使用这些电池为各种规模的物联网部署供电- 扩展甚至更换电池的替代品。光伏发电一种更流行的能量收集技术是通过捕获来自太阳或照明的光伏 (PV) 电力来实现的。将光伏电力的捕获视为集成到产品设计中并用于捕获光能的微型太阳能电池板或屏幕。各种尺寸和配置的光伏电池解决方案可以满足不同产品应用和设计配置的需求。例如,一个无电池的信标可以通过室内捕获的光供电,电池大小大约是两个邮票。尽管光伏电池体积庞大,但它可以为医院、购物中心、体育场馆、娱乐场所、工厂、零售店和企业等大型互联物联网部署中的基于位置的传感器供电。通常,这些部署由一次性电池供电,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维护。能量收集解决方案使得在更大的部署中为传感器和集线器供电成为可能,其中的微型电池可持续使用一生,甚至根本没有电池。利用收集的光伏能源的成本和维护优势也与使用日常互联产品的消费者相关。一个例子是连接的医疗设备,如连续血糖监测仪 (CGM)。借助低功耗连接解决方??案,患者不必担心他们的 CGM 电池电量不足或错过捕获和传达的关键健康信息。利用光伏能源为物联网设备供电不仅是一种可以提高设备性能和日常生活的解决方案,而且从长远来看,会极大地有益于我们的环境。虽然这只是能量收集开发的一种解决方案,但它正在启动提供无电池和终身连接的物联网的探索——这一现实将使我们所有人受益。
  • [流程规范] 转炉炼钢
    转炉炼钢(converter steelmaking)是以铁水、废钢、铁合金为主要原料,不借助外加能源,靠铁液本身的物理热和铁液组分间化学反应产生热量而在转炉中完成炼钢过程。转炉按耐火材料分为酸性和碱性,按气体吹入炉内的部位有顶吹、底吹和侧吹;按气体种类为分空气转炉和氧气转炉。碱性氧气顶吹和顶底复吹转炉由于其生产速度快、产量大,单炉产量高、成本低、投资少,为使用最普遍的炼钢设备。转炉主要用于生产碳钢、合金钢及铜和镍的冶炼。早在1856年英国人贝斯麦就发明了底吹酸性转炉炼钢法,这种方法是近代炼钢法的开端,它为人类生产了大量廉价钢,促进了欧洲的工业革命。但由于此法不能去除硫和磷,因而其发展受到了限制。1879 年出现 了托马斯底吹碱性转炉炼钢法,它使用带有碱性炉衬的转炉来处理高磷生铁。虽然转炉法可 以大量生产钢,但它对生铁成分有着较严格的要求,而且一般不能多用废钢 。随着工业 的进一步发展,废钢越来越多。在酸性转炉炼钢法发明不到十年,法国人马丁利用蓄热原理,在1864年创立了平炉炼钢法,1888年出现了碱性平炉。平炉炼钢法对原料的要求不那么严格,容量大,生产的品种多,所以不到20年它就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炼钢方法。20世纪50年代,在世界钢产量中,约85%是平炉炼出来的。1952年在奥地利 出现纯氧顶吹转炉,它解决了钢中氮和其他有害杂质的含量问题,使质量接近平炉钢,同时减少了随废气(当用普通空气吹炼时,空气含79 %无用的氮)损失的热量,可以吹炼温度较低的平炉生铁,因而节省了高炉的焦炭耗量,且能使用更多的废钢 。由于转炉炼钢速度快(炼一炉钢约10min,而平炉则需7h),负能炼钢,节约能源,故转炉炼钢成为当代炼钢的主流。顶吹法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渣中含铁高,钢水含氧高,废气铁尘损失大和冶炼超低碳钢 困难等缺点,而底吹法则在很大程度上能克服这些缺点。但由于底吹法用碳氢化合物冷却喷嘴,钢水含氢量偏高,需在停吹后喷吹惰性气体进行清洗。基于以上两种方法在冶金学上显现出的明显差别,故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外许多国家着手研究结合两种方法优点的顶底复吹冶炼法。继奥地利人Dr.Eduard等于1973年研究转炉顶底复吹炼钢之后,世界各国普遍开展了转炉复吹的研究工作,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复吹转炉,到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正式用于生产。由于它 比顶吹和底吹法都更优越,加上转炉复吹现场改造 比较容易,使之几年时间就在全世界范围得到普遍应用,有的国家(如日本)已基本上淘汰了单纯的顶吹转炉。传统的转炉炼钢过程是将高炉来的铁水经混铁炉混匀后兑入转炉,并按一定 比例装入废钢,然后降下水冷氧枪以一定的供氧、枪位和造渣制度吹氧冶炼。当达到吹炼终点时,提枪倒炉,测温和取样化验成分,如钢水温度和成分达到 目标值范围就 出钢。否则,降下氧枪进行再吹。在出钢过程中,向钢包中加入脱氧剂和铁合金进行脱氧、合金化。然后,钢水送模铸场或连铸车间铸锭。
  • [供需推荐] 推荐和冶金相关的机理模型和知识
    冶金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是国家实力和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它为机械、能源、化工、交通、建筑、航空航天工业、国防军工等各行各业提供所需的材料产品。现代工业、农业、国防及科技的发展对冶金工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并推动着冶金学科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反过来,冶金工程的发展又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新的物质基础。冶金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不断汲取相关学科和工程技术的新成就进行充实、更新和深化,在冶金热力学、金属、熔锍、熔渣、熔盐结构及物性等方面的研究会更加深入,建立智能化热力学、动力学数据库,加强冶金动力学和冶金反应工程学的研究,应用计算机逐步实现对冶金全流程进行系统最优设计和自动控制。冶金生产技术将实现生产柔性化、高速化和连续化,达到资源、能源的充分利用及生态环境的最佳保护。随着冶金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出现,冶金产品将在支撑经济、国防及高科技发展上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 [供需推荐] 冶金机理模型
    冶金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是国家实力和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它为机械、能源、化工、交通、建筑、航空航天工业、国防军工等各行各业提供所需的材料产品。现代工业、农业、国防及科技的发展对冶金工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并推动着冶金学科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反过来,冶金工程的发展又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新的物质基础。冶金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不断汲取相关学科和工程技术的新成就进行充实、更新和深化,在冶金热力学、金属、熔锍、熔渣、熔盐结构及物性等方面的研究会更加深入,建立智能化热力学、动力学数据库,加强冶金动力学和冶金反应工程学的研究,应用计算机逐步实现对冶金全流程进行系统最优设计和自动控制。冶金生产技术将实现生产柔性化、高速化和连续化,达到资源、能源的充分利用及生态环境的最佳保护。随着冶金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出现,冶金产品将在支撑经济、国防及高科技发展上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 [交流吐槽] 新能源智能车为数字化转型探索新路径
        10月18日,三六零公司(以下简称“360”)公告披露了29亿元投资哪吒汽车的具体细节。在这之前,百度、小米、华为等,都以各种方式介入了新能源智能车的领域。事实上,新能源智能车之所以获得各界高度重视,一方面是智能车代表着汽车业的未来;另一方面,汽车制造业的数字化将为中国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从汽车业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是电池、电机、电控,中国和其他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甚至在充电技术领域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从智能车来看,软件定义汽车将成为智能车最终极的形态。未来,一个智能车体验做得好不好,将不完全取决于车本身的技术,还取决于云计算、物联网、5G通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如果中国互联网公司能把数字技术输出给传统车企,那么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就会具有很大的数字化、智能化优势。    当前,中国新能源智能车产业正面临重大机遇。一是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支持。如今,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政策大力扶持是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催化剂。去年4月,国家决定将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到2022年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   二是汽车制造企业与互联网公司需要共同创业。就像一个人的两只手,左手是实体经济,右手是数字技术,要想制造一台智能汽车,需要两只手平衡发展,缺一不可。可以按“有没有造车技术”、“有没有数字化技术”、“有没有量产的能力”三项核心指标考量各类造车大军。   哪吒汽车的管理团队有深厚的造车经验,公司目前已跻身新势力造车第一阵营。360公司还拥有领先的数字化技术,尤其是在关系智能车网络安全方面拥有核心优势。   而从中国实体经济的整体转型升级来看,新能源智能车的发展模式,很可能探索出一条新路径。近期,国家强调要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而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最佳的试炼场。   中国互联网企业、高科技企业已意识到,将数字化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仅是国家的政策导向,更是企业的使命与机遇所在。   新能源智能车或许只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与实体企业深度合作的开始,360、小米、华为等的积极参与,拉开的或许不只是智能车行业,而是整个中国实体经济数字化、中国智能制造角逐全球的序幕。